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油污水分離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船舶油污水的重 力分離裝置。
技術背景隨著世界航運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船舶噸位的迅猛增加,船舶廢棄 物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海洋污染源,尤其是船舶含油壓載水、洗艙水以 及機艙水等艙底油污水給海洋環(huán)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船舶油污水的 排放已成為海洋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囯際海事組織和各國政 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海事法律法規(guī),嚴格控制船舶污染問題。國際海 事組織海上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也將船舶在沿海和特殊區(qū)域排放艙底水的含沛量不超過15ppm的規(guī)定擴大到了所有的海域。因此,船用艙底油污水處理裝置成為強制配備執(zhí)行的船舶污染處理設備。現有的船用艙底油污水處理分離方法不外乎物理分離、化學分離 以及電化分離等三種方法,由于物理分離法具有簡單方便、成本低廉、 無二次環(huán)境污染等顯著優(yōu)勢而得到廣泛的應用。重力分離又是物理分 離的主要方法。重力分離裝置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以及油水的不相 溶性,在靜止或流動狀態(tài)下實現油珠、懸浮物與水的分離,分散在水 中的油珠在浮力的作用下緩慢地上浮、分層,油珠的聚集上浮以及上浮速度是實現油水高效分離的重要因素。根據美國哈真(Hazen)提出的淺池理論,顆粒沉降速度與沉淀面積有關,且沉淀分離池身越淺,可被去除的懸浮物顆粒越小,理論上 若用水平隔板將總高H分成n層,分離處理能力可以提高n倍。據此,現有的油水重力分離裝置大多采用多層水平隔板相隔疊置的結構型 式,這種結構能大幅度地提高設備的分離處理能力,減少分離設備所占據的空間;相隔疊置的平板間所形成的油污水橫向平行流道,有效 地減少了油滴的上浮距離,促使小而分散的油珠聚集并合成大油滴, 由于油滴的上浮速度又與油滴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油滴直徑的 增大,上浮速度則大大加快,有利于提高油水分離處理效率。但在現有平板相隔疊加而構成的油水分離裝置中, 一方面由于油 水流道中的水流流線和過水斷面總是恒定的,小而分散的油珠在流動 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移動方向和速度,因而相互碰撞進而聚集的機率并 不高;再一方面這種平板結構也使得有限的分離裝置空間內,難以達 到理想的比表面積,要增加比表面積就必然帶來整個空間體積的擴大, 這顯然對于空間十分寶貴的船舶來說是無法達到的,而比表面積的大 小又與油珠的聚集、長大、上浮直接關聯(lián)。因此,現有的這種平板疊 置的結構嚴重影響著油水分離處理效果。因此,人們又將平板疊置的 結構改進成峰谷對置的波紋板結構,這種以波紋板峰谷相對疊置的波 紋板結構,在油水分離處理過程中,由于相鄰波紋板變間距、變水流 流線,過水斷面積也是變化的,因此油污水流的交替流動,使油珠間 增加了碰撞機率,從而促使小油珠聚集增大,加快油珠的上浮速度, 有利于油水分離效果的提升。但是單向波紋板式結構,用于船艙底油污水處理分離裝置中又存 在諸多明顯的不足首先由于航行在海上的船舶總會出現左右搖擺,尤其是在遇有風浪時,船舶最大的搖擺角度可達到45° ,也即船舶的 單側可能傾斜22.5° ,在這種情況下,單向傾斜波紋板的油水通道中 的油污水會出現倒流,斜板上聚集的油層不僅不能在斜板出口上浮, 而且會使油珠進一步'分散變小,甚至乳化,以至無法借助重力來實現5油水分離。同時這樣倒流或者順流,也使得分離裝置無法連續(xù)不間斷 地進行工作。還由于船舶空間十分寶貴,油污水分離裝置不可能占據 太大空間,這就使得油水分離通道的長度變得十分有限,大大制約了 油水分離處理效果,甚至無法實現油珠的聚集、分離。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它不僅能有效地促使油珠的聚集變大,油污水分離效果好;而 且能在船舶搖擺環(huán)境下實現油水的連續(xù)分離處理。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 包括簡體以及設置于筒體上的油污水進口、廢油排放口和分離水排出 口,在所述簡體內至少設置有第一聚集分離器和第二聚焦分離器,該 第一聚集分離器和第二聚集分離器分別位于導流孔板的上、下兩側, 該導流孔板的周邊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筒體的內壁上,導流孔板的中間 位置設有導流通孔;所述第一聚集分離器的頂端設有頂部蓋板,該頂 部蓋板的周邊與筒體內壁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二聚集分離器的底部設 有導流盲板,該導流盲板的周邊與簡體的內壁間留有間隙;第一聚集 分離器和/或第二聚集分離器包括若干相互疊置的波紋分離盤,該波紋 分離盤呈錐盤狀且盤面為波紋面,各波紋分離盤以其波紋峰谷相錯疊。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聚集分離器是由呈錐盤狀結構的波紋分離 盤相互錯疊而成,具有盤面錐角的分離盤的盤面在360°的回轉方向 內均呈傾斜結構,即使在船舶搖擺傾斜的情況下,分離盤間的油污水 總是在一定方向上保持順流狀態(tài),使得船舶發(fā)生任何方向的搖擺傾斜, 該油污水分離裝置總保持著正常地、連續(xù)工作狀況,船舶油污水在任 何情況下總能處于高效分離中。同時分離盤面的傾斜結構,又巧妙地 將現有的平流沉淀分離結構改變成斜板分離結構,申請人經過反復試6驗對比,該結構較普通平流式分離結構的分離效果有了成倍的提高,特別對散性油珠的分離去除效果更加顯著;這種層疊結構又很好地運 用了淺池理論原理,在筒體體積不變的情況下,使分離器的分離處理 效果提高了層疊波紋錐盤數的倍數。又由于分離盤的錐盤面呈波紋狀 結構,相鄰分離盤的錐面波紋峰谷相互交錯疊置而形成油污水分離通 道,該分離通道沿徑向具有不同的截面積,其徑向(通道長度方向) 的截面積從其中心向外側逐漸變大,或者從外側向中心逐漸變小,構 成波紋盤板的變間距,變水流流線,變過水斷面的分離通道結構,在 該通道中油污水流呈擴散、收縮狀態(tài)而交替流動產生了正弦脈動水流, 大大增加了油污水中油珠之間了碰撞機率,促使小而分散的油珠聚集 變大,加快了油珠的上浮速度,提升油污水的分離效果。還由于采用 了多組聚集分離器相鄰設置的結構,使得在分離器中的油污水能從一 組聚集分離器曲折回轉地流至另一組聚集分離器,這樣一方面大大延 伸了油污水分離通道的長度,從根本上解決了船舶空間狹小而帶來的 分離通道長度不足的缺陷,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舶空間,又能確保 分離器的油水分離效果,確保分離器的高效工作;另一方面這種結構 在分離通道延伸長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分離器油水界面的覆蓋面積, 使得油水分離時間更加充分,油珠聚集、上浮效果更加理想,再一方 面,這種結構所形成的曲折油水分離通道,又進一步增加了油珠碰撞 聚集的效果,更有效地促進油珠并合長大,加速上浮分離,因此該結 構具有十分理想的油水分離效果。同時這種采用波紋狀的錐盤分離結 構,不僅在設計理念進行了重大的突破,特別適用于船舶的油水分離 裝置中,而且具有結構簡單、制作維護方便的特點。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方式,在所述第二聚集分離器底側的導流盲板 的下側設置有第三聚集分離器,該第三聚集分離器的底部設有底部導流孔板,該底部導流孔板的周邊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筒體的內壁上,底
部導流孔板的中間位置設有導流通孔;該第三聚集分離器包括若干相 互疊置的波紋分離盤,該波紋分離盤呈錐盤狀且盤面為波紋面,各波 紋分離盤以其波紋峰谷相錯疊。在第二聚集分離器的下側再增設第三 聚集分離器,又進一步延長了油水分離通道的長度,增加油水分離時 間,使油水分離路徑更加曲折回轉,故而油水中油珠的碰撞機率進一 步增加,油珠更加易于聚集變大,油水分離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發(fā)明進一步實施方式,波紋分離盤的盤面錐角P =15° ~30。。
采用該盤面錐角的角度范圍后,既能適應在船舶搖擺環(huán)境下連續(xù)工作, 又能通過這種斜板結構增強油水分離效果。
本發(fā)明又一優(yōu)先實施方式,相鄰的兩波紋分離盤的波紋峰谷相錯
疊而構成沿徑向布置的油污水通道,該油污水通道的最大高度為9rmn 25mm。各波紋分離盤以其盤面的波紋峰谷相互交錯疊置,從而在相互 錯開對置的谷峰間形成徑向的油污水分離通道;過小的通道高度雖能 在一定容積條件下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但很容易形成油滴和氣泡在 通道中的堵塞,反而使整個分離裝置的工作效率下降;過大的通道高 度尺寸又會占用過大的空間,且使分離效率下降,不利于節(jié)省有限的 船艙空間,同時由于該油污水通道沿周向(通道寬度方向)的高度是 從零到最大再至零變化的。該油污水流道的最大高度應控制為9mm 25mm范圍內具有理想的綜合分離處理效果。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筒體頂部設置有簡蓋,該筒蓋呈球 冠狀結構,廢油排放口設置于呈球冠狀的簡蓋上。球冠狀簡蓋結構, 使得分離的油品在球冠內得到進一步的聚集純化,排出油品純度更高, 甚至可以回用;同時,這種球冠狀結構在排放油品時,也有利于油品 呈單一凈品的排出,防止排放過程中油與水的再度混雜。
8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波紋分離盤的波紋錐盤板材包括盤 板基材,以及覆于該盤板基材上的疏油層。波紋錐盤板材釆用基材涂 覆疏油層的結構,加速了聚集油滴沿板面上浮速度,且在板面不留任
何油跡;尤其是板面表層的疏油材料還有效地防止增大油滴在分離通 道內的留滯,而形成的分離通道堵塞,確保了分離裝置的高效工作。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 裝置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l是本發(fā)明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 外形結構圖; ,
圖2是本發(fā)明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剖視結構示意圖3是圖2所示結構的工作流程示意圖4是本發(fā)明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又一種
具體實施例方式
剖視結構示意圖5是圖4所示結構的工作流程示意圖6是本發(fā)明中聚集分離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7是圖6所示聚集分離器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8是本發(fā)明中聚集分離器的波紋分離盤的主視結構示意圖9是圖8所示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所示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筒體l呈圓柱狀,材料
釆用優(yōu)質碳素鋼;與簡體1相互焊接的筒底板8為圓板結構,其上設
有若干安裝螺孔。在該筒底板8上設置有污泥排放口 9 ,該排放口 9 用于排放沉淀于簡底的污泥、顆粒雜質等,以保持簡體內的相對潔凈。筒體1的頂部通過連接法蘭6連接安裝有筒蓋5,該簡蓋5呈球冠狀結 構,廢油排放口 3設于該呈球冠狀結構的簡蓋5上。當然簡體l除采 用圓柱筒狀結構以外,還可以采用其它形狀,此時該簡蓋5則應采用 與筒體1對應的其他具有弧形結構的簡蓋。在簡體1的筒身上還設有 油污水進入口 2和分離水排放口 7,油污水進入口 2位于簡身的上部 位置,但其位置低于廢油排放口 3,而分離水排放口 7則位于筒身的下 部位置。在筒蓋5的頂端位置還設置有吊環(huán)4。
在圖2所示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中,其筒體l及其設 于其上的油污水進入口 2、廢油排放口 3、簡蓋5、分離水排放口 7和 污泥排放口 9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如圖2示筒體1通過連接 法蘭6與簡蓋5固定連接,簡體1和簡蓋5所形成的簡腔大體可分為 靜置分離腔和流道分離腔;筒體1的上部以及其上具有球冠狀的簡蓋 6構成靜置分離腔,筒體1下方內則設有由聚集分離器所構成的波紋 疊盤油污水流道分離腔。在筒體1的簡腔內從上至下依次相鄰地設置 有第一聚集分離器12和第二聚集分離器15兩組聚集分離器,該兩組 聚集分離器分別位于導流孔板14的上、下兩側;導流孔板14呈圓盤 狀結構,其導流孔板14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導流通孔,以便使油污水從 第一聚集分離器12流入第二聚集分離器15。導流孔板14的周邊通過 簡內的焊接支撐圈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簡體l的內壁上,以阻擋油污水 從第一聚焦分離器12的外側和筒體內壁間進入簡體的下部空間,而 引導油污水匯集后從導流孔板14的導流通孔進入第二聚集分離器15。
在第一聚集分離器12的頂端部設有頂部蓋板11,該頂部蓋 板11 呈平底圓盤狀結構,其周邊與簡體1的內壁間留間隙,以迫使油污水 從第一聚集分離器12的外側周面均勻地沿徑向進入其波紋分離盤19 間的油污水分離通道,而后再匯集到位于其中間的導流通孔內。該頂部蓋板11則通過支撐螺桿13與導流孔板14固定支撐連接。
在第二聚焦分離器15的底部固定地設有導流盲板16,該導流盲 板16也呈平底圓盤狀結構,它通過位于中間導流通孔內的連接螺桿與 導流孔板14及頂部蓋板11相互固定連接。導流盲板16阻擋從聚焦分 離器中間導流通孔流入的油污水繼續(xù)沿該通孔流出,而迫使其均勻上 傾地沿徑向進入第二聚集分離器15的波紋分離盤19構成的油水分離 通道。經兩組聚集分離器分離的分離水已經相當潔凈,它沿第二聚集 分離器的周邊間隙進入到簡體l的底腔,最終經分離水排放口 7排出。
第一聚集分享器12和第二聚集分離器15均由若干波紋分離盤19 相互層疊而構成,如圖6所示,各波紋分離盤19呈中間帶有導流通孔 的錐盤狀結構,且該錐盤的盤面為波紋面。各波紋分離盤19以其盤面 的波紋峰谷相互交錯疊置,從而在相互錯開對置的谷峰間形成徑向分 離通道,該徑向的分離通道其截面積從其中間向外側逐漸變大,或者 從外側向中間逐漸變小。
圖3則示出了圖2所示結構的油水分離工作示意圖。從油污水進 入口 2進入到簡體上腔的油污水,在頂部蓋板ll的導引作用下,均勻 地沿筒體內壁的周邊間隙均勾地流入到第一聚集分離器12的各個波 紋盤形成的分離通道內。在該分離器的分離通道中,由于油污水是從 外側傾斜向下地流動,且分離通道在此方向上其截面積是從大逐漸變 小的。因而一方面油污水中的油珠上浮方向與水流方向是逆向的,從 而大大增加了油珠間的相互碰撞聚并的機會,而碰撞機會的增多又加 速了油珠的變大。另 一方面分離通道中的油污水受變截面分離通道的 收縮擠壓作用又進一步增加了油珠的碰撞機率,也加快了油珠的聚集 變大。根據油滴上浮速度與油滴直徑平方成正方的理論,油滴直徑加 大則會大大加快油滴上浮分離速度,從而實現油與水的高效分離。經
ii實際使用和分析對比證明,油污水中的油珠大部分在第一聚集分享器 得到分離。
經第一聚焦分離器12分離作用后,大部油珠已上浮分離,此時油 污水在導流孔板14的引導下經其中間導流通孔進入到第二聚集分離 器15進行進一步的分離。此時油污水實際上是從中間傾斜向上地沿徑 向流動的,且分離通道在水流流線方向其截面積是從小逐漸變大的。 故而油污水中的油珠上浮方向與水流方向是同方向的,分離通道中的 油污水呈擴張狀態(tài),兩者的共同作用有效增加著油珠的碰撞機會。經 第二聚集分離器15分離后的分離水沿簡體1周壁間隙流至筒體1的下 部空腔,再經分離水排入口7排出。
從上述的分離工作過程可以看出,油污水中的油珠上浮方向和水 流方向是從逆向,再到同向的;波紋分離盤19的截面積則是從大逐漸 變小,再從小逐漸變大。在這種流向的逆向、同向,水流的收縮、擴 張交替進行的脈動過程中,油珠的碰撞機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有效地加快了油珠的聚集變大速度,加快了油珠的上浮和分離效率。
在圖4所示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焦分離裝置中,除簡體內的聚集
分離器的組數及與之相關的安裝方式有所不同之外,其他結構與圖2 所示結構相同。在圖4所示結構中,在第二聚集分離器15底側位置設 有導流盲板16,該導流盲板16呈平底圓盤狀結構,其周邊與簡體1 的內壁間留有間隙,以便阻擋水流經分離器的中間通道流入第三聚集 分離器17,而迫使其從第三聚集分離器l7的外側向其中間動。第三 聚集分離器17位于導流盲板16的下側面,第三聚集分離器17的底 部設有底部導流孔板18,該底部導流孔板18呈中間帶有導流通孔的 圓盤狀結構,以便將第三聚集分離器17進一步分離的分離水經其中間 導流通孔流入簡體l的下部腔室內。該底部導流孔板18的周邊通過焊
12接方式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筒體1的內壁上,阻擋分離水從簡體內壁處向筒體下部腔室流動。
圖5示出了圖4所示結構的油水分離器工作示意圖。經第二聚集分離器15分離后,分離水在導流盲板16的引導下,從簡體l內壁間隙處沿周向進入到第三聚集分離器17中。此時分離水是從分離器的外側傾斜向下地流動,且此時的分離通道在流動方向上其截面各是從大變小的,分離水中的油珠上浮方向與水流方向呈逆向運動。因此,圖4所示的分離裝置包含了叁組分離器,在分離過程中油珠的上浮方向和水流方向依次經逆向一一同向一一逆向的過程,流經的分離器分離通道則依次進行了從大變小一一小變大_一大變小的交替過程,這種過水斷面交替變化、上浮流動方向的交替變化、水流狀態(tài)的收縮一一擴張一一收縮的交替脈動中,油珠的碰撞機率大為增加,油珠上浮速度大大加快,油水分離效果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圖6、圖7示出了一組聚集分離器的示意結構(以第一聚集分離器為例)。該結構的聚集分離器包括有若干相互層疊的波紋分離盤19,各波紋分離盤19呈中間帶有導流通孔20的圓錐形盤狀結構,且該錐盤的盤面呈波紋面,該盤面波紋沿盤面的周向延伸。相鄰分離盤的錐面波紋峰谷相互交錯疊置而形成油污水分離通道,該分離通道沿徑向具有不同的截面積,其徑向(通道長度方向)的截面積從其中心向外側逐漸變大,其周向(通道寬度方向)的通道高度則是從零到最大再至零變化的,且通道的最大高度控制為9mm 25mm范圍內。在分離器的外周邊可以設置有若干根支撐耳21,以便實現對分離器的固定支撐。在該結構的分離器中,由于采用了波紋盤結構,各波紋管分離盤19相互連接十分穩(wěn)固,且不需要其他固定件,其相互間的間距或分離通道 的截面尺寸取決于自身的波紋結構尺寸。圖8、圖9示出了分離器中單只波紋分離盤19的結構示意圖。波紋分離盤19的盤面錐角P為20°,當然根據介質分離條件、具體工作狀況,該盤面錐角P可以在15°~30°之間進行優(yōu)選。上述的盤面錐角p為盤面傾斜母線與水平線間的夾角。該波紋分離盤19的盤板材料由盤板基材以及覆于該基材上的疏油層構成,本實施例中,盤板基材以鋼板為材料,盤板基材上的疏油層涂層材料為現有的疏水油納米材料,也可以采用聚4氧化乙烯等相應的疏油材料。
上述舉出了本發(fā)明的一些常用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基本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許多的改進和變換。如分離裝置中除采用兩組或叁組聚集分離器,還可以采用一組聚集分離器,或四組以上的聚集分離器,其組數應當根據分離介質情況以及實際工作條件等因素而確定。在多組的分離器中,至少有一組分離器釆用相疊的波紋分離盤結構,而其他分離器可以是平板或斜板或錐形板等其他的結構型式。簡體l也不限于圓柱簡狀結構還可以是矩形柜狀、橢圓簡狀等其他幾何結構的簡狀。在筒體1上還可以增設加熱裝置,以便一定條件下提升油水溫度,利于油水分離。等等。因此,只要采用了波紋分離盤相疊而成的分離器結構,均視為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包括筒體(1),以及設置于筒體(1)上的油污水進口(2)、廢油排放口(3)和分離水排出口(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體(1)內至少設置有第一聚集分離器(12)和第二聚焦分離器(15),該第一聚集分離器(12)和第二聚集分離器(15)分別位于導流孔板(14)的上、下兩側,該導流孔板(14)的周邊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筒體(1)的內壁上,導流孔板(14)的中間位置設有導流通孔;所述第一聚集分離器(12)的頂端設有頂部蓋板(11),該頂部蓋板(11)的周邊與筒體(1)內壁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二聚集分離器(15)的底部設有導流盲板(16),該導流盲板(16)的周邊與筒體(1)的內壁間留有間隙;第一聚集分離器(12)和/或第二聚集分離器(15)包括若干相互疊置的波紋分離盤(19),該波紋分離盤(19)呈錐盤狀且盤面為波紋面,各波紋分離盤(19)以其波紋峰谷相錯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聚集分離器(15)底側的導流盲板(16)的下側設置有第三 聚集分離器(17 ),該第三聚集分離器(17 )的底部設有底部導流孔板(18 ), 該底部導流孔板(18)的周邊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簡體(l)的內壁上,底 部導流孔板(18)的中間位置設有導流通孔;該第三聚集分離器(17) 包括若干相互疊置的波紋分離盤(19),該波紋分離盤(19)呈錐盤狀且 盤面為波紋面,各波紋分離盤(19)以其波紋峰谷相錯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紋分離盤U9)的波紋沿盤面周向延伸,該波紋錐形盤U9) 的中間設有通孔。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紋分離盤U9)的盤面錐角P =15°~30°。
5、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4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 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波紋分離盤(19)的波紋峰谷相錯疊而構成沿徑 向布置的油污水通道,該油污水通道的最大高度為9fflm 25mm。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簡體(1 )頂部設置有簡蓋(5 ),該筒蓋(5 )呈球冠狀 結構,廢油排放口 ( 3 )設置于呈球冠狀的筒蓋(5 )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4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紋分離盤(19)的波紋錐盤板材包括盤板基材,以及覆于該盤板基材上的疏油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紋分離盤U9)的盤板基材為鋼板,覆于盤板基材上的疏油層材料為疏油疏水納米材料或聚4氧化乙烯涂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船用油污水疊盤聚集分離裝置,包括筒體,在所述筒體內至少設置有第一聚集分離器和第二聚焦分離器,該第一聚集分離器和第二聚集分離器分別位于導流孔板的上、下兩側,該導流孔板的周邊封閉地固定安裝于筒體的內壁上,導流孔板的中間位置設有導流通孔;所述第一聚集分離器的頂端設有頂部蓋板,該頂部蓋板的周邊與筒體內壁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二聚集分離器的底部設有導流盲板,該導流盲板的周邊與筒體的內壁間留有間隙;第一聚集分離器和/或第二聚集分離器包括若干相互疊置的波紋分離盤。該分離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制造維護方便,油水分離效果理想的優(yōu)勢;特別適用船舶油水的分離中。
文檔編號B63J4/00GK101654149SQ20091003499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何麗君, 梅冬興, 蔡曉幸, 陳海兵, 馬如中 申請人:東臺市東方船舶裝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