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船尾電動舷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尾舷外機。
背景技術:
在現行港口的管理規(guī)定中,為避免噪音,將一般小型動力船進出港口的動力一律 限制為不得發(fā)出馬達轉動的聲音,尤其是不得發(fā)動汽、柴油引擎,這主要考慮到油料 及噪音污染。對于現行大多用于一般近海垂釣或浮潛等用途的小型動力船舶來說,由 于其出海時間多在大清早或夜晚時分,出港時如果用現行的柴油引擎,噪音尤其嚴重, 因此有人將船舶的馬達設計為電動馬達,用一個活動附裝的舷外機,配合一只類似沉 水馬達與之連接,使它通過馬達轉動來驅動控制舷外機的轉動,以實現船體的前進移 動。用一個驅動控制桿作為船體行進移動的轉向控制, 一般的驅動采用的控制桿通常 是垂直豎立組裝,頂部的倒L形凸出段作為加、減速的控制以及轉向操作,桿體中段 樞紐處設有一個用于安裝的固定座,供活動鎖裝在船體的尾部,并用一只較大型的蓄 電池組給舷外機供電。采用類似的設計,由于是活動組裝,基本上采用現行的結構設 計,由于馬達動力的需求較大,所以整個體積極為龐大而且笨重;加上整根直立呈倒 L形狀的驅動控制桿的長度極長,攜帶極不方便。若再配搭上笨重的蓄電池組組裝, 通常需二人以上做搬運,上下船使用時極不方便,尤其是當馬力增大時,由于是固定 的輸出設計,在整體組裝成本及實際使用上,不僅昂貴而且也不符合使用的需要。因 此開發(fā)出一組可簡便活動地安裝,并能方便攜帶組裝的輕便型舷外機,對于現行的船 尾舷外機設計實在有進一步加以改良的必要。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鑒于傳統(tǒng)的船尾舷外機使用成本高、組裝不便等諸多缺點而開發(fā)出 的一種船尾電動舷外機。它是直接采用無刷馬達作為傳動動力,低轉速高扭力輸出, 有效地縮小體積,同時采用無刷馬達無限速的轉速控制,配^"隱蔽式控制電路板的埋 入式組裝,加上采用控制桿的收折式設計,使整個舷外機組裝達到輕便實用體積小的 組裝特性,直接改善了傳統(tǒng)轉動馬達組裝使用上存在的諸多不合實用的缺點。一種船尾電動舷外機,包含舷外機組裝本體及其一端鎖裝的舷葉輪和另一側尾端 的錐形頭構件、 一組用來控制轉向'的控制桿及固定舷外機于船體上的固定座。無刷馬
達直接組裝在本體內,本體一端的封閉端板內部預設有凹落空伺,驅動用電路板隱蔽 組裝于其內。本體底緣設有定向舵片作為轉向輔助。本體上方設有連通的軸管,供插組連接桿管,并用防水膠封閉鎖合,內置電線接引至桿管頂端^:置。在桿管頂段用一 個樞接頭樞接控制桿,使控制桿做樞折操作,可將控制桿收合到側邊貼合放置,達到 組裝體積縮小的目的。連接桿管的中段穿置了一組固定座,用來固定螺桿鎖合抵緊船 體,達到舷外機穩(wěn)固組裝的目的。其中電源連接用插座可直接設在樞接頭處,以方便外接電源的接入。固定座上設 有數個定位孔,用插銷選擇插置來調整桿管與舷葉輪鎖定組裝的角度。本體一端鎖接 的錐形頭構件為較短的圓錐弧狀,供滑移或轉向時順水使用更省力。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船尾電動舷外機,該舷外機的馬達采用了具有緩啟動、 低轉速高扭力輸出的無刷馬達直接組裝在本體內,配合隱藏的電路板驅動裝置,使整個驅動元件體積大幅減縮,重量減輕,方便攜帶,安裝靈活;配合無間斷的轉速控制, 使傳動噪音降到近乎為零,確保了控制的安靜性以及動作操作的準確性;再配合可收 折的控制桿組裝,使舷外機結構組裝大幅簡化縮小,有效地降低了產品的制作成本, 使在組裝上達到了便利輕巧的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舷外機的轉動結構組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舷外機傳控結構組裝示意參考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舷外機組裝固定座鎖合外觀參考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舷外機組裝調整變換示意參考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舷外機控制桿收折示意參考圖 主要元件說明'10、本體 11、無刷馬達 12、軸桿13、端板14、舷葉輪15、電路板 16、 舵片17、錐形頭18、軸管 19、桿管 20、樞接頭21、控制桿 22、插座23、 固定座24、插銷25、定位孔.26、螺桿27、船體28、電量顯示29、頂盒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船尾電動舷外機的改良,主要是在整體舷外機結構裝置輕便化上作 改良設計,整個結構裝置改良如圖l——圖5所示,主要將舷外機的傳控結構,設計 成由一個組裝本體10內放置有無刷馬達11,其中馬達軸桿12伸出到封蓋用的端板 13外側端,內置有適當的密封軸的封件供組裝一舷葉輪14。封蓋的端板13內部預設 有凹落的空間,使電路控制的電路控制板15直接組裝于其中,方便驅動控制元件做 安全密封隱蔽式的組裝。本體IO的底緣面上設有一個定向舵片16作為轉向輔助。在 本體10的另一側固接一個較短圓錐弧狀的錐形頭17供滑移或轉向時順水使用,可使 操作控制更省力。在本體10的上方設有一貫穿的軸管18,供插組連接桿管19,并在 插接端用防水膠密封鎖合,方便由本體10內部將連接的電線由內部接引到連接桿管 19的頂端位置。在桿管19的頂端部分用一個樞接頭20樞接控制桿21,使整根控制 用的控制桿21做樞折操作,方便收合到與連接桿管19的上半段并列貼合位置,達到 組裝體積縮短輕便的實用目的。另外,直接在樞接頭20的位置設與電源連接的插座 22,方便外接電源的插接使用,整個插座22設在桿體的頂端上緣,28為電量顯示, 29為頂盒。為了有效達到防水使用的安全功效,通常在樞接頭2 O端外側用一個罩具 包裹覆蓋。連接桿管19的中段穿置了一固定座23,座體配合插銷24與預設的內環(huán)片 上的定位孔25進行選擇插置,實現調整桿管19與舷葉輪14等組裝角度,配合鎖固 螺桿26的鎖合抵緊船體27,確保整組舷外機組裝達到穩(wěn)固安全實用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舷外機結構組裝的最大改變是將傳動的馬達設計為無刷馬達11作 為傳動,明顯具有下列結構組裝設計及控制實用上的優(yōu)點首先就結構體積方面,無刷馬達11不僅具有緩啟動高扭力的平穩(wěn)啟控特性,還 可大幅縮小實現輕便化,可使傳動元件的本體10體積大幅縮小(超過60%以上),使 裝置更便利地活動組裝,方便攜帶換裝。無刷馬達ll轉速為連續(xù)式的任意變換調整, 無需任何變頻器,不僅使整個組裝的結構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因為連續(xù)式增減速的操 作控制,可按照實際的使用需要做電力供給,使整個耗電損失降到最低,也使電池的 附裝體積降到最小范圍, 一般最少可節(jié)省三分之一以上的重量,可使船只操作控制性 達到靈活安全迅速,真正符合經濟實用輕便的要求。其次,整個驅動控制上,直接將驅動元件的控制電路板15隱藏組裝在本體10 — 側端板13內部凹落空間,無需附裝任何驅動器,可使整個結構簡化,尤其加上直接 置入水中做冷卻,使馬達的轉速控制和驅動誤動作降到近乎為零。再將實際轉速控制用的控制桿21組裝,配合一個樞接頭20與連接桿管29做樞 接,方便使用后做收折與桿管19相互貼合收置,使長度縮短輕,達到便攜帶的使用 需要,配合連接電源的插座22直接隱藏安置在樞接頭20側,可起到電源插接使用安 全的實用效果。還有,采用插銷24配合間隔設置的定位孔25,能簡便地調整插組裝角度,達到 提升轉速控制靈敏實用的功能,不僅結構組裝簡化實用,制造、維修成本也會大幅降低。
權利要求1、一種船尾電動舷外機,包含舷外機組裝本體及其一端鎖裝的舷葉輪和另一側尾端的錐形頭構件、一組用來控制轉向的控制桿及固定舷外機于船體上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無刷馬達直接組裝在本體內,本體一端的封閉端板內部預設有凹落空間,驅動用電路板隱蔽組裝于其內;本體底緣設有定向舵片作為轉向輔助;本體上方設有連通的軸管,插組連接桿管,并用防水膠封閉鎖合,桿管內置電線接引至桿管頂端位置,在桿管頂端用一個樞接頭樞接控制桿;連接桿管的中段穿置在固定座上,通過固定座與船體固定組裝。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電動舷外機,其特征在于在桿管頂端的樞接頭處設 置有電源插座。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電動舷外機,其特征在于固定座上設有數個定位孔, 用插銷選擇插置調整桿管與舷葉輪鎖定組裝的角度。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尾電動舷外機,其特征在于本體一端鎖接的錐形頭構 件為較短的圓錐弧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一種船尾電動舷外機,包含舷外機組裝本體及其一端鎖裝的舷葉輪和另一側尾端的錐形頭構件、一組用來控制轉向的控制桿及固定舷外機于船體上的固定座。無刷馬達直接組裝在本體內,本體一端的封閉端板內部預設有凹落空間,驅動用電路板隱蔽組裝于其內。本體底緣設有定向舵片作為轉向輔助。本體上方設有連通的軸管,供插組連接桿管,并用防水膠封閉鎖合,內置電線接引至桿管頂端位置。在桿管頂段用一個樞接頭樞接控制桿,使控制桿做樞折操作,可將控制桿收合到側邊貼合放置,達到組裝體積縮小的目的。連接桿管的中段穿置了一組固定座,用來固定螺桿鎖合抵緊船體,達到舷外機穩(wěn)固組裝的目的。本舷外機具有體積大幅減縮、重量減輕、方便攜帶、安裝靈活,安靜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3H20/00GK201023644SQ20072012384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余金鳳 申請人:余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