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耐火磚搬運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方便操作的耐火磚搬運小車。
背景技術:
在耐火磚的工廠里,耐火磚通常都放置在木架上,在搬運時,連通木架一起進行搬運,目前,通常需要叉車進行搬運,叉車的成本較大,無法為搬運匹配較多的叉車,在搬運量較大時,少量的叉車無法滿足其需求,進而影響其他生產工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方便操作的耐火磚搬運小車,結構簡單,造價低,一個工人即可完成對一個木架耐火磚的搬運,使用非常方便,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指出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方便操作的耐火磚搬運小車,包括車架,車架的兩側安裝有一對車輪,所述車架的頂部中間位置橫向固定有一連接車架兩側的連桿,所述的連桿上設置有一“u”型的后支架,所述后支架的頂部兩端與連桿轉動連接,所述的連桿上還設置有一“口”型的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側部連接桿的中部與連桿轉動連接,所述前支架的頂部連接桿上固定有一磁性片a,所述車架的后方固定有一對把手,所述車架在連桿的后方固定有一擋板,所述的擋板上固定有一與磁性片a相匹配的磁性片b,所述車架兩側的前端底部安裝有一對滾輪,所述滾輪的底面在車架呈水平狀態(tài)時高于車輪的底面。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桿與前支架和后支架轉動連接的部位為連桿的兩端,所述連桿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內側固定有一對限位環(huán)。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造價低,一個工人即可完成對一個木架耐火磚的搬運,使用非常方便,且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架,2.車輪,3.連桿,4.后支架,5.前支架,6.把手,7.擋板,8.限位環(huán),9.磁性片a,10.磁性片b,11.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一種方便操作的耐火磚搬運小車,包括車架1,車架1的兩側安裝有一對車輪2,所述車架1的頂部中間位置橫向固定有一連接車架1兩側的連桿3,所述的連桿3上設置有一“u”型的后支架4,所述后支架4的頂部兩端與連桿3轉動連接,所述的連桿3上還設置有一“口”型的前支架5,所述前支架5側部連接桿的中部與連桿3轉動連接,所述前支架5的頂部連接桿上固定有一磁性片a9,所述車架1的后方固定有一對把手6,所述車架1在連桿3的后方固定有一擋板7,所述的擋板7上固定有一與磁性片a9相匹配的磁性片b10,所述車架1兩側的前端底部安裝有一對滾輪11,所述滾輪11的底面在車架1呈水平狀態(tài)時高于車輪2的底面。
所述連桿3與前支架5和后支架4轉動連接的部位為連桿3的兩端,所述連桿3在前支架5和后支架4的內側固定有一對限位環(huán)8。
本發(fā)明在使用時,推動小車至木架前,手握前支架5的頂部轉動前支架5,使得前支架5的底部向前上方轉動至一定高度,此時,前支架5上的磁性片a9與擋板7上的磁性片b10相互吸合,通過把手6使得小車的前部向下傾斜,直至滾輪11著地,繼續(xù)推動小車,后支架4的底部套在木架一端的下方,然后手握前支架5的頂部轉動前支架5,使得前支架5的底部向后下方轉動并套于木架另一端的下方,此時,磁性片a9和磁性片b10相互分離,再驅動把手6滾輪11離地,小車的前部回復水平,此時即可推動小車進行搬運,當搬運至目的地時,逆向操作即可將裝有耐火磚的木架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