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同心配合結構、裝置及儀表。
背景技術:
通常汽車儀表,如圖1、圖2所示,包括殼體1、設置于殼體1內的表盤2、透光件3與覆蓋于透光件3的遮光部4,透光件3用于提供表盤2的側向照明,遮光部4用于阻擋透光件3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
透光件3傳導的光來自于PCB板5上的LED 51,LED 51發(fā)出的光經導光支架6均勻化后,傳導到表盤2上,透過表盤2上的透光部分21傳導到位于表盤2另一側的透光件3,從側向照亮表盤2。
通常在透光件3與遮光部4上對應設計了定位柱和卡槽,通過卡槽和定位柱相互配合,實現(xiàn)同心配合,以避免透光件3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
然而,由于透光件3與遮光部4均為C形結構的塑料件,易扭曲變形。對于不規(guī)則形狀,例如C形的部分環(huán)狀的零件,即使采用設計規(guī)范中提出的三點定位仍無法保證兩個環(huán)狀的零件匹配完好達到同心,從而造成遮光部4無法覆蓋透光件3,使得透光件3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從駕駛員的角度會看到亮點,影響對儀表的查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同心配合結構,即使使用易扭曲變形的部件,也能夠通過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與凸起的配合,保證部件的裝配同心度。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裝置與儀表。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心配合結構,包括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上與第二部件接觸的第一平面上,設置有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第二部件上與第一部件接觸的第二平面上相應設置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配合。
進一步地,凹槽包括內側壁與外側壁,凸起與內側壁和/或外側壁配合。
進一步地,凹槽為環(huán)狀或部分環(huán)狀。
進一步地,多個凹槽為環(huán)狀分布或部分環(huán)狀分布。
進一步地,凸起為環(huán)狀或部分環(huán)狀。
進一步地,多個凸起為環(huán)狀分布或部分環(huán)狀分布。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裝置,包括上述同心配合結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儀表,包括殼體、表盤、設置于殼體內的PCB板、透光件與覆蓋于透光件的遮光部,透光件用于傳導設置于PCB板上的LED發(fā)出的光提供表盤的側向照明,遮光部用于阻擋透光件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透光件與遮光部通過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與凸起實現(xiàn)同心配合。
進一步地,遮光部上與透光件接觸的第一平面上,設置有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透光件上與遮光部接觸的第二平面上相應設置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配合。
進一步地,透光件與遮光部均為C形塑料件。
進一步地,凹槽為一個C形凹槽,凸起為一個C形凸起,或者凸起為多個形成C形分布的凸起。
進一步地,凹槽為多個形成C形分布的凹槽,凸起為多個形成C形分布的凸起。
進一步地,透光件上與遮光部接觸的第二平面上,設置有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遮光部上與透光件接觸的第一平面上相應設置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配合。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同心配合結構、裝置及儀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即使使用易扭曲變形的部件,也能夠通過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與凸起的配合,保證部件的裝配同心度;
(2)通過在透光件與遮光部的接觸面設置的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與凸起,保證透光件與遮光部同心裝配,避免透光件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儀表的局部剖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儀表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儀表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儀表,包括殼體1、設置于殼體1內的表盤2、透光件3與覆蓋于透光件3的遮光部4,透光件3用于提供表盤2的側向照明,遮光部4用于阻擋透光件3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
透光件3與遮光部4通過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與凸起31的配合,實現(xiàn)透光件3與遮光部4的同心配合。
遮光部4上與透光件3接觸的第一平面上,設置有圍繞同心配合中心凹槽;透光件3上與遮光部4接觸的第二平面上的相應位置設置有凸起31,凸起31與凹槽配合。
本實施例中,透光件3與遮光部4均為C形的塑料件,極易變形。
凹槽為C形,凸起31也為C形,凹槽與凸起31配合,保證透光件3與遮光部4的裝配同心度,使得透光件3的凸起31內側的部分都被遮光部4覆蓋,從而避免透光件3傳導的光從儀表的正面透出,不會影響駕駛員對儀表的查看。
當然凸起31也可以是多個形成C形分布的凸起,同樣能夠保證透光件3與遮光部4的裝配同心度。
凹槽也可以是多個形成C形分布的凹槽,凸起相應地為多個形成C形分布的凸起,同樣也能夠保證透光件3與遮光部4的裝配同心度。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也可以在透光件上與遮光部接觸的第二平面上,設置有圍繞同心配合中心凹槽;遮光部上與透光件接觸的第一平面上的相應位置設置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配合。
圖3所示的儀表中實現(xiàn)透光件3與遮光部4的同心配合的方式,也可用于其它裝置中的同心配合結構。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同心配合結構包括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上與第二部件接觸的第一平面上,設置有圍繞同心配合中心的凹槽,第二部件上與第一部件接觸的第二平面上相應設置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配合,保證了同心配合結構的同心度。
凹槽包括內側壁與外側壁,凸起與內側壁和/或外側壁配合,以保證了同心配合結構的裝配同心度。
凹槽可以是圓環(huán)狀,也可以是C形,也就是部分圓環(huán)狀。
相應地,凸起為圓環(huán)狀或C形;凸起還可以為多個,多個凸起為圓環(huán)狀分布或C形分布。
當然凹槽也可以是橢圓環(huán)狀、多邊環(huán)狀,例如六邊環(huán)狀,相應地,凸起為六邊環(huán)狀;凸起還可以為多個,多個凸起為六邊環(huán)狀分布。
凹槽還可以為多個,多個凹槽為環(huán)狀分布或部分環(huán)狀分布,相應地,多個凸起為環(huán)狀分布或部分環(huán)狀分布。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各種更動與修改,均應納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