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

文檔序號:2621911閱讀:53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特別地,涉及一種能通過將之環(huán)繞在人的手腕或腳腕上來識別人(例如醫(yī)療場所的患者或者娛樂場所的游客)的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該腕帶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通常,公知的為帶狀腕帶,在腕帶的帶狀主體的后表面施有粘接劑,并將墊層暫時性地附接至后表面。當使用時,在剝掉墊層的一部分并暴露出粘接劑層后,主體的兩端互相粘接,使其呈環(huán)形環(huán)繞在手腕或相似物上。即,一端的后表面的粘接劑層粘接在另一端的前表面上。進一步,在至少一個端部形成用于防止再次使用或未授權(quán)使用的切口部。然而,對用戶而言,要將細長的帶狀腕帶以適當?shù)奈恢煤瓦m當?shù)拇笮?或直徑)纏繞在手腕或腳腕上很不方便,腕帶的尺寸因用戶而不同,因適合的位置而不同以及因適合的尺寸(或直徑)而不同。特別地,有一個問題是,當用戶自己纏繞腕帶時難以保證粘貼的形狀合適,且作業(yè)性被降低。另外,有一個問題是,當兩端相互粘接時,由于腕帶本身是細長的,兩端都很容易互相錯移。進一步,還有一個問題是,當標簽型腕帶的兩端相互粘接時,上面提到的問題就很可能發(fā)生,也就是由于將呈細長帶狀的腕帶纏繞在手腕或腳腕上對于用戶很不方便,用戶因而不能確保正確的形式的情況。因為形成在兩端的用于防止未授權(quán)使用的切口部并不位于粘接部分(重疊部分),且當標簽型腕帶的兩端被粘接時,如果兩端不能準確地、確定地,以及小心地沿預定的長度相互粘接,就難以充分地實現(xiàn)破斷功能(防止未授權(quán)使用功能)。另外,在由多個單片的腕帶相繼形成的連續(xù)體上,單片的腕帶從其一個端部被分離而用于使用。被配置為(暫時地)附接有腕帶基材的后表面上的墊層的腕帶,需要進行從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剝掉一部分墊層的程序,以在得到單片的腕帶后暴露粘接劑層。這樣,有一個問題是,需要花費時間來準備單片的腕帶,通過從腕帶的連續(xù)體的狀態(tài)來暴露粘接劑層,從而實際上形成環(huán)狀的腕帶。
_6] 引用技術(shù)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公開號為:2006-39209的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

發(fā)明內(nèi)容
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在以下背景下做出。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其操作簡單并且能確保將其纏繞在例如手腕或腳腕對象上。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其中,當腕帶以環(huán)形被纏繞時,其可以確保適合的、準確的形式。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其中,其兩端以正確的形態(tài)相互粘接,使得用于防止未授權(quán)使用的破斷切口部被展露出來,以確保其功能。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其中,當腕帶被從腕帶的連續(xù)體分離時,由于墊層已經(jīng)從腕帶基材被剝掉,環(huán)形即刻被形成。解決方案本發(fā)明致力于首先粘接兩個后表面,而非像現(xiàn)有技術(shù)一樣將腕帶基材的后表面粘接至其前表面,并且纏繞操作分為兩步,而非一步就將腕帶呈環(huán)狀繞在對象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腕帶包括:呈帶狀的腕帶基材;在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的粘接劑層 ’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的墊層;腕帶基材包括:能夠展示特定信息的中央?yún)^(qū),分別位于中央?yún)^(qū)的左端和右端的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從而能夠與中央?yún)^(qū)一起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以及分別布置在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其中,當位于第一纏繞區(qū)后表面的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粘接劑層,其中,通過將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相互重疊并粘接,以形成環(huán)形而纏繞所述對象,從而使得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疊放在一起,同時保留所述粘接劑層的一部分,以能夠被暴露,其中,具有保留的且能夠被部分暴露的一部分所述粘接劑層的所述第一纏繞區(qū)被粘接在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用于被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的腕帶包括:呈帶狀的腕帶基材;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的粘接劑層;以及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的呈帶狀的墊層;其中,當位于腕帶基材一端部的后表面的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粘接劑層,并且其中,當腕帶基材另一端部的前表面的腕帶基材被剝離時,
暴露出墊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個方面,具有多個根據(jù)上述第二個方面的腕帶的連續(xù)體,所述腕帶的連續(xù)體用于被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包括:呈帶狀的腕帶基材;完全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的粘接劑層;以及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的呈帶狀的墊層;其中,腕帶基材被形成有一對相距預定距離的腕帶分離線,以形成單片的腕帶,其中,墊層被形成有一對相距預定距離的墊層分離線,墊層分離線分別被置于與所述一對腕帶分離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其中,在所述單片的腕帶上,當位于腕帶基材一端部的后表面的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粘接劑層,并且其中,當腕帶基材另一端部的前表面的腕帶基材被剝離時,暴露出墊層。
腕帶分離線可以為用于分離的切口,以形成單片的腕帶。腕帶分離線可以為用于分離的切口,以形成單片的腕帶,并形成用于檢測所述切口的一部的位置的間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個方面,腕帶的連續(xù)體包括:呈帶狀的腕帶基材;在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的粘接劑層;暫時地附接在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的墊層;腕帶基材包括:能夠展示特定信息的中央?yún)^(qū),分別位于中央?yún)^(qū)的左端和右端的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這樣可以帶著中央?yún)^(qū)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其中,腕帶基材被形成有第一腕帶分離線和第二腕帶分離線,以形成單片的腕帶,其中,墊層被形成有第一墊層分離線和第二墊層分離線,以形成單片的腕帶,第一墊層分離線和第二墊層分離線被置于與所述第一腕帶分離線和第二腕帶分離線的位置不同的地方,其中,在單片的腕帶上,當位于第一纏繞區(qū)后表面的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粘接劑層,并且其中,當?shù)诙p繞區(qū)前表面的腕帶基材被剝離時,暴露出墊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個方面,纏繞腕帶的方法包括:呈帶狀的腕帶基材;在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的粘接劑層;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的墊層;腕帶基材包括:能夠展示特定信息的中央?yún)^(qū),分別位于中央?yún)^(qū)的左端和右端的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從而與中央?yún)^(qū)一起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以及分別布置在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該方法包括:暴露步驟、第一粘接步驟以及第二粘接步驟,其中,暴露步驟為:通過剝離位于第一纏繞區(qū)后表面上的墊層來暴露粘接劑層;第一粘接步驟為:在保留有一部分粘接劑層可被暴露狀態(tài)下,通過粘接性地重疊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與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以形成環(huán)形而被纏繞在對象周圍,從而第一粘接位置指引與第二粘接位置指引被互相疊放;第二粘接步驟為:將具有保留的且能夠被部分暴露的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粘接劑層可以被限定為將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區(qū)以及將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的第二粘接區(qū)。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被形成由用于破斷的切口部。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可以為分別預先印刷在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中的粘接位置標記。第一粘接位置指引或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可以為預先形成在第一纏繞區(qū)或第二纏繞區(qū)的粘接位置指引片段。墊層可以直接接觸所述對象。腕帶基材可以直接接觸所述對象。墊層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墊層的后表面上。墊層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其后表面上可以被形成有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中的至少一個。位于第二纏繞區(qū)的墊層可以被剝離腕帶基材,并由第二纏繞區(qū)的一端側(cè)向第一纏繞區(qū)的相反側(cè)伸出。 粘接劑層和墊層可以僅被布置在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上。第二纏繞區(qū)中的腕帶基材可以被形成有多個在寬度方向上相互平行的穿孔。在第一纏繞區(qū)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可以具有可預先在腕帶上印刷廣告信息的廣告欄。發(fā)明效果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第四個方面,以及第五個方面)的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一種纏繞腕帶的方法中,由于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分別被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以及第二纏繞區(qū),且呈帶狀的腕帶基材兩端的后表面相互粘接,用戶可以容易地且確定地將其纏繞在手腕或者相似物上,甚至可以單獨操作。并且,由于第一纏繞區(qū)以及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首先被粘接,隨后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被粘接在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用戶可以按環(huán)形纏繞,使其適合用戶的手腕或腳腕的尺寸。特別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腕帶中,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分別被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以及第二纏繞區(qū)。并且,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以及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被粘性地重疊,且可形成環(huán)狀,以將其纏繞在對象上,這樣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互相疊放,而粘接劑層的一部分仍然可被暴露。然后,由于具有保留的且能夠被部分暴露的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可以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用戶可以容易地單手進行纏繞并粘接腕帶的兩端部的操作。特別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個方面的腕帶中,在墊層被從腕帶基材的一端部的后表面剝掉后,粘接劑層可以被暴露出來,并且在腕帶基材被從腕帶基材的另一端部的前表面剝掉后,墊層被暴露出來。然后,由于不需要進行剝掉墊層的程序,通過即刻將墊層一側(cè)的端部粘接在粘接劑層一側(cè)的端部并形成環(huán)形,腕帶可以被纏繞在例如手腕或其相似物等對象上。特別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個方面的腕帶的連續(xù)體中,腕帶基材被形成有相距預設距離的一對腕帶分離線,以形成單片的腕帶,墊層被形成為具有相距預設的距離的一對墊層分離線,其位置分別與腕帶分離線的位置不同。并且,通過剝掉腕帶基材一端部的后表面上的墊層,粘接劑層可被暴露,并且通過去除腕帶基材另一端部的前表面上的腕帶基材,墊層可被暴露。然后,由于通過分離前一個腕帶以便使用,腕帶的連續(xù)體的頂端部上的墊層已經(jīng)成為單層,通過僅在墊層上游剝掉腕帶基材,可以獲得單片的下一個腕帶(上述腕帶的連續(xù)體的頂端部),且作業(yè)性極佳。特別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個方面的腕帶的連續(xù)體中,形成在腕帶基材上的第一腕帶分離線以及第二腕帶分離線分別被置于與形成在墊層上的第一墊層分離線以及第二墊層分離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并且,通過剝掉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上的墊層,粘接劑層可被暴露,并且通過去除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上的腕帶基材,墊層可被暴露。然后,由于通過分離前一個腕帶以便使用,腕帶的連續(xù)體的頂端部上的墊層已經(jīng)成為單層,與上述第三個方面類似,通過僅在墊層上游剝掉腕帶基材,可以獲得單片的下一個腕帶(上述腕帶的連續(xù)體的頂端部),且作業(yè)性極佳。特別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個方面的纏繞腕帶的方法中,該方法包括暴露步驟、第一粘接步驟,以及第二粘接步驟。暴露步驟為:通過剝掉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上的墊層來暴露粘接劑層;第一粘接步驟為:通過粘接地重疊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以及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以形成環(huán)形,從而被纏繞在對象上,這樣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互相疊放,而保留粘接劑層的一部分以能夠被暴露。第二粘接步驟為:將具有保留的能夠被部分暴露的該一部分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然后,具有最大直徑的環(huán)形可以在第一粘接步驟被形成,纏繞成環(huán)形的操作可以根據(jù)適合用戶的對象的尺寸在第二粘接步驟被進行,并且進一步易于進行由最大直徑最終固定的操作。


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連續(xù)體1,圖1 (I)為其平面圖,圖1 (2)為其后視圖,圖1 (3)為其截面圖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腕帶1A,圖2 (I)為其后視圖,圖2 (2)為其截面圖;圖3為示出將從腕帶的連續(xù)體I分離的腕帶IA纏繞為環(huán)形的第一階段的立體圖;圖4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5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的第二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腕帶的連續(xù)體30,圖6 (I)為其平面圖,圖6
(2)為其后視圖,圖6 (3)為其截面圖;圖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腕帶30A,圖7 (I)為其后視圖,圖7 (2)為其截面圖;圖8為示出將從腕帶的連續(xù)體30分離的腕帶30A纏繞為環(huán)形的第一階段的立體圖;圖9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10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表面上的第二粘接步驟的截面圖;圖1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腕帶的連續(xù)體40,圖11 (I)為其平面圖,圖
11(2)為其后視圖,圖11 (3)為其截面圖;圖1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腕帶40A,圖12 (I)為其后視圖,圖12 (2)為其截面圖;圖13為示出將從腕帶的連續(xù)體40分離的腕帶40A纏繞為環(huán)形的第一階段的立體圖;圖14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15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表面上的第二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1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腕帶的連續(xù)體50,圖16 (I)為其平面圖,圖16 (2)為其后視圖,圖16 (3)為其截面圖;圖1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腕帶50A,圖17 (I)為其后視圖,圖17 (2)為其截面圖;圖18為示出將從腕帶的連續(xù)體50分離的腕帶50A纏繞為環(huán)形的第一階段的立體圖;圖19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20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表面上的第二粘接步驟的立體圖;圖2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腕帶的連續(xù)體60,圖21 (I)為其平面圖,圖
21(2)為其后視圖,圖21 (3)為其截面圖。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一種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甚至在纏繞對象尺寸不同時也能容易地、可靠地繞成環(huán)形,并且粘接在腕帶基材的兩端的后表面之間,以被分成兩次纏繞操作。實施例下一步,參考圖1-5,描述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腕帶的連續(xù)體1,圖1 (I)為平面圖,圖1 (2)為后視圖,圖1 (3)為其截面圖。圖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腕帶1A,圖2 (I)為后視圖,圖2 (2)為其截面圖。腕帶的連續(xù)體I包括連續(xù)的多個單片的腕帶IA0如圖1 (3)所示,腕帶(腕帶1A)的連續(xù)體I包括呈帶狀的腕帶基材2、在腕帶基材2的整個后表面上形成的粘接劑層3,以及暫時附接至粘接劑層3以將其覆蓋的的帶狀的墊層4。腕帶基材2為基于例如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及類似材料的合成紙,且被混合有或被涂覆上白色染料。因此,通過使腕帶基材2具有不透明性、印刷適應性以及平滑性,腕帶基材2具有極好的耐氣候性、耐水性以及可印刷性。如圖1 (I)所示,腕帶基材2具有中央?yún)^(qū)5,以及第一纏繞區(qū)6和第二纏繞區(qū)7,該中央?yún)^(qū)5大體上位于腕帶IA縱向方向上的中央,該第一纏繞區(qū)6和第二纏繞區(qū)7分別位于中央?yún)^(qū)5的左端和右端,可以連同中央?yún)^(qū)5 —起被纏繞在例如手腕或腳腕等對象W上(圖4與圖5)。中央?yún)^(qū)5能夠印刷特定信息以識別患者或游客,這可以通過條形碼或其它方式實現(xiàn),例如文字或符號,進一步,如果必要,可以使用能夠儲存更多的信息的集成電路芯片(未示出)。除了能夠在其上印刷上述“特定信息”的中央?yún)^(qū)5外,例如,廣告欄8可被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6中,廣告欄8中可提前印刷有“廣告信息”。進一步,用法欄9可被設置在第二纏繞7中,其中“用法(如何將其纏繞在手腕和相似物上)”可被提前印刷在用法欄9中。注意,第一纏繞區(qū)6和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上述信息的印刷位置,包括提前印刷的情況,可以根據(jù)腕帶IA的使用模式隨意設計。例如,廣告欄8可以被設置在中央?yún)^(qū),以及特定信息可以被印刷在第一纏繞區(qū)6中。除此之外,廣告欄8可以被設置在第二纏繞區(qū)7中。有利地,當廣告欄8被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個的情況下,廣告效應可以被更可靠、更有效地獲得,其中,在廣告欄8中可提前印刷有使用中的腕帶IA或其提供者的廣告信息。例如,當廣告欄8被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前表面的情況下,如下文用圖4與圖5所示,用戶(纏繞的操作者)在第二粘接步驟必然看到第一纏繞區(qū)6的前表面,然后必然看到廣告信息。另一個選擇是,當廣告欄8被提供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劑層3的后表面或墊層4的后表面)的情況下,如下文用圖3與圖4所示,用戶(纏繞的操作者)在第一粘接步驟必然看到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然后必然看到廣告信息。當廣告欄8被提前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時,廣告欄8中的廣告信息可以與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相結(jié)合而被設計,或與破斷線上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 (第一粘接位置指引)相結(jié)合而被設計,和與破斷線上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 (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相結(jié)合而被設計(如下文用圖1
(2)與圖2 (I)描述的)。進一步,粘接范圍印刷欄10也可以被提供在第二纏繞區(qū)7的用法印刷欄9在圖1的右側(cè)(腕帶的連續(xù)體I的輸送方向R的上游側(cè)),粘接范圍印刷欄10中可提前印刷有“粘接范圍”(如用圖4和圖5所示),從而可示出第二粘接區(qū)23的最終期望的粘接范圍(如下文用圖4描述的)。在腕帶基材2中,用于破斷的切口部11在第一纏繞區(qū)6中形成。切口部11為任意形狀的切口,具有指向腕帶(腕帶1A)的連續(xù)體的上游側(cè)和下游側(cè)的切口端。在第一纏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粘接的狀態(tài)下,當試圖在任一方向不正確的剝離時,由于第一纏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至少一個會破斷,切口部11使其難以恢復原來狀態(tài)。當然,用于破斷的切口部11可以在第一纏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至少一個中被形成來最終相互粘接。順便一提,腕帶基材2被形成具有第一腕帶分離線12以及第二腕帶分離線13,以形成單片的腕帶1A。附圖中示出一個例子,其中,通過在多個腕帶IA之間形成的去除部分,單片的腕帶IA可被分離。除此之外,其可以被配置為通過在多個腕帶IA之間形成用于分離的穿孔或切口(均未示出)來分離單片的腕帶IA。粘接劑層3是具有必要強度的粘著性或接著性的任一類粘接劑,優(yōu)選地選用普通粘接劑或強力粘接劑。注意,通過在與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腕帶分離線12相接觸的粘接劑層3的寬度方向上、在邊緣3A (圖1 (3)中,上游側(cè)的邊緣)上施用非粘性墨水以及類似物,可以容易地使腕帶基材2以及墊層4從上述在寬度方向上的邊緣剝掉。墊層4由透明材料或類似材料形成,例如相對薄的膜,并具備必要強度。墊層4的后表面形成壓花表面14,以確保與皮膚之間,甚至直接接觸皮膚時與皮膚間的適當透氣性,從而使得在安裝時,也不會有不適的感覺。位置檢測標記15 (圖1 (2))預先印在墊層4的后表面上。在多個腕帶IA以連續(xù)的方式被布置的情況下,當腕帶的連續(xù)體I被安裝在預設的打印機上(未示出)并且朝箭頭示出的輸送方向R (圖1 (I))被輸送時,位置檢測標記15會被任意傳感器(未示出)檢測出。這樣,上述特定信息以及類似信息可被印刷在中央?yún)^(qū)5預定的位置上。通過第一墊層分離線16以及第二墊層分離線17 (例如在與腕帶基材中的第一腕帶分離線12和第二腕帶分離線13不同的位置處形成的用于分離的切口),墊層4可與每個腕帶IA—同被分離。也就是,如圖2 (2)所示,當腕帶IA處于從腕帶的連續(xù)體被分離的狀態(tài)時,第二纏繞區(qū)7的墊層4從腕帶基材2脫離,并朝在第二纏繞區(qū)7的端部的、第一纏繞區(qū)6的反向伸出,也就是朝向輸送方向R的下游側(cè),且為單層狀態(tài)。換句話說,腕帶基材2被形成具有第一腕帶分離線12以及第二腕帶分離線13,以形成單片的腕帶1A,墊層4被形成具有第一墊層分離線16以及第二墊層分離線17,以在與第一腕帶分離線12和第二腕帶分離線13不同的位置上形成單片的腕帶Al。進一步,單片的腕帶1A,粘接劑層3可通過從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剝掉墊層4而被暴露,以及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3的腕帶基材2為單層的腕帶基材2A。另外,墊層4可通過去除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上的腕帶基材2而被暴露,并且暴露的墊層4為單片的墊層4A。如前文所述,特別地如圖1 (2)以及圖2 (I)所示,墊層4由透明材料形成,并且在其后表面第一纏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中分別形成有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 (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設計有四葉的三葉草,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被繪為具有三片葉子以及一支莖的不完整的四葉三葉草,而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被繪為剩下的一片葉子。特別地,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被繪在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處,以與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粘接。由于墊層4為透明的,用戶可以透過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看到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進一步從前表面或后表面看到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注意,在本發(fā)明中,第一粘接位置指引與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可以為預先印刷在第一纏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粘接位置標記。這些標記可以用任何設計,例如,簡單如“圓形、十字或三角形”的設計,類似于成對出現(xiàn)才有意義的割符的設計,類似于形狀相同但濃度不同的一對的設計,以及能夠做廣告的設計等。注意,通過在腕帶基材2以及墊層4中形成半切、穿孔或類似的腕帶去除切口 20以及墊層去除切口 21,能通過破斷幫助在正常使用后去除。然而,期望保持在腕帶基材2以及墊層4中的半切、穿孔的活動位置。現(xiàn)在,參考圖3-5,描述了如何操作將如前文所述配置的連續(xù)體I (腕帶1A)纏繞在對象W上。圖3為示出纏繞從腕帶的連續(xù)體I分離的腕帶IA至環(huán)形的第一步驟的立體圖,且第一纏繞區(qū)6后表面的墊層4被剝掉以暴露粘接劑層3 (暴露步驟)。當墊層4被剝掉,由于腕帶IA在之前已被分離,因此墊層4 (也就是位于腕帶的連續(xù)體I的頂端部(最下游側(cè)的前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A)已經(jīng)從其上層側(cè)的腕帶基材2 (單層的腕帶基材2A)分離。所以,不需要從下游側(cè)的墊層4剝掉腕帶基材2,并且在圖2和圖3中示出的狀態(tài)下的腕帶IA能夠在上游側(cè)的腕帶基材2的第一腕帶分離線12的位置通過從墊層4剝掉腕帶基材2被容易地獲得。在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下,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被朝向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的方向(圖中箭頭所示)被粘接。圖4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 (單層的墊層4A)被粘接在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 (更具體地說,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上,以完成四葉三葉草的設計,并且單層的墊層4A的頂端部被粘接在單層的腕帶基材2A的粘接劑層3。然而,在第一粘接步驟中,由于單層的墊層4A (墊層4)為透明的,能夠看透其后表面上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注意,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 (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 (第二粘接位置指引)中的至少一個設置在粘接劑層3上。例如,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以及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能夠被直接印刷在粘接劑層3上,而不是墊層4的后表面上,這樣,由于印刷部分的下層側(cè)的墊層4為透明的,因此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以及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能夠透過印刷部分的下層側(cè)的墊層4以及單層的墊層4A被看到。在第一粘接步驟中,特別地如圖2 (2)以及圖4 (進一步,圖5)所示,粘接劑層3可被限定為將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相粘接的第一粘接區(qū)22,以及將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相粘接的第二粘接區(qū)23。簡而言之,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墊層4 (當腕帶IA在使用中時,上游側(cè)的墊層4A將為單層)被剝掉以暴露粘接劑層3。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可通過粘接地重疊兩個后表面形成環(huán)形而將其纏繞在對象W上,這樣,第一粘接位置標記和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19A被相互連在一起,同時粘接劑層3的一部分(第二粘接區(qū)23)仍然可被暴露。進一步,在第一粘接步驟中,腕帶IA可以在遠離對象W的地方被形成與對象W無關(guān)的環(huán)形。所以,用戶可以獨自用雙手進行上述纏繞腕帶IA的操作,用戶因此可以避免通常那樣將腕帶IA纏繞在一只手腕上、而用另一只手粘接第一纏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不方便和不準確的操作。更進一步,當?shù)谝焕p繞區(qū)6與第二纏繞區(qū)7處于圖4所示狀態(tài)時,呈環(huán)形的腕帶IA基本上具有設計的最大直徑或最大尺寸,所以因用戶不同而尺寸不同的對象W,如手腕或腳腕等,能夠容易地通過腕帶。圖5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表面的第二粘接步驟的截面圖。在這一步驟中,對象W被插入在第一粘接步驟中形成環(huán)形的腕帶IA (圖4)中的狀態(tài)下,具有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保留的且可被部分暴露的粘接劑層3 (第二粘接區(qū)23)的第一纏繞區(qū)6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以完成纏繞對象W。特別地,如圖5中的每個箭頭所示,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單層的墊層4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與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以及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連在一起。單層的墊層4A被粘接至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區(qū)域22上(粘接劑層3)。進一步,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單層的腕帶基材2A通過第二粘接區(qū)23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粘接范圍印刷欄10。另外,將單層的腕帶基材2粘接在粘接范圍印刷欄10的工作由用戶單手完成,但是,由于通過恰當?shù)亍蚀_地粘接其兩端,具有預定剛度的腕帶IA已經(jīng)被形成環(huán)形,這一工作可容易和準確地完成。所以,在圖4所示的第一粘接步驟中,腕帶IA可以被粘接成環(huán)形,以獲得相對于對象W大體上恒定的最大直徑,也就是,腕帶IA形成的環(huán)形尺寸可以被保持恒定,而后,在圖5所示的第二粘接步驟中,在調(diào)節(jié)直徑以適合不同尺寸的對象W的同時,腕帶IA可以被粘接地固定為環(huán)形,以完成纏繞。另外,通過形成在寬度方向上互相平行的多個穿孔24 (圖2 (2)以及圖4中的假想線),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腕帶基材2的剛性可以被降低,或者腕帶基材2可以被賦予柔性,以適合對象W的環(huán)形狀態(tài),這種情況下腕帶基材2在通過第二粘接步驟形成的腕帶IA內(nèi)側(cè)為雙層。所以,在使用時,帶有壓花14的墊層4可直接接觸對象W,可以繼續(xù)被使用而不被丟棄。另外,可纏繞具有適合于對象W大小的尺寸的腕帶1A。例如,當用戶獨自進行這一操作,在第一粘接步驟可以用雙手進行纏繞操作,以確保適當?shù)恼辰游恢没蚍秶?,能夠避免顯著偏離適當位置的不正確位置的粘接狀態(tài)或粘接姿態(tài)。下一步,參考圖6-10,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圖6示出腕帶的連續(xù)體30,圖6 (I)為其平面圖,圖6 (2)為其后視圖,圖6 (3)為其截面圖。圖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腕帶30A,圖7 (I)為其后視圖,圖7 (2)為其截面圖。在下文的說明中,僅描述了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部分,并通過分配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了相似部分的細節(jié)。腕帶的連續(xù)體30以及腕帶30A與腕帶的連續(xù)體I以及腕帶IA (圖1-5)在墊層4的兩端的構(gòu)造方面不同,即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山形的曲線33)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具有三角形或山形的頂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B)。也就是,通過以同樣的方式在腕帶的連續(xù)體I以及腕帶IA上形成具有第一分離線12和第二分離線13的腕帶基材2,以及在腕帶的連續(xù)體I上形成對應第一墊層分離線16的山形的第一墊層分離線31和對應第二墊層分離線17的山形的第二墊層分離線32,而獲得單片的腕帶30A。所以,位于單層的腕帶基材2A的相反側(cè)(下游側(cè))的墊層4成為具有三角形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B。當山形的曲線33在腕帶IA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就位,對應于單層的墊層4B的第一粘接位置指引被預先印刷在單層的腕帶基材2的粘接劑層3上。反過來說,對應于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山形的曲線33)的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為具有三角形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B,作為在第二纏繞區(qū)7中預先以預定的形式(圖中所示實施例,例如,山形端部)形成的粘接位置指引片段。當然,單層的腕帶基材2A可以形成具有與單層的墊層4相似的三角形端部,以成為粘接位置指引片段,而無需在第一纏繞區(qū)6中形成山形的曲線33。注意,通過配置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作為粘接位置指引片段,例如具有三角形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B,不同于前文所述的第一實施例(圖1 (2))中的墊層4的后表面預先印刷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以及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這里不存在萬一因磨損消耗而消失的可能性?,F(xiàn)在,參考圖8-10,描述了如何操作將從如上文所述配置的連續(xù)體30分離下來的腕帶30A纏繞在對象W上。圖8是立體圖,示出了纏繞從腕帶的連續(xù)體30分離的單片的腕帶30A的第一階段,以及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墊層4以與腕帶的連續(xù)體I和腕帶IA同樣的方式被剝掉以暴露粘接劑層3 (暴露步驟)。在圖8示出的狀態(tài)下,第二纏繞區(qū)7的單層的墊層4B被朝向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山形曲線33的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粘接。圖9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單層的墊層4B的三角形端部被粘接至第一纏繞區(qū)6的山形的曲線標記33,并且單層的墊層4B的端側(cè)被粘接至單層的腕帶基材2A的粘接劑層3。然而,在第一粘接步驟中,由于單層的墊層4B (墊層4)為透明的,能夠看透單層的墊層4B的端部,甚至當端部與腕帶基材2A的后表面上的曲線標記33少許重疊時也能看透。簡而言之,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墊層4 (當使用下一個腕帶IA時,墊層4B在上游側(cè)成為單層)被剝掉,以能夠暴露粘接劑層3。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3的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可以形成環(huán)形,以通過粘接性地重疊兩個后表面將其纏繞在對象W上,使得曲線標記33 (第一粘接位置指引)與單層的墊層4B的端部(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相互連在一起,同時使得粘接劑層3的一部分(第二粘接區(qū)23)可以暴露。在第一粘接步驟中,由于單層的墊層4B僅具有為預定形狀的邊緣部,因此易于將其連在山形的曲線標記33上。進一步,在第一粘接步驟中,腕帶30A能夠以與第一實施例中的腕帶IA相同的方式在遠離對象W的地方被形成與對象W無關(guān)的環(huán)形。所以,用戶可以避免進行獨自纏繞腕帶IA的不方便的操作,并使腕帶30A以大體上設計的最大直徑或最大尺寸成為環(huán)形。圖10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上的第二粘接步驟的截面圖。在這一步驟中,在對象W被插入在第一粘接步驟中形成環(huán)形的腕帶30A(圖9)中的狀態(tài)下,具有保留的且可被部分暴露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的粘接劑層3的第一纏繞區(qū)6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以完成纏繞對象W。特別地,如圖10中的每個箭頭所示,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單層的墊層4B的端部與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山形的曲線標記33連在一起。單層的墊層4B被粘接至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區(qū)域22 (粘接劑層3)。進一步,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單層的腕帶基材2A被通過第二粘接區(qū)23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粘接范圍印刷欄10。所以,在如圖9所示的第一粘接步驟中,腕帶30A能夠被粘接為環(huán)形,以獲得相對于對象W的最大直徑,而后,在如圖10所示的第二粘接步驟中,在調(diào)節(jié)直徑以適合不同尺寸的對象W的同時,腕帶30A可以被粘接地固定為環(huán)形,以完成纏繞。
所以,帶有壓花14的墊層4可直接接觸對象W。另外,可纏繞具有適合于對象W大小的尺寸的腕帶30A。例如,當用戶獨自進行纏繞操作,在第一粘接步驟可以用雙手進行纏繞操作,以確保適當?shù)恼辰游恢没蚍秶?,能夠避免顯著偏離適當位置的不正確位置的粘接狀態(tài)或粘接姿態(tài)。下一步,參考圖11-15,描述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圖11示出腕帶的連續(xù)體40,圖11 (I)為平面圖,圖11 (2)為后視圖,圖11 (3)為其截面圖。圖1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腕帶40A,圖12 (I)為后視圖,圖12 (2)為其截面圖。腕帶的連續(xù)體40和腕帶40A與腕帶的連續(xù)體I和腕帶IA (第一實施例,圖1-5)以及腕帶的連續(xù)體30和腕帶30A (第二實施例,圖6-10)的不同配置如下文所述。腕帶的連續(xù)體40和腕帶40A不具有帶狀的墊層4(更精確地說,如下文所述,墊層4僅被設置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的一部分上),因而,腕帶基材2可以直接接觸對象W,并且腕帶基材2可以通過穿孔狀或相似配置的第一腕帶分離線41以及第二腕帶分離線42以及其它與這些構(gòu)造相關(guān)的構(gòu)造被分離。首先,在腕帶(腕帶40A)的連續(xù)體40中,腕帶基材2包括在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位于中央?yún)^(qū)5上游的上游腕帶基材2B,以及在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位于其下游的下游腕帶基材2C。粘接劑層3以及墊層4為矩形,并且僅被提供在上游腕帶基材2B的后表面。也就是說,上游腕帶基材2B的后表面上的粘接劑層3僅被形成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一部分中。特別地,如圖12 (I)所示,第一粘接區(qū)43 (圖12 (I)中由“X框”代表的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臨近第一粘接區(qū)43的第二粘接區(qū)44 (圖12 (I)中由“Y框”代表)被設置成與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18以及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A (圖2 (O)相對應的區(qū)域。另一方面,粘接位置標記45 (第二粘接位置指引)被預先印刷在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下游腕帶基材2C的后表面上,作為對應第二粘接位置標記19 (圖12 (I)中由“至X框”代表)的區(qū)域?,F(xiàn)在,參考圖13-15,描述了如何操作將從如上文所述配置的連續(xù)體40分離下來的腕帶40A纏繞在對象W上。圖13為立體圖,示出了纏繞從腕帶的連續(xù)體40分離的單片的腕帶40A的第一階段,以及暫時附接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區(qū)43與第二粘接區(qū)44的墊層4被剝掉,以暴露粘接劑層3 (暴露步驟)。在圖13所示的狀態(tài)下,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粘接位置標記45 (由“至X框”代表的部分)被朝向第一纏繞區(qū)6的第一粘接區(qū)43 (由“X框”代表的部分)的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粘接。也就是,圖14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上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第二纏繞區(qū)7 (下游腕帶基材2C)中的粘接位置標記45被粘接至第一纏繞區(qū)6 (上游腕帶基材2B)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標記43,以相互接合。簡而言之,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3的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可以形成環(huán)形,以通過粘接性地重疊第一粘接區(qū)43和粘接位置標記45來纏繞對象W,從而其互相連接,同時使粘接劑層3的一部分可暴露。在第一粘接步驟,由于粘接位置標記45僅由“至X框”來表示,因此能輕易地將其放在第一粘接區(qū)43上。進一步,在第一粘接步驟,腕帶40A能在遠離對象W的地方被形成與對象W無關(guān)的環(huán)形。所以,用戶可以避免進行獨自纏繞腕帶IA的不方便的操作,并使腕帶30A以大體上設計的最大直徑或最大尺寸成為環(huán)形。
圖15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的第二粘接步驟的截面圖。在這一步驟中,在對象W被插入在第一粘接步驟中形成環(huán)形的腕帶40A(圖12)中的狀態(tài)下,具有保留的且可被部分地暴露在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粘接劑層3的第一纏繞區(qū)6 (上游腕帶基材2B)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 (下游腕帶基材2C)的前表面,以完成纏繞對象W。特別地,如圖15中的每個箭頭所示,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粘接位置標記45置于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區(qū)43上。進一步,上游腕帶基材2B通過第二粘接區(qū)44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粘接范圍印刷欄10。所以,在圖14所示的第一粘接步驟中,腕帶40A可以被粘接成環(huán)形,以獲得相對于對象W的最大直徑,而后,在圖15所示的第二粘接步驟中,在調(diào)節(jié)直徑以適合不同尺寸的對象W的同時,腕帶40A可以被粘接地固定為環(huán)形,以完成纏繞。所以,腕帶基材2可直接接觸對象W,并且由于消耗的墊層4較少,腕帶的連續(xù)體40能以低的成本被制造。進一步,可纏繞具有適合于對象W大小的尺寸的腕帶4A。例如,當用戶獨自進行纏繞操作時,在第一粘接步驟可以用雙手進行纏繞操作,以確保適當?shù)恼辰游恢没蚍秶軌虮苊怙@著偏離適當位置的不正確位置的粘接狀態(tài)或粘接姿態(tài)。下一步,參考圖16-20,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圖16示出腕帶的連續(xù)體50,圖16 (I)為平面圖,圖16 (2)為后視圖,圖16 (3)為其截面圖。圖1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腕帶50A,圖17 (I)為后視圖,圖17 (2)為其截面圖。腕帶的連續(xù)體50以及腕帶50A與腕帶的連續(xù)體I以及腕帶IA(圖1-5)在墊層4的兩端的構(gòu)造方面不同,在其上形成第一粘接位置指引(細山形曲線標記51)以及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具有細山形頂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C)。也就是,通過在上游切斷具有向傳送腕帶的連續(xù)體50的方向拱起的弧形的第一腕帶分離線52 (為分離腕帶的第一個切口),在下游切斷相對于腕帶基材2近似弧形的第二腕帶分離線53 (為分離腕帶的第二個切口),以及切斷對應于腕帶的連續(xù)體30的第一墊層分離線31的細山形的第一墊層分離線54和對應于其上的第二墊層分離線32的細山形的第二墊層分離線55,而獲得單片的腕帶50A。所以,位于單層的腕帶基材2D的相反側(cè)(下游側(cè))的墊層4成為具有細山形端部的墊層4C。為與單層的墊層4C配合,第一粘接位置指引通過預先印刷的單層的腕帶基材2D的粘接劑層3上的曲線標記51形成。反過來說,為與第一粘接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位置指引配合(曲線標記51),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為具有預先形成的細山形頂端部的單層的墊層4C?,F(xiàn)在,參考圖18-20,描述了如何操作將從如上文所述配置的連續(xù)體50分離下來的腕帶50A纏繞在對象W上。在腕帶的連續(xù)體50以及單片的腕帶50A,與腕帶的連續(xù)體I以及腕帶IA (第一實施例,圖1-2)、腕帶的連續(xù)體30以及腕帶30A (第二實施例,圖6_7)相似,在從腕帶基材2的一端部(單層的腕帶基材2D)的后表面剝掉墊層后,可暴露出粘接劑層3。并且,通過剝掉腕帶基材2的另一端部的前表面的腕帶基材2,墊層4(單層的墊層4C)被暴露。這樣,在腕帶50A被從腕帶的連續(xù)體50的最端部分離后,單片的腕帶50A可以被形成環(huán)形。圖18示出了纏繞從腕帶的連續(xù)體50分離的單片的腕帶50的第一步驟,并且用與腕帶的連續(xù)體30以及腕帶30A相似的方法,剝掉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墊層4,以暴露粘接劑層3 (暴露步驟)。注意,由于上游的腕帶分離線52為弧形,所以易于找到從腕帶的連續(xù)體50的分離腕帶50A的剝離位置,并且作業(yè)性也因此變好。在圖18所示的狀態(tài)下,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單層的墊層4C被朝向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細山形的曲線51的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粘接。圖19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的第一粘接步驟的立體圖。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單層的墊層4C的細山形的頂端部被粘接至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細山形的曲線51,并且單層的墊層4C的端側(cè)被粘接至單層的腕帶基材2D的粘接劑層
3。然而,在第一粘接步驟,由于單層的墊層4C (墊層4)為透明的,能夠看透單層的墊層4C的端部,甚至當端部與腕帶基材2D的后表面上的曲線51稍有重疊時也能看透。簡而言之,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上的墊層4 (當下一個腕帶50A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上游側(cè)的墊層4C將成為單層)被剝離,以暴露粘接劑層3。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3的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與第二纏繞區(qū)7的后表面可以形成環(huán)形,以通過粘接性地重疊兩個后表面來纏繞對象W,這樣曲線標記51 (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單層的墊層4C的端部(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相互連接,同時粘接劑層3的保留的一部分仍然可被暴露。在第一粘接步驟中,由于單層的墊層4C僅為預定的形狀的邊緣部,所以易于將其連在山形的曲線標記51上。進一步,在第一粘接步驟,腕帶50A能以第一實施例中腕帶IA的方式在遠離對象W的地方被形成與對象W無關(guān)的環(huán)形。所以,用戶可以避免進行獨自纏繞腕帶IA的不方便的操作,并使腕帶50A以大體上設計的最大直徑或最大尺寸成為環(huán)形。圖20為示出將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的第二粘接步驟的截面圖。在這一步驟中,對象W被插入在第一粘接步驟中形成環(huán)形的腕帶50A (圖19)中的狀態(tài)下,具有保留的且可以在其后表面上部分地暴露出的粘接劑層3 (第二粘接區(qū)23)的第一纏繞區(qū)6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以完成纏繞對象W。特別地,如圖20中的每個箭頭所示,第二纏繞區(qū)7中的單層的墊層4C的端部被置于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細山形的曲線標記51上。單層的墊層4C被粘接至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第一粘接區(qū)22 (粘接劑層3)上。進一步,第一纏繞區(qū)6中的單層的基材2D通過第二粘接區(qū)23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粘接范圍印刷欄10。所以,在圖19所示的第一粘接步驟中,腕帶50A可以被粘接成環(huán)形,以獲得相對于對象W的最大直徑,而后,在圖20所示的第二粘接步驟中,在調(diào)節(jié)直徑以適合不同尺寸的對象W的同時,腕帶50A可以被粘接地固定為環(huán)形,以完成纏繞。所以,具有壓花14的墊層4在使用時可直接接觸對象W,并且可以繼續(xù)使用而不被丟棄。另外,可纏繞具有適合于對象W大小的尺寸的腕帶50A。例如,當用戶獨自進行這一操作,在第一粘接步驟可以用雙手進行纏繞操作,以確保適當?shù)恼辰游恢没蚍秶?,能夠避免顯著偏離適當位置的不正確位置的粘接狀態(tài)或粘接姿態(tài)。下一步,參考圖21,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腕帶、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纏繞腕帶的方法。圖21示出腕帶的連續(xù)體60,圖21 (I)為平面圖,圖21 (2)為后視圖,圖21
(3)為其截面圖。與腕帶的連續(xù)體50以及腕帶50A (第四實施例,圖16-17)相似,在腕帶的連續(xù)體60以及腕帶60A上,墊層4上被形成為具有細山形的第一分離線54以及細山形的第二分離線55。然而,腕帶基材2被形成為具有在上游處的第一腕帶分離線61 (為分離腕帶的第一個切口)以及在下游處的第二腕帶分離線62 (為分離腕帶的第二個切口),以獲得單片的腕帶60A。
第一腕帶分離線61和第二腕帶分離線62均為用于分離形狀相同且為單片的腕帶60A的切口,間隔63用于檢測形成在用于分離的切口的處的位置上。注意,在用于位置檢測的間隔63的上游或下游的腕帶基材2的端面63A可以由位置檢測傳感器(未示出)被檢測至IJ,而不需要墊層4后表面的預先印刷位置檢測標記15 (例如,見圖1)。所以,這樣可以避免檢測位置的困難,這是由于形成在墊層4后表面的位置檢測標記15將會因磨損而掉落。由于與根據(jù)第四實施例的連續(xù)體50與腕帶50A的圖18-20示出的步驟相似,省略了纏繞如上文所述配置的從腕帶的連續(xù)體60分離的單片的腕帶60A的操作的詳細描述。附圖標記I——腕帶的連續(xù)體(第一實施例,圖1-5);IA——腕帶(第一實施例,圖2);2 帶狀的腕帶基材;2A——單層的腕帶基材(圖2,圖7);2B——上游的腕帶基材(圖11-15);2C——下游的腕帶基材(圖11-15);2D——單層的腕帶基材(圖17);3——粘接劑層;3A——粘接劑層3寬度方向 的邊緣(上游側(cè)的邊緣,圖1 (3));4——墊層;4A——單層的墊層(圖2);4B——單層的墊層(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粘接位置指引片段,圖7);4C——單層的墊層(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粘接位置指引片段,圖17);5——中央?yún)^(qū);6——第一纏繞區(qū);7—第二纏繞區(qū);8—廣告信息印刷欄;9—使用方法印刷欄;10—粘接范圍印刷區(qū);11—破斷切口部;12—第一腕帶分離線;13—第二腕帶分離線;14—壓花表面;15—位置檢測標記;16—第一墊層分離線;17——第二墊層分離線;18—第一粘接區(qū)位置標記(第一粘接位置指引);19—第二粘接區(qū)位置標記(第二粘接位置指引);19A——點狀線的第二粘接位置標記(第一粘接位置指引);20——腕帶去除切口;21——墊層去除切口;22——粘接劑層3的第一粘接區(qū);23——粘接劑層3的第二粘接區(qū);24——穿孔;30——腕帶的連續(xù)體(第二實施例,圖7);30A——腕帶(第二實施例,圖7);31——山形的第一墊層分離線;
32——山形的第二墊層分離線;33—山形的標記(第一粘接位置指引);40——腕帶的連續(xù)體(第三實施例,圖11-15);40A——腕帶(第三實施例,圖12);41——第一腕帶分離線;42——第二腕帶分離線;43——第一粘接區(qū)(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圖12 (I));44——第二粘接區(qū);45——粘接位置標記(第二粘接位置指弓I);50——腕帶的連續(xù)體(第四實施例,圖16-20);50A——腕帶(第四實施例,圖17 );51—細山形曲線標記(第一粘接位置指引);52——第一腕帶分離線(為分離腕帶的第一個切口);53——第二腕帶分離線(為分離腕帶的第二個切口);54——細山形的第一墊層分離線;55——細山形的第二墊層分離線;60——腕帶的連續(xù)體(第五實施例,圖21);60A——腕帶(第五實施例,圖21);61—第一腕帶分離線(為分離腕帶的第一個切口);62——第二腕帶分離線(為分離腕帶的第二個切口);63——用于位置檢測的間隔;63A—用于位置檢測的間隔63中的、腕帶基材2的端面;W——被纏繞的對象(如手腕或腳腕)。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腕帶,包括: 呈帶狀的腕帶基材; 粘接劑層,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以及 墊層,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 所述腕帶基材包括: 中央?yún)^(qū),用于展示特定信息; 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分別位于所述中央?yún)^(qū)的左端和右端,從而與所述中央?yún)^(qū)一起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以及 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分別布置在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和所述第二纏繞區(qū)中, 其中,當位于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后表面的所述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粘接劑層, 其中,通過將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相互重疊并粘接,以形成纏繞所述對象的環(huán)形,從而使得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以及所述第二粘接位置指引放在一起,同時保留所述粘接劑層的一部分以能夠被暴露, 其中,具有保留的且能夠被部分暴露的所述一部分粘接劑層的所述第一纏繞區(qū)被粘接至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粘接劑層被限定為: 將被粘接至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的第一粘接區(qū);以及 將被粘接至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的第二粘接區(qū)。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和所述第二纏繞區(qū)中的至少一個被形成為具有用于破斷的切口部。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所述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為分別預先印刷在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和所述第二纏繞區(qū)中的粘接位置標記。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或所述第二粘接位置指引為預先形成在所述第一纏繞區(qū)或所述第二纏繞區(qū)中的粘接位置指引片段。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墊層直接接觸所述對象。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腕帶基材直接接觸所述對象。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墊層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所述第二粘接位置指引被布置在所述墊層的后表面上。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墊層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在所述墊層的后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所述第二粘接位置指引中的至少一個。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_6、8和9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位于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所述墊層被從所述腕帶基材脫離,并由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一端側(cè)向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的相反偵_出。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和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粘接劑層和所述墊層僅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上。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所述腕帶基材被形成為具有多個在寬度方向上相互平行的穿孔。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腕帶,其中,在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具有能夠預先在所述腕帶上印刷廣告信息的廣告欄。
14.一種腕帶,用于被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的周圍,所述腕帶包括: 呈帶狀的腕帶基材; 粘接劑層,完全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以及 呈帶狀的墊層,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 其中,當位于所述腕帶基材一端部的后表面的所述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粘接劑層,以及 其中,當所述腕帶基材另一端部的前表面的腕帶基材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墊層來。
15.一種腕帶的連續(xù)體 ,用于被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包括: 呈帶狀的腕帶基材; 粘接劑層,完全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以及 呈帶狀的墊層,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 其中,所述腕帶基材被形成為具有一對相距預定距離的腕帶分離線,以形成單件的腕帶, 其中,所述墊層被形成為具有一對相距預定距離的墊層分離線,所述一對墊層分離線分別被置于與所述一對腕帶分離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單件的腕帶中,當位于所述腕帶基材一端部的后表面的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粘接劑層,以及 其中,當所述腕帶基材另一端部的前表面的腕帶基材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墊層。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腕帶的連續(xù)體,其中,所述腕帶分離線為用于分離的切口,以形成所述單件的腕帶。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腕帶的連續(xù)體,其中,所述腕帶分離線為用于分離的切口,以形成所述單件的腕帶,并形成用于檢測所述切口的一部分的位置的間隔。
18.—種腕帶的連續(xù)體,包括: 呈帶狀的腕帶基材; 粘接劑層,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以及 墊層,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 所述腕帶基材包括: 中央?yún)^(qū),能夠展示特定信息, 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分別位于所述中央?yún)^(qū)的左端和右端,從而與所述中央?yún)^(qū)一起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 其中,所述腕帶基材被形成為具有第一腕帶分離線和第二腕帶分離線,以形成單件的腕帶, 其中,所述墊層被形成為具有第一墊層分離線和第二墊層分離線,以形成單件的腕帶,所述第一墊層分離線和第二墊層分離線被置于與所述第一腕帶分離線和第二腕帶分離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單件的腕帶中,當位于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后表面的墊層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粘接劑層,以及 其中,當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的所述腕帶基材被剝離時,暴露出所述墊層。
19.一種纏繞腕帶的方法,所述腕帶包括: 呈帶狀的腕帶基材; 粘接劑層,在所述腕帶基材的后表面形成;以及 墊層,暫時地附接至所述粘接劑層,并覆蓋所述粘接劑層; 所述腕帶基材包括: 中央?yún)^(qū),用于展示特定信息, 第一纏繞區(qū)和第二纏繞區(qū),分別位于所述中央?yún)^(qū)的左端和右端,從而與所述中央?yún)^(qū)一起纏繞在手腕或腳腕對象周圍;以及 第一粘接位置指引和第二粘接位置指引,分別布置在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和所述第二纏繞區(qū)中, 所述方法包括: 暴露步驟,通過剝離位于所述第一纏繞區(qū)后表面上的墊層來暴露所述粘接劑層;第一粘接步驟,通過將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的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的后表面與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后表面粘接性地重疊,以形成環(huán)形而被纏繞在對象周圍,從而使得所述第一粘接位置指引與所述第二粘接位置指引被放`到一起,同時保留所述粘接劑層的一部分以能夠被暴露,以及 第二粘接步驟,將具有部分保留的且能夠被暴露的粘接劑層的所述第一纏繞區(qū)粘接至所述第二纏繞區(qū)的前表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腕帶、一種腕帶的連續(xù)體,以及一種纏繞腕帶的方法,使得腕帶能夠被可靠地纏繞在腕帶將被纏繞的對象(例如手腕或腳腕)上,并且使得腕帶能夠以適合并準確的環(huán)形被纏繞。本發(fā)明的腕帶被配置為這樣一種形式,不同于用于相互粘接腕帶基材(2)的前后表面的傳統(tǒng)腕帶,本發(fā)明的腕帶通過首先粘接腕帶基材的兩個后表面來使用。本發(fā)明的腕帶的特征在于,當在被纏繞的對象上纏繞腕帶時,以第一粘接位置指引(18、19A)與第二粘接位置指引(19)相互對齊的方式,具有暴露的粘接劑層(3)(第一粘接區(qū)(22))的第一纏繞區(qū)(6)的后表面與第二粘接區(qū)(7)的后表面相互重疊并粘接,而粘接劑層(3)的一部分(第二粘接區(qū)(23))被保留,使這一部分能夠被暴露,從而腕帶可以被形成環(huán)形并纏繞在被纏繞的對象上,并且本發(fā)明的腕帶還有一個特征在于,具有保留的且可被部分暴露的粘接劑層(3)的第一纏繞區(qū)(6)能夠被粘接至第二纏繞區(qū)(7)的前表面。
文檔編號G09F3/06GK103201779SQ2011800508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高島哲也, 小沼宏行 申請人:佐藤控股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