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保護地球減少自然災害、減緩氣候變化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方法,是一種減緩冰川流失預防地極偏移和地殼突然翻轉180度南北顛倒的方法。
技術背景
地處海中;中國唯一的海島縣長島;沒有高山,也沒有高大的人工建筑。島上空氣潮濕,水汽和風能都很豐富,卻是山東省降雨最少的一個縣;島上淡水極缺,目前在用海水淡化供應淡水。
而最高山峰只有海拔1576米的美國夏威夷考愛島;年降雨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全世界降雨最多的地方。
地處渤海海邊,華北大平原的天津市年降雨量只有500多毫米;遠離海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有的地方年降雨只有幾毫米;但是,具有迎風“V”形山谷的新疆伊犁山區(qū),年降雨量卻高達1000多毫米;
我在地圖上尋找年降雨量達到過26461毫米的世界“雨極”、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齊,研究形成地形雨的地形、研究人工改造氣候、消除干旱、把我們地處秦嶺北麓渭北旱原上的家鄉(xiāng)改造成與秦嶺南麓魚米之鄉(xiāng)的漢中盆地一樣的氣候、研究怎樣把中國最大沙漠塔里木盆地改造成天府之國四川盆地時發(fā)現(xiàn);
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西邊都有南北向的山脈與圓弧形的喜馬拉雅山兩端相連,好像塔里木盆地本來就在四川盆地這個位置、南北向的喀喇昆侖山好像到過橫斷山脈!
同樣的南北向山脈:位于亞洲與歐洲分界線上的南北向的直線型山脈烏拉爾山的東西兩邊卻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
圓弧形的中蒙邊界線和圓弧形的東南海岸線像四分之一平面圓環(huán)、像有回轉中心的四分之一螺母墊片!
中國西邊的伊朗扎格羅斯山脈;它的弧形像是與喜馬拉雅山的弧形平行、像是與喜馬拉雅山有共同的回轉中心!
中國東邊的島國日本;像是與貝加爾湖和雅布洛諾夫山脈的弧形平行、像與圓弧形的貝加爾湖和雅布洛諾夫山有共同的回轉中心!
中國北邊的新地島;其圓弧中心也朝向貝加爾湖!
中國西邊;從北到南,有很多弧形山脈。
中國東邊;從北到南,圓弧形的千島群島的南端與圓弧形的日本群島的北端緊密相連,圓弧形的日本群島的南端與圓弧形的琉球群島的北端緊密相連;
中國南北方向的橫斷山脈,像圓弧形的喜馬拉雅山和圓弧形的東南海岸線的對稱中心,把地圖翻轉180度背面朝上時圓弧形的喜馬拉雅山到了圓弧形的東南海岸線的位置,圓弧形 的東南海岸線到了圓弧形的喜馬拉雅山的位置,與地球翻轉180度把南極轉到北極、把北極轉到南極,把中國轉到地球另一面時的情況完全一樣。
四川盆地與鄂爾多斯盆地之間也有與橫斷山脈90度重直的沿東西方向延伸、與地球赤道平行的秦嶺山脈!
南北向的直線型山脈烏拉爾山像是曾經(jīng)位于地球赤道,像是古赤道留下的痕跡!
地殼像是在從西到東旋轉過程中還多次整體向其它方向轉動過、使地球地極在地殼上的位置不斷變換、在地球大陸上不斷擴展冰蓋范圍、不斷制造“冰期”和“間冰期”、一次又一次的用冰蓋冰山把平原壓成盆地、一次又一次的讓盆地變成高原(冰蓋融化流失后)、一次又一次的滅絕生物!
查看和研究完世界“雨極”、年降雨量達到過26461毫米的位于圓弧形的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齊的地形后,我又去查看位于太平洋中心位置的世界“濕極”,世界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周圍沒有高大山脈干擾,形成地形雨環(huán)境最好最真實的美國夏威夷考愛島的地形:準備根據(jù)形成天然地形雨的自然環(huán)境;人造能形成地形雨的地理環(huán)境、人造地形雨,解決干旱缺水等問題、人工改造氣候。
夏威夷考愛島南北接近完全對稱的天然地形再次證明:地球地殼真的在從西到東旋轉過程中還多次整體向其它方向轉動過、地球南北顛倒過、南極變成過北極,北極變成過南極,中國成語“翻天覆地”、“翻江倒?!?、“地動山搖”、“太陽從西方出來”有真實根據(jù)!。
因為以赤道為對稱中心,地球南北兩個半球的大氣環(huán)流對稱相等!
因為只有地球這種特殊的運動環(huán)境才能把夏威夷考愛島的南北兩面侵蝕成對稱地形。
當夏威夷考愛島位于現(xiàn)在的北半球時,處于東北信風帶中,常年盛行東北風,北面和東面被東北風侵蝕,在東北部形成地形雨。
如果考愛島永遠處于現(xiàn)在位置不移動,圓形的考愛島就會被東北風和東北方向的地形雨侵蝕成東北面缺失的島嶼、考愛島就不會形成現(xiàn)在的西邊流線型和南北兩邊對稱型地形。
如果考愛島向南移動,移動到南緯10度到25度的東南信風帶中;
如果地球的整個地殼在圍繞自轉軸自西向東旋轉中又沿西經(jīng)160度經(jīng)線從北向南翻轉40度;把歐洲移動到地球北極,在歐洲形成冰蓋和冰期。把地球南極移動到南非附近的南大西洋,在非洲南部形成冰蓋和冰期。把夏威夷考愛島從現(xiàn)在的北緯22度移動到南緯18度時;考愛島又處于東南信風帶中,常年盛行東南風,考愛島的南面和東面被東南風侵蝕,在東南部形成地形雨。
只有這樣;夏威夷考愛島才會被侵蝕成現(xiàn)在的南北對稱的形狀。
所以,考愛島的對稱地形;是地球整個地殼在從西到東旋轉中多次向其他方向轉動的結果、是考愛島相對地極的位置多次變動的結果、是地球不但圍繞自轉軸旋轉,而且在旋轉的過程中還可以向其它方向任意翻轉的證據(jù)。而且凱爾蓋朗島、東島、科雄島、羅斯島、圣誕島、復活節(jié)島也是對稱地形。
人們說地球圍繞自轉軸自西向東旋轉,其實像乒乓球一樣的地球是球體沒有自轉軸、可以向任意方向旋轉、向任意方向滾動、向任意方向翻轉。
像雞蛋一樣的地球內部中心位置還有一個名為“地核”的固體球體,“地核”與“地殼”之間不但有液態(tài)熔巖,還有粘度很小的液體,像機器上使用的滑動軸承一樣可以相互運動、地殼可以相對地核轉動。
所以,整個地殼可以相對地極和磁極移動,使地極和磁極出現(xiàn)在地殼的不同地區(qū)。就像太陽不動,地球轉動:形成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一樣。
1975年我在研究磁懸浮和高壓氣懸浮時,又想起地球的地殼與地核之間也有高壓液體,地殼與地核被高壓液體隔離。地球的結構相當于摩擦阻力很小的“懸浮軸承”、相當于地核懸浮在地殼內,很容易向任何方向轉動!
更加證明地殼可以相對地核輕松轉動!
所以,地殼是可以相對地核向任意方向旋轉、向任意方向翻轉的。
所以,在地球自轉軸線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地殼上的南極洲可以在自轉的同時,突然翻轉到北極圈、北極圈突然翻轉到南極洲!
所以,在地球自轉軸線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地殼上的南極洲也可以在自轉的同時,逐漸移動到赤道,現(xiàn)在位于赤道上的非洲也可以逐漸移動到南極或者北極。
亞洲的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脈位于北緯40度東經(jīng)90度附近。由于離心力,高速旋轉的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會趨向赤道。
以地球自轉軸線為中心與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脈對稱于地球另一面、北緯40度西經(jīng)90度附近的北美洲,也有趨向赤道的離心力,兩處的離心力相對平衡。
所以,現(xiàn)在的北極位于北冰洋。
如果青藏高原不建大壩攔水,攔冰川,攔泥沙阻止水土流失的話,青藏高原的物質會越來越少,青藏高原的離心力會越來越小,青藏高原會逐漸移向北極,北美洲會逐漸移向赤道或者突然、瞬間發(fā)生大范圍地殼翻轉。
除南極洲和北極圈外,在低緯度的高原,山間,火山口建水庫存儲雨水攔截泥沙防止陸地物質流失減緩地球陸地消失,在冰川建攔冰川水庫阻攔冰雪減緩冰川溶化成流水流失就能長時間保護地球現(xiàn)狀,保持地殼現(xiàn)有平衡,就能預防地震。
1976年,我認為不斷發(fā)生,反復循環(huán)的“地震”!就是因為地球陸海的不斷循環(huán)、是陸地物質不斷向海洋轉移的結果。地震帶就是地球陸地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帶……
在查看世界地震帶分布圖和世界地震斷裂帶分布圖時:
想起自行車和架子車用壞了的舊輪胎側面(相當于地球的赤道面)上的圓環(huán)形裂紋與圓形世界地圖上的圓環(huán)形地震斷裂帶很相像:
這樣,我又發(fā)現(xiàn)地震斷裂帶和又長又深的地殼斷裂縫是地球赤道曾經(jīng)平行通過的地方。進一步證明了地極在地殼上不斷的位移。
在研究地震斷裂帶和地殼斷裂縫時;我還發(fā)現(xiàn)地震和火山多發(fā)地的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地中海周邊、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卡奔塔利亞灣都有凹槽式缺口。
特別是澳大利亞與新幾內亞島之間的凹凸地形;像是新幾內亞島的凸出剛好能插入澳大利亞的凹槽之中!
因為我會木工,親自制作過“榫卯結構”;所以,多次看到澳大利亞與新幾內亞島之間的凹凸地形后;我想起了榫卯結構!
木工制作榫頭時,要先沿垂直方向鋸出榫舌,再沿水平方向鋸出榫肩。
沿垂直方向鋸榫舌時,盡管已經(jīng)鋸出了四道垂直縫隙,但是,木頭的形狀還是與原來完全一樣,只有再沿水平方向鋸榫肩時,想去掉的多余木塊才會自動掉下來露出榫舌。
所以,地殼上出現(xiàn)類似榫卯形狀的地形時;說明這里的地殼上有互相接近垂直的交叉斷裂縫、地球赤道在這里交叉出現(xiàn)過!
地球赤道曾經(jīng)交叉經(jīng)過的地方,存在交叉斷裂縫,火山就是從地殼的交叉斷裂縫中噴發(fā)出來的、這就是火山形成的原因。
因為交叉斷裂縫處的地殼,不但強度低,而且交叉點周圍全是有尖角的巖塊,尖角很容易被地殼下的高溫熔巖熔化后從交叉點噴出。
在研究南北向的大西洋洋中脊大斷裂縫時我還發(fā)現(xiàn):不但大西洋洋中脊斷裂縫是古赤道形成的、“S”型的大西洋中脊斷裂縫是由多段多個方向的古赤道斷裂縫組合成的也是古赤道留下的痕跡;
而且與大西洋洋中脊交叉、沿南北向洋中脊大斷裂縫分布的東西方向的小的洋底斷裂縫也是過去赤道通過時留下的痕跡、是古赤道從不同地點不同方向通過時形成的斷裂縫。
而且地球古地極留在地殼陸地上的痕跡和古赤道留在大洋洋底的痕跡可以相互驗證、由陸地上圓弧形地形確定的古地極,不但能在陸地上找到古地極的古赤道痕跡,也能在大洋洋底找到古赤道形成的海底斷裂縫;
證明了地殼會相對地核運動、地極和地磁極不斷的在地殼上移動。
2005年,我就在《一種治理漠漠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方法》的發(fā)明專利中公開了保護地球的方法。
2010年,我在《改造氣候預防地震的方法》的發(fā)明中又公開了一種建“人造山”保護地球減輕自然災害、減緩氣候變化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方法。
2011年,我在《預防破壞性大地震和火山大噴發(fā)的方法》的發(fā)明中又公開了在火山口建水庫預防陸地物質流入海洋破壞地殼平衡的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用保護赤道到北緯50度和赤道到南緯50度之間的冰雪和冰川的方法,保護地殼現(xiàn)有平衡、預防地殼在從西到東旋轉中突然向其它方向翻轉。
采用在地球赤道附近0度到北緯50度和0度到南緯50度之間的冰川中建阻攔冰雪下滑、儲存冰雪融水的與現(xiàn)有攔水水庫完全一樣的水庫,阻攔冰雪儲存冰雪融化的流水,讓固體冰川以固態(tài)和流體的形式保留在地殼原來位置減緩冰川流失預防地殼因陸地物質流失轉移失去平衡而相對地核大范圍移動。
在地球上預防地極翻轉的方法有三種:
一、修建水庫大壩攔水攔泥沙。
二、修建攔風大壩攔風沙攔沙塵暴。
三、修建攔冰大壩攔冰雪攔礫石攔泥沙攔融水;讓陸地物質盡可能的留在原地保持地殼現(xiàn)有平衡。至此,這三種方法我全公開了。
附圖說明
圖1是地球北極在中國北面北緯60度東經(jīng)100度附近時的示意圖。
圖2是地球北極在中國南面北緯14度東經(jīng)118度附近時的示意圖。
圖3是美國夏威夷考愛島示意圖。
圖4是地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
圖5是四川省海螺溝冰川和攔冰水庫位置示意圖。
圖中標號:1山脊。2大冰瀑布上端攔冰水庫。3大冰瀑布下端攔冰水庫。4冰川末端攔冰水庫。5海螺溝出口處攔水攔泥沙水庫。6大渡河上的攔水攔泥沙水庫。
具體實施方式
在四川省海螺溝冰川建攔冰水庫。
海螺溝冰川的上端是海螺溝大冰瀑布,是一個巨大的陡壁,冰川運動到這里,便成瀑狀下降,形成一個巨大的固體冰壩。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1100米,是我國最高最大的冰瀑布。
如圖5所示,在大冰瀑布上端海拔4900米處建高度200米的攔冰水庫就能攔截大量冰雪恢復海螺溝冰川原貌預防冰川消退。攔冰水庫積滿后讓冰雪從水庫頂端自由流出。
再在大冰瀑布下端建一座150米高的攔冰水庫攔截從上端冰庫頂端流出來的冰雪。
再在冰川末端建一座100米高的攔冰水庫攔截從大冰瀑布下端的攔冰水庫頂部流出的冰雪。
最后在海螺溝出口處建一座100米高的攔水水庫,存儲冰雪融化的水,沉淀水中泥沙不讓陸地物質流失轉移破壞地殼平衡。
目前,海螺溝的冰川融水毫無阻攔的流入了大渡河。在大渡河修建階梯水庫,不但能將海螺溝的固態(tài)冰川消退的部分以液態(tài)形式保留在海螺溝附近,而且能把整個貢嘎山冰川的150多條冰川融化的流水以液態(tài)形式保留在貢嘎山冰川附近!所以,修建水庫就是保護冰川,水庫就是液態(tài)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