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保溫箱,尤其涉及一種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儀表保溫箱大部分采用金屬材質(zhì)(不銹鋼或碳鋼),經(jīng)彎制、焊接后拼接成型,內(nèi)部鑲嵌有聚苯乙烯泡沫板或石巖棉顆粒,并用鍍鋅薄板包覆,聚苯乙烯泡沫板采用拼貼方式,密封不嚴密,長期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會粉化脫落,導致保溫效果下降;碳鋼材質(zhì)的儀表保溫箱表面還要噴涂保護漆形成防護涂層,但表面噴涂的防護涂層因連接管路開孔周邊銹蝕及除銹工藝和噴涂工藝缺陷造成的銹蝕斑點會在使用過程中惡化,造成儀表保溫箱腐蝕性缺損,影響使用壽命及保溫效果;不銹鋼材質(zhì)保溫箱的拼接缺陷會使保溫效果較差、密封性不好;傳統(tǒng)金屬材質(zhì)儀表保溫箱在現(xiàn)場實際安裝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對保溫箱進行鉆孔、切割、焊接等操作,這些操作破壞了箱體的整體性和密閉性,容易滲進雨水或腐蝕氣體,從而影響儀表工作,嚴重時還會造成安全事故。還有一部分儀表保溫箱采用手糊式玻璃鋼作為箱體,但手糊玻璃鋼易變形及粉化,影響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耐腐蝕性好,密閉及保溫效果好,使用壽命長,提高了安全性能。
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包括箱體和箱蓋,箱蓋通過活頁連接在箱體上,箱體上設有兩組第一密封機構和兩組第二密封機構;第一密封包括形狀和大小均相同的第一密封凸條和第一密封凹槽,兩組第一密封機構豎直的設置在箱體端面的側(cè)壁上,兩組第一密封機構的第一密封凸條和第一密封凹槽鏡像設置、且第一密封凸條位于第一密封凹槽的外部;第二密封包括形狀和大小均相同的第二密封凸條和第二密封凹槽,兩組第二密封機構分別水平的設置在箱體端面的頂壁和底壁上,兩組第二密封機構的第二密封凸條和第一密封凹槽鏡像設置、且第二密封凸條位于第二密封凹槽的內(nèi)部;箱蓋上設有兩組第三密封機構和兩組第四密封機構,第三密封機構包括第三密封凸條和第三密封凹槽,第四密封機構包括第四密封凸條和第四密封凹槽,第三密封凸條與第一密封凹槽過盈配合,第三密封凹槽與第一密封凸條過盈配合,第四密封凸條與第二密封凹槽過盈配合,第四密封凹槽與第二密封凸條過盈配合,箱體和箱蓋通過第一密封機構和第三密封機構、第二密封機構和第四密封機構的相互作用實現(xiàn)多層密封。
上述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凸條、第一密封凹槽、第三密封凸條、第三密封凹槽均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卡接部件、第二卡接部件和第三卡接部件,第一卡接部件和第三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均為等腰梯形結(jié)構,第二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第一卡接部件和第三卡接部件關于第二卡接部件對稱設置,第一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1、第一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2、第一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1,第二卡接部件寬度為l3、第二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2,第三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4、第三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5、第三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3,l1=l4=1.5*l2=1.5*l3=1.5*l5,h1=h3=1.2*h2。
上述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凸條、第二密封凹槽、第四密封凸條、第四密封凹槽均包括依次連接的第四卡接部件、第五卡接部件和第六卡接部件,第四卡接部件和第六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均為等腰梯形結(jié)構,第五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第四卡接部件和第六卡接部件關于第五卡接部件對稱設置,第四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6、第四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7、第四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4,第五卡接部件寬度為l8、第五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5,第六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9、第六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10、第六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6,l7=l8=l10=2*l6=2*l9,h5=1.5*h4=1.5*h6。
上述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其中,所述箱體的箱壁上設有防護腔,防護腔內(nèi)設有保溫棉。
上述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凸條、第二密封凸條、第三密封凸條、第四密封凸條的組成成分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聚四氟乙烯32-44份、聚酰亞胺16-22份、酚醛樹脂8-11份、硅鐵粉0.1-3份、聚乙二醇25-38份、二水對羥基苯磺酸鈉0.5-1.5份、二水氯化鈣12-25份、n,n'-間苯撐雙馬來酰亞胺3-8份、月桂醇硫酸鈉6-10份和丙酮10-15份;
其制備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注塑成型即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通過四組密封機構的相互配合,大幅提高了保溫箱的密封性能,同時,通過四組密封機構的配方組合,進一步增加了防腐性能,使保溫箱整體耐腐蝕性好,密閉及保溫效果好,使用壽命長,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jié)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密封凸條結(jié)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第二密封凸條結(jié)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guī)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附圖標記
箱體1、箱蓋2、第一密封凸條3、第一密封凹槽4、第二密封凸條5、第二密封凹槽6、第三密封凸條7、第三密封凹槽8、第四密封凸條9、第四密封凹槽10、第一卡接部件11、第二卡接部件12、第三卡接部件13、第四卡接部件14、第五卡接部件15、第六卡接部件16、保溫棉17。
實施例一
如圖所示一種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包括箱體1和箱蓋2,箱蓋通過活頁連接在箱體上,箱體上設有兩組第一密封機構和兩組第二密封機構;第一密封包括形狀和大小均相同的第一密封凸條3和第一密封凹槽4,兩組第一密封機構豎直的設置在箱體端面的側(cè)壁上,兩組第一密封機構的第一密封凸條和第一密封凹槽鏡像設置、且第一密封凸條位于第一密封凹槽的外部;第二密封包括形狀和大小均相同的第二密封凸條5和第二密封凹槽6,兩組第二密封機構分別水平的設置在箱體端面的頂壁和底壁上,兩組第二密封機構的第二密封凸條和第一密封凹槽鏡像設置、且第二密封凸條位于第二密封凹槽的內(nèi)部;箱蓋上設有兩組第三密封機構和兩組第四密封機構,第三密封機構包括第三密封凸條7和第三密封凹槽8,第四密封機構包括第四密封凸條9和第四密封凹槽10,第三密封凸條與第一密封凹槽過盈配合,第三密封凹槽與第一密封凸條過盈配合,第四密封凸條與第二密封凹槽過盈配合,第四密封凹槽與第二密封凸條過盈配合,箱體和箱蓋通過第一密封機構和第三密封機構、第二密封機構和第四密封機構的相互作用實現(xiàn)多層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凸條、第一密封凹槽、第三密封凸條、第三密封凹槽均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卡接部件11、第二卡接部件12和第三卡接部件13,第一卡接部件和第三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均為等腰梯形結(jié)構,第二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第一卡接部件和第三卡接部件關于第二卡接部件對稱設置,第一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1、第一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2、第一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1,第二卡接部件寬度為l3、第二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2,第三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4、第三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5、第三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3,l1=l4=1.5*l2=1.5*l3=1.5*l5,h1=h3=1.2*h2。
所述第二密封凸條、第二密封凹槽、第四密封凸條、第四密封凹槽均包括依次連接的第四卡接部件14、第五卡接部件15和第六卡接部件16,第四卡接部件和第六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均為等腰梯形結(jié)構,第五卡接部件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第四卡接部件和第六卡接部件關于第五卡接部件對稱設置,第四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6、第四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7、第四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4,第五卡接部件寬度為l8、第五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5,第六卡接部件自由端的寬度為l9、第六卡接部件連接端的寬度為l10、第六卡接部件的長度為h6,l7=l8=l10=2*l6=2*l9,h5=1.5*h4=1.5*h6。
所述箱體的箱壁上設有防護腔,防護腔內(nèi)設有保溫棉17。
所述第一密封凸條、第二密封凸條、第三密封凸條、第四密封凸條的組成成分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聚四氟乙烯40份、聚酰亞胺20份、酚醛樹脂10份、硅鐵粉2份、聚乙二醇31份、二水對羥基苯磺酸鈉0.8份、二水氯化鈣18份、n,n'-間苯撐雙馬來酰亞胺5份、月桂醇硫酸鈉8份和丙酮12份;
其制備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注塑成型即可;所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亞胺、酚醛樹脂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4:2:1。
實施例二
同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其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凸條、第二密封凸條、第三密封凸條、第四密封凸條的組成成分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聚四氟乙烯32份、聚酰亞胺16份、酚醛樹脂8份、硅鐵粉0.1份、聚乙二醇25份、二水對羥基苯磺酸鈉0.5份、二水氯化鈣12份、n,n'-間苯撐雙馬來酰亞胺3份、月桂醇硫酸鈉6份和丙酮10份;
其制備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注塑成型即可;所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亞胺、酚醛樹脂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4:2:1。
實施例三
同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高防腐性能的儀表保溫箱,其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凸條、第二密封凸條、第三密封凸條、第四密封凸條的組成成分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聚四氟乙烯44份、聚酰亞胺22份、酚醛樹脂11份、硅鐵粉1.2份、聚乙二醇38份、二水對羥基苯磺酸鈉1.5份、二水氯化鈣25份、n,n'-間苯撐雙馬來酰亞胺8份、月桂醇硫酸鈉10份和丙酮15份;
其制備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注塑成型即可;所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亞胺、酚醛樹脂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