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性鏜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加工刀具附件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可實現(xiàn)鏜削過程中鏜刀自動徑向調(diào)節(jié)的彈性鏜桿。
背景技術:
在大批量生產(chǎn)制造中,高精度鏜削是孔及套車圓重要的精加工手段。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刀具磨損及其它隨機因素,必然造成加工精度的下降,從而刀具的調(diào)整就不可避免;因此,具有自動精確微量調(diào)刀功能的鏜削加工技術就成為保證和提高加工質量和效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此外,對于異形孔的插補加工同樣需要刀具在加工過程中實現(xiàn)微量徑向進
給 O目前技術上實現(xiàn)鏜削微量徑向進給的裝置主要有彈性機構如彈性刀夾、彈性鏜桿和特殊機械機構如偏心軸等。前者主要優(yōu)勢在于能獲得較高的補償精度,但剛度較差;后者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剛度好,但結構、工藝復雜,不易維護。此外,不可避免的機械磨損都會造成補償精度的下降,乃至失效。本發(fā)明人在CN02115538.0中提出了一種新型彈性鏜桿,其通過鏜桿中段的彈性壁結構來實現(xiàn)對鏜刀徑向上的調(diào)節(jié)。然而,通過多年的工程應用和實驗表明1) 一旦在加工過程中切削力出現(xiàn)較大擾動,會帶來較大的尺寸和形狀誤差,因此,其剛性有待進一步提高;2)由于該發(fā)明只能實現(xiàn)單向補償(單向徑向微量進給),相應限制了該技術的應用范圍;3)由于該彈性鏜桿的剛性和最大補償范圍相互制約,例如要求剛性大,則最大補償范圍小,反之亦然,這同樣限制了該鏜桿的應用范圍;4)頂桿組件的螺釘在變形體內(nèi)部裝配,限制了推桿的設計空間,從而降低了推桿的強度及剛性;5)該發(fā)明鏜桿的聯(lián)接套增加了該鏜桿的軸向長度,并使得彈性鏜桿與主軸的聯(lián)接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減小了鏜桿的整體剛度,此外,該聯(lián)接套與拉桿的接觸處易于磨損,對補償?shù)木燃翱煽啃杂忻黠@不利影響,需要定期更換。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自動進行精密調(diào)刀的鏜桿,能明顯提高鏜桿的剛性,減小機械磨損對補償性能的不利影響,并且能實現(xiàn)雙向補償,以滿足精密鏜削加工中自動誤差控制及插補加工的需要,從而保證和提高加工的質量、效率及可靠性。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按照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實現(xiàn)鏜刀徑向自動調(diào)節(jié)的彈性鏜桿,該彈性鏜桿由作為鏜桿主體的彈性變形體,以及設置在該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斜塊、頂桿組件和拉桿而構成,其中所述彈性變形體的前端用于與裝有鏜刀的刀桿組件連接,后端用于與鏜削動力頭主軸同軸連接,所述彈性變形體的中部在其相互平行的兩個橫截面上對稱地分別設置有三個槽,并且每個橫截面上的槽之間的間隔部分各自形成了兩個起鉸鏈作用的彈性壁結構;
所述斜塊設置在彈性變形體的前端內(nèi)部,并具備相互平行的上下兩個斜面;所述拉桿與所述斜塊相連,用于在電機的驅動下帶動斜塊一起作軸向移動;所述頂桿組件包括兩個與彈性變形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的頂桿,它們各自的一端與彈性變形體前端固定連接,另外一端分別與所述斜塊的上下兩個斜面保持接觸,由此在拉桿帶動斜塊一起作軸向移動的過程中發(fā)生徑向偏移 。通過按照本發(fā)明以上構思的彈性鏜桿,當拉桿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帶動與其相連的斜塊一起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軸向移動時,斜塊與保持同斜塊的上下斜面保持接觸的兩個頂桿發(fā)生作用,由此推動頂桿作徑向偏移;由于彈性變形體的中部設置多個槽并通過相鄰槽之間的間隔部分相應形成四個彈性壁結構,這些彈性壁結構在頂桿作徑向偏移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彈性而起到鉸鏈的作用,由此使得作為鏜桿主體的彈性變形體的前端在整體上能夠在徑向方向上作相對移動,相應地,實現(xiàn)刀桿及其刀具位置在徑向上的自動調(diào)節(jié)。特別是,由于按照上述構思的彈性鏜桿省去了聯(lián)接套元件,鏜削動力頭主軸能夠與彈性變形體的后端直接同軸連接,由此可提高鏜桿的整體剛性;由于將斜塊與拉桿保持獨立地相連,這樣既簡化了零件的制造工藝,便于更換維護,同時也易于在雙向補償過程中保證斜面自身的精度;頂桿組件包括上下兩套頂桿的設計不僅能實現(xiàn)雙向補償,相應也提高了鏜桿的整體剛性;此外,斜塊結構與鋼球加帶斜面推桿的配合方式相比,不必考慮鋼球自身的磨損及變形對徑向調(diào)節(jié)的影響,這樣能夠提高鏜刀徑向調(diào)節(jié)的精確性和可靠性。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每個彈性變形體橫截面上的三個槽呈中心對稱分布,依次為與彈性變形體上表面相連通的第一槽、設置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第二槽,以及與彈性變形體下表面相連通的第三槽,并且兩個所述第二槽通過彈性變形體軸向方向上的開槽相連通,由此形成的彈性壁結構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彈性變形體的徑向方向。通過將彈性變形體各個橫截面上所形成的彈性壁結構按照如上方式設置,這樣在頂桿作徑向偏移的過程中,彈性壁結構作為類似鉸鏈的裝置能夠上下均衡地起作用,由此得彈性變形體也相應地保持均衡的徑向偏移;此外,彈性壁的其它結構尺寸在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容易計算及調(diào)整各壁的厚度,從而便于對刀桿的整體平移效果進行控制。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壁結構的厚度為0. 5mm 5mm。在彈性鏜桿省去聯(lián)接套元件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對鏜刀徑向上的精密調(diào)節(jié),通過較多的實踐結果證明,通過將彈性壁結構的厚度具體限定以上數(shù)值范圍,能夠實現(xiàn)對鏜刀刀桿精密的徑向自動調(diào)節(jié),同時保證合理的鏜桿剛性及最大補充范圍。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頂桿由螺桿、鎖緊螺母和鋼球組成并從外部裝配以實現(xiàn)與彈性變形體前端的固定連接,其中所述螺桿的一端具備螺紋部分,通過設在彈性變形體表面上的所述鎖緊螺母而得以鎖緊固定并施加預加載荷,另外一端為端部帶有中心孔的圓柱面,所述鋼球呈球冠結構安裝在該圓柱面內(nèi),且其球冠平面用于與所述斜面保持接觸。通過對頂桿組件結構的上述設置,由于鋼球球面可以在螺桿中心孔內(nèi)自由轉動,使得鋼球平面能夠自適應地與斜塊平面完全接觸,由此提高了接觸剛度,使得鋼球與斜塊相對運動時能有效地減小磨損,同時其磨損的均勻性能顯著提高其正常使用期限并提高可靠性;此外,頂桿部件從彈性變形體的外部進行裝配,這樣可增加斜塊及拉桿的設計空間,從而增加斜塊及拉桿的強度和剛性,達到提高鏜桿整體剛性的目的。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頂桿的中部具備螺紋部分,該螺紋部分用于與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所對應的螺紋部分相嚙合,并且其直徑大于所述頂桿端部的螺紋部分的直徑。通過使頂桿部件中部也配備螺紋部分并與彈性變形體配合聯(lián)接,能夠進一步保證頂桿部件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定位,并相應使得鏜刀動力主軸通過拉桿和斜塊所傳遞的力更精確地傳遞至彈性變形體中部的彈性壁結構;此外,頂桿端部螺紋部分的直徑被設定為小于頂部中部螺紋部分的直徑,這樣能夠保證鎖緊螺母更有效地壓在彈性變形體的表面上。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頂桿中部的螺紋部分不超出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所對應嚙合的螺紋部分。通過將頂桿中的螺紋部分按照上述方式設置,能有效地避免螺紋變形導致的頂桿組件拆卸的困難,不僅方便維護,而且避免了頂桿組件的失效。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拉桿設置在直線軸承或滑動軸承內(nèi)并與所述斜塊相連,用于在電機的驅動下帶動斜塊一起作軸向移動。通過將拉桿直接設置在直線軸承或滑動軸承中并與斜塊相連,一方面可以省去聯(lián)接套結構,相應增加了其他元件的設計空間;另一方面能夠以簡單結構來實現(xiàn)拉桿的安裝及功能操作,并便于維修和更換。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斜塊的斜度為I : 5 I : 50。通過將斜塊的斜度具體限定為以上數(shù)值范圍,實踐結果證明,可以實現(xiàn)合理地平衡拉桿軸向移動距離及拉桿驅動力,有利于減小彈性鏜桿的軸向長度,減小拉桿驅動力,從而達到減小驅動環(huán)節(jié)的機械磨損的技術效果。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變形體例如由彈簧鋼材質構成,所述斜塊的斜面例如由硬質合金材質構成。通過對彈性變形體和斜塊斜面的構成材質的上述限定,實踐結果證明,可以較令人滿意地實現(xiàn)對鏜刀徑向的精密自動調(diào)節(jié),同時可增加最大補償范圍,并達到減少機械磨損的技術效果。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鏜桿還包括防護罩,該防護罩固定在彈性變形體的前端,并與其留有譬如為Imm左右的間隙。通過在彈性鏜桿的前端設置有防護罩,可以防止切屑等進入到鏜桿中,并有利于保護鏜桿的內(nèi)部組成元件。總體而言,通過本發(fā)明所構思的彈性鏜桿,能夠在提高彈性鏜桿整體剛性的同時實現(xiàn)對鏜削加工過程中刀具徑向上的雙向精密自動調(diào)節(jié),并根據(jù)加工誤差信號的檢測及處理結果進行自動加工誤差補償加工,從而保證和提高鏜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此外還可以用于對異性孔的插補加工。
圖I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彈性鏜桿的整體結構的截面示意圖;圖2是按照本發(fā)明設置在鏜桿中部的六個槽及相應形成的四個彈性壁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圖2中所示的彈性壁結構在鏜桿和刀具進給位置徑向調(diào)節(jié)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原理不意圖4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彈性鏜桿中的頂桿的結構示意圖。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來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I彈性變形體2斜塊3頂桿組件4防護罩5刀桿組件6鏜削動力頭主軸7拉桿8_10槽11-12彈性壁結構13槽14螺桿15鎖緊螺母16鋼球17螺桿端部的螺紋部分18螺桿中部的螺紋部分19彈性變形體所對應的嚙合螺紋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參見圖1,圖I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彈性鏜桿的整體結構的截面示意圖。如圖I中所示,按照本發(fā)明的彈性鏜桿由彈性變形體I、斜塊2、頂桿組件3、刀桿組件5、拉桿7和作為可選的防護罩4等元件共同組成。彈性變形體I作為構成彈性鏜桿的主體,譬如可以呈圓柱體結構,并由彈簧鋼材質等材質構成。彈性變形體I的前端(在圖I中即為右端)用于與裝有鏜刀的刀桿組件5連接,其后端(在圖I中即為左端)用于與鏜削動力頭主軸6同軸連接,由此當鏜削動力頭主軸提供驅動的情況下,支撐和定位刀桿組件來實現(xiàn)鏜削加工。彈性變形體I的中部設置有分別分布在彈性變形體I中部區(qū)域的兩個不同的平行橫截面上的六個槽,參見圖I中的A-A和B-B,并且A-A橫截面上的槽與B-B橫截面上的槽之間保持相互對稱。通過這些槽的設置,相鄰槽之間的間隔部分由于其自身的彈性,分別形成了四個起鉸鏈作用的彈性壁結構。當這些彈性壁受力時,構成類似平行四邊形連桿機構,由此相應于受力的方向和強度而發(fā)生變形。在彈性變形體I的內(nèi)部,設置有斜塊2、頂桿組件3和拉桿7。斜塊2處于彈性變形體I的前端內(nèi)部,其縱剖面大致上呈平行四邊形結構,并且其上下兩個面是相互平行的斜面,也即分別相對于彈性變形體I的軸向方向構成一定角度的斜角。對于斜面的斜度,可以根據(jù)鏜加工的工藝參數(shù)等條件來進行設定。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斜塊的斜度為I : 5 I 50之間。通過將斜塊的斜度具體限定為以上數(shù)值范圍,經(jīng)過較多的實踐結果證明,可以實現(xiàn)合理地平衡拉桿軸向移動距離及拉桿驅動力,有利于減小彈性杠桿的軸向長度,減小拉桿驅動力,從而減小驅動環(huán)節(jié)的機械磨損的技術效果。此外,斜塊的斜面可以由譬如YG3X的硬質合金材質構成,由此實現(xiàn)對Il刀徑向的精密自動調(diào)節(jié),并減少機械磨損。拉桿7是與彈性變形體I的主軸同軸安裝的桿狀元件,其可以設置在譬如滑動軸承或直線軸承內(nèi)并與斜塊2的后端相連,由伺服電機的驅動前后移動,從而帶動斜塊2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前后移動。頂桿組件3包括兩個頂桿,這兩個頂桿的一端與彈性變形體I前端固定連接,另外一端分別與斜塊2的上下兩個斜面保持接觸,并且整體保持與彈性變形體I的軸向方向相垂直。這樣,當拉桿7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前后移動并帶動斜塊2 —起作軸向移動的過程中,頂桿組件3由于與斜塊2的斜面發(fā)生力的作用,由此沿著彈性變形體I的徑向方向產(chǎn)生偏移。如圖4中所示,頂桿組件3的兩個頂桿分別由螺桿14、鎖緊螺母15和鋼球16組成,其中螺桿14的一端具備螺紋部分17,通過設在彈性變形體I表面上的鎖緊螺母15而得以鎖緊固定并施加預加載荷;另外一端為端部帶有中心孔的圓柱面,鋼球16呈球冠結構安裝在該圓柱面內(nèi),且其球冠平面用于與所述斜塊的斜面保持接觸。由于鋼球16的球面可以在螺桿中心孔內(nèi)自由轉動,使得鋼球16的平面能夠自適應地與斜塊平面完全接觸,由此提高了接觸剛度,使得鋼球16與斜塊2相對運動時能有效地減小磨損,同時其磨損的均勻性能顯著提高其正常使用期限并提高可靠性。此外,頂桿部件3可以從彈性變形體I的外部進行裝配,這樣能夠增加斜塊2及拉桿7的設計空間,從而增加斜塊及拉桿的強度和剛性,達到提高鏜桿整體剛性的目的。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頂桿組件3的頂桿的中部也具備螺紋部分18,彈性變形體I在此位置具備相應的螺紋部分19,通過兩者之間的嚙合來保證頂桿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進一步定位。如圖4中所示,可以將頂桿中部螺紋部分18的直徑設定為大于頂桿端部螺紋部分17的直徑,這樣能夠保證鎖緊螺母15更有效地壓在彈性變形體I的表面上。在另外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可以將頂桿中部的螺紋部分18設定為不超出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所對應嚙合的螺紋部分19,如圖4中所示,螺紋部分18完全處于螺紋部分19的范圍之內(nèi),并且螺紋部分18的上下兩端分別距離螺紋部分19的上下兩端有LI和L2的長度,通過這種設定,由于避免了螺紋變形引起的頂桿拆卸困難,能夠取得方便維護并避免頂桿組件失效的技術效果。當頂桿組件3發(fā)生徑向偏移時,如同以上解釋地那樣,四個彈性壁通過自身的彈性而起到鉸鏈的作用并構成類似平行四邊形連桿機構,由此使得作為鏜桿主體的彈性變形體的前后兩端在整體上都能夠在徑向方向上作相對移動,相應地,實現(xiàn)鏜桿及其刀具進給位置在刀徑向上的自動調(diào)節(jié)。下面將參照圖2和圖3來具體描述按照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設置在鏜桿中部的多個槽及相應形成的彈性壁結構,以及彈性壁結構在鏜桿和刀具進給位置徑向調(diào)節(jié)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過程。如圖2中所示,在彈性變形體中部的橫截面A-A上,沿著圓柱形彈性變形體的徑向方向分別設置有與彈性變形體上表面相連通的第一槽8、完全設置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并與第一槽8之間保持一定間隔的較長第二槽9,以及與彈性變形體另外一個外表面即下表面相連通并與第二槽9之間保持一定間隔的第三槽10。位于彈性變形體中部不同位置的A-A橫截面和B-B橫截面上的多個槽是對稱設置的,因此B = B橫截面上同樣設置有第一槽至第三槽。A-A和B-B兩個橫截面上的第二槽之間可以通過C-C方向上的縱向槽13相連通。通過設置如圖2中所示的多個槽,相鄰槽之間的間隔部分由于其自身的彈性,分別形成了總計四個起鉸鏈作用的彈性壁結構U。當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第二槽9與縱向槽13相垂直并將彈性變形體的中部分為上下對稱的兩部分時,可進一步提高彈性壁結構對鏜刀徑向的雙向調(diào)節(jié)效果。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彈性變形體各個橫截面上的三個槽呈中心對稱分布,由此形成的彈性壁結構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彈性變形體的徑向方向。這樣在頂桿作徑向偏移的過程中,彈性壁結構作為類似鉸鏈的裝置能夠上下均衡地起作用,由此得彈性變形體也相應地保持均衡的徑向偏移;此外,彈性壁的結構尺寸在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容易計算及調(diào)整各壁的厚度,從而便于對刀桿的整體平移效果進行控制。 彈性壁結構的厚度會直接影響到鏜刀徑向上的自動調(diào)節(jié)精度,因此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彈性壁結構的厚度為Imm 10mm。在彈性鏜桿省去聯(lián)接套元件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對鏜刀徑向上的精密調(diào)節(jié),通過較多的實踐結果證明,通過將彈性壁結構的厚度具體限定以上數(shù)值范圍,能夠實現(xiàn)對鏜刀刀桿精密的徑向自動調(diào)節(jié),同時保證合理的鏜桿剛性及最大補充范圍。 圖3是圖2中所示的彈性壁結構在鏜桿和刀具進給位置徑向調(diào)節(jié)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原理示意圖。如圖3中所示,當拉桿在譬如伺服電機的驅動下帶動與其相連的斜塊一起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軸向移動時,斜塊與保持同斜塊的上下斜面保持接觸的兩個頂桿發(fā)生作用,由此推動頂桿作徑向雙向偏移。由于彈性變形體的中部形成有四個彈性壁結構,這些彈性壁在頂桿作徑向偏移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彈性而起到鉸鏈的作用,由此使得作為鏜桿主體的彈性變形體的前端在整體上能夠在徑向方向上作相對移動,相應地,實現(xiàn)刀桿及其刀具位置在徑向上的自動調(diào)節(ji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實現(xiàn)鏜刀徑向自動調(diào)節(jié)的彈性鏜桿,該彈性鏜桿由作為鏜桿主體的彈性變形體(I),以及設置在該彈性變形體⑴內(nèi)部的斜塊(2)、頂桿組件(3)和拉桿(7)而構成,其中 所述彈性變形體(I)的前端用于與裝有鏜刀的刀桿組件(5)連接,后端用于與鏜削動力頭主軸(6)同軸連接,所述彈性變形體(I)的中部在其相互平行的兩個橫截面(A-A,B-B)上對稱地分別設置有三個槽(8-10),并且每個橫截面上的槽之間的間隔部分形成了兩個起鉸鏈作用的彈性壁結構(11,12); 所述斜塊(2)設置在彈性變形體(I)的前端內(nèi)部,并具備相互平行的上下兩個斜面; 所述拉桿(7)與所述斜塊(2)相連,用于在電機的驅動下帶動斜塊(2) —起作軸向移動; 所述頂桿組件(3)包括兩個與彈性變形體(I)的軸向方向相垂直的頂桿,它們各自的一端與彈性變形體(I)前端固定連接,另外一端分別與所述斜塊(2)的上下兩個斜面保持接觸,由此在拉桿(7)帶動斜塊(2) —起作軸向移動的過程中發(fā)生徑向偏移。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彈性變形體橫截面上的三個槽呈中心對稱分布,依次為與彈性變形體上表面相連通的第一槽(8)、設置在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第二槽(9),以及與彈性變形體下表面相連通的第三槽(10),并且兩個所述第二槽(9)通過彈性變形體軸向方向上的槽(13)相連通,由此形成的彈性壁結構(11)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彈性變形體的徑向方向。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壁結構(11)的厚度為0.5mm 5mmo
4.如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由螺桿、鎖緊螺母和鋼球組成并從外部裝配以實現(xiàn)與彈性變形體前端的固定連接,其中所述螺桿的一端具備螺紋部分,通過設在彈性變形體表面上的所述鎖緊螺母而得以鎖緊固定并施加預加載荷,另外一端為端部帶有中心孔的圓柱面,所述鋼球呈球冠結構安裝在該圓柱面內(nèi),且其球冠平面用于與所述斜面保持接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的中部具備螺紋部分,該螺紋部分用于與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所對應的螺紋部分相嚙合,并且其直徑大于所述頂桿端部的螺紋部分的直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中部的螺紋部分不超出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所對應嚙合的螺紋部分。
7.如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7)設置在滑動軸承或直線軸承內(nèi)并與所述斜塊(2)相連,用于在電機的驅動下帶動斜塊(2) —起作軸向移動。
8.如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塊(2)的斜度為I : 5 I : 50。
9.如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變形體例如由彈簧鋼材質構成,所述斜塊的斜面例如由硬質合金材質構成。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性鏜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鏜桿還包括防護罩(4),該防護罩(4)固定在彈性變形體的前端,并與其留有譬如為Imm左右的間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實現(xiàn)鏜刀徑向自動調(diào)節(jié)的彈性鏜桿,由作為鏜桿主體的彈性變形體,以及設置在其內(nèi)部的斜塊、頂桿組件和拉桿而構成,其中彈性變形體內(nèi)部的中部形成有四個起鉸鏈作用的彈性壁結構,斜塊設置在彈性變形體的前端內(nèi)部并具備相互平行的上下兩個斜面,拉桿與斜塊相連用于帶動斜塊一起作軸向移動,頂桿組件用于在拉桿帶動斜塊一起作軸向移動時發(fā)生徑向偏移。按照本發(fā)明的彈性鏜桿,能夠提高鏜桿的整體剛性并實現(xiàn)徑向調(diào)節(jié)的雙向補充,相應提高鏜刀徑向調(diào)節(jié)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文檔編號B23B29/02GK102615301SQ20121008231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鄧建春, 邵新宇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