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led模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LED模組,包括前圈(20)、散熱器(10)、反光杯(30)和固定光源的固定支架(40),散熱器(10)包括圓柱殼體(14)和設于殼體(14)上的散熱片(16),殼體(14)包括安裝端(101)和遠離安裝端(101)的尾端(102),在安裝端(101)內具有安裝腔體(142),固定支架(40)固定安裝于安裝腔體(142)內,反光杯(30)為錐體結構且一端安裝于固定支架(40)上,另一端凸出于安裝腔體(142)外,前圈(20)通過螺紋連接于安裝端(101)端面上,前圈(20)與殼體(14)螺紋連接使反光杯(30)固定安裝于安裝腔體(142)內,安裝腔體(142)的軸向剖面為M形。上述LED模組具有結構緊湊、散熱效果好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
一種LED模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設備,尤其是一種LED模組。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MR16鋁合金散熱器在被動散熱(不增加風扇)的情況下最高只能做到15W左右。目前市場上有20W的LED模組,但是口徑普遍過大,不適合應用在MR16光源上。因為MR16光源在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種,若與MR16光源不匹配嚴重制約了這類20W模組的應用范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體積小,功率大散熱效果好的LED模組。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LED模組,包括前圈、散熱器、反光杯和固定光源的固定支架,所述散熱器包括圓柱殼體和設于所述殼體上的散熱片,所述殼體包括安裝端和遠離所述安裝端的尾端,在所述安裝端內具有安裝腔體,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腔體內,所述反光杯為錐體結構且一端安裝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裝腔體外,所述前圈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安裝端端面上,所述前圈與所述殼體螺紋連接使所述反光杯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腔體內,所述安裝腔體的軸向剖面為M形。
[0005]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殼體與所述散熱片一體成型。
[0006]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殼體的安裝端直徑為<50mm。
[0007]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散熱片的軸向長度為多75mm,所述散熱片的徑向高度為^15mm。
[0008]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尾端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連通有線槽孔,所述線槽孔與所述安裝腔體相通,電源線穿過所述線槽孔到達安裝腔體與所述光源連接。
[0009]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還包括后蓋,所述后蓋上開有通孔,所述后蓋蓋于所述凹槽上并與所述尾端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電源線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光源連接。
[0010]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固定支架為圓片狀結構,中央位置設有光源放置槽,在所述光源放置槽外周設有固定螺孔和電線孔,所述反光杯的錐頂邊緣處設有與所述固定螺孔相對應的圓柱孔,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光源放置槽內,所述光源放置槽與所述反光杯錐頂對應。
[0011]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光源為COB光源。
[0012]在上述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所述散熱器為壓鑄鋁合金散熱器。
[0013]上述LED模組,50mm的安裝口徑可使模組做到20W且適合各種樣式的MR16的光源,給市場應用帶來極大的方便,大大增加了產品的互換性。另外本產品結構尺寸緊湊,散熱能力好,通過散熱片的高度和深度設計,增大了散熱面積又使得整體模組尺寸合理,良好的散熱能力能更好的保證產品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LED模組散熱可靠、組裝方便、造型美觀外觀新穎且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LED模組整體結構圖。
[0015]圖2是圖1中A-A方向剖視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LED模組分解狀態(tài)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散熱器整體結構圖。
[0018]圖5是圖4中B-B方向剖視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固定支架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XXX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1]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將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以下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闡述,不應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2]本【實用新型內容】中描述的軸向方向為圖1和圖4中A-A、B_B方向,徑向方向為與軸向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
[0023]請參見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LED模組,包括前圈20、散熱器10、反光杯30和固定光源的固定支架40,散熱器10包括圓柱殼體14和設于殼體14上的散熱片16,殼體14包括安裝端101和遠離安裝端101的尾端102,在安裝端101內具有安裝腔體142,固定支架40固定安裝于安裝腔體142內,反光杯30為錐體結構且一端安裝于固定支架40上,另一端凸出于安裝腔體142外,前圈20通過螺紋連接于安裝端101端面上,前圈20與殼體14螺紋連接使反光杯30固定安裝于安裝腔體142內,安裝腔體142的軸向剖面為M形。
[0024]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殼體14與散熱片16—體成型;殼體14的安裝端101直徑為< 50mm;散熱片16的軸向長度為》75mm,散熱片16的徑向高度為多15mm。
[0025]如圖2和圖5所示,尾端102設有凹槽146,凹槽146內連通有線槽孔144,線槽孔144與安裝腔體142相通,電源線60穿過線槽孔144到達安裝腔體142與光源連接。
[0026I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還包括后蓋,后蓋50上開有通孔52,后蓋50蓋于凹槽146上并與尾端102通過螺絲固定連接,電源線60穿過通孔52與光源連接。
[0027]如圖6所示,圖中固定支架40為圓片狀結構,中央位置設有光源放置槽42,在光源放置槽42外周設有固定螺孔44和電線孔46,反光杯30的錐頂邊緣處設有與固定螺孔44相對應的圓柱孔32,光源固定于光源放置槽42內,光源放置槽42與反光杯30錐頂對應。
[0028]本實用新型LED模組中,光源為COB光源;散熱器10為壓鑄鋁合金散熱器。
[0029]針對以上的問題及現(xiàn)有的技術背景,我們研發(fā)本MR16模組替代,利用帶散熱片式的壓鑄鋁合金散熱器,口徑50mm,適合MR16光源,體積較小的外形下做到了 20W,且被動散熱式的散熱效果,性能更加可靠,帶散熱片式的壓鑄鋁合金散熱器,尺寸為MR16的模組,當口徑尺寸為50mm設計的結構易于裝配,散熱功率可做到20W,被動散熱效果性能更可靠,體積小結構緊湊,制造成本低,針對大功率MR16模組燈具市場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
[003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LED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圈(20)、散熱器(10)、反光杯(30)和固定光源的固定支架(40),所述散熱器(10)包括圓柱殼體(14)和設于所述殼體(14)上的散熱片(16),所述殼體(14)包括安裝端(101)和遠離所述安裝端(101)的尾端(102),在所述安裝端(101)內具有安裝腔體(142),所述固定支架(40)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腔體(142)內,所述反光杯(30)為錐體結構且一端安裝于所述固定支架(40)上,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裝腔體(142)外,所述前圈(20)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安裝端(101)端面上,所述前圈(20)與所述殼體(14)螺紋連接使所述反光杯(30)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腔體(142)內,所述安裝腔體(142)的軸向剖面為M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4)與所述散熱片(16)—體成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4)的安裝端(101)直徑為<50mm ο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16)的軸向長度為多75mm,所述散熱片(16)的徑向高度為彡15mm。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102)設有凹槽(146),所述凹槽(146)內連通有線槽孔(144),所述線槽孔(144)與所述安裝腔體(142)相通,電源線(60)穿過所述線槽孔(144)到達安裝腔體(142)與所述光源連接。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后蓋,所述后蓋(50)上開有通孔(52),所述后蓋(50)蓋于所述凹槽(146)上并與所述尾端(102)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電源線(60)穿過所述通孔(52)與所述光源連接。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40)為圓片狀結構,中央位置設有光源放置槽(42),在所述光源放置槽(42)外周設有固定螺孔(44)和電線孔(46),所述反光杯(30)的錐頂邊緣處設有與所述固定螺孔(44)相對應的圓柱孔(32),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光源放置槽(42)內,所述光源放置槽(42)與所述反光杯(30)錐頂對應。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為COB光源。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10)為壓鑄鋁合金散熱器。
【文檔編號】F21Y115/10GK205640826SQ20162048408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4日
【發(fā)明人】陳友
【申請人】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