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同燒成溫度陶瓷部件用釉粘合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瓷器粘結制作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不同燒成溫度陶瓷部件用釉粘合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我國陶瓷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杰出代表,現今遍布我們生活的各領域,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隨著工藝的進步,陶瓷的質地也在不斷地提升,市場上各種陶瓷制品種繁多玲瑯滿目,其實用性和裝飾性都比較強,有很多結構復雜的陶瓷制品都是由不同陶瓷部件組合而成,有時這些陶瓷部件是由需要不同燒成溫度的陶泥材料制成,不能在一起同爐燒制出來,同爐將造成較低燒成溫度部件的高溫燒制,影響其中部分產品的品質,為了提高最后產品的質量,只能是分別燒制,然后將制得的各部件用膠水粘接,由于粘接存在物理縫隙,對整件陶器藝術品的效果影響很大,使用儲存時間長了粘接膠老化強度也會變小影響壽命,仍有待于技術創(chuàng)新加以解決。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不同燒成溫度陶瓷部件用釉粘合制造方法。
[0004]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不同燒成溫度陶瓷部件用釉粘合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藝步驟如下:
a、將要粘接在一起的陶瓷部件按各自燒成溫度的峰值分組,將各峰值由高到低排列,從其中最高峰值開始由高向低每10°C至30°C度為一檔分成若干段,落在同一段以內各峰值對應的陶瓷部件為一組,去除不含陶瓷部件峰值的段,將各組按原來段的順序由高至低順序排列;
b、將最高組所含峰值對應陶瓷部件的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得第一組件;
c、將次高組所含峰值對應陶瓷部件與第一組件間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得第二組件;
d、按c步驟工序,依次將下一組所含峰值對應陶瓷部件與上一步驟制得的組件間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直至最低一組燒制完成,得到最終產品。
[0005]進一步的,所述結合部位所施釉水燒成溫度峰值參數落在要結合燒制組所在段的峰值范圍以內。
[0006]進一步的,所述結合部位表面平整且吻合。
[0007]進一步的,所述結合部位相對的面上分別設有吻合的定位凹陷和定位凸起。
[0008]進一步的,在所述定位凹陷和定位凸起支撐下結合部位相對的面保持有0.2毫米至0.8毫米的間隙。
[0009]進一步的,所述結合部位相對的面上分別凸點,在凸點支撐下結合部位相對的面保持有0.2毫米至0.8毫米的間隙。
[0010]進一步的,所述每次燒成前均在新結合部件表面施釉。
[0011 ] 進一步的,所述最后一次燒成前在所有結合部件表面施釉。
[0012]通過本發(fā)明通過將不同燒成溫度的部件經過多次燒成工序,避免了對較低燒成溫度部件進行高溫燒制,在燒成中各部件通過釉水粘接連接,不但保證了各部件的燒制品質,而且連接部位沒有物理縫隙,結合處光滑細膩,美觀裝飾效果好,連接牢固強度大,不老化使用壽命長。
【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發(fā)明不同燒成溫度陶瓷部件用釉粘合制造方法其總體工藝步驟按如下進行:
a、將要粘接在一起的陶瓷部件按各自燒成溫度的峰值分組,將各峰值由高到低排列,從其中最高峰值開始由高向低每10°C至30°C度為一檔分成若干段,落在同一段以內各峰值對應的陶瓷部件為一組,去除不含陶瓷部件峰值的段,將各組按原來段的順序由高至低順序排列;
b、將最高組所含峰值對應陶瓷部件的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得第一組件;
c、將次高組所含峰值對應陶瓷部件與第一組件間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得第二組件;
d、按c步驟工序,依次將下一組所含峰值對應陶瓷部件與上一步驟制得的組件間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直至最低一組燒制完成,得到最終產品。
[0014]以上述工藝步驟為指導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本實施例需要組合的為陶和瓷兩種不同燒成溫度材料的部件,首先根據材料性質和藝術效果的需要確定各自的燒成溫度峰值,瓷質部件一般在1200°C至1400°C之間,本實施例中瓷的燒成溫度峰值為1320°C,陶質部件一般在800°C至1200°C之間,本實施例中陶的燒成溫度峰值為930度;然后按燒成溫度峰值分段,分段按10°C至30°C間距分割,分割時可等距分割,也可不等距分割,根據燒成溫度的精度要求確定,本實施例為30°C,去除不含峰值數據的段后從高到低排序,每段以內所有峰值對應的部件為一組,位于分割端頭的峰值歸到上組或下組均可,本實施例為兩組,先將最高組所含峰值對應瓷部件的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得第一組件;將次高組所含峰值對應陶部件與第一組件間結合部位施釉水,然后使結合部位對齊放在一起,再放入窯爐燒成制得第二組件;結合部位所施釉水燒成溫度峰值參數要落在結合燒制組所在段的峰值范圍以內,瓷質部件表面可在第一組件燒成前上與其燒成溫度適合的釉水,也可在第二組件燒成前與次高組所含峰值對應陶部件同時上與其燒成溫度適合的釉水,形成釉面,本發(fā)明通過將不同燒成溫度的部件經過多次燒成工序,避免了對較低燒成溫度的陶部件進行高溫燒制,在燒成中各部件通過釉水粘接連接,每次粘結燒成不影響上步燒成制品的品質,粘接效果好,不但保證了各部件的燒制品質,而且連接部位沒有物理縫隙,結合處光滑細膩,美觀裝飾效果好,連接牢固強度大,不老化使用壽命長。
[0015]以上述工藝步驟為指導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本實施例需要組合的是瓷與瓷部件,為三種不同燒成溫度材料的部件,首先根據材料性質和藝術效果的需要確定各自的燒成溫度峰值,本實施例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