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畫質好、體積小、重量輕、低驅動電壓、低功耗、無輻射和制造成本相對較低的優(yōu)點,在平板顯示領域占主導地位。液晶顯示面板包括對置的彩色濾光片基板(color filter,CF)和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TFTarray)以及夾置在兩者之間的液晶層(LC layer)。
[0003]由于液晶的本身特性,對其長期施加一個方向的直流電壓會使液晶極化,正常驅動的液晶必須施加交流電場,施加于像素電極的電壓相對于公共電極而交替翻轉,即像素電極的電壓在正極性及負極性之間來回變化,稱之為交流驅動(或反轉驅動)。當像素電極的電壓高于公共電極的電壓時,就稱之為正極性( + ),當像素電極的電壓低于公共電極的電壓時,就稱之為負極性(_)。
[0004]為實現(xiàn)對液晶的反轉驅動,在數據驅動芯片(sourcedriver 1C)向像素電極(pixel electrode)充入數據電壓信號時,公共電極(common electrode)具有圖1和圖2兩種不同的電壓驅動方式。
[0005]圖1中公共電極的電壓(參圖中虛線C)是一直固定不動的,而像素電極的電壓(參圖中實線P)卻是依照其灰階的不同,在各幀畫面之間不停上下變動,在不同幀(frame)的畫面中,針對每個灰階來說,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的壓差絕對值是固定的,只不過位于液晶兩端的電壓,一次是正的(正極性),另一次是負的(負極性),目的就是讓液晶不會一直保持在同一個轉向而導致物理特性的破壞。圖1所示的驅動方式,由于公共電極的電壓是固定的,稱之為共電極直流驅動,也稱之為DC V_com。
[0006]圖2中公共電極的電壓(參圖中虛線C)是不斷變動的,而且不同灰階的像素電極的電壓(參圖中實線P)也是不停的上下變動,公共電極的電壓在電壓大時比所有顯示灰階的電壓大,在電壓小時比所有顯示灰階的電壓小,可同樣達到讓液晶兩端的壓差絕對值固定不變,而灰階也不會變化的效果,實現(xiàn)施加在液晶上的電壓極性反轉的目的。圖2所示的驅動方式,由于公共電極的電壓是變動的,稱之為共電極交流驅動,也稱之為AC V_com。
[0007]目前,液晶顯示面板的反轉驅動主要分為四種方式,即幀反轉驅動(frameinvers1n)、行反轉驅動(row invers1n)、列反轉驅動(column invers1n)及點反轉驅動(dot invers1n)。其中,幀反轉顯示質量較差,閃爍現(xiàn)象(flicker)較嚴重;行反轉可改善閃爍現(xiàn)象,但水平方向上容易產生串擾現(xiàn)象(crosstalk),且數據線上的極性正負頻繁切換產生的功耗較大;列反轉可改善閃爍現(xiàn)象,但垂直方向上容易產生串擾現(xiàn)象;點反轉因為極少出現(xiàn)閃爍現(xiàn)象和串擾現(xiàn)象,顯示效果最佳。
[0008]液晶顯示面板的陣列基板在制作時,所有子像素的公共電極是整面連接在一起的(即公共電極為整面覆蓋在基板上),而掃描驅動芯片(gate driver 1C)的驅動方式是將同一行子像素的所有薄膜晶體管(TFT)打開,以讓數據驅動1C對這一行的所有子像素充電,而這一行所有子像素的公共電極都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若選用圖2所示的公共電極的電壓來回變動的驅動方式,是無法在同一行TFT上同時做到顯示正極性與負極性的。而列反轉與點反轉的極性變換方式,在同一行子像素上要求相鄰的子像素擁有不同的正負極性,因此圖2所示的公共電極電壓變動的驅動方式僅能適用于幀反轉與行反轉。
[0009]如圖1所示,當公共電極的電壓固定不變時,像素電極的最高電壓需要達到公共電極電壓的兩倍以上,而像素電極電壓的提供是來自于數據驅動1C,若圖1中公共電極電壓固定于5V的話,則數據驅動1C提供的工作電壓范圍就要達到10V以上。如圖2所示,當公共電極的電壓來回變動時,若圖2中公共電極電壓最大為5V,則數據驅動1C的最大工作電壓也只要為5V就可以。也即是說,圖1中DC V_com驅動方式所需的數據驅動1C的電壓幅值是圖2中ACV_com驅動方式所需的2倍。
[0010]對數據驅動IC來說,輸出電壓范圍越大,制程與電路的復雜度就越高,成本就越高。目前一般的半導體制程所制作的數據驅動1C只能提供小于10V的電壓,若可以使數據驅動1C的輸出電壓范圍降至小于10V,對于數據驅動1C來源的選擇與功耗消耗的降低都非常有利。如上述,若選用圖2所示的共電極交流驅動(AC V_com)則可以降低數據驅動1C的輸出電壓范圍,但是圖2所示的共電極交流驅動(AC V_com)卻僅能適用于幀反轉與行反轉,不能適用于列反轉與點反轉,無法實現(xiàn)較佳的畫面顯示效果。
【發(fā)明內容】
[001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可以降低數據驅動1C的輸出電壓范圍,降低功耗,并同時實現(xiàn)較佳的畫面顯示效果。
[0012]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
[0013]掃描線和數據線,其中多條掃描線與多條數據線相互交叉限定多個像素區(qū)域;
[0014]像素電極,設置在每個像素區(qū)域內;
[0015]公共電極,與所述像素電極搭配產生驅動液晶分子偏轉的電場,其中所述公共電極沿著所述數據線方向分成相互間隔的多列,所述公共電極包括位于奇數列的公共電極和位于偶數列的公共電極,位于奇數列的所述公共電極共同連接到第一公共電極總線上,位于偶數列的所述公共電極共同連接到第二公共電極總線上。
[0016]進一步地,每相鄰兩條數據線之間設有一列公共電極,每一列公共電極覆蓋一列對應的子像素,同一列中所有子像素的公共電極連接在一起。
[001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公共電極總線和所述第二公共電極總線連接到數據驅動1C。
[0018]進一步地,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包括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夾設在兩者之間的液晶層,其中所述掃描線、所述數據線、所述像素電極和所述公共電極均形成在所述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上。
[0019]進一步地,所述像素電極與所述公共電極位于同一層中,但是兩者相互間隔開。
[0020]進一步地,所述像素電極與所述公共電極位于不同層中,并且兩者之間夾設有絕緣層。
[0021]進一步地,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包括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夾設在兩者之間的液晶層,其中所述掃描線、所述數據線和所述像素電極均形成在所述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上,所述公共電極形成在所述彩色濾光片基板上。
[0022]進一步地,在所述掃描線與所述數據線交叉的位置附近設有薄膜晶體管,每個薄膜晶體管包括柵極、有源層、源極及漏極,其中所述柵極電連接掃描線,所述源極和所述漏極相互間隔且均與所述有源層接觸連接,所述源極與所述漏極之一電連接數據線,所述源極與所述漏極之另一電連接像素電極。
[0023]進一步地,所述液晶顯示面板中的每個子像素的長度方向沿著所述數據線所在的豎向方向延伸,或者所述液晶顯示面板中的每個子像素的長度方向沿著所述掃描線所在的橫向方向延伸。
[0024]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驅動如上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所述驅動方法包括:
[0025]利用所述像素電極與所述公共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驅動液晶分子偏轉;
[0026]通過所述第一公共電極總線向位于奇數列的所述公共電極輸入第一交流驅動信號;
[0027]通過所述第二公共電極總線向位于偶數列的所述公共電極輸入第二交流驅動信號,其中所述第一交流驅動信號與所述第二交流驅動信號具有相同頻率但是極性相反。
[0028]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將公共電極沿著數據線方向分成相互間隔的多列,通過向奇偶列的公共電極分別輸入頻率相同但是極性相反的交流驅動信號(AC V_com),不但可以降低數據驅動1C的輸出電壓,在降低功耗的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列反轉和點反轉的極性變換方式,從而達到較佳的畫面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公共電極上電壓固定不動的驅動方式(DCV_com)的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