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智能稱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智能稱重吊裝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橋梁,指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建筑物,稱為橋。橋梁一般由上部構造、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主要指橋跨結構和支座系統(tǒng);下部結
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在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到吊裝設備,現(xiàn)有吊裝設備成本較高,自動化程度低,并且有時對于稍微大一些的重物由于防滑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在起吊過程中出現(xiàn)脫落,造成損失,甚至造成事故的發(fā)生;吊裝系統(tǒng)承載量有限,超出承載量后導致系統(tǒng)機械部位磨損太大,縮短了產品的壽命,同時也增加了操作危險;三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數(shù)吊裝設備在吊鉤運送前必須要人工將貨物勾到吊鉤上,增加了人工投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一種智能稱重吊裝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稱重吊裝系統(tǒng),其特征是,由支架(1)、支撐板(2)、電機(3)、回轉支撐(4)、旋轉板(5)、支柱(6)、控制柜(7)、橫梁(8)、導軌(9)、第一液壓氣缸(10)、第二液壓氣缸(11)、連接桿(12)、旋轉盤(13)、固定桿(14)、稱重主體(15)、重量感應器(16)、拉桿(17)、起吊支架(18)、壓縮彈簧(19)、起吊裝置主體(20)、活動桿(21)、左吊鉤(22)、右吊鉤(23)、彈簧(24)和顯示器(25)組成;所述支架(1)的上端設有支撐板(3),所述支撐板(3)的上側設有回轉支撐(4),所述回轉支撐(4)的上側設有旋轉板(5),所述支架(1)上側還設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輸出端與旋轉板(5)的下側中間連接,旋轉板(5)的上側中間設有支柱(6),所述支柱(6)的上端設有橫梁(8),所述橫梁(8)的下側設有導軌(9),所述導軌(9)上設有第一液壓氣缸(10),橫梁(8)的下側左端設有第二液壓氣缸(11),所述第二液壓氣缸(11)的右端與第一液壓氣缸(10)的右側連接,所述第一液壓氣缸(10)的下端設有連接桿(12)相連,所述連接桿(12)與旋轉盤(13)相連,所述旋轉盤(13)與固定桿(14)相連,所述固定桿(14)與稱重主體(15)相連,所述稱重主體(15)內設有重量感應器(16),所述稱重主體(15)下端與拉桿(17)相連,所述拉桿(17)下端設有智能吊鉤裝置;
所述智能吊鉤裝置包括起吊裝置主體(20),所述起吊裝置主體(20)的上部設置有壓縮彈簧(19),所述壓縮彈簧(19)的上端連接有起吊支架(18),所述起吊裝置主體(20)的下端通過銷軸分別連接有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通過彈簧(24)連接,所述的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通過活動桿(21)與起吊支架(18)的下端位置連接,所述旋轉板(5)的上側還設有控制柜(7),所述電機(3)、第一液壓氣缸(10)和第二液壓氣缸(11)均與控制柜(7)連接,所述控制柜(7)上設有顯示器(25)。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吊鉤的末端設置有磁鐵片,所述右吊鉤上設置有防滑襯墊。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的末端均設有切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在使用過程中,先通過右吊鉤(23)拉起起重物品,當右吊鉤(23)受到拉力的作用,會通過活動桿(21)使起吊支架(18)向下運行,從而通過活動桿(21)帶動左吊鉤(22)向下扣合,當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的切槽重合時,此時吊鉤扣合完成,就可以完全吊起起重物品,實現(xiàn)不用人工進行就可以讓吊鉤自動扣合;
吊起起重物品的過程中,稱重主體(15)對物品進行稱重計量,并且將數(shù)據反饋給控制柜(7),控制柜(7)上的顯示器顯示器(25)顯示重量的數(shù)值,實現(xiàn)自動計量;
當完成移動時,吊鉤不受力的作用,在起吊裝置主體(20)與起吊支架(18)之間連接的壓縮彈簧(19)作用下,會推動起吊支架(18)向上運動,進而將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分開;左吊鉤(22)末端設置的磁鐵片,可防止吊鉤之間的脫離,增強防滑性能,右吊鉤(23)上設置的防滑襯墊,可進一步避免起吊物的滑動,提高了起吊過程的安全性,本系統(tǒng)采用電機和液壓裝置進行驅動,自動化程度高,省時省力,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智能稱重吊裝系統(tǒng),其特征是,由支架(1)、支撐板(2)、電機(3)、回轉支撐(4)、旋轉板(5)、支柱(6)、控制柜(7)、橫梁(8)、導軌(9)、第一液壓氣缸(10)、第二液壓氣缸(11)、連接桿(12)、旋轉盤(13)、固定桿(14)、稱重主體(15)、重量感應器(16)、拉桿(17)、起吊支架(18)、壓縮彈簧(19)、起吊裝置主體(20)、活動桿(21)、左吊鉤(22)、右吊鉤(23)、彈簧(24)和顯示器(25)組成;所述支架(1)的上端設有支撐板(3),所述支撐板(3)的上側設有回轉支撐(4),所述回轉支撐(4)的上側設有旋轉板(5),所述支架(1)上側還設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輸出端與旋轉板(5)的下側中間連接,旋轉板(5)的上側中間設有支柱(6),所述支柱(6)的上端設有橫梁(8),所述橫梁(8)的下側設有導軌(9),所述導軌(9)上設有第一液壓氣缸(10),橫梁(8)的下側左端設有第二液壓氣缸(11),所述第二液壓氣缸(11)的右端與第一液壓氣缸(10)的右側連接,所述第一液壓氣缸(10)的下端設有連接桿(12)相連,所述連接桿(12)與旋轉盤(13)相連,所述旋轉盤(13)與固定桿(14)相連,所述固定桿(14)與稱重主體(15)相連,所述稱重主體(15)內設有重量感應器(16),所述稱重主體(15)下端與拉桿(17)相連,所述拉桿(17)下端設有智能吊鉤裝置;
所述智能吊鉤裝置包括起吊裝置主體(20),所述起吊裝置主體(20)的上部設置有壓縮彈簧(19),所述壓縮彈簧(19)的上端連接有起吊支架(18),所述起吊裝置主體(20)的下端通過銷軸分別連接有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通過彈簧(24)連接,所述的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通過活動桿(21)與起吊支架(18)下端位置連接,所述旋轉板(5)的上側還設有控制柜(7),所述電機(3)、第一液壓氣缸(10)和第二液壓氣缸(11)均與控制柜(7)連接,所述控制柜(7)上設有顯示器(25)。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吊鉤的末端設置有磁鐵片,所述右吊鉤上設置有防滑襯墊。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的末端均設有切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在使用過程中,先通過右吊鉤(23)拉起起重物品,當右吊鉤(23)受到拉力的作用,會通過活動桿(21)使起吊支架(18)向下運行,從而通過活動桿(21)帶動左吊鉤(22)向下扣合,當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的切槽重合時,此時吊鉤扣合完成,就可以完全吊起起重物品,實現(xiàn)不用人工進行就可以讓吊鉤自動扣合;
吊起起重物品的過程中,稱重主體(15)對物品進行稱重計量,并且將數(shù)據反饋給控制柜(7),控制柜(7)上的顯示器顯示器(25)顯示重量的數(shù)值,實現(xiàn)自動計量;
當完成移動時,吊鉤不受力的作用,在起吊裝置主體(20)與起吊支架(18)之間連接的壓縮彈簧(19)作用下,會推動起吊支架(18)向上運動,進而將左吊鉤(22)和右吊鉤(23)分開;左吊鉤(22)末端設置的磁鐵片,可防止吊鉤之間的脫離,增強防滑性能,右吊鉤(23)上設置的防滑襯墊,可進一步避免起吊物的滑動,提高了起吊過程的安全性,本系統(tǒng)采用電機和液壓裝置進行驅動,自動化程度高,省時省力,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