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62774閱讀:598來源:國知局
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包括機身、主旋翼、尾旋翼、舵機、發(fā)動機和減速箱,所述減速箱與所述發(fā)動機連接,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還包括: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設置在所述機身中推力放大機構,所述推力放大機構與所述舵機連接,以放大所述舵機產(chǎn)生的推力;本實用新型通過該支撐組件對主傳動軸進行支撐和固定,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用于連接主旋翼和發(fā)動機的主傳動軸穩(wěn)定性能低的技術缺陷。
【專利說明】
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颈尘凹夹g】
[0002]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信號采集裝置等設備。 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shù)字傳輸。可在無線電遙控下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或用助推火箭發(fā)射升空,也可由母機帶到空中投放飛行。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無人直升機至少包括機身、主旋翼和主傳動軸,所述主旋翼通過所述主傳動軸與所述機身轉動連接,然而,由于主傳動軸作為主旋翼與機身內(nèi)部的發(fā)動機連接的主要中樞軸,其在機身內(nèi)的穩(wěn)固性往往是要求非常嚴格的,如何確保主傳動軸更加安全、 穩(wěn)固的運行,一直以來都是繼續(xù)解決的問題。【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通過該支撐組件對主傳動軸進行支撐和固定,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用于連接主旋翼和發(fā)動機的主傳動軸穩(wěn)定性能低的技術缺陷。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包括機身、主旋翼、尾旋翼、舵機、發(fā)動機和減速箱,所述減速箱與所述發(fā)動機連接,其中,所述主旋翼通過主傳動軸與所述機身可旋轉地固定連接;所述尾旋翼固定設置在所述機身的尾部,并通過尾傳動軸與所述機身可旋轉地固定連接;所述發(fā)動機與所述主旋翼和所述尾旋翼連接,用于驅動所述主旋翼和所述尾旋翼旋轉,所述舵機固定于所述機身的內(nèi)部;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還包括: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設置在所述機身中,用于支撐及固定所述主傳動軸;推力放大機構,所述推力放大機構與所述舵機連接,以放大所述舵機產(chǎn)生的推力。
[0006]可選的,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桿;第二桿;及定位座;其中,所述第一桿的一端與所述主傳動軸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桿的另一端開設有一凹槽;所述第二桿的一端套設在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第二桿的一端的端部與所述凹槽的內(nèi)壁中,放設有一個或多個彈性球,使得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之間的受力得到緩沖;所述第二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定位座的一端轉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桿相對于所述定位座可轉動。
[0007]可選的:所述定位座的另一端通過一彈性套柔性的固定于所述機身上,以使所述定位座與所述機身柔性連接。[〇〇〇8]可選的,所述彈性套為“工”字形,且所述彈性套通過“工”字形的凹槽卡設在所述機身上。
[0009]可選的,所述彈性套是由橡膠材質制作而成為橡膠套。
[0010]可選的,所述推力放大機構包括:第一傳動桿,所述第一傳動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機身上;第二傳動桿,所述第二傳動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舵機上;及傳動板,所述傳動板分別與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且所述傳動板與所述機身轉動連接;使得所述舵機對所述第二傳動桿的作用力通過所述傳動板,傳遞至所述第一傳動桿。
[0011]可選的,所述傳動板包括:
[0012]第一點;
[0013]第二點;及[〇〇14]第三點;其中,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板在所述第一點處轉動連接, 使得所述第一傳動桿在所述第一點處可相對所述第一傳動桿進行旋轉;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板在所述第二點處轉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二傳動桿在所述第二點處可相對所述第二傳動桿進行旋轉;所述傳動板在第三點處與所述機身轉動連接,且所述傳動板在所述第三點處可相對所述機身進行旋轉。
[0015]本申請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申請采用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通過套接,且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之間設置有彈性球,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一方面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的抗震性, 另一方面,增加了構件受力后的緩沖力,避免所述支撐組件受到過大沖擊,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的壽命,最終實現(xiàn)的主傳動軸的安全穩(wěn)固運行。
[0017](2)本申請通過設置推力放大機構,包括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及傳動板,通過舵機與第二傳動桿連接,第二傳動桿與傳動板連接,傳動板與第一傳動桿連接,這樣舵機作用于第二傳動桿的力,依次通過傳動板、第一傳動桿最終作用于主旋翼,使得由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及傳動板構成一級傳動來放大所述舵機的推力,減少了能量的損耗?!靖綀D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
[0019]圖1為本申請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申請又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中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申請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3]圖5為本申請減速箱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4]圖6為圖2中支撐組件的局部視圖;
[0025]圖7為圖1中剎車輪的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為圖7中剎車輪的右視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27]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8]請參閱圖1和圖2,本申請?zhí)峁┑囊环N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 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至少包括機身1、主旋翼2、尾旋翼3及發(fā)動機4, 所述主旋翼2旋轉以提供提升力,所述尾旋翼3旋轉以抵消所述主旋翼2旋轉時產(chǎn)生的扭矩, 以保證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平穩(wěn)飛行。[〇〇29]具體的,請參閱圖3,尾傳動軸7是用于將發(fā)動機4的傳動力傳動到尾旋翼3。由于所述尾旋翼3距離所述發(fā)動機4的距離較遠,所述尾傳動軸7在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飛行中容易產(chǎn)生跳動。而本申請?zhí)峁┑墓潭ㄑb置8將尾傳動軸7與機身1連接, 以固定尾傳動軸7,減小所述尾傳動軸7的跳動幅度。所述固定裝置8包括第一套筒82、固定板81及限位板83,所述第一套筒82套設在所述尾傳動軸7上,所述固定板81的外部與所述機身1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81開設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一套筒 82的外圓周直徑,使所述第一套筒82穿設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限位板83開設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一套筒82的外圓周直徑,使所述第一套筒82穿設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限位板83與所述固定板81通過螺栓連接,且通過在螺栓與螺紋孔之間設置有余量,減小尾傳動軸7的跳動,且不易損壞所述尾傳動軸7。具體的,所述限位板83和所述固定板81上均開設有螺紋孔,且采用與所述螺紋孔留有余量的螺栓穿設在所述螺紋孔中以固定所述固定板81和所述限位板83,減小了所述尾傳動軸7的跳動,且不易損壞所述尾傳動軸7。通過設置第一套筒82,所述第一套筒82套設在所述尾傳動軸7中,以避免所述尾傳動軸7與所述限位板83或所述固定板81的直接摩擦而磨損,提高了所述尾傳動軸7 的壽命。
[0030]進一步的,請結合圖1-2—并參閱4-5,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冷卻裝置。減速箱12與所述發(fā)動機4連接,用于對所述發(fā)動機4輸出的力進行調(diào)速傳動。所述冷卻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冷卻箱13,所述冷卻箱13包括第一進油口和與所述第一進油口相對應的第一出油口;所述減速箱12包括第二進油口和與所述第二進油口相對應的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與所述第二出油口連通,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進油口與所述第二出油口通過第一軟管連接并連通;所述第一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進油口連通,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進油口通過第二軟管連接并連通。且本申請通過在所述減速箱12中的齒輪軸上套設一蝸桿結構,使得所述蝸桿結構旋轉時將所述減速箱12中的齒輪油壓到所述冷卻箱13中,使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的機身內(nèi)部結構冷卻更充分。當然,本申請中減速箱12和冷卻箱13的外圍部位還分別設置有散熱片,以進一步加強散熱效果。作為優(yōu)選,該散熱片可以是鋁片。
[0031]基于同樣的實用新型構思,本申請在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 100的尾旋翼3結構部分設置的減速箱12處也設置有一冷卻裝置,通常的應用于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冷卻裝置100冷卻往往都是采用的局部冷卻,通過加齒輪油, 并依靠所述應用于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冷卻裝置100中減速箱12的齒輪箱表面進行散熱,該冷卻方式散熱慢,且僅僅能對所述應用于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冷卻裝置100中的局部進行散熱,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散熱效果。本申請?zhí)峁┑膽糜诰哂兄谓M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冷卻裝置100還包括尾部減速箱12及冷卻裝置。具體的,所述減速箱12與所述發(fā)動機4連接,用于對所述發(fā)動機4輸出的力進行調(diào)速傳動。所述應用于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的冷卻裝置100還包括至少一個冷卻箱13,所述冷卻箱13包括第一進油口和與所述第一進油口相對應的第一出油口;所述減速箱12包括第二進油口和與所述第二進油口相對應的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與所述第二出油口連通,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進油口與所述第二出油口通過軟管連接并連通;所述第一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進油口連通,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出油口與所述第二進油口通過軟管連接并連通。且本申請通過在所述減速箱12中的齒輪軸上套設一蝸桿結構,使得所述蝸桿結構旋轉時將所述減速箱12中的齒輪油壓到所述冷卻箱13中,使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的機身內(nèi)部結構冷卻更充分。
[0032]進一步的,請繼續(xù)參閱圖4,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推力放大機構9,與舵機連接;所述舵機用于控制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飛行姿態(tài)和軌跡。所述推力放大機構9增加一級與所述舵機的傳動以放大舵機產(chǎn)生的推力,減少能量損耗。具體的,所述推力放大機構9包括第一傳動桿91、第二傳動桿93及傳動板92,所述傳動板92包括第一點 921、第二點923及第三點922。所述傳動板92分別與所述第一傳動桿91和所述第二傳動桿93 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桿91的一端為施力端,所述第一傳動桿91的一端與所述機身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桿91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板92在所述第一點921處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傳動桿91可相對所述第一點921旋轉。所述第二傳動桿93的一端與所述傳動板92在所述第二點923處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傳動桿93可相對所述第二點923旋轉,所述第二傳動桿93 的另一端與所述舵機連接。所述傳動板92在第三點922處與所述機身1連接,且所述傳動板 92可相對所述第三點922旋轉。通過設置第一傳動桿91、第二傳動桿93及傳動板92增加一級傳動來放大所述舵機的推力,減少能量損耗。[〇〇33]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傳動桿91與所述傳動板92在第一點921處鉸接;所述第二傳動桿 93與所述傳動板92在第二點923處鉸接;所述傳動板92與所述機身1在第三點922處鉸接。 [〇〇34]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點921、第二點923及第三點922的位置呈三角形。
[0035]進一步的,請參閱圖6,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支撐組件11,應用于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本申請?zhí)峁┑闹谓M件11設置在所述機身1中,用于支撐及固定所述主傳動軸10的限位套筒。所述支撐組件11通過采用三點支撐,支撐結構穩(wěn)定且對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〇〇飛行過程中能起到減震的作用。具體的,所述支撐組件11包括第一桿111、第二桿113及定位座114;所述第一桿111的一端與所述機身1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桿111的另一端開設有一凹槽;所述第二桿113的一端套設在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第二桿113的一端的端部與所述凹槽的內(nèi)壁內(nèi)放設有一個或多個彈性球 112,使得所述第一桿111與所述第二桿113之間的受力得到緩沖,減小震動。
[0036]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球112為塑料球;所述第二桿113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座114的一端設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通過螺栓連接, 使所述第二桿113能相對所述定位座114旋轉。為了進一步減小所述支撐組件11的震動,所述定位座114的另一端還套設有一彈性套,所述彈性套為“工”字形,所述彈性套套設在所述定位座114上,且所述彈性套的“工”字形的凹槽卡設在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的機身1上,以使所述定位座114與所述機身1固定連接。
[0037]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套為橡膠套。通過設置彈性套進一步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11的抗震性。所述第一桿111與所述第二桿113通過套接,且所述第一桿111與所述第二桿113之間設置有彈性球112,也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11的抗震性。本申請采用所述第一桿 111與所述第二桿113通過套接,且所述第一桿111與所述第二桿113之間設置有彈性球112, 代替了常規(guī)的鉸接等,所述第一桿111和所述第二桿113受到預緊力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一方面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11的抗震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構件受力后的緩沖力, 避免所述支撐組件11受到過大沖擊,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11的壽命。
[0038]進一步,請結合圖1-2—并參閱圖7-8,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起落裝置,針對起落裝置而言,包括一起落架5和剎車輪6,所述起落架5固定設置在所述機身1的底部。所述剎車輪6與所述起落架5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剎車輪6的設置用于減小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起落時所述起落架5的磨損,且所述剎車輪6可手動控制,結構簡單且方便拆卸。
[0039]具體的,所述起落架5上開設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與所述剎車輪6 配合使用,以通過固定件插設在所述第一固定孔與所述剎車輪6中,使所述剎車輪6與所述起落架5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具體為插銷。
[0040]進一步的,所述剎車輪6包括旋轉輪61、連接板62及控制桿63。所述旋轉輪61包括一旋轉軸,所述旋轉輪61可圍繞所述旋轉軸的中心線旋轉。所述連接板62的一端與所述旋轉軸固定連接;控制桿,與所述連接板62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控制桿63向上或向下移動,使所述連接板62旋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旋轉輪61的高度。具體的,所述連接板62的一端開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連接板62的另一端開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連接板62上還開設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和所述第二連接孔之間。所述控制桿63 與所述連接板62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桿63的一端設置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穿設在所述第二連接孔中,并通過插銷或卡箍與所述連接板62固定連接。所述旋轉軸穿設在所述第一連接孔中,所述旋轉軸在所述第一連接孔處與所述連接板62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連接板62旋轉時可調(diào)整所述旋轉輪61的高度。本申請采用連接板62、旋轉軸及控制桿63形成一連桿機構,并結合控制桿63的移動調(diào)整剎車輪6的位置,結構簡單且方便拆卸。 [〇〇41]作業(yè)時,手動使所述控制桿63向上或向下移動,使所述旋轉輪61向下移動,當所述旋轉輪61的最低高度低于所述起落架5的最低高度,且所述旋轉輪61的最低高度與所述起落架5的最低高度的高度差等于或大于預設值時,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插設固定件,以固定所述剎車輪6。本申請設置的剎車輪6,手動控制且便于拆卸,減小了所述起落架5的磨損,提高了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100的壽命。[〇〇42]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3]1、本申請通過設置剎車輪減小了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起落時所述起落架的磨損,且所述剎車輪可手動控制,結構簡單且方便拆卸。
[0044]2、本申請采用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通過套接,且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之間設置有彈性球,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一方面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的抗震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構件受力后的緩沖力,避免所述支撐組件受到過大沖擊,提高了所述支撐組件的壽命,最終實現(xiàn)的主傳動軸的安全穩(wěn)固運行。
[0045]3、本申請通過設置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及傳動板,通過舵機與第二傳動桿連接,第二傳動桿與傳動板連接,傳動板與第一傳動桿連接,這樣舵機作用于第二傳動桿的力,依次通過傳動板、第一傳動桿最終作用于主旋翼,使得由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及傳動板構成一級傳動來放大所述舵機的推力,減少了能量的損耗。
[0046]4、本申請通過增設冷卻箱和回流管,使得在機身內(nèi)部處于減速箱的油液,通過回流管在冷卻箱和減速箱中循環(huán)流動,加大了油液在機身內(nèi)部的游動距離,同時,在減速箱和冷卻箱的外圍部位均設置有散熱片,以對減速箱和冷卻箱進一步散熱,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機身內(nèi)部散熱效果不好的技術缺陷。
[0047]5、本申請通過設置增設第一套筒和固定板,第一套筒套設在尾傳動軸的外部,固定板套設在第一套筒的外部,使得將機身內(nèi)部的尾傳動軸與機身相對固定,有效的防止了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由于尾傳動軸過長而導致的極易發(fā)生跳動的技術缺陷。[〇〇48]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包括機身、主旋翼、尾旋翼、舵機、發(fā)動 機和減速箱,所述減速箱與所述發(fā)動機連接,其中,所述主旋翼通過主傳動軸與所述機身可 旋轉地固定連接;所述尾旋翼固定設置在所述機身的尾部,并通過尾傳動軸與所述機身可 旋轉地固定連接;所述發(fā)動機與所述主旋翼和所述尾旋翼連接,用于驅動所述主旋翼和所 述尾旋翼旋轉,所述舵機固定于所述機身的內(nèi)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 大機構的無人機還包括: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設置在所述機身中,用于支撐及固定所述主傳動軸;推力放大機構,所述推力放大機構與所述舵機連接,以放大所述舵機產(chǎn)生的推力。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 組件包括:第一桿;第二桿;及定位座;其中,所述第一桿的一端與所述主傳動軸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桿的另 一端開設有一凹槽;所述第二桿的一端套設在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第二桿的一端的端部與所 述凹槽的內(nèi)壁中,放設有一個或多個彈性球,使得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之間的受力得 到緩沖;所述第二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定位座的一端轉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桿相對于所述 定位座可轉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另一端通過一彈性套柔性的固定于所述機身上,以使所述定位座與所述 機身柔性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套為“工”字形,且所述彈性套通過“工”字形的凹槽卡設在所述機身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套是由橡膠材質制作而成為橡膠套。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 放大機構包括:第一傳動桿,所述第一傳動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機身上;第二傳動桿,所述第二傳動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舵機上;及傳動板,所述傳動板分別與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另一端轉動 連接,且所述傳動板與所述機身轉動連接;使得所述舵機對所述第二傳動桿的作用力通過 所述傳動板,傳遞至所述第一傳動桿。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支撐組件和推力放大機構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 板包括:第一點;第二點;及第三點;其中,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板在所述第一點處轉動連接,使得 所述第一傳動桿在所述第一點處可相對所述第一傳動桿進行旋轉;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另一 端與所述傳動板在所述第二點處轉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二傳動桿在所述第二點處可相對所 述第二傳動桿進行旋轉;所述傳動板在第三點處與所述機身轉動連接,且所述傳動板在所述第三點處可相對所述機身進行旋轉。
【文檔編號】B64D35/00GK205652340SQ201620283332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7日 公開號201620283332.X, CN 201620283332, CN 205652340 U, CN 205652340U, CN-U-205652340, CN201620283332, CN201620283332.X, CN205652340 U, CN205652340U
【發(fā)明人】趙國成, 羅偉, 漆鵬程
【申請人】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