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的制造工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 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薄膜晶體管型液晶顯示器(TFT-LCD,Thin-Film Technology Liquid Crystal Display)制造領域,液晶顯示器主要包括由TFT基板和彩膜基板組成的液晶面板(panel)和背光模組。為了遮擋TFT基板上的金屬走線和用于支撐TFT基板的柱狀隔電物等,彩膜基板上會設置完全不透光的黑矩陣(BM,black matrix)區(qū)域。彩膜基板上設置的BM區(qū)域與TFT基板上的金屬走線、柱狀隔電物等需要遮擋的部件的位置相對應,從而可以利用BM區(qū)域遮擋金屬走線、柱狀隔電物等。而由于彩膜基板上設置的BM區(qū)域完全不透光,因此,雖然可以利用BM區(qū)域來實現(xiàn)遮擋TFT基板上的金屬走線、柱狀隔電物等的功能,但是這也會造成液晶面板的透光率較低,亮度提升困難,影響液晶顯示器的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器,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在彩膜基板上設置BM區(qū)域,使得液晶面板透光率低,亮度提升困難,影響液晶顯示器性能的問題。一種導光板,所述導光板1包括出光面11和入光面12,在所述出光面11上設有至少一個網點13,所述網點13為弧面凹型結構。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個導光板,該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設置有弧面凹型結構的網
點ο—種液晶顯示器,所述液晶顯示器包括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的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設置有弧面凹型結構網點;液晶面板4,所述液晶面板不含有黑矩陣;所述背光模組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中,在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設置弧面凹型結構的網點,使得經過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光線減少,達到遮擋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目的的同時,仍有部分光線可以經過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在利用具有弧面凹型結構網點的導光板組裝液晶顯示器時,該液晶顯示器中的彩膜基板上無需設置黑矩陣,在實現(xiàn)對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進行遮擋的同時,達到增加液晶面板透光率,提升亮度的目的,從而提升液晶顯示器的性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導光板的主視圖;[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導光板的局部邊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液晶顯示器的組裝順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在彩膜基板上設置完全不透光的BM區(qū)域來遮擋TFT基板上的金屬走線、柱狀隔電物等,導致液晶面板的透光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中,無需在彩膜基板上設置BM區(qū)域,而是在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設置弧面凹型結構的網點,使得光線經過導光板后,透過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光線減少,實現(xiàn)對TFT基板上的金屬走線、柱狀隔電物等遮擋的功能。同時,仍可以將部分光線透出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提高液晶面板的透光率。而由于利用改進的網點結構實現(xiàn)了遮擋,無需像現(xiàn)有技術那樣在彩膜基板上精確地設置BM區(qū)域,還可以減少彩膜基板的掩模板圖形的復雜度,降低彩膜基板加工工藝的復雜性,提高得到的彩膜基板良品率。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方案進行說明。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一種導光板,如圖1所示為該導光板的主視圖,所述導光板1包括出光面11和入光面12,其中,在所述出光面11上設有至少一個網點13,具體的, 可以根據(jù)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在所述出光面11上與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所對應的位置通過激光刻蝕的方法刻蝕出網點13,且所述網點13為弧面凹型結構。通過設置的弧面凹型結構,根據(jù)光線的折射原理,將射向網點13的光線打散到周圍,使得只有部分光線能經過網點13后垂直于出光面11射出,降低了網點13位置處垂直于出光面11射出的光線的強度,因此后續(xù)只有微弱的光線經過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從而實現(xiàn)了對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遮擋,且由于仍有部分光線可以經過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利用完全不透光的BM區(qū)域來遮擋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方法,可以提高液晶面板的透光率,而且液晶面板的對比度也不會因此產生明顯下降。較優(yōu)的,為了方便加工所述網點,所述網點的弧面凹型結構可以為球面凹型結構。為了 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可以與導光板1上用于遮擋的網點13精確對位, 可以在所述導光板1的邊緣設置突起結構14。所述突起結構14的材質可以與導光板1相同。所述突起結構14可以覆蓋出光面11的全部邊緣,當然,所述突起結構14也可以覆蓋出光面11的部分邊緣。在組裝液晶顯示器時,可以利用該突起結構14限定液晶面板 4的位置,使得液晶面板4與導光板1精確對位,從而實現(xiàn)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與導光板1上用于遮擋的網點13精確對位。在組裝液晶顯示器時,可以在導光板1上貼附雙面膠來固定液晶面板4,也可以利用鐵框(bezel)直接固定液晶面板4。對所述突起結構14的形狀不做具體限定。較優(yōu)的,如圖2所示的所述導光板的局部邊緣結構示意圖,從導光板1的中心至邊緣方向,在導光板1的每一側邊緣,可以將所述突起結構14設置為由低到高的二級臺階結構。在組裝液晶顯示器時,內側臺階141 (導光板1每一側邊緣中,距離導光板1中心較近的臺階)可以用于限定模材3的位置,外側臺階 142(導光板1每一側邊緣中,距離導光板1邊緣較近的臺階)可以用于限定液晶面板4的
4位置,從而可以進一步利用所述突起結構14限定模材3的位置,并可以將導光板1、模材3 和液晶面板4組裝為一個整體。在導光板1的邊緣設置了突起結構14后,為了減少從導光板1的邊緣透出的光線,可以設置所述突起結構14覆蓋出光面11的全部邊緣。并可以在所述突起結構14具有透光性時,進一步采用絲網轉印在所述導光板1的突起結構14上涂覆白色染料,從而進一步減少光線的損失。實施例二、實施例一中對導光板1進行的改進,可以在模材3的涂層(coating)上進行,達到解決本實用新型技術問題的目的。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一種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個導光板,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為如實施例一所述的導光板。實施例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一種液晶面板,該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上無需設置用于遮擋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BM區(qū)域。實施例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該液晶顯示器包括一個如實施例三所述的背光模組,且所述液晶顯示器包括的液晶面板4的彩膜基板上無需設置用于遮擋TFT 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黑矩陣,所述背光模組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下方。如圖3所示,所述液晶顯示器包括由反射片2、導光板1和模材3組成的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面板4。在背光模組中包括的導光板1具有突起結構14時,利用這種突起結構可以提升液晶顯示器整體的穩(wěn)定性,并可以使得液晶顯示器的結構強度增強。在組裝液晶顯示器時,可以省去原有的用于封裝液晶顯示器各部件的金屬固定框(Back Cover),在降低液晶顯示器結構復雜度的同時,可以減輕液晶顯示器的重量,實現(xiàn)液晶顯示器的輕薄化。如圖4所示,所述液晶顯示器的組裝順序依次為反射片2、導光板1、模材3和液晶面板4。由于導光板1中增加了突起結構14,相對于現(xiàn)有的液晶顯示器組裝方式,也可以簡化液晶顯示器的組裝流程。在所述突起結構14為如圖2所示的二級臺階結構時,可以直接將模材3落入內側臺階與出光面11所形成的槽中,再將液晶面板4搭放在模材3、內側臺階與外側臺階形成的槽中即可。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包括出光面和入光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光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網點,所述網點為弧面凹型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為球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導光板的邊緣為突起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從導光板的中心至邊緣方向,在導光板的每一側邊緣,所述突起結構為由低到高的二級臺階結構。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結構覆蓋出光面的全部邊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采用絲網轉印在所述導光板的突起結構上涂覆有白色染料。
7.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導光板。
8.一種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為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組;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不含有黑矩陣; 所述背光模組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器,具體包括在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設置弧面凹型結構的網點,使得經過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光線減少,達到遮擋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的目的的同時,仍有部分光線可以經過該需要遮擋的區(qū)域。在利用具有弧面凹型結構網點的導光板組裝液晶顯示器時,該液晶顯示器中的彩膜基板上無需設置黑矩陣,在實現(xiàn)對TFT基板上需要遮擋的區(qū)域進行遮擋的同時,達到增加液晶面板透光率,提升亮度的目的,從而提升液晶顯示器的性能。
文檔編號F21S8/00GK202083812SQ201120203259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徐婉嫻, 蔡斯特, 高海闊 申請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