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面板和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有源矩陣驅動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特別涉及該液晶面板的結構及其驅動方法。
在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中,在密封有液晶的透明基板上具有有源矩陣驅動方式的液晶面板(薄膜晶體管液晶面板),該液晶面板是把由薄膜晶體管、象素電極等形成的象素部按照矩陣方式排列。在JP特開昭63-237095號文獻中描述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將與顯示數據相對應的色調電壓施加到薄膜晶體管上來進行彩色顯示。
下面對采用薄膜晶體管液晶面板的已有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說明。
圖15為薄膜晶體管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在圖15中,薄膜晶體管液晶面板2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根柵極線202;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多根漏極線203;按照矩陣方式配置、并且與配置位置相對應的每根漏極線203和柵極線202連接的象素部204;按照為全部的象素部204共用的方式設置的共用電極(Com)209和共用電極(Strg)210。
每個象素部204由薄膜晶體管(TFT)205、象素電極206、液晶208、附加電容207構成。在這里,液晶208夾持于象素電極206與共用電極(Com)209之間,附加電容207夾持于象素電極206和共用電極(Strg)210之間。此外,相同行中的每個象素部204通過1根相同的柵極線202的電壓驅動,相同列中的每個象素部204通過1根相同的漏極線203的電壓驅動。
圖16表示液晶顯示裝置的整體結構。在圖16中,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將象素部按照m行n列配置的上述液晶面板201、輸出顯示數據與各種同步信號的液晶控制器302、將與顯示數據對應的數據電壓施加到漏極線203上的漏極驅動器306、將掃描電壓施加到柵極線202上的柵極驅動器307、對施加到每個象素部204上的電壓進行交流處理的交流電壓形成電路309,310,313、分割電阻311。
液晶控制器302通過圖17所示的電路,將顯示數據隨數據同步信號而依次鎖閉,并傳送給漏極驅動器306。另外,通過圖18所示的電路,由垂直同步信號501與水平同步信號502形成指定基準電壓的極性的交流信號304,并輸出給交流電壓形成電路309、310、313。該交流信號304以按照每個水平同步信號的各個周期使施加于每個象素部204上的電壓的極性反轉的方式而發(fā)生變化。
在柵極驅動器307中,就圖19所示的結構來說,移位寄存器603按照與水平同步信號相同的頻率值的同步信號602在內部使對第1行進行有效選擇的同步信號601移位,根據該輸出信號604的邏輯電平,電平移位器605與電壓選擇電路607形成液晶驅動用柵極電壓G(1)、G(2)、G(3)、…,并將其施加到柵極線202上。由此,按照G(1)、G(2)、G(3)、…的順序,在柵極線202上施加可使薄膜晶體管205處于導通狀態(tài)的選擇電壓。
在漏極驅動器306中,就圖20所示的結構來說,根據通過移位寄存器705形成的取樣時鐘706,鎖存電路707按照順序獲取顯示數據并逐行存儲。所存儲的每行中的顯示數據通過具有與水平同步信號相同的頻率值的同步信號704,同時為鎖存電路709獲取,通過色調電壓電路711變換為與交流電壓相對應的漏極電壓Vd、并施加到漏極線203上。
另外,如果施加到液晶面板201中的每個象素部204的液晶208上的電壓極性在每幀期間保持相同,會發(fā)生畫面閃爍現象。為了減少該閃爍,在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中,通過交流電壓形成電路309、310、313等,在每行期間使施加到每個象素部204上的電壓的極性反轉。
下面根據圖21對上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進行說明。與柵極驅動器307將第2水平線(第2行)的柵極線202的電壓VG(2)確定為選擇電壓Vgon相并行,漏極驅動器306將根據第2行的顯示數據和交流信號而得到的色調電壓Vd施加到每根漏極線203上。由此,在第2行的每個象素部204中,薄膜晶體管205處于導通狀態(tài),在象素電極206上施加色調電壓Vd,在共用電極(Com,Strg)209、210上也施加有根據交流信號而得到的基準電壓。該色調電壓與基準電壓之間的電位差對液晶208的透過率進行控制,在電壓VG(2)為非選擇電壓Vgoff而薄膜晶體管205處于關閉狀態(tài)之后,該液晶208和附加電容207仍保持上述電位差。
如果柵極驅動器307將電壓VG(2)變?yōu)榉沁x擇電壓Vgoff、并且將第3行的柵極線202的電壓VG(3)變?yōu)檫x擇電壓Vgon,則漏極驅動器306根據第3行顯示數據和極性信號輸出色調電壓Vd。由此,第3行中的每個象素部204可進行與上述方式相同的驅動。
在上述的動作中,由于在施加到共用電極(Com,Strg)209、210上的基推電壓的電平為正極性電平VcomP時,驅動對象行中的象素部204的象素電極206上施加負色調電壓Vd,液晶208和附加電容207之間的電位差在以基準電壓為基準的場合,其為負極性。與此相反,在共用電極(Com、Strg)209、210為負極性電平VcomN時,液晶208和附加電容207之間的電位差為正極性。
按照上述方式,在上述已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全部象素部204的附加電容207共同與共用電極Strg210連接,另外,其容量大于液晶208的每個象素部20中的附加電容207在每行保持相同的極性的電位差。由此,如果在驅動象素部時,附加電容207上施加不同極性的電壓,則電流會從同時驅動的象素部204的附加電容207與共用電極Strg210之間集中流過,由于共用電極的導線的電阻或附加電容的影響,共用電極的電壓會產生偏差。由于該偏差,在已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液晶208中的施加電壓與和顯示數據相對應的原有的施加電壓不同,從而產生圖象質量變差的問題。
此外,在上述已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為了防止產生閃爍,要對施加于共用電極上的基準電壓進行交流處理,并且在按每行驅動時使其極性反轉。由此,必須使施加于共用電極上的電壓按照30kHz~60kHz的較高的頻率進行變化,這樣還會產生增加耗電量的問題。
于是,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加閃爍的情況下,降低施加于共用電極上的電壓的頻率值。另外,本發(fā)明的還一個目的是減少因共用電極中的電流集中而產生的圖象質量降低。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液晶面板,其具有相對設置的2塊基板、填充于上述2塊基板之間的液晶,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面板具有形成于上述基板上的與M行N列的象素相對應的M×N個象素部、多根漏極線、多根柵極線、2根對置電極線;上述每個象素部包括薄膜晶體管,該薄膜晶體管具有與任意1根上述柵極線連接的柵電極、與任意1根上述漏極線連接的漏電極、源電極;象素電極,該象素電極與上述薄膜晶體管的源電極連接;對置電極,該對置電極與上述象素電極相對,對上述液晶施加電場,使相對應的象素中的上述液晶的透過率發(fā)生改變;上述對置電極分成2組,其在每一組中與上述的2根對置電極線分別連接。
在上述的液晶面板中,通過2個對置電極線,可在2組對置電極中施加極性不同的基準電壓。另外在施加極性不同的基準電壓的場合,當液晶面板的每個象素的液晶被施加正極性的基準電壓時,由于與施加有負極性的基準電壓的液晶相區(qū)別,即使在基準電壓的極性不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仍會產生與使基準電壓發(fā)生變化的已有實例相同的效果。因此,按照本發(fā)明,即使在按照比已有技術低的頻率值使基準電壓的極性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仍可完全對閃爍進行控制。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發(fā)明的液晶面板中,上述對置電極與上述象素電極相對,形成維持上述電場的電容,在與上述每根柵極線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內部,與相同的對置電極線連接的對置電極以及與成對的象素電極連接的薄膜晶體管的數量為N/2個左右。
在上述的液晶面板中,比如在同時驅動N個薄膜晶體管的場合,由于從液晶和電容流出的電流基本按照均等的方式分配給2根對置電極線,這樣電流不會集中于其中的一根對置電極線中,從而與已有技術相比較,可減少因對置電極線中的電流造成的圖像質量的降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圖2為第1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圖3為液晶控制器中的數據處理部的方框圖;圖4為液晶控制器中的交流信號形成部的方框圖;圖5為表示數據處理部的處理的時序圖;圖6為柵極驅動器的方框圖;圖7為漏極驅動器的方框圖;圖8為表示第1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的波形圖;圖9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圖10為第2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圖11為表示第2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的波形圖;圖12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圖13為表示第3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圖14為表示第3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的波形圖15為已有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圖16為已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圖17為已有的液晶控制器中的數據處理部的方框圖;圖18為已有的液晶控制器中的交流信號形成部的方框圖;圖19為已有的柵極驅動器的方框圖;圖20為已有的漏極驅動器的方框圖;圖21為表示已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的波形圖。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在這里,對下述實施例進行說明,在該實施例中,分別沿水平、垂直方向排列有4排象素部。
圖1所示的液晶面板1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5根柵極線102、沿垂直方向延伸的4根漏極線103、按照4排和4列排列并與每根漏極線103和柵極線102連接的象素部104、按照為奇數行(1,3行)中的象素部104共用的方式設置的共用電極(Strg0)109、按照為偶數行(2,4行)中的象素部104共用的方式設置的共用電極(Strg1)110。此外,在把象素部104按照m行n列排列的場合,設置(m+1)根柵極線102,設置n根漏極線103。
每個象素部104由薄膜晶體管(TFT)105、象素電極106、液晶107,111、附加電容108、對置電極112構成。此外,在每行的相鄰的3個象素部104中分別設置有R(紅)、G(綠)、B(藍)色的濾色器(圖中省略)。液晶111為液晶107的輔助液晶。
如圖所示,液晶107、111與附加電容108夾持于象素電極106與對置電極112之間。
位于奇數行中的對置電極112與共用電極(Strg0)109連接,位于偶數行中的對置電極112與共用電極(Strg1)110連接。
位于第1行的奇數列(1,3列)中的象素部104通過柵極線102的電壓G(1)驅動。位于第1行的偶數列(2,4列)中的和位于第2行的奇數列中的象素部104通過電壓G(2)驅動。位于第2行的偶數列中的和位于第3行的奇數列中的象素部104通過電壓G(3)驅動。此外,位于作為最后一行的第4行的偶數列中的象素部104通過電壓G(5)驅動。
相同列中的每個象素部104通過相同的一根漏極線203的電壓驅動。
在象素部104按照m行n列排列的場合,位于(a-1)行的偶數列中的象素部104、與位于a行的奇數列中的象素部104通過電壓G(a)驅動(但是,1<a<m)。此外,位于b列中的象素部104通過電壓D(b)驅動。
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
圖2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其中的顯示部104按照m行n列排列的上述液晶面板101、形成并輸出顯示數據與各種同步信號的液晶控制器902、在對漏極線103上施加與顯示數據相對應的數據電壓的漏極驅動器907、在對柵極線102上施加掃描電壓的柵極驅動器908、通過共同電極對每個象素部104中的對置電極112施加基準電壓的交流電壓形成電路910,911、對每個象素部104中的象素電極施加色調電壓的分割電阻912,913。
圖3為液晶控制器902中的形成顯示數據的電路部的結構圖,圖4為液晶控制器902中的形成交流信號904,905的電路部的結構圖。
如圖3所示,形成顯示數據的電路部包括數據延遲電路1003和選擇電路1005。由系統(tǒng)(圖中未示出)供給的總線信號901中所包含的顯示數據1001、與表示顯示數據的發(fā)送時間的同步信號1002傳送給數據延遲電路1003。所供給的顯示數據1001在數據延遲電路1003中剛好按照同步信號1002中的規(guī)定周期延遲,并作為顯示數據1004輸出。選擇電路1005通過由圖5中的時序圖所表示的方法,根據顯示數據1001與經延遲的顯示數據1004形成新的顯示數據1006,之后輸出給漏極驅動器907。比如,上述電路部按照(R2-0,G1-0,B2-0)、(R1-1,G2-1,B1-1)、…的順序,將按第1行的顯示數據(R1-0,G1-0,B1-0)、 (R1-1,G1-1,B1-1)、…,第2行的顯示數據(R2-0,G2-0,B2-0)、(R2-1,G2-1,B2-1)、…的順序輸入的顯示數據進行行替換。此外,與上述動作相并行,將可顯示顯示數據1006的同步信號輸出給漏極驅動器907與柵極驅動器908。
如圖4所示,形成交流信號的電路部包括觸發(fā)電路1103、1105、1111、1112,異或電路1107,反轉電路1109??偩€信號901中所包含的垂直同步信號1101通過觸發(fā)電路1103進行2分頻處理,形成信號1104,并傳送給觸發(fā)電路1111。觸發(fā)電路1111通過下述信號1110獲取所提供的信號1104,該信號1110是對總線信號901中的水平同步信號1102進行反轉而獲得的,之后作為交流信號905輸出給交流電壓形成電路910、911。該交流信號905為在每1幀期間極性反轉的信號。另一方面,總線信號901中所包含的水平同步信號1102在通過觸發(fā)電路1105進行2分頻后,通過運算電路1107與上述信號1104進行異或運算。該運算結果在觸發(fā)電路1112中通過上述信號1110獲取,之后作為交流信號904輸出給漏極驅動器907。該交流信號904為在每行期間極性反轉的信號。
圖6為柵極驅動器908的方框圖。
在圖6中,柵極驅動器908包括m+1位的移位寄存器1303、電平移位器1305、電壓選擇電路1307。由液晶控制器902傳送給柵極驅動器908的同步信號906中包含有對第1行進行有效選擇的同步信號1301、指示對所選擇的行進行切換的同步信號1302。當移位寄存器1303輸入同步信號1301,則將輸出信號1304的最先信號的電平定為高電平,隨著同步信號1302的輸入,具有高電平的輸出信號1304按照順序移動。電平移位器1305與電壓選擇電路1307對與具有高電平的輸出信號1304相對應的柵極線102施加可使薄膜晶體管105導通的選擇電壓,對其它的柵極線102施加可使薄膜晶體管205關閉的非選擇電壓。由此,在柵極線102中,電壓G(1),G(2),…,G(m+1)按順序成為選擇電壓,反復進行上述操作。
圖7為漏極驅動器907的方框圖。
在圖7中,漏極驅動器907包括形成顯示數據獲取時間的移位寄存器1405、獲取保持1行的顯示數據的行鎖存電路1407,1409、形成與顯示數據相對應的帶正電的色調電壓的正色調電壓形成電路1411、形成與顯示數據相對應的帶負電的色調電壓的負色調電壓形成電路1413、對正色調電壓與負色調電壓進行選擇并輸出的電壓選擇器1415。
移位寄存器1405根據由液晶控制器902提供的總線信號903中所包含的同步信號1402,1403,形成下述定時信號1406并將其輸出給鎖存電路1407,該定時信號1406用于使鎖存電路1407以按順序每次一條水平行的方式獲取總線信號901所包含的顯示數據1401。為鎖存電路1407所獲取的并保存于其內的1個水平行的顯示數據通過總線信號903的同步信號1404同時為鎖存電路1409所獲取,并通過數據總線1410傳送給正色調電壓形成電路1411、負色調電壓形成電路1413。每個色調電壓形成電路1411、1413分別形成與所提供的1水平行的顯示數據相對應的正極性的漏極電壓Vd+1412、負極性的漏極電壓Vd-1414,并將其輸出給電壓選擇電路1415。電壓選擇電路1415根據由液晶控制器902提供的交流信號904,選擇所提供的漏極電壓Vd+1412與漏極電壓Vd-1414中的一個,并將其施加到漏極線103上。此時,奇數列的漏極線103與偶數列的漏極線103中所施加的漏極電壓Vd的極性不同。此外,在每條漏極線103中,在每行期間,交替地施加有正極性的漏極電壓與負極性的漏極電壓。
下面對根據圖8對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進行說明。
液晶控制器902將按照圖5所示的行替換所得到的顯示數據(R2-0,G1-0,B2-0)、(R1-1,G2-1,B1-1)、…輸出給漏極驅動器907。當通過柵極驅動器908,柵極線102的電壓G(2)為選擇電壓Vgon時,第1行的偶數列與第2行的奇數列中的每個象素部104的薄膜晶體管105處于導通狀態(tài)。與此相并行,根據第1行的偶數列與第2行的奇數列中的每個象素的顯示數據(上述的R2-0,G1-0,B2-0,R1-1,G2-1,B1-1…)與交流信號904,色調電壓從漏極驅動器907傳送給漏極線103。該色調電壓施加到處于導通狀態(tài)的每個象素部104的象素電極106上。交流基準電壓通過共用電極(Strg0,Strg1)109或110施加到對置電極上。由于施加到液晶107和附加電容108上的電壓的電位差的作用,液晶107的透過率受到控制,從而可進行色調顯示。另外,在柵極線102的電壓G(2)變?yōu)榉沁x擇電壓Vgoff之后,液晶107和附加電容108仍保持上述電位差。
在1行期間之后,當電壓G(2)變?yōu)榉沁x擇電壓Vgoff,電壓G(3)變?yōu)檫x擇電壓Vgon時,第2行的偶數列與第3行的奇數列中的每個象素部104中的薄膜晶體管105處于導通狀態(tài),與此相并行,根據第2行的偶數列與第3行的奇數列中的每個象素的顯示數據與交流信號904,色調電壓輸出給漏極線130。這樣,在每1行期間,反復進行上述的動作,在每1幀期間,驅動全部的象素部104。
比如,在電壓G(2)變?yōu)檫x擇電壓Vgon的期間,如圖8所示,由于在第1行的偶數列的象素部104中,共用電極(Strg0)109的基準電壓Vstrg0為負極性的VstrgN,這樣會產生正的電位差。此時,由于在第2行的奇數列的象素部104中,共用電極(Strg1)110的基準電壓Vstrg1為正電壓VstrgP,這樣會產生負的電位差。也就是說,在每個象素部104中所產生的電位差在每一行極性會交替反轉。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同時被驅動的n個象素部104中因基準電壓的變化而產生的電流分為兩路而流入共用電極(Strg0,Strg1)109,110。由于電流不會集中流入其中的一個共用電極,這樣與已有實例相比較,可減少共用電極的施加電壓的變化所造成的圖像質量的降低。
此外,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即使施加到每個共用電極(Strg0,Strg1)109,110上的電壓的極性在1幀期間保持一定的情況下,由于正電壓與負電壓均等地施加到液晶面板中的每個象素的液晶上,從而可獲得防止閃爍的效果。由此,保持防止閃爍的效果并施加到共用電極(Strg0,Strg1)109,110上的基準電壓的頻率值減小,因此可減少電的消耗。
下面根據圖9~11對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進行描述。
圖9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
圖9所示的液晶面板1601包括4個柵極線1602、4個漏極線1603、按照4行4列排列的象素部1604、共用電極(Strg0)1609、共用電極(Strg1)1610。每個象素部1604與圖1所示的液晶面板101相同,由薄膜晶體管1605、液晶1607,1611、附加電容1608、象素電極1606、對置電極1612構成。
上述液晶面板1601中的每個象素部1604與和所排列的行相對應的柵極線1602以及所排列的列相對應的漏極線1603連接。也就是說,在第a行中的第b列中的象素部1604通過電壓G(a)、D(b)驅動。
此外,在奇數行中的象素部1604中,奇數列中的對置電極1612共同與共用電極(Strg1)1610連接,偶數列中的對置電極1612共同與共用電極(Strg0)1609連接。在偶數行中的象素部1604中,與上述方式相反,奇數列中的對置電極1612與共用電極(Strg0)1609連接,而偶數列中的對置電極1612與共用電極(Strg1)1610連接。因此,對置電極1612之間的導線在形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中沿傾斜方向延伸,并與傾斜方向的象素部1604連接。
圖10為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
圖10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象素部按照m行n列排列的上述液晶面板1601、液晶控制器1701、漏極驅動器907、柵極驅動器908、交流電壓形成電路910,911、分割電阻912,913。在液晶面板1601中,由于逐行驅動象素部1604,這樣液晶控制器1701通過已有的圖17所示的電路,將顯示數據傳送給漏極驅動器907。另外,還可在柵極驅動器908中采用已有的圖19所示的電路。交流處理動作與圖2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相同,其采用圖2中的交流電壓形成電路910,911、分割電阻912、913,在漏極驅動器907中,采用與圖7相同的電路。此外,在液晶控制器1701中形成交流信號的電路也可使用與圖4相同的電路。
下面根據圖11對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描述。
與柵極驅動器908將柵極線1602的電壓G(2)作為選擇電壓(Vgon)的情況相并行,漏極驅動器907將根據第2行中的顯示數據(R2-0,G2-0,B2-0,R2-1,G2-1,B2-1…)與交流信號904而選擇的漏極電壓Vd+、Vd-輸出給漏極線1603。由此,在第2行中的每個象素部1604上施加有漏極電壓Vd+或Vd-和基準電壓。由于施加于液晶1607與附加電容1608上的電壓的電位差的作用,液晶1607的透過率受到控制,而進行色調顯示。于是,上述電位差也在柵極線1602的電壓G(2)變?yōu)榉沁x擇電壓Vgoff之后,保持在液晶1607和附加電容1608中。
在每1行期間之后,如果電壓G(2)變?yōu)榉沁x擇電壓Vgoff,電壓G(3)變?yōu)檫x擇電壓Vgon,則第3行的每個象素部104中的薄膜晶體管1605處于導通狀態(tài),與此相并行,根據第3行中的顯示數據與交流信號904得到的色調電壓輸出給漏極線1603。按照上述方式,在每1行期間反復進行相同的動作,在1幀期間驅動全部的象素部104。
比如,在電壓G(2)變?yōu)檫x擇電壓Vgon期間,在第2行中的奇數列的象素部1604中,如圖11所示,由于共用電極(Strg0)1609的基準電壓Vstrg0變?yōu)樨摌O性的VstrgN,則會產生正極性的電位差。此時,在第2行的偶數列中的象素部中,由于共用電極(Strg1)110的基準電壓Vstrg1變?yōu)檎龢O性的電壓VstrgP,這樣會產生負極性的電位差。也就是說,每行中的象素部104中所產生的電位差使每列的極性反轉。另外,流入每個共用電極(Strg0,Strg1)1609、1610的電流分別通過在構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中的每個象素的電流的相應導線中流動,從而成為構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之外的導線區(qū)域中的n/2象素的電流。與通過稍稍加粗構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之外的導線區(qū)域中的導線而降低電阻的情況相對,在構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中很難降低電阻。由此,在構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中的導線中只流動每個象素的電流有助于液晶施加電壓的偏低情況。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由于在同時驅動的每行的n個象素部1604中因電壓的變化而產生的電流不集中地流入共用電極(Strg0,Strg1)1609、1610中的一個,從而與已有實例相比較,可降低因共用電極的電壓的變化而造成的圖像質量的變差。此外,即使施加于每個共用電極(Strg0,Strg1)109、110上的基準電壓的極性在每1幀期間保持固定的情況下,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每個象素的液晶中均勻地施加正極性的電壓與負極性的電壓,這樣即使在基準電壓的頻率值減小的情況下,仍可獲得防止閃爍的效果,與已有實例相比較,可減小耗電量。
下面根據圖12~14對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進行描述。
圖12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電路圖。在圖12中的液晶面板1901中,僅僅每個象素部與共用電極的連接狀態(tài)與圖9中的液晶面板1601不同。即,在本實施例中的液晶面板1901中,對置電極1612之間的導線在構成象素部1604的區(qū)域中沿垂直方向延伸,按照每隔一個的方式與垂直方向的象素部1604連接。由此,奇數行中的奇數列的象素部1904以及偶數行中的偶數列的象素部1904與共用電極(Strg0)1909連接,所有其它的象素部1904與共用電極(Strg1)1910連接。
圖13為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圖。圖13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除了采用作為液晶面板的上述的液晶面板1901以外,其它的結構與圖10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相同。
下面根據圖14對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描述。
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與第2實施例相同,與柵極線1902的電壓G(2)變?yōu)檫x擇電壓(Vgon)相并行,根據第2行的象素的顯示數據與交流信號904而選擇的漏極電壓Vd+、Vd-輸出給漏極線1903。由此,在第2行中的每個象素部1904上施加有漏極電壓Vd+或Vd-與基準電壓。在1行期間之后,如果電壓G(2)變?yōu)榉沁x擇電壓Vgoff、而電壓G(3)變?yōu)檫x擇電壓Vgon,則第3行的每個象素部1904中的薄膜晶體管1905處于導通狀態(tài),與此相并行,根據第3行的每個象素部的顯示數據與交流信號904而得出的色調電壓輸出給漏極線1903。按照上述方式,在每1行期間反復進行相同的動作,在1幀期間,驅動全部的象素部1904。
比如,在電壓G(2)變?yōu)檫x擇電壓Vgon期間,在第2行的奇數列的象素部1904中,如圖14所示,會產生正極性的電位差,在第2行的偶數列的象素部19041904中,會產生負極性的電位差。也就是說,每行的象素部1904中所產生的電位差使每列的極性反轉。另外,流人每個共用電極(Strg0,Strg1)1909、1910中的電流通過在構成象素部1904的區(qū)域中的每個象素的電流的相應導線中流動,從而成為構成象素部1904的區(qū)域之外的導線區(qū)域中的n/2象素的電流。由此,與第2實施例相同,可使液晶施加電壓保持穩(wěn)定。
由于上述原因,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與已有的實例相比較,可降低因共用電極的電壓的變化而造成的圖像質量的變差。另外,即使在基準電壓的頻率值減小的情況下,仍可獲得防止閃爍的效果,這樣與已有的實例相比較,可減小耗電量。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不會增加閃爍程度,并可降低施加于共用電極上的電壓頻率值,可減小液晶顯示裝置的耗電量。此外,電流不會集中于共用電極,這樣可降低顯示圖像質量的變差。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面板,其具有相對設置的2塊基板、填充于上述2塊基板之間的液晶,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面板具有形成于上述基板上的與M行N列的象素相對應的M×N個象素部、多根漏極線、多根柵極線、2根對置電極線;上述每個象素部包括薄膜晶體管,該薄膜晶體管具有與任意1根上述柵極線連接的柵電極、與任意1根上述漏極線連接的漏電極、源電極;象素電極,該象素電極與上述薄膜晶體管的源電極連接;對置電極,該對置電極與上述象素電極相對,對上述液晶施加電場,使相對應的象素中的上述液晶的透過率發(fā)生改變;上述對置電極分成2組,其在每一組中與上述的2根對置電極線分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對置電極與上述象素電極相對,形成維持上述電場的電容;在與上述每根柵極線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內,與相同的對置電極線連接的對置電極以及與成對的象素電極連接的薄膜晶體管的數量為N/2個左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極線與和每列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中的漏電極連接;上述2根對置電極線內的一根對置電極線與和奇數行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另一根對置電極與和偶數行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上述每行柵極線與每行中的偶數或奇數列中的薄膜晶體管連接,或者與上述薄膜晶體管以及與和上述每行相鄰的1行中的奇數或偶數列的薄膜晶體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極線與和每列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中的漏電極連接;上述2個對置電極線中的一根對置電極線與和奇數行中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另一根對置電極線與和偶數行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上述每根柵極線與每行中的偶數或奇數列中的薄膜晶體管連接,或者與該薄膜晶體管以及與和上述每行相鄰的1行中的奇數或偶數列的薄膜晶體管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極線與和每列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的漏電極連接;上述每根柵極線與每行中的薄膜晶體管連接;一根對置電極線共同與和奇數行中的奇數或偶數列、以及偶數行中的偶數或奇數列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另一根對置電極線共同與和奇數行中的偶數或奇數列、以及偶數行中的奇數或偶數列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極線與和每列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的漏電極連接;上述每根柵極線與每行中的薄膜晶體管連接;一根對置電極共同與和奇數行的奇數或偶數列中的,以及偶數行的偶數或奇數列中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另一對置電極線共同與和奇數行中的偶數或奇數列、以及偶數行中的奇數或偶數列的薄膜晶體管相對應的對置電極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對置電極線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導線構成,該導線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傾斜方向延伸;在與上述每根柵極線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內,與和相同的上述導線連接的對置電極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的數量為1個。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對置電極線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導線構成,該導線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傾斜方向延伸;在與上述每根柵極線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內,與和相同的上述導線連接的對置電極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的數量為1個。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對置電極線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導線構成,該導線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傾斜方向延伸;在與上述每根柵極線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內,與和相同的上述導線連接的對置電極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的數量為1個。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對置電極線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導線構成,該導線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傾斜方向延伸;在與上述每根柵極線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內,與和相同的上述導線連接的對置電極相對應的薄膜晶體管的數量為1個。
1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液晶控制器,該液晶控制器獲取顯示數據和同步信號,根據所獲取的顯示數據和同步信號,形成可將表示上述顯示數據的圖像顯示于上述液晶面板上的液晶顯示數據和液晶同步信號;掃描電壓形成機構,該掃描電壓形成機構根據上述液晶同步信號,將選擇電壓或非選擇電壓施加于上述柵極線上;基準電壓形成機構,該基準電壓形成機構根據上述液晶同步信號,在上述2個對置電極上分別施加極性相互不同的具有所定電平的基準電壓,并按照規(guī)定的周期使該2個基準電壓的極性反轉;色調電壓形成機構,該色調電壓形成機構根據上述液晶同步信號,形成根據上述液晶顯示數據和上述基準電壓得到的色調電壓,將該色調電壓施加到上述漏極線上。
12.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液晶控制器,該液晶控制器獲取顯示數據和同步信號,根據所獲取的顯示數據和同步信號,形成可將表示上述顯示數據的圖像顯示于上述液晶面板上的液晶顯示數據和液晶同步信號;掃描電壓形成機構,該掃描電壓形成機構根據上述液晶同步信號,將選擇電壓或非選擇電壓施加于上述柵極線上;基準電壓形成機構,該基準電壓形成機構根據上述液晶同步信號,在上述2個對置電極上施加基準電壓;色調電壓形成機構,該色調電壓形成機構根據上述液晶同步信號,形成根據上述液晶顯示數據和上述基準電壓得到的色調電壓,將該色調電壓施加到上述漏極線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準電壓形成機構在每當上述液晶顯示數據的1幀顯示期間,使上述基準電壓的極性反轉;上述色調電壓形成機構在每當上述顯示數據的1行顯示期間,根據極性不同的基準電壓形成上述色調電壓。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控制器根據上述液晶面板中的上述薄膜晶體管和柵極線與漏極線的連接狀態(tài),通過對上述獲取的顯示數據進行行替換而形成上述液晶顯示數據。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控制器根據上述液晶面板中的上述薄膜晶體管和柵極線與漏極線的連接狀態(tài),通過對上述獲取的顯示數據進行行替換而形成上述液晶顯示數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在驅動液晶面板過程中,不增加閃爍程度,從而可降低施加于共用電極上的基準電壓的頻率值。另外,可降低電流集中流向共用電極而造成的圖像質量的變差。在形成具有薄膜晶體管的象素部104的液晶面板101中,每個象素部共同采用構成象素部104的液晶107和與附加電容108的象素電極106相對的對置電極112,另外與相同的柵極線102連接的象素部104的對置電極中的一半左右與2根對置電極線109、110連接,從而形成液晶面板。
文檔編號G09G3/36GK1184261SQ97126289
公開日1998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古橋勉, 新田博幸, 大石純久, 二見利男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