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車輛照明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電動車車燈的反射器。
【背景技術】
[0002]LED光源與傳統(tǒng)關于相比有許多優(yōu)點,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LED芯片體積小,結構緊湊,其發(fā)光面積相對來說更小,它是一種180°角度出光,顯然這樣的光源特性是很難滿足戶外照片用途的實際需求。因此在LED戶外照明應用中,我們必須根據(jù)不同的應用潮河和需求,針對LED光源的特性進行二次光學設計,從而實現(xiàn)對LED芯片所發(fā)出的光進行整形和改變。
[0003]反射器主要是通過反射原理,收集光線。目前,LED的反射器多種多樣,大多反射器結構負責,制造工序繁雜,耗時耗力,繁雜的工序容易造成反射器精度低,最終導致LED光效差。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電動車燈模組中透鏡與套筒分離式設計,導致安裝易出現(xiàn)偏差、不穩(wěn)定的缺陷,提供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
[0006]—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為橢球面狀;所述反射杯的底部為開口 ;所述反光杯光路出口端的弧形杯口設有向外翻的裙邊;所述反光杯與所述光路出口端相對的一端向遠離光的射出端水平延伸出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厚度方向上設有螺孔。
[0007]優(yōu)選的,所述反光杯為1/4橢球面。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所述反光杯的兩側為垂直側壁。
[0009]優(yōu)選的,所述反光杯內壁光滑。
[0010]優(yōu)選的,所述裙邊與所述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
[0011]本發(fā)明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2]橢球面狀的反光杯,也即反射器的反射面由單一的橢球面構成,采用單一曲面使的反光杯易于加工成型,同時由橢球面反射而所呈現(xiàn)的光型均勻,提高了車燈的出光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套筒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反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1中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圖4中散熱器的上底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對本發(fā)明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0019]如圖1所示,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其應用于電動車燈模式,該電動車燈模組包括透鏡組件、散熱器2、反射器3、轉接板4、近光燈珠板5、遠光燈珠板6、燈珠7。
[0020]如圖2所示,透鏡組件為套筒透鏡1 ;套筒透鏡1包括平凸透鏡11以及與平凸透鏡11 一體成型的套筒12。平凸透鏡11 一面為平面狀的光的入射面,另一面為供光射出的凸面。套筒12自平凸透鏡11的平面向遠離平凸透鏡11的一側延伸。套筒12遠離平面的一端設有向外的翻邊13,翻邊13與平面平行。翻邊13的輪廓形狀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計。翻邊13的兩側沿套筒12軸線方向延伸出一對對稱且平行的第一固定板14 ;第一固定板14 ;第一固定板14與翻邊13垂直;第一固定板14厚度方向上設有螺孔141。
[0021]為了使透光效果更好,本發(fā)明提供的套筒透鏡1的尺寸為:套筒12外徑為26mm、凸面頂點至平面的垂直距離為7.72_、平面至翻邊13遠離平凸透鏡11的一側的側壁垂直距離為15.08mm、凸面邊緣至翻邊靠近平面的一側的垂直距離為13.09mm、翻邊13厚度為2_。如此小的尺寸,如果是透鏡與套筒分離式設計,很容易造成安裝偏差,以及安裝完成后不穩(wěn)定的情況發(fā)生。
[0022]本發(fā)明提供的套筒透鏡1的翻邊13輪廓基本為矩形,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計成其他的輪廓形狀。也可以根據(jù)外部結構情況,在翻邊13上設計一些與外部結構配合的定位凸起,如圖1、圖2中所示的131。
[0023]如圖3所示,反射器3包括反光杯31 ;反光杯31為橢球面狀。反射杯的底部為開口 ;反光杯31光路出口端的弧形杯口設有向外翻的裙邊32 ;反光杯31的另一端向遠離光的射出端水平延伸出第二固定板33 ;第二固定板33厚度方向上設有螺孔331。
[0024]本發(fā)明提供的反光杯31為橢球的1/4橢球面,其內壁光滑,裙邊32與第二固定板33垂直。
[0025]如圖4、圖5所示,電動車燈模組還包括散熱器2 ;散熱器2包括上底座21,上底座21下方固定多片狀散熱片22,相鄰兩個散熱片22之間有間隙,以增大散熱面積。散熱器2的上底座21相應位置設有第一螺孔211。反光杯31通過螺釘依次穿過第二固定板33上的螺孔331、第一螺孔211固定在散熱器2的上部。固定后的反光杯31裙邊32與散熱器2的端面處于同一平面。散熱器2的一端兩側設有第二螺孔212,套筒透鏡1的兩塊第一固定板14之間的內壁間距與散熱器2的寬度相等。套筒透鏡1通過螺釘依次穿過第一固定板14上的螺孔141、第二螺孔212固定在散熱器2的一端。固定后的套筒透鏡1的翻邊13分別與裙邊32、散熱器2靠近套筒透鏡1的一端的斷面貼合。散熱器2、反射器3、套筒透鏡1三者形成一個空腔。
[0026]反光杯31的大小尺寸根據(jù)車燈的實際需要不同而不同。本發(fā)明提供的反光杯兩側被垂直切削了部分杯體,散熱器2、反射器3、套筒透鏡1三者形成的空腔并非密閉式。由于被切削的部分杯體為反射區(qū)域邊緣,所以總體來說,對于杯體的這種改動不影響實際發(fā)光效果。
[0027]本發(fā)明提供的散熱器2為鋁合金材質。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散熱效果好的材質來制作本發(fā)明的散熱器2。
[0028]當然,LED燈模組少不了轉接板4。轉接板4固定在散熱器2上部的遠離套筒透鏡1的一端且處于空腔外。轉接板4通過螺釘固定在散熱器2的上底座21上。
[0029]與轉接板5進行電性連接的有燈珠板。燈珠安裝在燈珠板上。本發(fā)明將近光燈珠板5和遠光燈珠板6設置在同一個套筒透鏡1內。近光燈珠板5固定在散熱器2的上底座21上且處于空腔內。遠光燈珠板6固定在散熱器2處于空腔內一端的端面上。本發(fā)明提供的近光燈珠板5和遠光燈珠板6都是通過螺釘固定在散熱器2上。當然,能夠實現(xiàn)固定目的的其他方法也包含在本發(fā)明內。
[0030]具體工作中,如果接通近光燈珠板5的電源;近光燈珠發(fā)光,近光燈珠的反光杯31反射后穿過平凸透鏡11射出。由于平凸透鏡11特殊尺寸的設計,是的,射出的光更加均勻。如果接通了遠光燈珠板6的電源,遠光燈發(fā)光,遠光燈的燈光直接穿過平凸透鏡11射出,同樣的道理,由于本發(fā)明提供的特殊尺寸的平凸透鏡11,使得射出的遠光更加均勻,行車體驗更好。
[0031]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包括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為橢球面狀;所述反射杯的底部為開口 ;所述反光杯光路出口端的弧形杯口設有向外翻的裙邊;所述反光杯與所述光路出口端相對的一端向遠離光的射出端水平延伸出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厚度方向上設有螺孔。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為1/4橢球面。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反光杯的兩側為垂直側壁。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內壁光滑。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邊與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動車燈模組的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為橢球面狀;所述反射杯的底部為開口;所述反光杯光路出口端的弧形杯口設有向外翻的裙邊;所述反光杯與所述光路出口端相對的一端向遠離光的射出端水平延伸出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厚度方向上設有螺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橢球面狀的反光杯,也即反射器的反射面由單一的橢球面構成,采用單一曲面使的反光杯易于加工成型,同時由橢球面反射而所呈現(xiàn)的光型均勻,提高了車燈的出光效果。
【IPC分類】F21Y115/10, F21V7/00, F21W101/02
【公開號】CN10525807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752265
【發(fā)明人】江向東, 江浩瀾, 陳柏堯, 吳小軍, 胡志成, 李龍飛
【申請人】安徽湛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