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LED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LED顯示裝置、顯示面板和遙控器。
背景技術:
目前平板顯示器產(chǎn)品主要以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EPD(Electrophoretic,電泳顯示)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為主要顯示面板。隨著顯示器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了便于用戶對顯示器進行操作控制,傳統(tǒng)的顯示器都具備觸控功能,例如,通過檢測顯示器屏幕的電容變化而獲取用戶的操控指令,進而做出響應,但這種控制方式需要用戶靠近并點擊顯示屏屏幕實現(xiàn),無法實現(xiàn)遠距離控制,造成用戶不便,而傳統(tǒng)的紅外遙控器則需要根據(jù)遙控器上的按鍵分布進行控制,紅外遙控器對顯示屏的控制無法像觸屏控制一樣靈活,無法根據(jù)屏幕上顯示內容進行相應位置的點擊控制,也存在著使用不便的情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LED顯示裝置、顯示面板和遙控器。
一種LED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和控制模塊,所述顯示面板包括若干像素單元和若干第一晶體管,每一所述像素單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體管和第三晶體管,所述LED芯片與所述第二晶體管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若干所述第一晶體管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為光敏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晶體管均勻分布于所述顯示面板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單元對應一所述第一晶體管。
在一個實施例中,若干所述像素單元對應一所述第一晶體管。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包括控制芯片和檢測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與所述檢測芯片連接,所述控制芯片與所述第一晶體管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分別與所述控制芯片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用于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發(fā)射極與所述檢測芯片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單元還包括電容C,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柵極以及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源極分別與所述控制芯片連接,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漏極分別與所述電容C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電容C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漏極用于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源極與所述LED芯片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源極連接。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包括若干像素單元和若干第一晶體管,每一所述像素單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體管和第三晶體管,所述LED芯片與所述第二晶體管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分別用于與控制模塊連接,若干所述第一晶體管均用于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為光敏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
一種遙控器,包括:遙控器本體,所述遙控器本體上設置有光源和控件,所述控件與所述光源電連接,所述光源用于發(fā)射預設波長的光信號。
上述LED顯示裝置、顯示面板和遙控器,通過顯示面板上的第一晶體管檢測預設波長的光信號,進而將該檢測信號發(fā)送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獲取該檢測信號獲取到該第一晶體管的位置,進而獲取到用戶對顯示面板上相應位置的控制指令,從而根據(jù)該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晶體管以及第三晶體管的工作,實現(xiàn)對像素單元的發(fā)光顯示控制,一方面,使得用戶能夠遠程控制該LED顯示裝置,另一方面則使得控制更為靈活。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個實施例的LED顯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個實施例的LED顯示裝置的電路原理圖;
圖3為一個實施例的LED芯片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一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包括若干像素單元和若干第一晶體管,每一所述像素單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體管和第三晶體管,所述LED芯片與所述第二晶體管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分別用于與控制模塊連接,若干所述第一晶體管均用于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為光敏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
例如,一種LED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和控制模塊,所述顯示面板包括若干像素單元和若干第一晶體管,每一所述像素單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體管和第三晶體管,所述LED芯片與所述第二晶體管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若干所述第一晶體管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為光敏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
例如,一種遙控器,包括:遙控器本體,所述遙控器本體上設置有光源和控件,所述控件與所述光源電連接,所述光源用于發(fā)射預設波長的光信號。
如圖1所示,其為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20,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若干像素單元200和若干第一晶體管T1,每一所述像素單元200包括LED芯片240、第二晶體管T2和第三晶體管T3,所述LED芯片240與所述第二晶體管T2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T2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分別用于與控制模塊連接,若干所述第一晶體管T1均用于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T1為光敏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T1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
例如,該LED芯片240為發(fā)光二極管,例如,該LED芯片240包括依次連接的緩沖層、非摻雜層、N電極層、多量子阱層和P電極層,所述緩沖層通過底金屬層與第二晶體管T2連接,例如,該第二晶體管T2以及第三晶體管T3分別為三極管,例如,第一晶體管T1為光敏三極管,該第一晶體管T1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例如,第一晶體管T1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可見光信號后導通,例如,第一晶體管T1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激光信號后導通。例如,該第一晶體管T1分布于所述顯示面板20上,例如,該第一晶體管T1均勻分布于所述顯示面板20上。
請結合圖1和圖2,一實施例的一種LED顯示裝置10,包括:顯示面板20和控制模塊(圖未示),所述顯示面板20包括若干像素單元200和若干第一晶體管T1,每一所述像素單元200包括LED芯片240、第二晶體管T2和第三晶體管T3,所述LED芯片240與所述第二晶體管T2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T2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若干所述第一晶體管T1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T1為光敏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T1用于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
例如,所述第一晶體管T1為光敏三極管,應該理解的是,該第一晶體管T1僅在預設波長的光信號下導通,顯示面板20上的LED芯片240發(fā)光并不對該第一晶體管T1的導通造成影響,因此,使得第一晶體管T1的導通更為準確。例如,該控制模塊預存了每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的在顯示面板20上的位置信息。
本實施例中,該顯示面板20上分布設置有若干第一晶體管T1,該第一晶體管T1在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向控制模塊發(fā)送信號,控制模塊接收到該信號后,獲取到用戶對顯示面板20板上相應位置的控制指令,進而根據(jù)該控制指令控制像素單元200工作,進而控制顯示面板20的工作。應該理解的是,該預設波長的光信號由能夠發(fā)射預設波長的光信號的光源發(fā)射,例如,一種遙控器,該遙控器具有光源,該光源用于發(fā)射預設波長的光信號,這樣,該遙控器的光源朝向顯示面板20上某一位置進行發(fā)射光信號時,相當于對顯示面板20的遠程“觸控”,該顯示面板20對于該位置上的光信號(觸控信號)進行響應,從而實現(xiàn)了用戶對該顯示面板20的遠程觸控,且遠程控制能夠根據(jù)顯示面板20上顯示的內容進行控制,使得控制更為靈活,有效提高了控制的便利性。
具體地,通過顯示面板20上的第一晶體管T1檢測預設波長的光信號,進而將該檢測信號發(fā)送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獲取該檢測信號獲取到該第一晶體管T1的位置,進而獲取到用戶對顯示面板20上相應位置的控制指令,從而根據(jù)該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晶體管T2以及第三晶體管T3的工作,實現(xiàn)對像素單元200的發(fā)光顯示控制,一方面,使得用戶能夠遠程控制該LED顯示裝置10,另一方面則使得控制更為靈活。
為了使得能夠準確獲取光信號,進而精確獲取控制指令,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晶體管T1均勻分布于所述顯示面板20上,本實施例中,第一晶體管T1分布在顯示面板20上的各位置,進而能夠精確獲取各位置上光信號,且由于各第一晶體管T1之間間距相等,分布均勻,使得若干第一晶體管T1能夠精確檢測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進而使得控制模塊能夠精確獲取用戶的控制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該像素單元200為組成顯示面板20的基本單元,該像素單元200用于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并將紅色、綠色和藍色進行組合顯示進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從而使得顯示面板20能夠顯示不同內容。例如,該像素單元200包括紅色像素單元200、綠色像素單元200和藍色像素單元200,例如,每一像素單元200分別包括LED芯片240、第二晶體管T2和第三晶體管T3,例如,紅色像素單元200的LED芯片240用于發(fā)出紅光,例如,綠色像素單元200的LED芯片240用于發(fā)出綠光,例如,藍色像素單元200的LED芯片240用于發(fā)出藍色,例如,各像素單元200呈條紋狀排列設置,即多個紅色像素單元200列、多個綠色像素單元200列以及多個藍色像素單元200列相互間隔的條紋設置,例如,各像素單元200按預設規(guī)則進行排列。
為了進一步精確控制顯示面板20,例如,如圖2所示,每一所述像素單元200對應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例如,每一像素單元200與一第一晶體管T1連接,例如,每一像素單元200與一個第一晶體管T1相鄰設置,例如,兩個像素單元200之間設置一個第一晶體管T1,這樣,使得第一晶體管T1能夠分布排列于顯示面板20的各位置,且分布更為均勻,進而使得第一晶體管T1的位置更為精確,使得第一晶體管T1能夠精確接收光信號,進而反饋至控制模塊,使得控制模塊能夠精確地控制各像素單元200工作,根據(jù)控制指令響應顯示不同內容。
為了提高控制效率,例如,若干所述像素單元200對應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例如,每間隔若干所述像素單元200設置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例如,若干所述像素單元200與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相鄰設置,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晶體管T1并非與像素單元200一一對應,而是間隔若干個像素單元200設置一第一晶體管T1,使得該第一晶體管T1能夠檢測更大面積內的光信號,有效提高了控制效率,且由于顯示面板20上的第一晶體管T1的數(shù)量更少,有效降低成本。
為了實現(xiàn)對第二晶體管T2以及第三晶體管T3的控制,以及為了精確獲取第一晶體管T1的檢測信號,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包括控制芯片和檢測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與所述檢測芯片連接,所述控制芯片與所述第一晶體管T1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T2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分別與所述控制芯片連接,例如,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晶體管T1的集電極用于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T1的發(fā)射極與所述檢測芯片連接,例如,每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的發(fā)射極與所述檢測芯片連接,例如,該檢測芯片預存了每一所述第一晶體管T1的在顯示面板20上的位置信息,例如,該檢測芯片為probecard。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檢測芯片用于獲取第一晶體管T1的信號,當?shù)谝痪w管T1接收到預設波長的光信號后導通,第一晶體管T1的發(fā)射極向檢測芯片發(fā)送電平信號,該檢測芯片接收到該信號后,根據(jù)預存的位置信息,獲取道該導通的第一晶體管T1的位置,并向控制芯片發(fā)送觸發(fā)信號,該控制芯片接收到該觸發(fā)信號后,導通第二晶體管T2和第三晶體管T3,使得LED芯片240發(fā)光工作,進而使得顯示面板20顯示相應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對第二晶體管T2以及第三晶體管T3的控制,以及實現(xiàn)了精確獲取第一晶體管T1的檢測信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單元200還包括電容C,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以及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源極分別與所述控制芯片連接,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漏極分別與所述電容C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連接,所述電容C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晶體管T2的漏極用于與電源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T2的源極與所述LED芯片240連接。例如,LED芯片240為發(fā)光二極管,例如,所述第二晶體管T2的源極與所述LED芯片240的正極連接,所述LED芯片240的負極接地。例如,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連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輸出端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源極連接。
例如,第二晶體管為場效應晶體管,例如,第三晶體管為場效應晶體管,例如,該控制芯片為集成電路(IC),例如,該檢測芯片為集成電路(IC),例如,該控制芯片的第一輸出端通過第一線路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連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輸出端通過第二線路與所述第三晶體管T3的源極連接,例如,如圖2所示,該第一線路為Scan(掃描)線路,控制芯片通過第一輸出端以及Scan線路對各像素單元200的第三晶體管T3輸出高電平,使得第三晶體管T3導通,第三晶體管T3導通后,導通第二晶體管T2,使得LED芯片240導通,則LED芯片240發(fā)光,例如,該LED芯片240發(fā)出紅光,例如,該LED芯片240發(fā)出綠光,例如,該LED芯片240發(fā)出藍光。例如,該第二線路為Data線路,控制芯片通過第二輸出端以及Data線路對各像素單元200的第三晶體管T3輸出參數(shù),以控制該第三晶體管T3上的高電平的大小以及時間,這樣,該第三晶體管T3的高電平的大小以及時間將影響該電容C的充電電量大小和時間,在第三晶體管T3截止后,電容C的充電電量大小以及充電時間不同,使得電容C具有不同的放電點亮以及放電時間,進而影響LED芯片240的持續(xù)發(fā)光亮度以及發(fā)光時間,這樣,該控制芯片即可實現(xiàn)對不同像素單元200的發(fā)光顯示進行控制。
例如,每一所述像素單元還包括底金屬層,所述LED芯片240通過所述底金屬層與所述第二晶體管連接,例如,所述LED芯片240的正極通過所述底金屬層與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連接,例如,如圖3所示,該LED芯片240包括依次連接的緩沖層241、非摻雜層242、N電極層243、多量子阱層244和P電極層245,該緩沖層241與所述底金屬層連接,該N電極層243為LED芯片240的正極,該P電極層245為LED芯片240的負極。
例如,該緩沖層從材質包括氮化鎵(GaN),例如,該非摻雜層的材質包括氮化鎵(GaN),例如,該非摻雜層的材質包括非摻雜氮化鎵(GaN),例如,該N電極層的材質包括N極氮化鎵(GaN),例如,多量子阱(MQW,multilayerquantum well)層的材質包括銦(In)、鎵(Ga)、氮(N)、磷(P)、鋁(Al)和砷(As)中的一種或多種,例如,該P電極層的材質為透明材質,例如,所述P電極層的材質包括氧化銦錫(ITO)、碳和石墨烯中的一種,
如圖4所示,其為一實施例的一種遙控器40,包括:遙控器本體400,所述遙控器本體400上設置有光源410和控件420,所述控件420與所述光源410電連接,所述光源410用于發(fā)射預設波長的光信號。例如,該控件420包括按鍵,例如,該按鍵包括實體按鍵,又如,該控件420包括虛擬按鍵,例如,該控件420包括觸控按鍵,例如,該遙控器本體400上設置有觸控屏,該觸控屏為電容屏,該觸控屏用于獲取用戶指令,并根據(jù)用戶指令控制光源410工作。
使用時,遙控器40的光源410朝向顯示面板上的某一位置發(fā)射光信號,使得該顯示面板相應位置上的光敏晶體管接收到該光信號,進而獲取到遙控器40的控制指令,進而使得顯示面板做出響應,使得該遙控器40對該顯示面板實現(xiàn)了遠程“觸控”,本實施例中的遙控器40結構簡單,僅需一個控件420即可實現(xiàn)對遙控器40的操作,進而使得該遙控器40向顯示面板以及LED顯示裝置發(fā)送控制指令,使得對LED顯示裝置的遙控更為靈活,更為便利,且該遙控器40結構簡單,使得用戶操作更為簡單,使用更為方便,能夠極大提高用戶的操作效率。
例如,該光源410用于發(fā)射預設波長的激光信號,例如,該光源410用于發(fā)射預設波長的可見光信號。具體地,由于該光源410發(fā)出的光信號為可見光,這樣能夠便于用戶識別該光源410的發(fā)射指向位置,進而使得對顯示面板的控制更為精準。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