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制作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 機。
技術背景隨著人類科技的發(fā)展,各種社會需求不斷增大,許多的工業(yè)產品,往往需要大批量 生產,因此,人類常常先制作出產品的模具,然后利用模具進行鑄造、注射等;以降低成本、 提高生產效率;但是,由于模具要求經久耐用,在選擇材料時往往選擇密度較大的鋼質類材 料,因此,整個模具較為笨重,而在模具制作過程中,需對模具進行飛模、試合分型面、試運 水等工序,傳統(tǒng)的飛模是利用人工敲擊,在敲擊時會產生很大的響聲,而且容易損傷模具表 面,特別是對于公仔模、雕刻模此類依靠飛模來修夾口的模具,其響聲巨大,對于操作人員 及周圍的環(huán)境都會產生巨大的污染,更不利于安全生產,以前壓傷手指、腳的工傷事故時有 發(fā)生;而且,人工操作效率低,加長了制模周期,因而此種傳統(tǒng)試模方法周期長、效率低、對 人及環(huán)境影響大,安全性差。中國專利號為01242414. 5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臥式試模機,其技術方案 為吸盤固定于吸盤固定板上,導滑桿上套接活動板,活動板與導軌相接觸,左電控箱兩側 分別有液壓站和油缸,油缸分別與液壓站及連接頭相連接,連接頭另一端連接有連接座,連 接座與活動板相固定,另一油缸與油缸支座轉動連接,油缸的活塞桿鉸鏈連接于固定板的 中部,固定板與右電控箱鉸鏈連接,使用試模機試模時,兩個吸盤分別吸住模具的上模和下 模,可以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工傷事故,提高試模效率。但是,在試模過程中,由 于開模時的開模力比較大,會導致吸盤與吸盤固定板分離,使得生產中斷,降低試模效率, 給試模工作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活 動板與固定板分別設置有鎖緊裝置,防止開模時因模力作用而使第一吸盤與活動板或第二 吸盤與固定板分離。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包括活動板、設置于活動板的第一吸盤、固定板、設 置于固定板的第二吸盤、導滑柱、推動所述活動板移動的推移機構、驅動所述固定板轉動的 轉動機構、液壓站和機身;所述活動板與和所述第一吸盤連接為一體結構并設置于所述導 滑柱,所述推移機構包括第一液壓油缸,所述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的自由端與所述活動 板固定連接并推動所述活動板和所述第一吸盤沿所述導滑柱移動;所述轉動機構包括第二 液壓油缸,所述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的自由端與所述固定板鉸接,并且所述第二液壓油 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固定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活動板與所述固定板分別設置有鎖緊裝 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油缸、鎖緊座、鎖緊插銷和鎖緊塊,所述鎖緊座內設有鎖緊插銷,所述鎖緊油缸固定于所述鎖緊座,滑動于所述鎖緊油缸內的活塞桿與所述鎖緊插銷相連 接,所述鎖緊塊與鎖緊插銷相接觸,設置于活動板的鎖緊裝置內的鎖緊塊和鎖緊座分別固 定于第一吸盤和活動板底部,設置于固定板的鎖緊裝置內的鎖緊塊和鎖緊座分別固定于第 二吸盤和固定板底部。進一步包括調節(jié)螺母,所述導滑柱設置有與所述調節(jié)螺母匹配的外螺紋,所述調 節(jié)螺母設置于所述導滑柱并與所述導滑柱的外螺紋連接。進一步包括連接頭,所述連接頭一端與所述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 接,所述連接頭的另一端通過螺釘與所述活動板固定連接。進一步包括導軌,所述導軌設置于所述機身底部,所述活動板設置有與所述導軌 配合的滑槽,所述活動板通過滑槽與所述導軌連接。所述第一吸盤和所述第二吸盤分別包括電磁裝置和永磁裝置,所述電磁裝置包括 由磁軛座和鐵芯構成的磁框架和激磁線圈,所述激磁線圈套接于所述鐵芯;所述永磁裝置 包括磁盤面板外框、磁盤面板主極及磁鋼,磁鋼設置于所述磁盤面板外框與磁盤面板主極 之間的空槽內;所述電磁裝置和永磁裝置之間設置有磁隔離層。所述磁隔離層包括導磁板、銅板及磁片。所述磁盤面板外框與磁盤面板主極之間的空槽內設置有樹脂膠層,所述樹脂膠層 將磁鋼固定和密封于所述空槽內。進一步包括止滑塊,所述止滑塊分別設置于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的底部,所述止 滑塊為鉤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板與固定板分別設置有鎖緊裝 置,設置于活動板的鎖緊裝置將第一吸盤與活動板牢固地固定在一起,設置于固定板的鎖 緊裝置將第二吸盤與固定板牢固地固定在一起,防止開模時因模力作用而使第一吸盤與活 動板或第二吸盤與固定板分離,保證生產安全和便利;因此,本實用新型不但具有降低操作 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減少工傷事故優(yōu)點,還具有提高試模效率和生產連續(xù)的優(yōu)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活動板的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于固定板的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吸盤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A-A剖視圖。圖7是圖5的B-B剖視圖。在圖1至圖7中1——活動板2——第一吸盤3——固定板4——第二吸盤5——導滑柱[0028]6——_液壓站[0029]7——-機身[0030]8——-第一液壓油缸[0031]81——一活塞桿[0032]9——-第二液壓油缸[0033]91——一活塞桿[0034]10—一鎖緊裝置[0035]101—一鎖緊油缸[0036]102—一鎖緊座[0037]103—一鎖緊插銷[0038]104—一鎖緊塊[0039]1011-——活塞桿[0040]11—一電控箱[0041]12——一調節(jié)螺母[0042]13——一連接頭[0043]14——一螺釘[0044]15——一導軌[0045]16———滑槽[0046]17——磁軛座[0047]18———鐵芯[0048]19——一激磁線圈[0049]20——一磁盤面板外框[0050]21——一磁盤面板主極[0051]22一—磁鋼[0052]23——一導磁板[0053]24———銅板[0054]25———磁片[0055]26——一樹脂膠層[0056]27——一止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見圖1至圖7,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包括活動板1、設置于活動板1的第一 吸盤2、固定板3、設置于固定板3的第二吸盤4、導滑柱5、推動活動板1移動的推移機構、 驅動固定板3轉動的轉動機構、液壓站6和機身7 ;活動板1與和第一吸盤2連接為一體結 構并設置于導滑柱5,推移機構包括第一液壓油缸8,第一液壓油缸8的活塞桿81的自由端 與活動板1固定連接并推動活動板1和第一吸盤2沿導滑柱5移動;轉動機構包括第二液 壓油缸9,第二液壓油缸9的活塞桿91的自由端與固定板3鉸接,并且第二液壓油缸9的活 塞桿91與固定板3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活動板1與固定板3分別設置有鎖緊裝置10,鎖緊裝置10包括鎖緊油缸101、鎖緊座102、鎖緊插銷103和鎖緊塊104,鎖緊座102內設有鎖緊 插銷103,鎖緊油缸101固定于鎖緊座102,滑動于鎖緊油缸101內的活塞桿1011與鎖緊插 銷103相連接,鎖緊塊104與鎖緊插銷103相接觸,設置于活動板1的鎖緊裝置10內的鎖 緊塊104和鎖緊座102分別固定于第一吸盤2和活動板1底部,設置于固定板3的鎖緊裝 置10內的鎖緊塊104和鎖緊座102分別固定于第二吸盤4和固定板3底部。進一步包括調節(jié)螺母12,導滑柱5設置有與調節(jié)螺母12匹配的外螺紋,調節(jié)螺母 12設置于導滑柱5并與導滑柱5的外螺紋連接,調節(jié)螺母12可以調節(jié)第一吸盤2和第二吸 盤4之間的平行度。進一步包括連接頭13,連接頭13 —端與第一液壓油缸8的活塞桿81通過螺紋連 接,連接頭13的另一端通過螺釘14與活動板1固定連接。進一步包括導軌15,導軌15設置于機身7底部,活動板1設置有與導軌15配合的 滑槽16,活動板1通過滑槽16與導軌15連接。第一吸盤2和第二吸盤4分別包括電磁裝置和永磁裝置,所述電磁裝置包括由磁 軛座17和鐵芯18構成的磁框架和激磁線圈19,激磁線圈19套接于鐵芯18 ;永磁裝置包括 磁盤面板外框20、磁盤面板主極21及磁鋼22,磁鋼22設置于磁盤面板外框20與磁盤面板 主極21之間的空槽內;電磁裝置和永磁裝置之間設置有磁隔離層。磁鋼22采用極性不可 逆變釹鐵硼制成。磁隔離層包括導磁板23、銅板24及磁片25,磁片25采用極性可逆變鋁鎳鈷制成。磁盤面板外框20與磁盤面板主極21之間的空槽內設置有樹脂膠層26,樹脂膠層 26將磁鋼22固定和密封于空槽內。進一步包括止滑塊27,止滑塊27分別設置于第一吸盤2和第二吸盤4的底部,止 滑塊27為鉤狀,當第一吸盤2和第二吸盤4的磁力比較弱時,止滑塊27可以防止工件從第 一吸盤2或第二吸盤4上滑落。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 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 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包括活動板、設置于活動板的第一吸盤、固定板、設置于固定板的第二吸盤、導滑柱、推動所述活動板移動的推移機構、驅動所述固定板轉動的轉動機構、液壓站和機身;所述活動板與和所述第一吸盤連接為一體結構并設置于所述導滑柱,所述推移機構包括第一液壓油缸,所述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的自由端與所述活動板固定連接并推動所述活動板和所述第一吸盤沿所述導滑柱移動;所述轉動機構包括第二液壓油缸,所述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的自由端與所述固定板鉸接,并且所述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固定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板與所述固定板分別設置有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油缸、鎖緊座、鎖緊插銷和鎖緊塊,所述鎖緊座內設有鎖緊插銷,所述鎖緊油缸固定于所述鎖緊座,滑動于所述鎖緊油缸內的活塞桿與所述鎖緊插銷相連接,所述鎖緊塊與鎖緊插銷相接觸,設置于活動板的鎖緊裝置內的鎖緊塊和鎖緊座分別固定于第一吸盤和活動板底部,設置于固定板的鎖緊裝置內的鎖緊塊和鎖緊座分別固定于第二吸盤和固定板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調節(jié) 螺母,所述導滑柱設置有與所述調節(jié)螺母匹配的外螺紋,所述調節(jié)螺母設置于所述導滑柱 并與所述導滑柱的外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連接 頭,所述連接頭一端與所述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連接頭的另一端通 過螺釘與所述活動板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導軌, 所述導軌設置于所述機身底部,所述活動板設置有與所述導軌配合的滑槽,所述活動板通 過滑槽與所述導軌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盤和 所述第二吸盤分別包括電磁裝置和永磁裝置,所述電磁裝置包括由磁軛座和鐵芯構成的磁 框架和激磁線圈,所述激磁線圈套接于所述鐵芯;所述永磁裝置包括磁盤面板外框、磁盤面 板主極及磁鋼,磁鋼設置于所述磁盤面板外框與磁盤面板主極之間的空槽內;所述電磁裝 置和永磁裝置之間設置有磁隔離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隔離層包 括導磁板、銅板及磁片。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盤面板外 框與磁盤面板主極之間的空槽內設置有樹脂膠層,所述樹脂膠層將磁鋼固定和密封于所述 空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止滑 塊,所述止滑塊分別設置于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的底部,所述止滑塊為鉤狀。
專利摘要一種改良結構的臥式試模機,包括活動板、設置于活動板的第一吸盤、固定板、設置于固定板的第二吸盤、導滑柱、推動所述活動板移動的推移機構、驅動所述固定板轉動的轉動機構、液壓站和機身;所述活動板與所述固定板分別設置有鎖緊裝置,當設置于活動板的鎖緊裝置的鎖緊油缸的活塞桿松開時,便可以將活動板和第一吸盤分開,當設置于固定板的鎖緊裝置的鎖緊油缸的活塞桿松開時,便可以將固定板與電控箱分開,拆裝方便;因此,本實用新型不但具有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減少工傷事故的優(yōu)點,還具有提高試模效率和生產連續(xù)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1D53/00GK201735706SQ201020235948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吳武訓, 周仲驊, 施劍 申請人:施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