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備可降解塑料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廢棄蝦殼制備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塑料自誕生以來,憑借其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優(yōu)越的物理性能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正是這種化學惰性使它難以自然降解,當塑料進入江河湖泊、土壤,不僅會造成水土的污染,還會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與此同時,作為石油化工產業(yè)的重要產物,塑料正面臨原料枯竭的威脅——據bp2016統(tǒng)計年鑒估計,全球石油僅可使用55年。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尋找一種可大規(guī)模利用的、無污染的可降解塑料生產方式極為重要。
近些年來,人們對蝦蟹等水產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與之相應的則是大量廢殼的產生。中國蝦殼廢棄物年產量居亞洲第一,可達140萬噸,其中僅有一小部分被利用,絕大多數(shù)被堆積掩埋處理,造成了嚴重資源浪費。早在1859年,德國生物學家就發(fā)現(xiàn)從甲殼中可提取出甲殼素,對其進行脫乙?;幚砗罂傻玫揭环N生物相容性好、微生物降解性強的有機單體材料,即殼聚糖。殼聚糖,這種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綠色單體,憑借其本身優(yōu)越的抑菌性、可降解性、安全性、環(huán)保性,為眾多學者所青睞。如能對蝦殼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不僅能減少資源的浪費,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對蝦殼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重要性由此突顯。
聚乙烯塑料是四大白色污染物之一,該塑料主要用來制備與食品接觸的無毒塑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提取廢棄蝦殼中的殼聚糖、并以其為原材料制備食品用可降解塑料的工藝流程,在物理性能上可替代現(xiàn)有聚乙烯塑料,應用于食品領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利用廢棄蝦殼制備可降解塑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制備殼聚糖,殼聚糖的制備過程如下::
(a)將去雜質的蝦殼用流水沖洗,置于60℃烘箱中烘干,再研磨成粉末;
(b)稱取10.0g蝦殼粉末,并將其溶解于10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鹽酸溶液中,超聲處理4h至無氣泡冒出后,補加5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鹽酸溶液,浸泡2h后抽濾處理可將濾液1和濾渣a分離;
(c)用去離子水將步驟(b)中抽濾所得的濾渣a洗至中性;
(d)將其溶解于適量的無水乙醇中浸泡48h,抽濾可得濾液2和濾渣b;
(e)將濾渣b溶解于100ml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naoh)溶液,在50℃水浴鍋
中加熱2h,冷卻至室溫后過濾,可得濾液3和甲殼素;
(f)將甲殼素溶解在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4~12小時;
(g)對(f)中的溶液進行抽濾處理,將所得濾渣水洗至中性并烘干,烘干后得到的白色
粉末即為殼聚糖;
(2)利用殼聚糖基進行降解塑料薄膜,具體步驟如下:
(a)聚乙烯醇溶液的制作:稱取聚乙烯醇1.0g,溶解于100ml蒸餾水中,浸泡12h使其充分膨脹,并在95℃水浴鍋中攪拌60min,即得聚乙烯醇溶液;
(b)殼聚糖溶液的制作:將1.2g殼聚糖溶解于100ml質量分數(shù)為1.0%的醋酸溶液中,并在超聲波清洗器中超聲分散60min,即得到殼聚糖溶液;
(c)將殼聚糖溶液滴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并加入10ml無水乙醇進行消泡處理;隨后在95℃水浴鍋中攪拌30min,當攪拌到第10min時加入1.2ml甘油,當攪拌至第40min時加入2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硅酸鈉(na2sio3)的水溶液;
(d)攪拌結束待溶液中無氣泡后,在30℃水浴條件下對溶液進行脫氣處理。再將膜液倒在玻璃板上涂膜,并將其迅速移至80℃烘干箱中恒溫干燥2h。溶液干燥成膜后將薄膜從玻璃板上揭下,得到了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
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的步驟(2)的(d)中的烘干箱為鼓風干燥箱或太陽能集熱裝置。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利用從蝦殼廢棄物中提取的殼聚糖,制備了一種物理性能優(yōu)越的可降解塑料。該技術不僅實現(xiàn)了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備,還將實驗過程中的副產物加以處理,得到了抗氧化劑蝦青素、第四營養(yǎng)素蛋白質及食用色素紅色素這三種重要生化原料。經測試,本發(fā)明制備的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滿足內包裝塑料袋行業(yè)標準,與近些年來出現(xiàn)的淀粉基、乳酸基可降解塑料相比,該薄膜的原料來源更加廣泛,成本更加低廉。對蝦殼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不僅能減少資源的浪費,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殼聚糖的制備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備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一種利用廢棄蝦殼制備可降解塑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蝦殼洗凈后烘干,研磨成粉末;(2)利用脫鈣反應處理蝦殼粉,得到蝦青素的無機鹽溶液與濾渣a。無機鹽溶液經萃取可得蝦青素,濾渣a溶于無水乙醇經脫水處理后可得紅色素及濾渣b;(3)步驟(2)中所得的濾渣b在弱堿水解作用下生成甲殼素及副產物氨基酸。在濃堿液的脫乙酰作用下,甲殼素變?yōu)闅ぞ厶?,利用“流延成膜法”制備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具體制作過程如下: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從廢棄蝦殼中提取殼聚糖制備流程。
1、從廢棄蝦殼中提取殼聚糖制備流程如下:
(a)將去雜質的蝦殼用流水沖洗,置于60℃烘箱中烘干,再研磨成粉末;
(b)稱取10.0g蝦殼粉末,并將其溶解于10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鹽酸溶液中,超聲處理4h至無氣泡冒出后,補加5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鹽酸溶液,浸泡2h后抽濾處理可將濾液1和濾渣a分離;
(c)將抽濾所得的濾液1置于分液漏斗中,利用食用油做萃取劑,將蝦青素從其無機鹽溶液中萃取出來,對萃取后得到的混合溶液進行蒸餾處理可得蝦青素凝膠;
(d)用去離子水將步驟(b)中抽濾所得的濾渣a洗至中性;
(e)將其溶解于適量的無水乙醇中浸泡48h,抽濾可得濾液2和濾渣b;
(f)將濾液2傾倒于蒸發(fā)皿中,蒸干后可得紅色素。
(g)將濾渣b溶解于100ml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naoh)溶液,在50℃水浴鍋中
加熱2h,冷卻至室溫后過濾,可得濾液3和甲殼素;
(h)將濾液3置于干凈的燒杯中,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5%的鹽酸溶液至ph=6.8;
(i)靜置一段時間后,離心可得固體樣品,洗滌并烘干即得蛋白質粉末;
(j)將甲殼素溶解在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4~12個小時;
(k)對(j)中的溶液進行抽濾處理,將所得濾渣水洗至中性并烘干,烘干后得到的白色粉
末即為殼聚糖。
2、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制備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流程
聚乙烯醇(pva)在細菌和酶的作用下,46天即可完全降解,可由非石油路線大規(guī)模生產,屬于一種生物可降解、原料可再生的綠色高分子材料。但是由于pva富含羥基,聚乙烯醇制品水溶性極強,因此難以代替石油基塑料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本發(fā)明制備的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定位于食品領域,故而采用聚乙烯醇來改性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可使得該薄膜既保留聚乙烯醇材料優(yōu)越的性能,還兼具殼聚糖的抑菌性、抗溶解性。制備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的具體步驟如下:
(1)稱取聚乙烯醇1.0g,溶解于100ml蒸餾水中,浸泡12h使其充分膨脹,并在95℃水浴鍋中攪拌60min,即得聚乙烯醇溶液。
(2)將1.2g殼聚糖溶解于100ml質量分數(shù)為1.0%的醋酸溶液中,并在超聲波清洗器中超聲分散60min,即得到殼聚糖溶液。
(3)將殼聚糖溶液滴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并加入10ml無水乙醇進行消泡處理;隨后在95℃水浴鍋中攪拌30min,當攪拌到第10min時加入1.2ml甘油,當攪拌至第40min時加入2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硅酸鈉(na2sio3)的水溶液。在此過程中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
因為酸性條件下,硅酸鈉(na2sio3)易水解生成硅酸,硅酸不穩(wěn)定,在水中易發(fā)生電離,多個不穩(wěn)定的硅酸分子會形成h-siox-oh的基團,在90℃的高溫條件下,可以將pva與cs進行交聯(lián),形成高分子薄膜。
(4)攪拌結束待溶液中無氣泡后,在30℃水浴條件下對溶液進行脫氣處理。再將膜液倒在玻璃板上涂膜,并將其迅速移至80℃鼓風干燥箱中恒溫干燥2h。溶液干燥成膜后將薄膜從玻璃板上揭下,制備流程如圖2所示。
(5)為保證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經過實驗確定當膜液中殼聚糖與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2:1,甘油體積分數(shù)為0.75%時,該復合薄膜物理性能最佳。
(6)流延成膜過程中需將膜液置于80℃的烘箱中進行烘干。沿海漁場太陽能較為豐富,本發(fā)明可采用太陽能進行烘干。為此,本發(fā)明以槽式真空管集熱器為基本模型,設計了用于烘干膜液的太陽能集熱裝置。本發(fā)明制作了實物裝置并進行了相關測試,利用太陽能可將集熱管內的空氣加熱至80℃以上,故該裝置可用于膜液的烘干。
本發(fā)明制作的可降解塑料,通過實驗證明,該復合薄膜在土壤中掩埋23天后降解率可達73.6%,優(yōu)于可降解塑料的行業(yè)標準gb/t29646-2013《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類生物降解塑料》規(guī)定的可降解率的50%。故本發(fā)明制備的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滿足可自然降解、降解速度快的要求。同時通過實驗證明,本發(fā)明的殼聚糖基可降解塑料薄膜的安全性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安全標準,可用于食品的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