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車輛用燈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68148閱讀:202來源:國知局
車輛用燈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用燈具,其能夠減少具有調節(jié)光軸基準位置的機構的燈具的占有空間。透鏡支架(13)對從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所透過的投影透鏡進行把持。第一部件(13d1、13e1)具有軸(B)。第二部件(31、32)把持第一部件(13d1、13e1)。第一螺釘(81)調節(jié)上下方向的投影透鏡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第二螺釘(91)調節(jié)左右方向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第一部件(13d1、13e1)配置在使得軸(B)位于與光軸(A)正交且與投影透鏡的焦點(F)相交的面內(nèi)。第一螺釘(81)的旋轉作用和第二螺釘(91)的旋轉作用均施加于第一部件(13d1、13e1)。
【專利說明】車輛用燈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搭載于車輛的燈具。

【背景技術】
[0002] 在對用于劃分燈室的殼體中具有投影透鏡的燈具進行安裝時,投影透鏡的光軸的 基準位置有時會因所需規(guī)格而產(chǎn)生誤差。為了消除該誤差,已知有具有對光(aiming)機構 的燈具。
[0003] 對光機構具有露出于殼體外部的兩根螺釘。通過使其中一根螺釘旋轉來調節(jié)燈具 上下方向的光軸的基準位置;并通過使另一根螺釘旋轉來調節(jié)燈具左右方向的光軸的基準 位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0004] 在先技術文獻
[0005] 專利文獻
[0006]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2-43656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8] 由于在燈具中設置如上所述的調節(jié)光軸的基準位置的機構,因此無法避免部件數(shù) 目的增多和占有空間的增大。這將有礙于搭載有燈具的照明裝置的小型化。
[0009] 因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削減具有調節(jié)光軸的基準位置的機構的燈 具所占有的空間的技術。
[0010] 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1]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可以采取的一個技術方案為一種搭載于車輛的燈具, 其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從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所透過的投影透鏡;和調節(jié)上 述投影透鏡的光軸的基準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
[0012] 上述調節(jié)機構具有:具有軸的第一部件;把持上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調節(jié)第 一方向的上述基準位置的第一螺釘;和調節(jié)與上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上述基準位 置的第二螺釘,
[0013] 上述第一部件配置在使得上述軸位于與上述光軸正交且與上述投影透鏡的焦點 相交的面內(nèi),
[0014] 上述第一螺釘旋轉的作用和上述第二螺釘旋轉的作用施加于上述第一部件和上 述第二部件中的任一部件。
[0015] 根據(jù)這樣的結構,能夠將用于對相交的不同方向的光軸的基準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第 一螺釘及第二螺釘?shù)男D作用匯聚于具有通用軸的機構。特別是與將各螺釘?shù)男D作用施 加于具有不同軸的機構的機構相比,能夠減少部件數(shù)目和部件的占有空間。
[0016] 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使得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中的任一部件隨著上述第 一螺釘?shù)男D而圍繞上述軸轉動,使得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中的任一部件隨著上 述第二螺釘?shù)男D而沿上述軸的延伸方向移動的結構。
[0017] 由于上述軸位于與光軸正交且與投影透鏡的焦點相交的面內(nèi),因此焦點與光源的 相對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因此,調節(jié)光軸的基準位置的操作不會對利用燈具進行的配光產(chǎn) 生影響。
[0018] 本發(fā)明還可采用使上述第一螺釘旋轉的作用和上述第二螺釘旋轉的作用均施加 于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的其中之一的結構。在該情況下,能夠使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 更簡單。
[0019] 本發(fā)明還可采用具有把持上述投影透鏡的支架,且上述第一部件是上述支架的一 部分的結構。在該情況下,能夠提高支架的成型容易度。特別是在上述第一螺釘?shù)男D作 用和上述第二螺釘?shù)男D作用均施加于上述第一部件的結構的情況下,該效果更加顯著。
[0020] 在上述第一方向是與車輛的上下方向對應的朝向的情況下,能夠減小將燈具搭載 于照明裝置時受布局制約較大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0021] 特別是在采用具有使上述光軸沿上述第一方向位移的驅動軸的致動器,且上述第 一螺釘和上述驅動軸以沿著它們的延伸方向并列的方式配置的情況下,能夠使第一螺釘?shù)?軸部與致動器的驅動軸盡可能接近,能夠使投影透鏡的光軸的基準位置調節(jié)與根據(jù)致動器 而進行的光軸的朝向調節(jié)實際上同軸進行。因此,與在不同的軸上進行上述調節(jié)的結構相 t匕,能夠實現(xiàn)燈具的小型化。
[0022] 在本發(fā)明中,上述燈具單元還可采用具有使得由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所形成的配光 圖案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的可動遮光部(movable shade)的結構。在該情況下,僅用一對螺釘 就能夠對能夠形成多個配光圖案的光學系統(tǒng)的光軸進行調節(jié)。因為調節(jié)對象的光軸只需要 一個。
[0023] 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具有固定有上述光源的散熱器,且上述第一螺釘和上述第二螺 釘延伸并貫穿上述散熱器的結構。在該情況下,不僅能夠進一步減少燈具的占有空間,而且 能夠提高向照明裝置安裝時的可操作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局部剖視的左視示意圖。
[0025] 圖2是圖1的燈具單元的一部分的立體示意圖。
[0026] 圖3是圖1的燈具單元的一部分的立體示意圖。
[0027] 圖4是圖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透鏡支架的立體示意圖。
[0028] 圖5是圖1的燈具單元的一部分的立體示意圖。
[0029] 圖6是圖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第一螺釘?shù)牟僮魉碌母鞑考膭幼鞯淖笠暿疽?圖。
[0030] 圖7是圖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第二螺釘?shù)牟僮魉碌母鞑考膭幼鞯母┮暿疽?圖。
[0031] 圖8是圖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致動器的動作所致的各部件的動作的左視示意 圖。
[0032] 圖9是將作為調節(jié)圖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投影透鏡的光軸的基準位置的機構而 發(fā)揮作用的構件提取出并展示的立體圖。
[0033] 圖10是圖1的燈具單元的變形例的立體示意圖。
[0034] 圖11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燈具單元的立體示意圖。
[0035] 圖12是圖11的燈具單元的一部分的立體示意圖。
[0036] 圖13是圖11的燈具單元的一部分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37] 圖14是圖1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第二螺釘?shù)牟僮魉碌母鞑考膭幼鞯淖笠暿?意圖。
[0038] 圖15是圖1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第一螺釘?shù)牟僮魉碌母鞑考膭幼鞯母┮暿?意圖。
[0039] 圖16是圖1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致動器的動作所致的各部件的動作的左視示意 圖。
[0040] 圖17是將作為調節(jié)圖11的燈具單元所具有的投影透鏡的光軸的基準位置的機構 而發(fā)揮作用的構件提取出并展示的立體圖。
[0041] 符號說明
[0042] 1〇:燈具單元
[0043] 11 :散熱器
[0044] 13 :透鏡支架
[0045] 13dl :右側臂部的前端部
[0046] 13el :左側臂部的前端部
[0047] 14 :投影透鏡
[0048] 17 :致動器
[0049] 18 :第一對光機構
[0050] 19 :第二對光機構
[0051] 21 :光源
[0052] 31 :右側軸承
[0053] 32 :左側軸承
[0054] 61 :可動遮光部
[0055] 73 :軸(shaft)
[0056] 81 :第一螺釘
[0057] 91 :第二螺釘
[0058] 11〇:燈具單元
[0059] 113:透鏡支架
[0060] 113c:軸部
[0061] 118 :第一對光機構
[0062] 119:第二對光機構
[0063] 181 :第一螺釘
[0064] 191 :第二螺釘
[0065] 192bl :軸承部
[0066] A :投影透鏡的光軸
[0067] B :右側臂部的前端部和左側臂部的前端部的軸
[0068] C:軸部的軸
[0069] F :投影透鏡的后方焦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70]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說明中所 用的各附圖中,為了使各部件達到能夠辨識的大小,適當縮小了其比例尺。此外,在下述說 明中所使用的"右"和"左"表示由駕駛員座位觀察的左右方向。
[0071] 圖1是沿垂直面剖開并從左側觀察到的前照燈裝置1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前照燈裝置1是搭載于車輛的前部用于照射前方的裝置。前照燈裝置1具有殼體2和安裝 于該殼體2并劃分形成燈室3的透光罩4。燈室3內(nèi)配置有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燈具單 元10 (燈具的一例)。
[0072] 燈具單元10具有散熱器11、光源單元12、透鏡支架13、投影透鏡14、接頭 (joint) 15、配光控制單元16、致動器17、第一對光機構18以及第二對光機構19。
[0073] 散熱器11具有沿上下左右方向延伸的背板11a。在背板11a的前側,支承部lid 向前方延伸。在背板11a的背面?zhèn)龋纬捎卸鄠€散熱板lie。各散熱板lie沿上下方向延 伸。
[0074] 燈具單元10從燈室3的內(nèi)側安裝于殼體2。散熱器11的背板11a與殼體2的背 壁2a對置。背壁2a形成有未圖示的開口。散熱器11的形成有散熱板lie的部分插入該 開口,并露出于背壁2a的外側。
[0075] 光源單兀12具有光源21和反射鏡22。光源21和反射鏡22固定于散熱器11的 支承部lid。呈圓頂形狀的反射鏡22的內(nèi)表面22a構成反射面,配置成與光源21對置。
[0076] 在反射鏡22的前方配置有透鏡支架13。透鏡支架13具有透鏡把持部13a。透鏡 把持部13a為環(huán)狀的框,其前表面固定有投影透鏡14。
[0077] 投影透鏡14是出射面為凸面、入射面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鏡。從光源21射出 的光通過反射鏡22的內(nèi)表面22a向前方反射,該光的至少一部分透過投影透鏡14。透過了 投影透鏡14的光穿過透光罩4對前方進行照明。
[0078] 致動器17位于透鏡支架13的后方,配置在散熱器11的支承部lid的下方。致動 器17具有外殼70和軸73。設于外殼70內(nèi)的驅動電路從設于燈具單兀10的外部的未圖不 的控制部接收控制信號。軸73根據(jù)該控制信號進出外殼70。致動器17配置為使得軸73 的前端朝向前方。
[0079] 接頭15具有前側卡合部15a和后側卡合部15b。前側卡合部15a卡合于透鏡支架 13的下部,后側卡合部15b卡合于軸73的前端。透鏡支架13和致動器17藉助接頭15連 接。
[0080] 圖2是從前側上方觀察到的卸下透鏡支架13、投影透鏡14和接頭15之后的狀態(tài) 下的燈具單元10的立體圖。圖3是從后側下方觀察到的該狀態(tài)下的燈具單元10的立體圖。 配光控制單元16配置于光源單元12的前方,并具有可動遮光部61和電磁閥64。
[0081] 可動遮光部61配置于臨近投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的前方位置。因此,從光源21 射出并由反射鏡22的內(nèi)表面22a反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可動遮光部61遮擋。通過將可動遮 光部61的上端緣的形狀向前方翻轉投影,從而在車輛前方形成具有與該上端緣的形狀對 應的明暗截止線(cut-off line)的下方為照明區(qū)域的近光配光圖案。
[0082] 電磁閥64所具有的閥芯64a藉助連桿機構65與可動遮光部61連接。通過向電 磁閥64所具有的線圈供電,使閥芯64a工作,從而使可動遮光部61藉助連桿機構65倒向 后方。
[0083] 由此,可動遮光部61的上端緣回縮至比投影透鏡14的光軸A(參照圖1)更靠近 下方的位置,消除從光源21射出的光的遮光狀態(tài)。從光源21射出并由反射鏡22反射的光 透過投影透鏡14,形成直至遠方的對車輛前方大范圍進行照明的遠光配光圖案。
[0084] 第一對光機構18具有第一螺釘81和接頭82。第一螺釘81具有釘帽部81a和釘 軸部81b。如圖3所示,釘帽部81a配置在散熱器11的背板11a的右下部分的背面?zhèn)?。?圖2所示,釘軸部81b貫穿散熱器11的背板11a并向前方延伸。釘軸部81b的外周面形成 有螺紋槽。
[0085] 接頭82具有內(nèi)周面形成有螺紋槽的插通孔。如圖2所示,第一螺釘81的釘軸部 81b插入到形成于接頭82的插通孔內(nèi),使螺紋槽彼此螺合。如圖2和圖3所示,接頭82與 致動器17的外殼70的一部分結合。
[0086] 通過未圖示的夾具來旋轉操作第一螺釘81的釘帽部81a時,釘軸部81b和接頭82 的螺合位置發(fā)生變化,接頭82沿前后方向位移。由于接頭82與致動器17的外殼70結合, 因此隨著第一螺釘81的旋轉,致動器17也沿前后方向位移。
[0087] 第二對光機構19具有第二螺釘91、接頭92、連桿93以及支點部件94。第二螺釘 91具有釘帽部91a和釘軸部91b。
[0088] 如圖3所示,釘帽部91a配置于散熱器11的背板11a的左上部分的背面?zhèn)取H鐖D 2所示,釘軸部91b貫穿散熱器11的背板11a并向前方延伸。釘軸部91b的外周面形成有 螺紋槽。接頭92由在對置表面分別形成有螺紋槽的一對夾持片構成。通過由該一對夾持 片從上下方向夾持第二螺釘91的釘軸部91b,使夾持片的螺紋槽與釘軸部91b的螺紋槽螺 合。
[0089] 如圖2所示,連桿93的第一端部93a與接頭92連接,第二端部93b與支點部件94 連接。支點部件94設置于散熱器11的背板11a的右上部分。連桿93具有從與第二端部 93b鄰接的部位向前方延伸的臂部93c。臂部93c的前端形成有嵌合槽93d。
[0090] 反射鏡22的右側形成有安裝片22b,并安裝有右側軸承31。右側軸承31具有沿 上下方向排列的一對夾持片31a。在一對夾持片31a之間,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嵌合槽 31b。反射鏡22的左側形成有安裝片22c,并安裝有左側軸承32。左側軸承32具有沿上下 方向排列的一對夾持片32a。在一對夾持片32a之間,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嵌合槽32b。
[0091] 圖4是從后側下方觀察到的透鏡支架13的立體圖。透鏡支架13具有右側臂部 13b、左側臂部13c、右側軸部13d、左側軸部13e、右側轉動軸13f以及左側轉動軸13g。
[0092] 右側臂部13b從透鏡支架13的上部后面的靠右部分向后方延伸。左側臂部13c 從透鏡支架13的上部后面的靠左部分向后方延伸。右側軸部13d從透鏡支架13的后面中 的右側臂部13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左側軸部13e從透鏡支架13的后面中的左側臂部13c 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右側轉動軸13f設置于透鏡支架13的下部的靠右部分。左側轉動軸 13g設置于透鏡支架13的下部的靠左部分。
[0093] 右側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的前端部13el均大致呈球形。前端 部13dl和前端部13el配置為使得連接兩者的軸B與安裝于透鏡把持部13a的投影透鏡14 的光軸A正交,且與投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相交。換言之,軸B位于與光軸A正交且與投 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相交的面內(nèi)。
[0094] 圖5是從前側上方觀察到的安裝有透鏡支架13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示出了投影透鏡 14被取下后的狀態(tài)。
[0095] 透鏡支架13的右側臂部13b嵌入連桿93的嵌合槽93d。右側臂部13b能夠在嵌 合槽93d內(nèi)沿上下方向位移,且被把持于連桿93的臂部93c。左側臂部13c在具有左右對 稱結構的燈具單元安裝有透鏡支架13的狀態(tài)下使用,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左側臂部不與其 它部件嵌合。
[0096] 透鏡支架13的右側軸部13d與右側軸承31嵌合。具體而言,前端部13dl嵌入嵌 合槽31b并由一對夾持片31a夾持。前端部13dl在嵌合槽31b內(nèi)能夠圍繞圖4所示的軸 B轉動和沿左右方向移動。
[0097] 透鏡支架13的左側軸部13e與左側軸承32嵌合。具體而言,前端部13el嵌入嵌 合槽32b并由一對夾持片32a夾持。前端部13el在嵌合槽32b內(nèi)能夠圍繞圖4所示的軸 B轉動和沿左右方向移動。
[0098] 接頭15的前側連接部15a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一對夾持片。該夾持片之間形 成有嵌合槽。透鏡支架13的右側轉動軸13f嵌入前側連接部15a的嵌合槽。右側轉動軸 13f由一對夾持片夾持并能夠在該嵌合槽內(nèi)轉動。左側轉動軸13g在具有左右對稱結構的 燈具單元安裝有透鏡支架13的狀態(tài)下使用,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左側轉動軸不與其它部件 嵌合。
[0099] 圖6是用于說明燈具單元10的各部件隨著第一螺釘81的轉動的動作的左視圖。 圖6(a)表示其初始狀態(tài)。
[0100] 當?shù)谝宦葆?1從該狀態(tài)向左轉動時,致動器17被推向前方。透鏡支架13的下側 部分隨之藉助接頭15被推向前方。此時的右側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的 前端部13el分別在右側軸承31的嵌合槽31b和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向上方轉動。 右側轉動軸13f也隨之在接頭15的前側連接部15a所具有的嵌合槽內(nèi)向上方轉動,并且, 右側臂部13b也隨之在連桿93的嵌合槽93d內(nèi)向上方轉動。因此,如圖6(b)所示,投影透 鏡14的光軸A向上方傾斜。
[0101] 另一方面,當?shù)谝宦葆?1向右轉動時,致動器17被拉向后方。透鏡支架13的下 側部分隨之藉助接頭15被拉向后方。此時的右側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 的前端部13el分別在右側軸承31的嵌合槽31b和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向下方轉 動。右側轉動軸13f也隨之在接頭15的前側連接部15a所具有的嵌合槽內(nèi)向下方轉動,并 且,右側臂部13b也隨之在連桿93的嵌合槽93d內(nèi)向下方轉動。因此,如圖6(c)所示,投 影透鏡14的光軸A向下方傾斜。
[0102] 即,通過操作第一螺釘81的釘帽部81a來調節(jié)致動器17的基準位置,即調節(jié)上下 方向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
[0103] 圖7是用于說明燈具單元10的各部件隨第二螺釘91的轉動的動作的俯視圖。圖 7(a)表示其初始狀態(tài)。
[0104] 當?shù)诙葆?1從該狀態(tài)向左轉動時,連桿93的第一端部93a藉助接頭92被推向 前方。透鏡支架13的右側臂部13b隨之藉助連桿93的臂部93c被推向右方。此時的右側 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的前端部13el分別在右側軸承31的嵌合槽31b和 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向右方移動。因此,如圖7 (b)所示,投影透鏡14的光軸A向 右方平行移動。
[0105] 另一方面,當?shù)诙葆?1向右轉動時,連桿93的第一端部93a藉助接頭92被拉 向后方。透鏡支架13的右側臂部13b隨之藉助連桿93的臂部93c被推向左方。此時的右 側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的前端部13el分別在右側軸承31的嵌合槽31b 和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向左方移動。因此,如圖7 (c)所示,投影透鏡14的光軸A 向左方平行移動。
[0106] S卩,通過操作第二螺釘91的釘帽部91a來調節(jié)左右方向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 的基準位置。
[0107] 致動器17是根據(jù)乘車人數(shù)和行李的裝載量所引起的車輛高度的變化使投影透 鏡14的光軸A的方向沿車輛的上下方向發(fā)生變化的機構。圖8 (a)表示通過操作第一螺釘 81使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稍向下方傾斜后的狀態(tài)(與圖6(c)相同的狀態(tài))。圖8(b)表 示致動器17從圖8(a)所示狀態(tài)開始動作,將軸73牽引至后方之后的狀態(tài)。
[0108] 通過軸73的牽引,透鏡支架13的下側部分藉助接頭15被進一步拉向后方。此時 的右側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的前端部13el分別在右側軸承31的嵌合 槽31b和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進一步向下方轉動。右側轉動軸13f也隨之在接頭 15的前側連接部15a所具有的嵌合槽內(nèi)進一步向下方轉動,并且,右側臂部13b也隨之在連 桿93的嵌合槽93d內(nèi)進一步向下方轉動。因此,投影透鏡14的光軸A進一步向下方傾斜。
[0109] 即,以通過操作第一螺釘81和第二螺釘91而被調節(jié)之后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 的位置為基準,進而通過使致動器17的軸73前進和后退,從而能夠使光軸A沿上下方向位 移。
[0110] 圖9是將燈具單元10中的特別是作為調節(jié)光軸A的基準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發(fā)揮作 用的構件提取出并展示的立體圖。
[0111] 透鏡支架13中的右側軸部13d的前端部13dl和左側軸部13e的前端部13el分別 具有軸B (第一部件的一例)。右側軸承31和左側軸承32分別把持著前端部13dl、13el (第 二部件的一例)。前端部13dl、13el配置為使得軸B位于與未圖示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 正交且與投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F相交的面內(nèi)。
[0112] 第一螺釘81的旋轉被轉換為與致動器17結合的接頭82的前后移動,藉助接頭15 使透鏡支架13沿上下方向轉動。即,第一螺釘81旋轉的作用施加于前端部13dl、13el,它 們在右側軸承31的嵌合槽31b和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圍繞軸B轉動。由此調節(jié)光 軸A的上下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例)的基準位置。
[0113] 第二螺釘91的旋轉被轉換為接頭92的前后移動,藉助連桿93使透鏡支架13沿 左右方向移動。S卩,第二螺釘91旋轉的作用施加于前端部13dl、13el,它們在右側軸承31 的嵌合槽31b和左側軸承32的嵌合槽32b內(nèi)沿軸B的延伸方向移動。由此調節(jié)光軸A的 左右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例)的基準位置。
[0114] 根據(jù)這樣的結構,能夠將用于對相交的不同方向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 第一螺釘81和第二螺釘91的旋轉作用匯聚于具有通用軸B的機構。特別是與將各螺釘?shù)?旋轉作用施加于具有不同軸的機構的機構相比,能夠減少部件的數(shù)目和部件的占有空間。
[0115] 前端部13dl、13el隨著第一螺釘81的旋轉而圍繞軸B轉動,并隨著第二螺釘91 的轉動沿軸B的延伸方向移動。在本例中,軸B位于與光軸A正交且與投影透鏡14的后方 焦點F相交的面內(nèi)。因此,后方焦點F與光源21的相對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對光軸 A的基準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操作不會對利用燈具單元10進行的配光產(chǎn)生影響。
[0116] 第一螺釘81和第二螺釘91的旋轉作用均施加于前端部13dl、13el。因此,能夠使 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更簡單。
[0117] 具有軸B的右側軸部13d和左側軸部13e作為透鏡支架13的一部分而形成。也 可以與該結構相反地在反射鏡22側設置具有軸B的部件,將作為軸承發(fā)揮作用的部件設置 于透鏡支架13側。但本實施方式的結構更能夠提高透鏡支架13的成型容易度。
[0118] 使前端部13dl、13el轉動的第一螺釘81是用于調節(jié)光軸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 部件,使前端部13dl、13el滑動的第二螺釘91是用于調節(jié)光軸A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部 件。也可以與該結構相反地采用通過前端部13dl、13el的滑動進行光軸A的上下方向的 位置的調節(jié),通過前端部13dl、13el的轉動進行光軸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調節(jié)。但本實施 方式的結構在向前照燈裝置1搭載時更能夠減少受布局制約較大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0119] 燈具單元10具有致動器17,該致動器17具有使投影透鏡14的光軸A沿上下方向 位移的軸73(驅動軸的一例)。第一螺釘81和軸73配置為沿它們的延伸方向并列。根據(jù) 這樣的結構,能夠使第一螺釘81的釘軸部81b與致動器17的軸73盡可能接近,能夠使得 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調節(jié)與根據(jù)致動器17進行的光軸A的朝向調節(jié)實際上同 軸進行。因此,與在不同的軸上進行上述調節(jié)的結構相比,能夠實現(xiàn)燈具單元10的小型化。
[0120] 燈具單元10具有使得由光源21射出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的可 動遮光部61。在該情況下,僅由一對螺釘81、91就能夠對能夠形成多個配光圖案的光學系 統(tǒng)的光軸進行調節(jié)。因為調節(jié)對象的光軸只需要一個。
[0121] 第一螺釘81和第二螺釘91延伸并貫穿散熱器11的形成有散熱板lie的部分。因 此,不僅能夠進一步減少燈具單兀10的占有空間,而且能夠提1?向如照燈裝置1安裝時的 可操作性。這是因為只要如圖1所示地將形成有散熱板lie的部分從燈室3的內(nèi)側插入殼 體2的背壁2a所形成的開口,就能完成燈具單元10向殼體2的安裝。
[0122] 右側軸承31和左側軸承32不一定必須安裝于形成于反射鏡22的左右兩側的安 裝片22b、22c。也可以如圖10所示的變形例的燈具單元10A所示,使臂部llh比散熱器11 的支承部lid還向上方延伸,在其前端安裝左側軸承32。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反射鏡22 的右方,具有左右對稱結構的臂部llh也比支承部lid還向上方延伸,在其前端安裝右側軸 承32。因此,反射鏡22的左右兩側未設置安裝片22b、22c。
[0123] 接著,參照圖11?圖17說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燈具單元110。與圖1所示的 第一實施方式的燈具單元10所具有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結構部件被標以相同的符號,并 省略其重復說明。
[0124] 如圖11所示,燈具單元110具有散熱器11、光源單元12、透鏡支架113、投影透鏡 14、配光控制單元16以及致動器117。
[0125] 燈具單元110與圖1所示的燈具單元10同樣是從燈室3的內(nèi)側安裝于殼體2。散 熱器11的背板11a與殼體2的背壁2a對置。背壁2a形成有未圖不的開口。散熱器11的 形成有散熱板lie的部分插入該開口并露出到背壁2a的外側。
[0126] 致動器17在透鏡支架113的后方配置于散熱器11的支承部lid的下方。致動器 17具有外殼70和軸73。設于外殼70內(nèi)的驅動電路從設于燈具單元110外部的未圖示的 控制部接收控制信號。軸73根據(jù)該控制信號進出外殼70。致動器17以軸73的前端朝向 上方的方式配置。
[0127] 圖12是從右前側觀察到的拆卸了透鏡支架113和投影透鏡14的狀態(tài)下的燈具單 元110的立體圖。燈具單元110還具有第一對光機構118和第二對光機構119。首先,對第 二對光機構119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128] 第二對光機構119具有第二螺釘191和接頭192。第二螺釘191具有釘帽部191a 和釘軸部191b。接頭192具有第一連桿部192a和第二連桿部192b。釘帽部191a配置在 散熱器11的背板11a的左下部分的背面?zhèn)?。釘軸部191b貫穿散熱器11的背板11a并向 前方延伸,與接頭192的第一連桿部192a連接。第二連桿部192b與致動器17的外殼70 的一部分結合。
[0129] 如圖13所示,第一連桿部192a具有部分被切除的圓筒狀周壁192al。周壁192al 的內(nèi)壁形成有分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個引導槽192a2。周壁192al的內(nèi)側為有底的空間。
[0130] 第二連桿部192b具有軸承部192bl和滑動部192b2。軸承部192bl具有圓筒狀 的周壁192b3。周壁192b3的內(nèi)壁形成有分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個引導槽192b4。軸承 部192bl的下部與致動器17的外殼70結合?;瑒硬?92b2從軸承部192bl的下部延伸, 在其前端形成有多個引導突條192b5。
[0131] 從滑動部192b2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有圓筒部192b6,其外周面形成有螺紋槽。另 一方面,第一連桿部192a還具有環(huán)形齒輪192a3。通過將圓筒部192b6的螺紋槽與形成于 環(huán)形齒輪192a3的內(nèi)周面的螺紋槽嚙合,使滑動部192b2與環(huán)形齒輪192a3結合。
[0132] 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將滑動部192b2的一部分插入到形成于周壁192al的切口,以將 引導突條192b5與引導槽192a2卡合,將圓筒部192b6和環(huán)形齒輪192a3配置在周壁192al 的內(nèi)側。
[0133] 周壁192al形成有插通孔192a4,第二螺釘191的釘軸部191b插入其中。釘軸部 191b的前端形成有齒輪部191c并與環(huán)形齒輪192a3嚙合。
[0134] 透鏡支架113具有透鏡把持部113a、臂部113b和軸部113c。透鏡把持部113a為 環(huán)狀的框架,其前表面固定有投影透鏡14。臂部113b從透鏡把持部113a的上部靠左側的 部分向后方延伸。軸部113c設置于透鏡把持部113a的下部后方,呈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 的軸C的圓筒形。軸部113c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引導突條113d。
[0135] 透鏡支架113的軸部113c被把持于軸承部192bl的周壁192b3的內(nèi)側。此時, 形成于軸部113c的引導突條113d和形成于周壁192b3的內(nèi)側的引導突條192b4以微小間 隔對置。由此使得軸部113c能夠在周壁192b3的內(nèi)部沿上下方向滑動,并能夠圍繞軸C以 微小自由度轉動。即,軸部113c和軸承部192bl均以軸C為軸。
[0136] 致動器17的軸73的前端部與軸部113c結合。軸部113c以在上下方向追蹤軸73 的動作,并能夠圍繞軸73的轉動的方式被結合。通過軸73相對于外殼70的前進與后退, 使軸部113c在周壁192b3的內(nèi)部沿上下方向滑動,隨之使透鏡支架113沿上下方向位移。
[0137] 在該狀態(tài)下,軸部113c和軸承部192bl的通用軸C配置為與裝配于透鏡把持部 113a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正交,并與投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相交。換言之,軸C位于與 光軸A正交并與投影透鏡14的標稱焦點相交的面內(nèi)。
[0138] 當通過未圖示的夾具對第二螺釘191的釘帽部191a進行旋轉操作時,設置于釘軸 部191b的前端的齒輪部191c旋轉,使環(huán)形齒輪192a3旋轉。由此改變了與圓筒部192b6 的螺合位置,引導突條192b5在引導槽192a2被引導,并使第二連桿部192b沿上下方向位 移。
[0139] 由于透鏡支架113的軸部113c被把持于第二連桿部192b的軸承部192bl,因此透 鏡支架113沿軸C的延伸方向在上下方向位移。此外,由于軸承部192bl與外殼70結合, 因此致動器17也沿上下方向位移。
[0140] 如圖11所示,第一對光機構118具有第一螺釘181和接頭182。第一螺釘181具 有釘帽部181a和釘軸部181b。釘帽部181a配置在散熱器11的背板11a的右上部分的背 面?zhèn)?。釘軸部181b貫穿散熱器11的背板11a并向前方延伸。釘軸部181b的外周面形成 有螺紋槽。
[0141] 接頭182具有第一連接部182a和第二連接部182b。第一連接部形成有未圖示 的螺紋孔,與形成于釘軸部181b的外周面的螺紋槽螺合。第二連接部182b通過沿左右方 向并列的一對夾持片夾持透鏡支架113的臂部113b。由此將第一螺釘181與透鏡支架113 連接。一對夾持片之間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182bl。臂部113b的前端部能夠在槽 182bl內(nèi)沿上下方向位移。
[0142] 圖14是用于說明燈具單元110的各部件隨第二螺釘191的旋轉的動作的左視圖。 圖14(a)表示其初始狀態(tài)。
[0143] 當?shù)诙葆?91從該狀態(tài)向左轉動時,第二連桿部192b藉助齒輪部191c和環(huán)形 齒輪192a3的嚙合動作被推向上方。此時的透鏡支架113的臂部113b的前端在接頭182 的槽182bl內(nèi)向上方滑動。因此,如圖14(b)所示,投影透鏡14的光軸A向上方平行移動。
[0144] 另一方面,當?shù)诙葆?91向右轉動時,第二連桿部192b藉助齒輪部191c和環(huán)形 齒輪192a3的嚙合動作被拉向下方。此時的透鏡支架113的臂部113b的前端在接頭182 的槽182bl內(nèi)向下方滑動。因此,如圖14(c)所示,投影透鏡14的光軸A向下方平行移動。
[0145] S卩,通過操作第二螺釘191的釘帽部191a來調節(jié)致動器17的基準位置,即調節(jié)上 下方向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
[0146] 圖15是用于說明燈具單元110的各部件隨第一螺釘181的轉動的動作的俯視圖。 圖15(a)表示其初始狀態(tài)。
[0147] 當?shù)谝宦葆?81從該狀態(tài)向左轉動時,透鏡支架113的臂部113b藉助接頭182被 推向前方。透鏡支架113的軸部113c也隨之在第二連桿部192b的周壁192b3內(nèi)以軸C為 中心向右方轉動(參照圖13)。因此,如圖15(b)所示,投影透鏡14的光軸A向右方傾斜。
[0148] 另一方面,當?shù)谝宦葆?81向右轉動時,透鏡支架113的臂部113b藉助接頭182被 拉向后方。透鏡支架113的軸部113c也隨之在第二連桿部192b的周壁192b3內(nèi)以軸C為 中心向左方轉動(參照圖13)。因此,如圖15(c)所示,投影透鏡14的光軸A向左方傾斜。
[0149] S卩,通過操作第一螺釘181的釘帽部181a來調節(jié)左右方向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 A的基準位置。
[0150] 致動器17是根據(jù)乘車人數(shù)和行李裝載所引起的車輛高度的變化使投影透鏡14的 光軸A的方向沿車輛的上下方向發(fā)生變化的機構。圖16(a)表示通過操作第二螺釘191使 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稍向下方移動后的狀態(tài)(與圖14(c)相同的狀態(tài))。圖16(b)表示致 動器17從圖16(a)所示狀態(tài)開始動作,將軸73牽引至后方之后的狀態(tài)。
[0151] 通過軸73的牽引,透鏡支架113藉助軸部113c被進一步拉向下方。此時的臂部 113b在接頭182的槽182bl內(nèi)進一步向下方滑動。因此,投影透鏡14的光軸A進一步向下 方平行移動。
[0152] S卩,以通過操作第一螺釘181和第二螺釘191而被調節(jié)之后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 A的位置為基準,進而通過使致動器17的軸73前進和后退,從而能夠使光軸A沿上下方向 位移。
[0153] 圖17是將燈具單元110中的特別是作為調節(jié)光軸A的基準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發(fā)揮 作用的構件提取出并展示的立體圖。
[0154] 透鏡支架113的軸部113c具有軸C(參照圖13,第一部件的一例)。此外,在該圖 中,由于軸C是與紙面大致正交的朝向,因此省略其圖示。接頭192中的第二連桿部192b 的軸承部192bl把持著軸部113c (第二部件的一例)。軸部113配置為使得軸C位于與未 圖示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正交且與投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相交的面內(nèi)。
[0155] 第一螺釘181的旋轉被轉換為接頭182的前后移動,藉助臂部113b使透鏡支架 113沿左右方向轉動。即,第一螺釘181旋轉的作用施加于軸部113c,使軸部113c圍繞軸 C轉動。由此調節(jié)光軸A的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例)的基準位置。
[0156] 第二螺釘191的旋轉通過齒輪部191c和環(huán)形齒輪192a3的嚙合動作被轉換為第 二連桿部192b的上下移動。即,第二螺釘191旋轉的作用施加于軸承部192bl,使軸部113c 沿軸C的延伸方向移動。由此調節(jié)光軸A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例)的基準位置。
[0157] 根據(jù)這樣的結構,能夠將用于對相交的不同方向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 第一螺釘181和第二螺釘191的旋轉作用匯聚于具有通用軸C的機構。特別是與將各螺 釘?shù)男D作用施加于具有不同軸的機構的機構相比,能夠減少部件的數(shù)目和部件的占有空 間。
[0158] 軸部113c隨著第一螺釘181的旋轉而圍繞軸C轉動,并隨著第二螺釘191的轉動 沿軸C的延伸方向移動。在本例中,軸C位于與光軸A正交且與投影透鏡14的后方焦點F 相交的面內(nèi)。因此,后方焦點F與光源21的相對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對光軸A的基 準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操作不會對利用燈具單元110進行的配光產(chǎn)生影響。
[0159] 具有軸C的軸部113c作為透鏡支架113的一部分而形成。也可以與該結構相反 地在第二連桿部192b側設置具有軸C的部件,將作為軸承發(fā)揮作用的部件設置于透鏡支架 113側。但本實施方式的結構更能夠提高透鏡支架113的成型容易度。
[0160] 燈具單元110具有使得由光源21射出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的 可動遮光部61。在該情況下,僅由一對螺釘181U91就能夠對能夠形成多個配光圖案的光 學系統(tǒng)的光軸進行調節(jié)。因為調節(jié)對象的光軸只需要一個。
[0161] 第一螺釘181和第二螺釘191延伸并貫穿散熱器11的形成有散熱板lie的部分。 因此,不僅能夠進一步減少燈具單元110的占有空間,而且能夠提高向前照燈裝置1安裝時 的可操作性。這是因為只要如圖1所示地將形成有散熱板lie的部分從燈室3的內(nèi)側插入 殼體2的背壁2a所形成的開口,就能完成燈具單元110向殼體2的安裝。
[0162] 上述的實施方式是為了易于理解本發(fā)明而舉出的實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本 發(fā)明在不脫離其主旨的前提下能夠進行變更和改進,且本發(fā)明也包含其等同方案,這對于 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0163] 利用致動器17實現(xiàn)位移的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的方向不一定必須是與車輛的上 下方向對應的方向。例如,也可以采用將該方向設定為與車輛的左右方向對應的方向,不將 致動器17用作調平致動器而是用作旋轉致動器。
[0164] 如果無需使用單一光源21來形成多個配光圖案,則不一定需要設置包含可動遮 光部61的配光控制單元16。
[0165] S卩,搭載有本發(fā)明的燈具單元10、10A、110的照明裝置并不限于前照燈裝置1。只 要是用于需要對投影透鏡14的光軸A的基準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用途,即可將本發(fā)明應用于適 當?shù)能囕v用照明裝置所搭載的燈具。
【權利要求】
1. 一種燈具,所述燈具為搭載于車輛的燈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 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所透過的投影透鏡;和 調節(jié)所述投影透鏡的光軸的基準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 所述調節(jié)機構具有: 具有軸的第一部件; 把持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 調節(jié)第一方向的所述基準位置的第一螺釘;和 調節(jié)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所述基準位置的第二螺釘, 所述第一部件配置在使得所述軸位于與所述光軸正交且與所述投影透鏡的焦點相交 的面內(nèi), 所述第一螺釘旋轉的作用和所述第二螺釘旋轉的作用施加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 二部件中的任一部件。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任一部件隨著所述第一螺釘?shù)男D而圍繞所述軸 轉動,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任一部件隨著所述第二螺釘?shù)男D而沿所述軸的延 伸方向移動。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釘旋轉的作用和所述第二螺釘旋轉的作用均施加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 第二部件的其中之一。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釘旋轉的作用和所述第二螺釘旋轉的作用均施加于所述第一部件。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把持所述投影透鏡的支架,且所述第一部件是所述支架的一部分。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是與車輛的上下方向對應的朝向。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燈具具備具有使所述光軸沿所述第一方向位移的驅動軸的致動器, 所述第一螺釘和所述驅動軸以沿所述第一螺釘和所述驅動軸的延伸方向并列的方式 配置。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燈具具有使得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的可動遮 光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燈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燈具具備固定有所述光源的散熱器, 所述第一螺釘和所述第二螺釘延伸并貫穿所述散熱器。
【文檔編號】F21V17/02GK104121532SQ201410172172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柴田裕己, 達川正士 申請人:株式會社小糸制作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