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相機系統(tǒng),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能夠接受帶有或不帶有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的相機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一些無反光鏡相機在相機機體內具有快門以控制曝光時間。其可能聲音響亮,引起攝影師不必要的注意,或使目標不安,常常會破壞圖像。大型快門的物理移動還會使相機機體移動或震顫,減低圖像銳度。對于需要隱秘性的街拍和隨手拍,以及要求最佳圖像質量的藝術攝影和風暴攝影而言,安靜且穩(wěn)定的相機系統(tǒng)將是很有用的。
傳感器前方的快門也必須大,因為它需要大到足夠遮住整個傳感器。這導致了較慢的操作和取景器或后部液晶顯示器(LCD)內較長的消隱(blackout)時間。所以,除非采用阻尼和強力的快門機制,傳感器前方的快門會使相機操作感覺遲鈍。這可能造成高成本和大尺寸(如佳能1DX或尼康D4S運動相機中),且難以在小形狀因子中實現(xiàn)。傳感器前方的快門還需要更復雜的閃光燈電子器件以允許更高的同步速率。甚至在帶有允許更高同步速率(通常高于1/250s)的附加閃光燈特征的情況下,仍存在閃光燈電力輸出有限的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公開提供一種能夠接受帶有或不帶有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的相機系統(tǒng)。
在一個實現(xiàn)中,公開一種相機機體。所述相機機體包括:構造成打開和關閉的內部快門;以及耦接于所述內部快門并能夠接受可互換鏡頭的鏡頭檢測器,所述鏡頭檢測器構造成檢測所述可互換鏡頭內的葉片式快門的存在,其中當檢測到所述可互換鏡頭內的所述葉片式快門存在時,所述鏡頭檢測器產(chǎn)生快門信號以保持所述內部快門打開。
在另一個實現(xiàn)中,公開一種相機系統(tǒng)。所述相機系統(tǒng)包括:相機機體;構造成附接到所述相機機體的可互換鏡頭,其中所述相機機體包括:構造成打開和關閉的內部快門;以及耦接于所述內部快門并能夠接受可互換鏡頭的鏡頭檢測器,所述鏡頭檢測器構造成檢測所述可互換鏡頭內的葉片式快門的存在,其中當檢測到所述可互換鏡頭內的所述葉片式快門存在時,所述鏡頭檢測器產(chǎn)生快門信號以保持所述內部快門打開。
在另一個實現(xiàn)中,公開一種相機。所述相機包括:可互換鏡頭;包括內部快門和鏡頭檢測器的相機機體,所述相機機體包括:構造成打開和關閉的內部快門;以及耦接于所述內部快門并能夠接受所述可互換鏡頭的鏡頭檢測器,所述鏡頭檢測器構造成檢測帶有葉片式快門的所述可互換鏡頭的存在。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從以例子方式描述的發(fā)明各方面的當前公開中顯而易見。
附圖說明
本公開關于其結構和操作的細節(jié),部分可通過研究附圖而獲得,在所述附圖中類似的附圖標記表示類似的部件,其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現(xiàn)的相機系統(tǒng)的功能框圖;以及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現(xiàn)的檢測過程的功能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上所述,相機機體內帶有快門的相機可能聲音響亮,其常常破壞圖像。大快門的物理運動還會使相機機體移動和振顫,降低圖像銳度。雖然也有帶有永久附接到相機(且在傳感器前無快門)的葉片式快門透鏡的相機,但這些相機是不允許用戶更換鏡頭的。
在此公開的特定實現(xiàn)提供在其內帶有葉片式快門并能夠附接到相機的可互換透鏡。在一個實現(xiàn)中,當帶有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附接到相機時,相機機體內的快門被禁用(即,該快門被強制保持打開),而使用更安靜的在該可互換鏡頭內的葉片式快門。當普通鏡頭附接到相機時,內部快門則如常地使用。
閱讀此說明后,應理解如何在各種實現(xiàn)和應用中實現(xiàn)本公開。不過,盡管當前公開的各種實現(xiàn)將描述于此,但應理解這些實現(xiàn)僅是作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各種實現(xiàn)的詳細說明不應理解為限制當前公開的范圍和廣度。
圖1是根據(jù)本公開一個實現(xiàn)的相機系統(tǒng)100的功能框圖。在圖1的所示實現(xiàn)中,相機系統(tǒng)100包括相機機體110和可互換鏡頭120。在一個實現(xiàn)中,相機機體110包括內部快門112、鏡頭檢測器114和控制器116。雖然在圖1中并未示出,但相機系統(tǒng)100還可包括鏡頭、圖像傳感器、圖像處理器和其他相關元件。
在一個實現(xiàn)中,鏡頭檢測器114檢測可互換鏡頭120的存在并通知控制器116。當鏡頭檢測器114檢測到其內帶有葉片式快門122的可互換鏡頭120時,鏡頭檢測器114通知控制器116鏡頭120內存在葉片式快門。在此情況下,控制器116控制內部快門112保持快門打開使得能使用可互換鏡頭120內的葉片式快門122。不過,當鏡頭檢測器114檢測到其內不帶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120時,鏡頭檢測器114通知控制器116,并且控制器116控制內部快門112使得相機系統(tǒng)100能如常地使用內部快門112。
在一個替代性實現(xiàn)中,鏡頭檢測器114和控制器116的功能可被組合使得組合的檢測器/控制器能夠檢測帶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的存在,并恰當?shù)乜刂苾炔靠扉T。在進一步的實現(xiàn)中,可使用已有相機系統(tǒng)的相機機體110,只增加鏡頭檢測器114。例如,在不能保持內部快門打開的已有相機系統(tǒng)中,可以增加鏡頭檢測器并將其設置成在帶有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被鏡頭檢測器檢測到時將快門速率調節(jié)到最慢速率。
圖2是根據(jù)本公開一個實現(xiàn)的檢測過程200的功能框圖。圖2所示的實現(xiàn)示出將可互換鏡頭230、260附接到相機系統(tǒng)210、240的兩個案例202、204。
第一個案例202涉及將包括葉片式快門232的可互換鏡頭230附接到相機系統(tǒng)210。在該案例202中,可互換鏡頭230包括在第一位置(位置A)的標記(tab)234,相機系統(tǒng)210內的鏡頭檢測器220由此將可互換鏡頭230檢測為包括葉片式快門232。在一個實現(xiàn)中,標記234是在可互換鏡頭230上的外在凸起物。進一步地,鏡頭檢測器220包括用于檢測標記234構造的機械工具。在另一實現(xiàn)中,鏡頭檢測器220包括用于檢測標記234構造的電工具。在另一實現(xiàn)中,標記234是可互換鏡頭230上的記號,所述記號可以被鏡頭檢測器220光學檢測。在又一實現(xiàn)中,標記234是構造成被鏡頭檢測器220電檢測的電線。一般來說,相機系統(tǒng)210內的鏡頭檢測器220構造成檢測在可互換鏡頭230上存在或缺失某物(例如,標記、記號、電線、洞,等等)以識別可互換鏡頭230內至少一個葉片式快門232的存在或缺失。然后鏡頭檢測器220發(fā)送信號給控制器270,命令相機系統(tǒng)210內的內部快門以保持內部快門打開。
第二個案例204涉及將不包括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260附接到相機系統(tǒng)240。在該案例204中,可互換鏡頭260包括在第二位置(位置B)上的標記264,相機系統(tǒng)240內的鏡頭檢測器250由此將可互換鏡頭260檢測為不包括葉片式快門。在一個實現(xiàn)中,標記264是在可互換鏡頭260上的外在凸起物。進一步地,鏡頭檢測器250包括用于檢測標記264構造的機械工具。在另一實現(xiàn)中,鏡頭檢測器250包括用于檢測標記264構造的電工具。在另一實現(xiàn)中,標記264是可互換鏡頭260上的記號,所述記號可以被鏡頭檢測器250光學檢測。在又一實現(xiàn)中,標記264是構造成被鏡頭檢測器250電檢測的電線。然后鏡頭檢測器250發(fā)送信號給控制器270,命令相機系統(tǒng)240內的內部快門以在正常操作期間保持內部快門關閉并僅當按下相機系統(tǒng)240上的快門按鈕時打開。
在一個替代性實現(xiàn)中,不帶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與附接到相機系統(tǒng)的任意可互換鏡頭類似地附接到相機系統(tǒng)的機體,而帶有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包括用于讓鏡頭檢測器識別其自身的工具,使得鏡頭檢測器檢測可互換鏡頭內葉片式快門的存在。在一個實現(xiàn)中,用于識別的工具包括一個或多個機械元件。在其他實現(xiàn)中,用于識別的工具包括電氣的、電子的,或組合的元件,以使得鏡頭檢測器能夠檢測可互換鏡頭內葉片式快門的存在。
因此,當使用其內帶有至少一個葉片式快門的可互換鏡頭時,相機系統(tǒng)提供這樣的好處:更安靜的操作;更少的由相機機體導致的振顫;更快的閃光燈同步速度(僅受限于葉片式快門的速度);以及更快的操作及響應,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獲得抓怕的能力(例如,由于取景器內更短的消隱時間)。
前面所述受到很多變量的影響。另外,為了清楚和簡要的解釋已簡化了說明。許多說明利用了專用標準的技術和結構。但是,本公開具有更廣泛的應用性。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與這里公開的實現(xiàn)相關的各種示意性邏輯框、模塊、單元和算法步驟可經(jīng)常以電子硬件、計算機軟件或兩者的組合來實現(xiàn)。為了清楚地示出硬件和軟件的這種可互換性,以上已大致按照它們的功能說明了各種示意性部件、框、模塊和步驟。這種功能以硬件還是軟件實現(xiàn)取決于施加于整體系統(tǒng)上的具體限制。技術人員可為每個具體系統(tǒng)以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所述功能,但是這種實現(xiàn)決定不應被理解為導致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另外,單元、模塊、框或步驟內的功能組是便于說明。具體的功能或步驟可從一個單元、模塊或框中去除而不背離本發(fā)明。
提供所公開的實現(xiàn)的上述說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制造或使用本發(fā)明。這些實現(xiàn)的各種修改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所述的一般原理可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應用到其它實施例。因此,該技術不限于上述具體例子。應理解本發(fā)明的范圍完全包含可對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其它實現(xiàn),并且因此本發(fā)明的范圍不受所附權利要求以外其它任何事物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