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裝置、照明裝置及隔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少量多品種的小型導光板到較大型導光板的制造中能應對采用超聲波多模具(multi horn)的靈活打點(dot)加工的兩面發(fā)光用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 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導光板、設置了上述導光板的背光裝置和照明裝置、以及將上述導光板用于建筑物的窗戶等的隔板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用LED光生成面光源的導光板中,對于大屏幕電視接收機中內(nèi)置的導光板,例如,存在如下的導光板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設置了截面形狀朝著從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前進方向展開的倒楔形反射點。并且,對于面狀的照明裝置,一直采用薄式導光板。在這種照明裝置中,存在如下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利用例如絲網(wǎng)印刷等在導光板表面形成規(guī)定的圖案,根據(jù)該規(guī)定圖案亮度有規(guī)則地變化,以此為設計要素用于照明。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30571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179770號公報然而,在上述結構中,要應對少量多品種生產(chǎn)的任意形狀及適合形狀的光學特性是很難的,況且還涉及到制造過程的生產(chǎn)節(jié)拍時間(tact time)問題。而且,雖然使光源發(fā)亮再讓導光板發(fā)光時導光板可以被用作照明裝置,但熄滅光源時導光板自身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特別在背光板或顯示面板這種照明裝置中,只是將導光板用作單面發(fā)光的面光源。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鑒于上述技術性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用于導向顯示板、廣告板等從小型到較大型的導光板中,能適應少量多品種生產(chǎn)的任意形狀及適合形狀的光學特性,且能大幅縮短制造所需的生產(chǎn)節(jié)拍時間的導光板制造方法、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導光板、配置上述導光板的背光裝置和照明裝置、能將上述導光板作為光闌片那樣的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在將該導光板用作具有規(guī)定模式的面光源的同時,又能將其作為遮光部件來發(fā)揮作用的隔板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涉及的隔板裝置包括導光板,在將超聲波加工用模具上設置的矩陣狀的加工點按壓到主面上的狀態(tài)下,利用超聲波的振動使所述導光板局部熔化而形成凹狀圖痕,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主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形成有多個所述凹狀圖痕;以及光源單元,使光從所述導光板的側面入射,并通過所述凹狀圖痕產(chǎn)生擴散光,其中, 所述導光板在從所述光源單元沒有入射光時作為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在從所述光源單元入射有光時作為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所述遮光部件由具有通過所述凹狀圖痕形成的規(guī)定的模式的面光源構成。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涉及的隔板裝置,可使導光板作為光闌片那樣的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可在使該導光板被用作具有規(guī)定模式的面光源的同時,還被用作遮光部件。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 (a)是導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圖,圖1(b)是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1(c)是導光板的背面部的模式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的表面部的一部分的模式圖。圖3是表示由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上形成的四角錐構成的凹狀圖痕的模式圖,圖3(a)是從導光板主面示出的凹狀圖痕的模式圖,圖3(b)是從導光板側面示出的凹狀圖痕的模式圖。圖4是表示透過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表面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和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4(a)是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相同對置地形成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4(b)是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在X方向上偏心半間距而形成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4(c)是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在Y方向上偏心半間距而形成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4(d)是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在X、Y方向上都偏心半間距而形成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5是表示把采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導光板的背光裝置分解成各組成部件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5(a)是示出在導光板的兩面上都沒有配置擴散板和反射片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5(b)是示出只在導光板的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5(c) 是示出只在導光板的一面上配置擴散板而在另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 5(d)是示出在導光板的兩面都配置有擴散板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采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的背光裝置涉及的導向燈的立體圖,圖6(a)是示出配置了導光板的導向燈被安裝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圖6(b)是示出了在導光板的一面上配置導向顯示板,在另一面上配置反射片的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圖6(c)是示出在導光板的兩面都分別配置有導向顯示板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6(d)是示出在導光板的兩端上配置了 LED單元的導向顯示板的立體圖。圖7是示出使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表面部凹狀圖痕和背面部凹狀圖痕分別具有不同深度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8是示出使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表面部凹狀圖痕和背面部凹狀圖痕分別具有不同深度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表面部凹狀圖痕和背面部凹狀圖痕分別具有不同深度的導光板以及與該導光板接合的反射帶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10是示出制造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0(a)是表示彎曲加工前的導光板的立體圖,圖10(b)是表示彎曲加工后的導光板的立體圖。圖11是示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的立體圖。圖12是示出把采用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的背光裝置分解成各組成部件的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圖12(a)是示出導光板的兩面上都沒有配置擴散板和反射片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12(b)是示出只在導光板的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 12(c)是示出只在導光板的一面上配置擴散板,而在另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12(d)是示出在導光板的兩面上都配置擴散板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12(e)是示出在導光板的兩端上配置LED單元時背光裝置的立體圖。圖13是示出配置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的基本規(guī)格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3(a)是示出導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圖,圖13(b)是示出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13(c)是示出導光板的背面部的模式圖。圖14是示出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狀圖痕和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及密度形成為分別相同且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位置分別在X軸及Y軸方向上偏心半間距而形成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4(a)是示出導光板的表面部的示意圖,圖14(b)是示出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15是示出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狀圖痕和背面部凹狀圖痕形成為相同的大小且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密度是表面部凹狀圖痕的密度的四倍、進而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位置分別在X軸及Y軸方向上偏移規(guī)定的距離而形成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5(a)是示出導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圖,圖 15(b)是示出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16是示出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形成為背面部凹狀圖痕大小的四倍且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密度是表面部凹狀圖痕的密度的四倍、進而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位置分別在X軸及Y軸方向上偏移規(guī)定的距離而形成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6(a)是示出導光板表面的模式圖,圖 16(b)是示出導光板側面的模式圖。圖17是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如圖16所示的導光板的表面部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18是示出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形成為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的四倍且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密度形成為是表面部凹狀圖痕密度的六倍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18(a)是示出導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圖,圖18(b) 是示出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19是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如圖18所示的導光板的表面部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20是示出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形成為背面部凹狀圖痕大小的四倍且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密度形成為表面部凹狀圖痕密度的九倍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圖20(a)是示出導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圖,圖20(b)是示出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21是示出通過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對物體進行目視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1(a)是示出光沒有入射到導光板的側面部時對物體進行目視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1(b)是通過從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入射的光, 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狀圖痕上產(chǎn)生擴散光,以該擴散光作為面光源放出光線時對物體進行目視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22是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形成有各種凹狀圖痕的多個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22(a)至圖22(c)是表示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23是把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間隔用隔板(partition)涉及的隔板裝置設置在桌間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3(a)是光沒有入射到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3(b)是通過從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入射的光,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狀圖痕上產(chǎn)生擴散光,將該擴散光作為面光源放出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M是把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建筑物內(nèi)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裝置設置在內(nèi)壁上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4(a)是光沒有入射到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M(b)是通過從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入射的光,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狀圖痕上產(chǎn)生擴散光,以該擴散光作為面光源放出光線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25是把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外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裝置設置在外壁上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5(a)是光沒有入射到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25(b)是通過從配置在隔板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側面部入射的光,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狀圖痕上產(chǎn)生擴散光,以該擴散光作為面光源放出光線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沈是示出加工配置在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的導光板的導光板加工裝置的立體圖。圖27是示出對配置在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的導光板進行加工的導光板加工裝置的正視圖。圖觀是示出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進行加工的導光板加工裝置上設置的超聲波加工部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的前端部的模式圖,圖28(a)是表示超聲波加工用模具的前端部的側面的模式圖,圖^(b)是表示超聲波加工用模具的前端部的加工面的模式圖。圖四是示出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對配置在各裝置上的導光板進行加工的導光板加工裝置上設置的超聲波加工部對導光板基材進行超聲波加工的側視圖,圖 29(a)是對導光板基材進行超聲波加工前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四…)是對導光板基材進行超聲波加工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30是示出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形成在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上設置的凹狀圖痕的壓紋加工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30(a)至圖30(e)是依次示出進行壓紋加工前先測定導光板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然后對照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對導光板進行壓紋加工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31是示出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31 (a)是導光板上沒有彎曲或厚斑塊時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31(b)是導光板上有彎曲或厚斑塊時的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圖32是示出在現(xiàn)有的導光板的制造中,導光板上有彎曲或厚斑塊時導光板的側面部的模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導光板、背光裝置、照明裝置、及隔板裝置涉及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本發(fā)明的導光板、背光裝置、照明裝置、及隔板裝置并不僅限于下面的記述,只要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范圍內(nèi),可以適當變形。以下,在下面的說明中,首選參照圖1至圖6對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背光裝置及照明裝置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7及圖8對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背光裝置或照明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9對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背光裝置或照明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10至圖12對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及背光裝置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13至圖22對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實施方式中通用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的結構及效果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23對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間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裝置300的結構及效果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M對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內(nèi)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裝置400的結構及效果進行說明。然后,參照圖25對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的結構及效果進行說明。最后,參照圖沈至圖32對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進行加工的導光板加工裝置及用該導光板加工裝置的導光板制造方法進行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1至圖6對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0、背光裝置及照明裝置進行具體的說明。首先,參照圖1及圖2對使用本發(fā)明涉及的導光板10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導光板 10的結構進行說明。并且,圖1是示出導光板10的模式圖,其中,圖1 (a)是示出導光板10 的表面部IOA的模式圖、同樣地圖1 (b)是示出導光板10的側面部IOC的模式圖、同樣地圖 1 (C)是示出導光板10的背面部IOD的的模式圖。圖2是示出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的一部分的放大模式圖。導光板10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板構成,且其由形成有多個凹狀圖痕的規(guī)定大小的板狀部構成。具體地說,該板狀部分的大小例如是從IOOmmX IOOmm到相當于BO版尺寸的1450mmX 1030mm的長方形狀且對應于從2mm到12mm 的厚度。在此,如圖1所示,在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上形成有表面部凹狀圖痕10B,在導光板10的背面部IOD上形成有背面部凹狀圖痕10E。并且,該凹狀圖痕例如由長徑0. 6mm 及深度0. 4mm的四角錐形痕形成,且形成為以例如1. 2,1. 5,2. 0及8. Omm間距等作為間距圖案構成的矩陣狀的成形痕。然后,參照圖3對由在導光板10上形成的四角錐構成的凹狀圖痕進行具體說明。 此外,圖3是示出由導光板10上形成的四角錐構成的凹狀圖痕的模式圖,圖3 (a)是從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側示出凹狀圖痕的模式圖,圖3(b)是從導光板10的側面部IOC側示出的凹狀圖痕的模式圖。在導光板10上,由四角錐構成的凹狀圖痕由于在最下部具有矩形狀構成的面,所以可從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高效地導出擴散光。具體地說,從側面部IOC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例如照射到表面部I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OB的最下部10B’,且在遠離側面部IOC的方向上被反射至背面部IOD側。同樣,從側面部IOC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例如照射到背面部IOD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的最下部10E’,且在遠離側面部IOC的方向上被反射至表面部IOA側。因此,可將從側面部IOC入射的光高效地轉換成擴散光后從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導出。然后,對形成在導光板上的凹狀圖痕進行詳細說明,由于由四角錐構成的凹狀的圖案在最下部具有由矩形構成的面,所以可高效地直接從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導出擴散光。具體地說,如果凹狀的圖案是純粹的四角錐形,則在該四角錐的最下部附近產(chǎn)生的擴散光由于其前端部分的一面IOM到相對的另一面ION的距離非常短,所以由于在最下部附近的多重反射而使擴散光大大地衰減,從而無法直接從表面部IOA或背面部IOD直接導出。 另一方面,凹狀的圖案在四角錐的最下部具有由矩形構成的面時,在該四角錐的最下部附近產(chǎn)生的擴散光因為從最下部附近的一面IOM到相對的另一面ION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可以在被多重反射前從表面部IOA或背面部IOD直接導出。因此,可將從側面部IOC射出的光更高效地從主面導出。下面,對利用導光板10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導光板10的光學方法進行說明。具體地說,參照圖4,對形成在導光板10兩面上的凹狀圖痕有關的光學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圖4是示出透過以間距Pl形成在導光板的表面部IOA上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OB 和以間距Pl形成在背面部IOD上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此外,圖4(a)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相同對置地形成的狀態(tài),同樣地圖4(b) 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在X方向上偏心半間距P2而形成的狀態(tài),同樣地圖4 (c)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是在Y方向上偏心半間距P2而形成的狀態(tài),同樣地圖4(d)示出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是在X、Y方向上都偏心半間距P2而形成的狀態(tài)。這里,對導光板的表面部I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和背面部IOD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OE分別照射LED光。具體地說,在圖4(a)至圖4(d)的各圖中,從圖4 的水平方向X對凹狀圖痕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i。同樣,在圖4(a)至圖4(d)的各圖中,從圖4的垂直方向Y對凹狀圖痕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2。下面,對凹狀圖痕說明涉及的光學特性進行說明,以圖4(a)所示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和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同對置地形成的狀態(tài)為基準條件,分別對圖4(b)至圖4(d)所示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偏心半間距P2的三個條件下的光學特性進行說明。首先,如圖4(b)所示,比較圖4(a)來說明背面部凹狀圖痕IOE形成為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在X方向上偏心半間距P2的條件下的光學特性。在這個條件下,從導光板 10的表面部IOA側可視覺確認的X方向上,可視覺確認形成在導光板10上的凹狀圖痕的密度與圖4(a)的情況相比是其兩倍。因此,與圖4(a)的情況相比,從導光板10的表面部 IOA側可視覺確認的凹狀圖痕的亮點在X方向上變成兩倍,所以光的明暗差變小。此外,從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側可視覺確認的在Y方向上形成在導光板10上的凹狀圖痕的密度與圖4(a)的情況相同。因此,與圖4(a)的情況比較,在Y方向上光的明暗差相同。然后,如圖4(c)所示,比較圖4(a)來說明背面部凹狀圖痕IOE形成為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在Y方向上偏心半間距P2的條件下的光學特性。在這個條件下,從導光板 10的表面部IOA可視覺確認的Y方向上形成在導光板10上的凹狀圖痕的密度與圖4(a)的情況相比是其兩倍。因此,與圖4(a)的情況相比,從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側可視覺確認的凹狀圖痕引起的擴散光在Y方向上變?yōu)閮杀?,所以光的明暗差變小。并且,從導光?0 的表面部IOA側可視覺確認的在X方向上形成在導光板10上的凹狀圖痕的密度與圖4(a) 的情況相同。因此,與圖4(a)的情況比較,在X方向上光的明暗差相同。同樣,如圖4(d)所示,比較圖4(a)來說明背面部凹狀圖痕IOE形成為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在X、Y方向上都偏心半間距P2的條件下的光學特性。在這個條件下,從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的可視覺確認的Χ、Υ方向上形成在導光板10上的凹狀圖痕的密度與圖4(a)的情況相比分別是其兩倍。因此,與圖4(a)的情況相比,從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 可視覺確認的凹狀圖痕引起的擴散光在X、Y方向上都變?yōu)閮杀?,所以光的明暗差就分別都變小。以上,參照圖4(a)至圖4(d)所述,通過將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的位置分別在X、Y方向上偏心形成,從而可任意選擇光學特性。此外,尤其在圖 4(d)所示的條件下,與圖4(a)所示的條件相比,在X、Y方向上的光的明暗差分別變小,因此可得到良好的光學特性。下面,參照圖5(a)至圖5(d)對本實施方式的配置了導光板10的背光裝置20的結構例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5是示出將使用了導光板10的背光裝置20分解成各構成部件后的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圖5(a)是進一步示出在導光板10的兩面上都沒有配置擴散板23及反射片 22時的背光裝置20Α的立體圖,同樣地圖5(b)是示出只在導光板10的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22時的背光裝置20Β的立體圖,同樣地圖5(c)是示出只在導光板10的一面上配置擴散板23而在另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22時的背光裝置20C的立體圖,同樣地圖5 (d)是示出在導光板10的兩面上分別配置有擴散板23A及2 時的背光裝置20D的立體圖。下面,按圖 5(a)至圖5(d)所示各背光裝置20的順序進行說明。首先,在圖5(a)所示的背光裝置20A上,以與導光板10的側面部IOC相對的方式配置有一個以上的由白色LED構成的LED單元。這里,如果通過對白色LED施加驅動電流從而使白色LED光入射導光板10,則該白色LED光分別照射形成在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 及背面部IOD上的凹狀圖痕,從而分別產(chǎn)生擴散光。并且,該擴散光被放出到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并且,在圖5(b)所示的背光裝置20B上,以與設置在背光裝置20A上的導光板10 的背面部IOD相對的方式配置有反射片22。這里,在背光裝置20B上,從背面部IOD側放出的擴散光被反射片22反射,從而在入射導光板10后,該入射光從表面部IOA側放出。同樣,在圖5(c)所示的背光裝置20C上,以與設置在背光裝置20B上的導光板10 的表面部IOA相對的方式配置有擴散板23。這里,在背光裝置20C上,從表面部IOA放出的擴散光入射擴散板M,該擴散光被擴散板M進一步擴散。結果,散布的亮點變得模糊,擴散板23變?yōu)榫鶆虻陌l(fā)光面。此外,擴散板23可使用例如奶白板(乳半板)。同樣,在圖5(d)所示的背光裝置20D上,以與設置在背光裝置20A上的導光板10 的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相對的方式分別配置有擴散板23A及擴散板23B。這里,在背光裝置20D上,從表面部IOA放出的擴散光入射與表面部IOA相對配置的擴散板23A,該擴散光被擴散板23A進一步擴散。同樣,從背面部IOD放出的擴散光入射與背面部IOD相對配置的擴散板23B,該擴散光被擴散板2 進一步擴散。其結果是,散布的亮點變得模糊,擴散板23A、擴散板2 都變?yōu)榫鶆虻陌l(fā)光面。下面,參照圖6 (a)至圖6 (d),對本實施方式的具備配置了導光板10的背光裝置的照明裝置的一例、即導向燈30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6是示出使用了導光板10的背光裝置涉及的導向燈30的立體圖,圖6(a)是進一步示出了配置有導光板10的導向燈30的安裝狀態(tài)的立體圖,同樣地圖6 (b)是在導光板10的一面上配置有導向顯示板31而在導光板10的另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22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同樣地圖6(c)是在導光板10的兩面上分別配置有導向顯示板31A及導向顯示板31B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同樣地圖6(d)是示出在圖6(c)所示的導向顯示板31B上在導光板10的兩端上配置有LED單元M時導向顯示板3IC的立體圖。下面,對圖6(a)至圖6(d) 所示的各背光裝置涉及的導向燈30依次進行說明。如圖6(a)所示,導向燈30由導光板10、LED單元21及導向顯示板31等構成。這里,在圖6(b)所示的導向燈30A中,以與導光板10的側面部IOC相對的方式配置有LED單元21。并且,以與導光板10的背面部IOD相對的方式配置有反射片22。此外,以與導光板 10的表面部IOA相對的方式配置有導向顯示板31。并且,該導向顯示板31例如可使用在奶白板的表面貼附了印刷著標準導向用圖標等的薄片(sheet)而成的板。這種導向燈30A 是單面發(fā)光的顯示裝置,其相當于如圖5(c)所示的背光裝置20C涉及的應用產(chǎn)品。同樣,在圖6(c)所示導向燈30B中,以與導光板10的側面部IOC相對的方式配置有LED單元21。而且,以與導光板10的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相對的方式分別配置有導向顯示板31A和導向顯示板31B。此外,導向顯示板3IA和導向顯示板3IB可分別使用例如在奶白板的表面貼附了印刷著標準導向用圖標等的薄片而成的板。這種導向燈30B是兩面發(fā)光的顯示裝置,其相當于如圖5(d)所示背光裝置20D涉及的應用產(chǎn)品。同樣,如圖 6(d)所示導向顯示板31C通過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長方形的導光板10的左右分別配置有 LED單元對,從而可防止導光板10的中心變得比兩端暗。以上,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導光板10,在使用了后述的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 的導光板制造方法中,通過使配置了矩陣狀的加工點的超聲波加工部1030向導光板1100 的一個主面按壓,從而可對導光板1100的一個主面一次形成反映了矩陣狀的加工點的多個反射點。這樣,在從少量多品種的小型到較大型的導光板10的制造中,通過配置了矩陣狀的加工點的超聲波加工部1030,從而可靈活對應利用了超聲波多模具的打點加工,且可大幅度地縮短制造所需的生產(chǎn)節(jié)拍時間。具體地說,通過配置了四行四列的矩陣狀加工點的超聲波加工部1030,與在超聲波加工部1030上只配置一個加工點的情況相比,導光板10 的制造所需的生產(chǎn)節(jié)拍時間可縮短至1/16。此外,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導光板10,通過將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的位置沿X、Y方向偏心形成,從而可任意選擇光的明暗差所需的光學特性。例如,通過將背面部凹狀圖痕I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OB的位置形成為沿X、Y方向偏心半間距P2,從而可在X、Y方向上光的明暗差都變小。同樣地,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裝置,可以根據(jù)規(guī)定的光學特性特性,使用例如導光板10來構成導向燈30這樣的單面發(fā)光和兩面發(fā)光的顯示裝置。第二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7及圖8,對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背光裝置或照明裝置上設置的導光板40及導光板50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7是示出使表面部凹狀圖痕40B和背面部凹狀圖痕40E的深度分別不同的導光板40的側面部40C的模式圖。同樣地,圖8是示出使表面部凹狀圖痕50B和背面部凹狀圖痕50E的深度分別不同的導光板50的側面部50C的模式圖。
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形成在導光板10上的深度大致均勻的表面部凹狀圖痕 IOB和背面部凹狀圖痕IOE不同,第二實施方式的導光板40及導光板50具有如下的特征 表面凹狀圖痕及背面部凹狀圖痕的深度具有階段性的差異。除此之外,導光板40及導光板 50所涉及的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所述的導光板10的結構相同。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導光板40及導光板50中,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導光板10不同的凹狀圖痕的深度有關的結構及效果進行具體說明。首先,在圖7所示的導光板40上,表面部40A的表面部凹狀圖痕40B的深度與背面部40D的背面部凹狀圖痕40E的深度分別形成為階段性地變深。具體來說,在從側面部 40C觀察的情況下,與圖7左側的表面的凹狀圖痕及背面的凹狀圖痕的深度相比,圖7右側的表面的凹狀圖痕及背面的凹狀圖痕的深度以階段性變深的方式形成有凹狀圖痕。這里, 如果從圖7左側的側面部4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3,則根據(jù)光學特性,離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離光源越遠光密度就越低,所以通過與圖7左側相比使凹狀圖痕的反射面積由小變大,從而可平均放出的擴散光。此外,如果從圖7右側的側面部4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 L4,則因為前述的理由,通過與圖7右側相比使凹狀圖痕的反射面積由大變小,從而可使放出的擴散光右側多左側少。也就是說,這種凹狀圖痕加工是當使用單側光源時有效的加工方法。此外,如圖7所示的導光板40也適用于前述的如圖5所示的背光裝置20及如圖6 所示的導向燈30。具體地說,在例如圖6(c)所示的導向燈30B上,在導光板40的入射有入射光L3的側面上配置使用有LED單元21。然后,在圖8所示的導光板50上,表面部50A的表面部凹狀圖痕5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50D的背面部凹狀圖痕50E的深度隨著向導光板50的中央部深入而相對變深,也就是說,形成為在導光板50的兩個端面?zhèn)茸儨\而在中央部變深。這里,如果從圖8左側的側面部5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5,則從圖8左側到右側,根據(jù)光學特性,離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離光源越遠光密度就越低,所以對于圖8左側的凹狀圖痕的擴散光,通過將到達圖8 的中央部的凹狀圖痕的反射面積由小變大,從而可平均放出的擴散光。同樣地,如果從圖8 右側的側面部5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6,則從圖8右側到左側,根據(jù)光學特性,離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離光源越遠光密度就越低,所以對于圖8右側的凹狀圖痕的擴散光,通過將到達圖8的中央部的凹狀圖痕的反射面積由小變大,從而可平均放出擴散光。因此,可平均放出整個擴散光。也就是說,這種凹狀圖痕加工是當使用雙側光源時有效的加工方法。此外,圖8所示的導光板50也適用于前述圖5所示的背光裝置20及圖6所示的導向燈30。 具體地說,在例如圖6(d)所示的導向燈30C中,在入射有入射光L5及入射光L6的導光板 40的側面上分別配置使用有LED單元24。以上,根據(jù)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導光板40及導光板50,在使用后述的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導光板制造方法中,通過使超聲波加工部1030對導光板50的一個主面進行階段性變深或變淺的按壓,從而可對導光板50的一個主面形成具有多個任意深度的反射點。 根據(jù)這種導光板40及導光板50,從而能對應所需的發(fā)光面尺寸放出擴散光,并可按任意方法最優(yōu)化導光板的制造。第三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9,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背光裝置或照明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 60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9是示出表面部凹狀圖痕60B和背面部凹狀圖痕60E的深度分別不同的導光板60以及與該導光板60粘結的反射帶61的側面部的模式圖。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0上形成的深度大致均勻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OB 及背面部凹狀圖痕IOE不同,第三實施方式的導光板60具有如下的特征表面部凹狀圖痕及背面部凹狀圖痕的深度呈階段性不同,且導光板60的側面部的單側上粘結有反射帶61。 除此之外,導光板60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方式所述導光板10的結構相同。因此,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導光板60中,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0不同的凹狀圖痕的深度有關的結構及效果等進行具體說明。關于導光板60的結構,其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狀圖痕6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 60D的背面部凹狀圖痕60E的深度相對于從圖9左側的側面部60C’到右側的側面部60C” 分別形成為階段性變深。但是,在圖9右端的側面部60C”,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狀圖痕 6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60D的背面部凹狀圖痕60E的深度都形成為相對變淺。具體地說,例如,在圖9所示的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狀圖痕60B,凹狀圖痕的深度是如下關系凹狀圖痕Tl最淺、凹狀圖痕T5最深、且凹狀圖痕處于Tl < T2 < T3 < T4 < T5的關系。關于導光板60的光學特性的效果,如果從圖9左側的側面部6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7,則根據(jù)光學特性,離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離光源越遠光密度就越低,所以通過將圖9左側的凹狀圖痕的反射面積由小變大,從而在表面部60A及背面部60D上可平均放出擴散光。這里,通過與導光板60的側面部60C”粘結的反射帶61,LED光的入射光L7被側面部60C”反射,從而產(chǎn)生反射光L8。該反射光L8由于凹狀圖痕而轉變?yōu)閿U散光,所以 LED光轉變?yōu)閿U散光的比例增加。這種反射光L8在側面部60C”附近的凹狀圖痕上對擴散光帶來影響。因此,在側面部60C”上,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狀圖痕6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60D的背面部凹狀圖痕60E的深度都形成為相對變淺。此外,圖9所示的導光板60也可以適用于上述圖5所示的背光裝置20及圖6所示的導向燈30。具體地說,例如,在圖6(c) 所示的導向燈30B中,在被照射入射光L7的導光板40的側面部60C’上配置使用有LED單元21。以上,根據(jù)第三實施方式的導光板60,在采用后述的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導光板制造方法中,通過使超聲波加工部1030對導光板的一個主面進行階段性地變深或變淺的按壓,從而可對導光板的一個主面形成具有多個任意深度的反射點。根據(jù)這種導光板60, 即使在導光板60的側面部的單側上粘結反射帶61的結構中,也能放出對應所需發(fā)光面尺寸的均勻的擴散光,且可按任意規(guī)格最優(yōu)化導光板的制造。第四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10至圖12,對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70及背光裝置進行說明。此外,圖10是示出導光板70的加工的模式圖,圖10(a)是進一步示出彎曲加工前的導光板、即導光板10的立體圖,圖10(b)是進一步示出彎曲加工后的導光板70的立體圖。并且,圖11是示出導光板70的立體圖。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平面狀地形成的導光板10不同,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 70具有如下的特征按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彎曲。除此之外的導光板70的結構均與第一實施方式所述的導光板10的結構相同。因此,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導光板70中,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0不同的結構及效果進行具體說明。導光板70和導光板10 —樣,例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板構成,且其由在形成有多個凹狀圖痕的規(guī)定尺寸的板狀部構成。具體而言,該板狀部分的大小例如是從IOOmmX IOOmm到相當于BO版尺寸 1450mmX1030mm的長方形狀且對應于從2mm到12mm的厚度。這里,如圖11所示,在導光板70的表面部70A上形成有表面部凹狀圖痕70B,在導光板70的背面部70D上形成有背面部凹狀圖痕70E。而且,這些凹狀圖痕例如由長徑0. 6mm、深度0. 4mm的四角錐形狀痕形成,且形成為以例如1. 2,1. 5、2. 0及8. Omm間距等作為間距圖案構成的矩陣狀的成形痕。對圖10(a)所示地形成為平面狀的導光板10施加規(guī)定溫度的熱量后,在使其與具有例如未圖示的規(guī)定曲率半徑的凹面夾具抵接的狀態(tài)下,通過以一定的壓力下壓,從而使其按圖10(b) 所示的規(guī)定曲率半徑彎曲來形成這種導光板70。下面,參照圖12(a)至圖12(e),對本實施方式的配置了導光板70的背光裝置80 的結構例進行說明。圖12是示出把采用了導光板70的背光裝置80分解成各構成部件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2 (a)是進一步示出在導光板70的兩面上都沒有配置有擴散板83及反射片82時的背光裝置80A的立體圖,同樣地圖12(b)是示出只在導光板70的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82 時背光裝置80B的立體圖,同樣地圖12(c)是示出只在導光板70的一面上配置有擴散板83 且在導光板70的另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82時背光裝置80C的立體圖,同樣地圖12(d)是示出在導光板70的兩面上分別配置有擴散板83A及擴散板83B時的背光裝置80D的立體圖,同樣地圖12(e)是示出在圖12(d)所示的背光裝置80D上在導光板70的兩端上配置有 LED單元81時的背光裝置80E的立體圖。而且,圖12(a)至圖12(d)所示的配置了導光板 70的各背光裝置80對應于參照圖5 (a)至圖5(d)說明了的配置有導光板10的各背光裝置 20。此外,在背光裝置80上,例如在已彎曲的導光板70的圖12(a)至圖12(d)的右側或左側上配置LED單元81。在這樣地配置了 LED單元81的情況下,如果只在導光板70的表面部70A上形成有凹狀圖痕,則導光板70的面內(nèi)上的光的明暗差會變大。但是如果在導光板70的背面部70D上也形成凹狀圖痕,則導光板70的面內(nèi)上的光的明暗差會變小。另外,在已彎曲的導光板70的圖12(a)至圖12(d)的上側或下側配置了 LED單元81時,即使只在導光板70的表面部70A上形成凹狀圖痕,導光板70的面內(nèi)上的光的明暗差也是小的。根據(jù)上述第四實施方式涉及的導光板70的制造方法,對形成為平面狀的導光板 10施加規(guī)定溫度的熱量后,通過按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使之彎曲形成,從而即使針對大型導光板,也可使其形成任意曲率半徑的形狀。因此,根據(jù)所需的視野范圍,通過將導光板70形成為任意曲率半徑的形狀,從而即便在例如戶外,也可使更多人同時看到。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中,雖然已經(jīng)對將導光板用作與導向燈有關的背光裝置的光學設備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僅限于這種方式,只要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范圍內(nèi),可作適當改變。具體地說,例如,也可以將導光板用于與液晶顯示器有關的背光裝置上。并且,例如,還可以將導光板構成作為在LED照明裝置中所使用的照明裝置。 此夕卜,配置在LED單元中的LED也并不僅限于白色LED,例如,也可以是由白色、紅色、藍色及綠色中的一種顏色形成的LED、或者也可以是這些顏色的LED的組合。下面,參照圖13至圖22,對在本發(fā)明第五至第七的實施方式中通用的隔板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的結構及效果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13是表示基本規(guī)格的導光板的模式圖。并且,圖14至圖20是用于通過將凹狀圖痕的大小和間距都不同的五種規(guī)格的導光板上形成的凹狀圖痕的結構進行比較從而進行說明的導光板的模式圖等。此外,圖21及圖22 是用于對通過導光板對物體進行視覺確認時的可視性進行說明的導光板涉及的模式圖。圖13所示的基本規(guī)格的導光板100由下面這種結構構成。也就是說,導光板100 是由例如丙烯樹脂或甲基丙烯樹脂構成,且其由形成有多個凹狀圖痕的規(guī)定大小的板狀部構成。具體地說,導光板100是根據(jù)例如從IOOmmX IOOmmX厚度2mm到相當于BO版尺寸的1450mmX 1030mmX厚度12mm的尺寸構成。當然,導光板100并不僅限于上述尺寸,也可以通過更大尺寸形成。這里,導光板100的表面部100A上形成有凹狀的表面部凹狀圖痕 100B,導光板100的背面部100D上還形成有凹狀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00E。而且,該凹狀圖痕是例如由長徑0. 6mm及深度0. 4mm的四角錐形痕形成,且其形成為例如以1. 2,1. 5,2. 0 及8. Omm間距等構成的矩陣狀的成形痕。此外,基本規(guī)格的導光板100具有如下光學特性。也就是說,導光板100利用從導光板100的側面部100C入射的光,通過表面部凹狀圖痕100B及背面部凹狀圖痕100E產(chǎn)生擴散光,將該擴散光作為大致均勻的面光源從相當于一面的表面部100A以及相當于另一面的背面部100D放出。并且,如圖13所示,例如,因為導光板100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00E 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00B的位置在X軸及Y軸方向上形成為錯開半個間距,所以從導光板100表面部100A、背面部100D側可視覺確認的凹狀圖痕的數(shù)量變成兩倍,且凹狀圖痕的間距變成了 1/2,因此光的明暗差變小。這里,參照圖14至圖20,通過比較凹狀圖痕的大小、間距不同的五種規(guī)格的導光板110、120、130、140及150上形成的凹狀圖痕結構來進行具體說明。如圖14所示的導光板110的表面部Il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10B、和形成在背面部且從表面部IlOA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的大小和密度形成為分別相同。此外,導光板110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是6mm,且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也是6mm,因為該間距相同,所以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和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的密度表現(xiàn)為相同。而且,導光板 110形成為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的位置在X軸、Y軸方向上逐個地錯開半個間距,導光板110與上述導光板100的規(guī)格相同。如范圍IlOF所示,這種導光板110的在背面部上形成且從表面部IlOA側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位于在表面部Il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的中間。因此,從表面部IlOA側視覺確認導光板110時,與表面部Il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 產(chǎn)生的擴散光的光量相比,由形成于背面部且隔著表面部IlOA的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產(chǎn)生的擴散光的光量較多,但因為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及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具有相同的間距和相同的大小,所以可視為大致均勻的面光源。如圖15所示的導光板120和導光板110 —樣,在表面部12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的大小、和在背面部上形成且從表面部120A側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 120E的大小形成為相同。然而,導光板120與導光板110不同,背面部凹狀圖痕12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的密度形成為其四倍。此外,導光板120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 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是6mm,且背面部凹狀圖痕120E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是3mm,該間距之比為1/2,所以背面部凹狀圖痕12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的密度表現(xiàn)為四倍1/2的平方的倒數(shù))。如范圍120F所示,這種導光板120使每隔一個在背面部形成且從表面部120A側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20E就可相鄰地視覺確認在表面部12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從而在X軸及Y軸方向上將背面部凹狀圖痕12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 的位置錯開相當于凹狀圖痕的一半大小的距離。因此,從表面部120A側視覺確認了導光板 120時,因為每隔一個背面部凹狀圖痕120E就可相鄰地設置表面部凹狀圖痕120B,所以可視為具有規(guī)定周期模式的面光源。圖16所示的導光板130與導光板110不同,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相對于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的大小是四倍。此外,導光板130與導光板120 —樣,其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的密度形成為四倍。此外,導光板130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為6mm,且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 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為3mm,該間距之比為1/2,所以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 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的密度表現(xiàn)為四倍(1/2的平方的倒數(shù))。如例如范圍130F所示,這種導光板130使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的位置在X軸及Y軸方向上錯開規(guī)定的距離,以便在表面部13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位于在背面部形成且從表面部130A側可視覺確認的四個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的中心部上。因此,在從表面部130A側可視覺確認導光板130時,因為大小是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的四倍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30B位于四個背面部凹狀圖痕130E的中心部, 所以被視為比導光板120更可作為具有容易識別的規(guī)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具體地說, 像如圖17所示的照片拍攝到的導光板130的一部分那樣,可以呈現(xiàn)規(guī)定的模式。如圖18所示的導光板140與導光板110不同,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相對于在背面部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的大小形成為四倍。此外,在導光板140上,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的密度大約形成為六倍。此外,導光板140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為6mm,且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在X 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為2. 5mm,該間距之比為2. 5/6,所以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 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的密度表現(xiàn)為約六倍(2. 5/6的平方的倒數(shù))。這種導光板140將表面部14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的間距6mm除在背面部上形成且從表面部140A側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的間距2. 5mm后所得的值是用整數(shù)除不開的2. 4。因此,從表面部140A側可視覺確認導光板140時,因為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通過累積偏移量而配置,所以可視為具有特征模式的面光源。此外,因為表面部14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40B的間距6mm、以及背面部上形成且從表面部140A側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40E的間距2. 5mm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30mm,所以在表面部140A的整個面上,將其視為在每個X軸方向上的30mm及每個Y軸方向上的30mm都具有相同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具體地說,如圖19所示的照片拍攝到的導光板140那樣,可以呈現(xiàn)具有特征的圖案。如圖20所示的導光板150與導光板110不同,表面部凹狀圖痕150B相對于在背面部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50E的大小形成為四倍。此外,導光板150與導光板110不同, 背面部凹狀圖痕15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50B的密度形成為九倍。此外,因為導光板 150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50B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為6mm,且背面部凹狀圖痕150E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例如為2mm,該間距比為1/3,所以背面部凹狀圖痕 15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50B的密度表現(xiàn)為九倍(1/3的平方的倒數(shù))。對于這種導光板150,表面部15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50B的間距6mm相當于在背面部上形成且從表面部150A可視覺確認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50E的間距2mm的整數(shù)倍,因此,可視為跨越表面部150A的整個面都具有同樣的模式的面光源。另外,可利用圖4所示的一種超聲波加工用模具42的前端部42B上配置的加工點 44來加工上述導光板110、120、130、140及150上形成的凹狀圖痕。具體地說,可通過調(diào)整施加了超聲波的加工點44與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時間來任意設定凹狀圖痕的大小。此外,在將施加了超聲波的加工點44與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后,為了不與已經(jīng)形成的凹狀圖痕重疊,在變位規(guī)定距離的基礎上,還再次使加工點44與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從而可任意設定凹狀圖痕在X軸及Y軸方向上的間距。因此,用一種超聲波加工用模具42,就可以對在導光板上形成的凹狀圖痕的大小及間距進行任意設定。當然,為了與已經(jīng)在導光板上形成的凹狀圖痕的大小及間距相配合,也可以準備專用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42。接下來,參考圖21及圖22,對通過導光板110目視物體B時的可視性進行具體說明。在圖21(a)所示的狀態(tài)下,光不從導光板110的側面部入射,在表面部凹狀圖痕 IlOB及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上不產(chǎn)生擴散光。這時,可將導光板110看做如光闌片那樣的透光部件。因此,可視者而言可充分識別透過導光板110入射到目視者的眼睛E的來自物體B的光L11。此外,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模式地示出了光L11。另一方面,在圖21(b)所示的狀態(tài)下,通過從導光板110的側面部入射的入射光L12,在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上產(chǎn)生了擴散光L13,在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上產(chǎn)生了擴散光L14。這時,可將導光板110看做面光源。并且,在背面部凹狀圖痕IlOE上產(chǎn)生且從背面?zhèn)壬涑龅臄U散光L15、和在表面部凹狀圖痕IlOB上產(chǎn)生且從背面?zhèn)壬涑龅臄U散光L16都是與來自物體B的光Lll相對放出的。因此,在圖21(b)所示的狀態(tài)下,可視者難以將透過導光板110入射到目視者的眼睛E的來自物體B的光Lll與擴散光L13至擴散光L16區(qū)分識別。此外,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模式地示出了入射光L12、擴散光L13至擴散光L16。此外,從目視者看到導光板110 時,會覺得看到的擴散光L14比擴散光L13更耀眼。這是因為光從導光板110的側面部入射時,通過導光板110的主面的一面上形成的凹狀圖痕產(chǎn)生的大部分擴散光都從該導光板 110的主面的另一面導出。如上所述,導光板110既可作為光闌片那樣的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也可在作為面光源使用時,像壁部件那樣作為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此外,如圖22(a)所示的導光板160那樣,例如,也可以在將背面部凹狀圖痕160E 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60B的間距調(diào)整為的1/2倍之后,為了使相鄰的背面部凹狀圖痕 160E的間距不均勻而錯開一定的距離。同樣,如圖22(b)所示的導光板170那樣,例如,也可以在將背面部凹狀圖痕170E相對于表面部凹狀圖痕170B的大小調(diào)整為例如五倍左右。 同樣,如圖22(c)所示的導光板180那樣,例如,也可以將表面部凹狀圖痕180B的大小調(diào)整為背面部凹狀圖痕180E的大小的例如三倍左右,且例如,還可以將背面部凹狀圖痕180E的間距調(diào)整為表面部凹狀圖痕180B的間距的1/3倍。例如,通過像如圖22所示的三種導光板那樣地構成凹狀圖痕的大小、間距,從而與圖21所示的導光板110相比,由于擴散光增加, 所以可以獲得更大的遮光效果。
第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23,對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間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裝置300的結構及效果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23是示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在桌與桌之間具備間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裝置300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首先,參照圖23,對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間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裝置300的結構進行具體說明。此外,隔板裝置300由導光板310、光源單元320、以及支腳部件330構成。對于隔板裝置300的導光板310可以使用例如按上述導光板110至導光板180的模式構成的導光板。此外,在對該導光板施加規(guī)定溫度的熱量的狀態(tài)下,例如,通過對未圖示的具有規(guī)定曲率半徑的凹面夾具以一定的壓力接觸,從而可以如圖23所示那樣,可以使按照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彎曲的導光板310成形。另外,使用例如恒溫槽(oven)或高溫槽等, 利用超聲波加工對導光板上形成的凹狀圖痕的形狀沒有明顯影響的范圍內(nèi)進行導光板的加熱。具體地說,在使用甲基丙烯樹脂作為導光板的材料時,將導光板加熱到120°C左右后, 使其按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彎曲。此外,也可以在隔板裝置300的導光板3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中的任一個單面、或者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兩面上涂敷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塵等功能的硝基涂布劑(硝子二― ^ > V剤)、或者覆蓋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塵等功能的透明樹脂。此外,還可以通過在導光板 310和后述的光源單元320兩者上都涂敷硝基涂布劑、或者用透明樹脂覆蓋導光板310和后述光源單元320,從而可進一步提高防水性、防污性及防塵性等。此外,如果使用含有能屏蔽紫外線的成分的硝基涂布劑及透明樹脂,則可防止由于太陽光中包含的紫外線而造成導光板310的劣化。隔板裝置300的光源單元320構成為在例如成形為流線型且由鋁構成的光源支架上,以與導光板3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方式收容有一個以上的未圖示的光源。這里, 該光源中使用白色、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和紫色等中任一種顏色、或者這些顏色組合的LED。此外,光源并不僅限于LED,例如,也可以用熒光管、冷陰極管或氖管。在這里,從例如未圖示的插座通過電源線對光源單元320的光源提供驅動電力,并使該電源亮燈,并使該電源的光入射導光板310的側面部,從而該LED光分別照射到導光板3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上形成的凹狀圖痕,且通過該凹狀圖痕產(chǎn)生擴散光。隔板裝置300的支腳部件330用于將導光板310及光源單元320以保持為一體的狀態(tài)下載置在地板等上。這種支腳部件330例如由不銹鋼構成,例如將形成為L字狀的一對金屬板逐個地以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導光板310及光源單元320的兩側,并從兩側夾入導光板310及光源單元320,從而使用未圖示的螺栓等加以固定。此外,也可以在形成為L字狀的金屬板、與導光板310及光源單元320之間配置例如具有一定伸縮性的板狀橡膠作為緩沖部件。下面,參照圖23,對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間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裝置300的效果進行具體說明。在圖23(a)所示的隔板裝置300的狀態(tài)下,使與導光板3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光源單元320的光源滅燈。這時,導光板310被視為透光部件。因此,如圖23(a)所示的那樣,通過間隔隔板裝置300而設置的桌子和椅子可越過導光板310互相視覺確認。另一
18方面,在圖23 (b)所示的隔板裝置300的狀態(tài)下,使與導光板3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光源單元320的光源亮燈,通過在導光板310上形成的多個凹狀圖痕會產(chǎn)生擴散光。這時,導光板310被視為按規(guī)定顏色發(fā)光的面光源。因此,如圖23(b)所示的那樣,根據(jù)使用圖21 所述的原理,隔著導光板310設置的桌子及椅子難以越過導光板310互相視覺確認。根據(jù)上述第五實施方式的間隔用隔板涉及的隔板裝置300,從而如果將圖23(a) 所示的光源單元320的光源熄滅,則可將導光板310作為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如果將圖 23(b)所示的光源單元320的光源點亮,則可將導光板310在被用作面光源的同時又作為隔板那樣的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此外,在隔板裝置300的導光板310上,如果使用表面部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與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間距不同的圖15所示的導光板120、圖16所示的導光板130等,則可將該導光板310作為由具有規(guī)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構成的隔板而發(fā)揮作用。第六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24,對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涉及的建筑物的內(nèi)壁窗的隔板裝置400 的結構及效果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M是在內(nèi)壁上具備建筑物內(nèi)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 400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此外,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內(nèi)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400具有與第五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300在使用方式上不同的特征。此外,除此之外的第六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結構與第五實施方式所述結構相同。因此,在第六實施方式中,以其與第五實施方式不同的結構作為中心來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24,對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內(nèi)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400 的結構進行具體說明。此外,隔板裝置400由導光板410及光源單元420構成。使用例如由上述導光板110至導光板180的規(guī)格構成的導光板作為隔板裝置400 的導光板410。此外,也可以在導光板4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中的任一個單面、或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兩面上涂敷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塵等功能的硝基涂布劑、或覆蓋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塵等功能的透明樹脂。這種導光板410可以作為窗安裝在用于分隔房間和房間的內(nèi)壁上。此外,隔板裝置400的光源單元420構成為在例如由棒形狀成形且由鋁構成的光源支架上以與導光板4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方式收容有一個以上未圖示的光源。此外,光源單元420的具體結構與上述隔板裝置300的光源單元320的結構相同。而且,這種光源單元420也可以如圖M所示那樣地埋設在內(nèi)壁的內(nèi)部、或與導光板410—樣地從內(nèi)壁露出地安裝。下面,參照圖24,對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內(nèi)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400 的效果進行具體說明。在圖24(a)所示的隔板裝置400的狀態(tài)下,與導光板4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光源單元420的光源是熄滅的。在這種情況下,導光板410相當于設置在用于分隔房間和房間的內(nèi)壁上的窗。因此,如圖所示,可越過導光板410看到隔著隔板裝置400而配置在隔壁房間的桌子、椅子、種植區(qū)等。另一方面,在圖對(《所示的隔板裝置400的狀態(tài)下,與導光板4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光源單元420的光源是點亮的,通過在導光板410 上形成的多個凹狀圖痕會產(chǎn)生擴散光。在這種情況下,導光板410可被視為按規(guī)定顏色發(fā)光的面光源。因此,如圖24(b)所示,從配置有桌子、椅子、種植區(qū)等的隔壁房間,難以越過導光板410看到具備書架的房間。根據(jù)上述第六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內(nèi)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400,如圖所示, 如果將光源單元420的光源熄滅,則可將導光板410作為分隔房間和房間的透明窗而發(fā)揮功能,同時如圖24(b)所示,如果將光源單元420的光源點亮,則可在將導光板410用作面光源的同時還作為像內(nèi)壁那樣的遮光部件而發(fā)揮功能。此外,如果在隔板裝置400的導光板410使用在表面部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與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間距不同的圖15所示的導光板120、圖16所示的導光板130等,則可將該導光板410作為具有規(guī)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構成的內(nèi)壁而發(fā)揮作用。第七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25,對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 的結構及效果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25是示出將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安裝在外壁上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此外,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在使用方式上具有與第五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300、第六實施方式的隔板裝置400不同的特征。除此之外的第七實施方式的其他結構與第五及第六實施方式中所述結構相同。因此,在第七實施方式中,以其與第五及第六實施方式不同的結構為中心來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25,對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 的結構進行具體說明。此外,隔板裝置500由導光板510及光源單元520構成。使用例如由上述導光板110至導光板180的規(guī)格構成的導光板作為隔板裝置500 的導光板510。此外,也可以在導光板5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中的任一個單面、或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兩面上涂敷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塵等功能的硝基涂布劑、或覆蓋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塵等功能的透明樹脂。這種導光板510可以作為窗安裝在建筑物的外壁上。此外,隔板裝置500的光源單元520構成為在例如由棒形狀成形且由鋁構成的光源支架上以與導光板 5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方式收容有一個以上未圖示的光源。此外,光源單元520的具體結構與上述隔板裝置300的光源單元320的結構相同。而且,這種光源單元520也可以如圖25所示那樣地埋設在建筑物的外壁的內(nèi)部中、或作為遮雨或粉塵等的結構與導光板510 同樣地從外壁露出地安裝。下面,參照圖25,對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 的效果進行具體說明。在圖25(a)所示的隔板裝置500的狀態(tài)下,鄰接導光板510的下部的側面部的光源單元520的光源是熄滅的。在這種情況下,導光板510相當于建筑物的外窗。因此,如圖 25(a)所示,可越過導光板510看到存在于隔板裝置500以外的多個樓房、樹木等。另一方面,在圖25 (b)所示的隔板裝置500的狀態(tài)下,與導光板510的下部的側面部鄰接的光源單元520的光源是點亮的,通過在導光板510上形成的多個凹狀圖痕會產(chǎn)生擴散光。在這種情況下,導光板510可被視為按規(guī)定顏色發(fā)光的面光源。因此,如圖25(b)所示,從多個樓房、樹木林立的建筑物的外面越過導光板510難以看到配置有桌子和椅子的房間的內(nèi)部。根據(jù)上述第七實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裝置500,對于隔板裝置 500,如圖25(a)所示,如果將光源單元520的光源熄滅,則可將導光板510作為設置在建筑物的外壁的透明的窗而發(fā)揮作用,且如圖25(b)所示,如果將光源單元520的光源點亮,則可在將導光板510用作面光源的同時還作為像外壁那樣的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此外,如果在隔板裝置500的導光板510上使用在表面部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與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的大小、間距不同的圖15所示的導光板120、圖16所示的導光板130 等,則可將該導光板510作為具有規(guī)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構成的外壁而發(fā)揮作用。最后,參照圖沈至圖32,對加工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的導光板加工裝置及用該導光板加工裝置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進行具體說明。首先,參照圖沈至圖四,對加工本發(fā)明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的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結構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沈是示出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 的立體圖,圖27是示出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正視圖。另外,圖四是利用設置在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上的超聲波加工部1040對導光板基材D進行超聲波加工的側視圖。圖觀是示出設置在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上的超聲波加工部1040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的模式圖。如圖沈所示,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構成為包括筐體部1010,裝載并容納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各構成組件;加工臺部1020,對形成導光板前的基材、即導光板基材D 進行例如真空吸引并固定;移動機構部1030,使后述超聲波加工部1040相對于導光板基材 D進行相對移動;超聲波加工部1040,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突起與導光板基材D的主面抵接,并利用超聲波的振動對上述主面進行部分加熱并熔化從而形成凹狀圖痕;以及控制部1050,根據(jù)導光板基材D的加工條件,控制基于超聲波加工部1040的超聲波加工。下面,對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筐體部1010、加工臺部1020、移動機構部 1030、超聲波加工部1040、及控制部1050的各構成組件進行說明。此外,為了便于說明,有時要利用各圖紙上所示的三維直角坐標或平面直角坐標。如圖沈所示,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筐體部1010用于安裝并收容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各構成組件。這種筐體部1010由上層板1011、支柱1012、下層板1013、 以及支腳1014構成。下面,對筐體部1010的結構進行說明??痼w部1010的上層板1011 及下層板1013例如由不銹鋼構成且形成為板狀。而且,在這種下層板1013上,還安裝有移動機構部1030的控制器1034、超聲波加工部1040的超聲波振蕩器1043、以及控制部1050 的控制裝置IOM等。并且,筐體部1010的支柱1012例如由不銹鋼構成且以棒狀形成為中空的方子狀。此外,這種筐體部1010的支柱1012上安裝有控制部1050的支撐部件1051。 并且,筐體部1010的支腳1014由例如增強塑料構成且形成為圓筒形狀。如圖沈所示,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加工臺部1020對形成為導光板前的基材即導光板基材D進行例如真空吸引并加以固定。這種加工臺部1020由加工臺1021、真空泵1022、吸引配管1023、分配器1024、以及連接器1025構成。下面,對加工臺部1020的結構進行說明。加工臺部1020的加工臺1021例如由鋁構成且由具有多個吸引孔1021A的板狀部材形成。這種加工臺1021配置在筐體部1010的上層板1011上。此外,例如如圖27 所示,吸引配管1023的一端與真空泵1022連接,且如圖四所示,吸引配管1023的另一端通過分配器IOM使用連接器1025與設置在加工臺1021上的多個吸引孔1021A連接。另外,通過使導光板基材D真空吸附到加工臺1021的吸引孔1021A上,從而可防止導光板基材D在加工中發(fā)生位置偏移,還可糾正導光板基材D的翹曲、彎曲等。例如如圖沈所示,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移動機構部1030使超聲波加工部1040相對于固定在加工臺部1020上的導光板基材D進行相對移動。具體地說,移動機構部 1030例如根據(jù)從控制部1050的操作盤1052輸入的有關導光板基材D的超聲波加工信息, 使超聲波加工部1040向圖沈所示的X軸、Y軸及Z軸方向上的規(guī)定位置移動。這樣的移動機構部1030由X軸導軌部件1031、輔助X軸導軌部件1031,、Y軸導軌部件1032、Ζ軸導軌部件1033、以及控制器1034構成。此外,控制器1034是用于根據(jù)從后述控制部1050的操作盤1052輸入的導光板基材D的加工信息,用各導軌部件使超聲波加工部1040向規(guī)定位置移動的控制裝置。例如如圖四所示,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超聲波加工部1040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突起與導光板基材D的主面抵接,并利用超聲波的振動對上述主面進行部分加熱并使之熔化從而形成凹狀圖痕。這種超聲波加工部1040由支撐部件1041、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以及超聲波振蕩器1043構成。具體地說,超聲波加工部1040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連接于板(plate) 1033B上配置的支撐部件1041,該板103 與Z軸導軌部件 1033的可動板1033A連接,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根據(jù)從超聲波振蕩器1043提供的驅動信號與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由進行超聲波加工處理的前端部1042B和包括未圖示的壓電元件及椎體部件的振子1042A構成。如圖^(a)所示,Z軸導軌部件1033的板103 上通過支撐塊1033C設置有限制部件1033D,以支撐超聲波加工部1040。這里,一旦超聲波加工部1040開始向圖中下方移動,且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接觸到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則如圖29(b)所示,超聲波加工部1040停止,支撐塊1033C和限制部件 1033D分離,在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后,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上升。關于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超聲波加工部1040,如圖觀所示,在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部1042B上,矩陣狀地以例如5行X 5列地形成有25個加工點1044,該加工點1044用于對導光板基材D的主面進行部分加熱使熔化而形成凹狀圖痕。此外,加工點 1044的形狀例如是四角錐形。在此,在使被施加超聲波的加工點1044與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時,利用超聲波的振動對導光板基材D部分進行加熱使熔化,并導光板基材D的表面上形成有反映出加工點1044形狀的凹狀圖痕。如圖沈所示,構成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控制部1050根據(jù)導光板基材D的加工條件,控制超聲波加工部1040的超聲波加工。這種控制部1050由支撐部件1051、操作盤 1052、顯示板1053、及控制裝置IOM構成。下面,就控制部1050的結構進行說明。控制部 1050的支撐部件1051設置在筐體部1010上設置的多個支柱1012中的任一個上,且配置有操作盤1052及顯示板1053。并且,控制部1050的操作盤1052用于用戶將導光板基材D的加工條件等輸入控制裝置ΙΟΜ。并且,控制部1050的顯示板1053用于顯示從操作盤1052 輸入導光板基材D的加工條件等。并且,控制部1050的控制裝置IOM由用于根據(jù)規(guī)定的控制來驅動整個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的控制基板、記錄控制條件的存儲器等構成。下面,對本發(fā)明的第一至第七實施方式的各裝置上配置的導光板進行加工的導光板加工裝置1000中的導光板1100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具體地說,參照圖30,對考慮了導光板1100的形狀誤差的、設置在導光板1100上的凹狀圖痕的形成進行具體說明。此外,圖30是示出在導光板1100上設置的凹狀圖痕的壓紋(embossment)加工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且圖30(a)至圖30(e)是依次示出在進行壓紋加工前測定導光板1100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然后對照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對導光板1100進行壓紋加工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30(a)所示,通過使配置在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未圖示的測定部上的可動式探測器(probe) S與導光板1100表面接觸來檢測對導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1。并且,可以使用例如規(guī)定的形狀的透明的甲基丙烯樹脂板作為該導光板1100。此外,探測器S并不僅限于機械結構,例如,也可以是從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未圖示的測定部照射出測定光并接收來自導光板1100的表面的反射光的結構。同樣,如圖30(b)所示,使安裝在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上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動到已檢測出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l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l為基準,對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聲波振動,從而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從表面部1100A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l下降到規(guī)定的深度。同樣,通過配置于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測定部的可動式探測器S來檢測對下一個超聲波加工地點即導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2。同樣,如圖30(c)所示,使安裝在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上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動到已檢測到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2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2為基準,對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聲波振動,從而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從表面部1100A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2下降到規(guī)定的深度。同樣,通過配置于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測定部的可動式探測器S來檢測對下一個超聲波加工地點即導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3。同樣,如圖30(d)所示,使安裝在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上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動到已檢測到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3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3為基準,對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聲波振動,從而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從表面部1100A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3下降到規(guī)定的深度。同樣,通過配置于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測定部的可動式探測器S來檢測對下一個超聲波加工地點即導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4。此外,如圖30(e)所示,在使安裝在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上的超聲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動到已檢測到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4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4為基準,對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聲波振動,從而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從表面部1100A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E4下降到規(guī)定的深度。下面,參照圖31及圖32,對與上述導光板1110上設置的凹狀圖痕的形成有關的效果進行具體說明。此夕卜,圖31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導光板1100的側面部1110C的模式圖,圖31 (a) 是示出導光板1110上沒有彎曲、厚斑塊時的導光板1110的側面部1110C的模式圖,同樣地圖31 (b)是示出導光板1110上存在彎曲、厚斑塊時的導光板1110的側面部1110C的模式圖。并且,圖32是示出在現(xiàn)有的導光板1120的制造上導光板1110上存在彎曲、厚斑塊時的導光板1120的側面部1120A的模式圖。如圖31 (a)所示,導光板1110上沒有彎曲和厚斑塊時,即使每次加工都不檢測表面部1110A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也可不根據(jù)導光板1110的表面部1110A的位置來對表面部1110A形成一定深度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110A。同樣,也可不根據(jù)導光板1110背面部1110D的位置而對背面部1110D形成一定深度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110E。然而,如圖31(b)所示,在導光板1110上存在彎曲、厚斑塊時,如果每次加工都不檢測表面部1110A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則對表面部1110A無法形成一定深度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110A。同樣,如果每次加工都不檢測背面部1110D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則對背面部1110D無法形成一定深度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110E。這里,可以使用例如樹脂板、具體地說是用甲基丙烯樹脂板等作為導光板1110用的基板。因為利用擠壓制造法來制造甲基丙烯樹脂板,所以甲基丙烯樹脂板的厚度有個體差異的基準值是厚度8mm且存在約士 1mm。此外,即使在同一片甲基丙烯樹脂板上,厚斑塊變大,具體地說,最大厚度與最小厚度之差大約是0. 4mm。并且,甲基丙烯樹脂板有時由于吸收水分而翹曲變形。這樣,甲基丙烯樹脂板因厚度的個體差異、厚斑塊、以及翹曲等引起的厚度誤差很大。另一方面,導光板1110的表面部111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110A的深度、以及導光板1110的背面部1110D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110E的深度大多被設定在 0. 3mm 到 0. 5mm。因此,在作為導光板1110用的基板的甲基丙烯樹脂板的加工中,必須在利用安裝在導光板制造裝置1000的測定部上的可動式探測器S進行檢測后,以該加工開始標準高度為基準,在對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聲波振動的同時使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部1042B從甲基丙烯樹脂板的表面下降到規(guī)定的深度。另外,在不檢測甲基丙烯樹脂板表面的加工開始標準高度的情況下,如圖32所示的現(xiàn)有的導光板1120那樣,無法在導光板1120的表面部1120A上形成一定深度的表面部凹狀圖痕1120B。同樣,無法在導光板1120的背面部1120D上形成一定深度的背面部凹狀圖痕1120E。符號說明10、40、50、60、7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310、410、510、1100、 1110,1120導光板10A、40A、50A、60A、70A、100A、110A、120A、130A、140A、150A、1100A、1110A、1120A
表面部10B、40B、50B、60B、70B、100B、110B、120B、130B、140B、150B、160B、170B、180B、 1110BU120B表面部凹狀圖痕10C、40C、50C、60C,、60C”、70C、100C、1110C、1120C 側面部10D、40D、50D、60D、70D、100D、1110D、1120D 背面部10E、40E、50E、60E、70E、100E、110E、120E、130E、140E、150E、160E、170E、180E、 1110EU120E背面部凹狀圖痕IOM 一面ION 另一面110F、120F、130F 區(qū)域61反射帶20、20A、20B、20C、20D、80、80A、80B、80C、80D、80E 背光裝置21、24、81 LED 單元22,82 反射片0178]23、23A、23B、83、83A、83B 擴散板
0179]30、30A、30B 導向燈
0180]31、31A、31B、31C 導向顯示板
0181]300、400、500 隔板裝置
0182]320、420、520、光源單元
0183]330支腳部件0184]1000導光板加工裝置0185]1010筐體部1011上層板0186]1012支柱1013下層板0187]1014支腳1020加工臺部0188]1021加工臺1021Α吸引孔0189]1022真空泵1023吸引配管0190]1024分配器1025連接器0191]1030移動機構部1031X軸導軌部件0192]1031'輔助X軸導軌部件1032Y軸導軌部件0193]1033Z軸導軌部件1033Α可動板0194]1033Β板1033C支撐塊0195]1033D阻擋部件1034控制器0196]1040超聲波加工部1041支撐部件0197]1042超聲波加工用模具1042Α振子0198]1042Β前端部1043超聲波振蕩器0199]1044加工點1050控制部0200]1051支撐部件1052操作盤0201]1053顯示面板1054控制裝置0202]S探測器
0203]E1、E2、E3、E4加工開始標準高度
0204]Pl間距P2半間距
0205]L1、L2、L3、L4、L5、L6、L7、L12 入射光
0206]L8反射光Lll光
0207]L13、L14、L15、L16 擴散光
0208]T1、T2、T3、T4、T5 凹狀圖痕
0209]D導光板基材B物體
0210]E眼睛
權利要求
1.一種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光板,在將超聲波加工用模具上設置的矩陣狀的加工點按壓到主面上的狀態(tài)下,利用超聲波的振動使所述導光板局部熔化而形成凹狀圖痕,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主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形成有多個所述凹狀圖痕;以及光源單元,使光從所述導光板的側面入射,并通過所述凹狀圖痕產(chǎn)生擴散光,其中,所述導光板在從所述光源單元沒有入射光時作為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在從所述光源單元入射有光時作為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所述遮光部件由具有通過所述凹狀圖痕形成的規(guī)定的模式的面光源構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光板上,分別形成在所述一面和所述另一面上的所述凹狀圖痕的間隔不同, 通過形成在所述一面上的間隔寬的所述凹狀圖痕的間隔除以形成在所述另一面上的間隔窄的所述凹狀圖痕的間隔而得的值不是整數(shù),從而形成有構成所述規(guī)定的模式的多個所述凹狀圖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光板上,通過在所述主面上相同或不同的大小和間隔、或者它們的組合而形成有構成所述規(guī)定的模式的多個所述凹狀圖痕。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光板上,通過分別形成在所述一面及所述另一面上的多個所述凹狀圖痕不與所述主面相對,而形成有構成所述規(guī)定的模式的多個所述凹狀圖痕。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在所述主面上被涂覆有硝基涂布劑或者在所述主面上覆蓋透明樹脂。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單元包括由白色、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和紫色中的任一種顏色或者它們的組合構成的LED、熒光管、冷陰極管或氖管。
7.一種導光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加工點矩陣狀地排列在超聲波加工用模具的矩形狀的前端面上;將所述超聲波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前端面按壓到所述導光板加工前的基材、即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一個主面上,使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一個主面上形成反映了所述前端面的所述加工點的反射點;使所述超聲波加工用模具在所述主面的面內(nèi)相對于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相對地移動,重復形成所述反射點,在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一個主面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形成所述反射點;以及在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相對的兩個主面兩者上分別形成所述反射點,分別形成在所述兩個主面上的所述反射點不在相對的同一位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導光板用基板施加熱量使按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彎曲。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點由四角錐形構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點由等間隔矩陣狀設置的同一形狀的所述四角錐形構成。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點的所述四角錐形的棱線的延伸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與從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側面入射的光的入射方向大致平行。
12.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過所述超聲波加工用模具形成了反映所述加工點的反射點后,所述超聲波加工用模具相對于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相對地移動相當于所述前端面的范圍,從而通過所述超聲波加工用模具形成后續(xù)的反映了所述加工點的反射點。
13.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光板用基板是透明樹脂制的平板。
14.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點形成在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相對的兩個主面中的一面或兩面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射點在所述導光板用基板的相對的兩個主面的一面或兩面上形成為所述反射點的深度呈階段性不同。
16.一種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導光板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17.一種背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導光板。
18.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導光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隔板裝置,該隔板裝置可將導光板作為光闌片那樣的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還可在將該導光板用作具有規(guī)定模式的面光源的同時作為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本發(fā)明的隔板裝置包括導光板,在將超聲波加工用模具上設置的矩陣狀的加工點按壓到主面上的狀態(tài)下,利用超聲波的振動使導光板局部熔化而形成凹狀圖痕,在導光板的主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形成有多個凹狀圖痕;光源單元,使光從導光板的側面入射,并通過凹狀圖痕產(chǎn)生擴散光,其中,導光板在從光源單元沒有入射光時作為透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且在從光源單元入射有光時作為遮光部件而發(fā)揮作用,遮光部件由具有通過凹狀圖痕形成的規(guī)定的模式的面光源構成。
文檔編號F21V33/00GK102317683SQ20108000764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中島博, 坂本光秀, 羽田野英介 申請人:株式會社S.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