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片材輸送器和圖像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577421閱讀:166來源:國知局



背景技術:

以下公開涉及片材輸送器和圖像記錄設備,所述片材輸送器被構造成沿輸送路徑輸送片材,所述圖像記錄設備包括所述片材輸送器且被構造成在由片材輸送器輸送的片材上記錄圖像。

存在已知的片材輸送器,所述已知的片材輸送器具有片材通過其輸送的輸送路徑。片材輸送器被設置在圖像記錄設備例如打印機和多功能外設(mfp)中。包括片材輸送器的圖像記錄設備在由片材輸送器在輸送路徑上輸送的片材上記錄圖像。

其中具有輸送路徑的一些片材輸送器具有形成在殼體中的開口用于部分露出輸送路徑,該開口通過蓋打開和關閉。蓋被相對于殼體樞轉地支撐。例如,當蓋位于豎立位置時關閉開口,當蓋位于平放位置時露出開口。當蓋位于平放位置時,例如,卡在輸送路徑中的片材可通過露出的開口去除。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布特開平5-66619)公開了用于限制能相對于殼體樞轉的蓋的運動的構造。在該構造中,蓋可被相對于殼體向上打開,殼體設有防止蓋被打開超出預定范圍的止動器。



技術實現要素:

在采用上述止動器用于蓋通過重力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的構造的情況下,止動器限制蓋從豎立位置到平放位置的樞轉的運動。在該情況下,然而,蓋與止動器的碰撞可能引起大的噪音,這可能讓使用者吃驚。而且,由于蓋與止動器的碰撞造成的撞擊可能引起蓋的破損。另一方面,例如,在蓋相對于開口打開量大的情況下,即在蓋樞轉大角度的情況下,使用者能更容易執(zhí)行例如通過開口去除卡住的片材的操作。

因此,本公開的方面涉及:(i)片材輸送器,所述片材輸送器能減少由于當蓋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的撞擊產生的大噪音且能減少蓋的破損;以及(ii)包括所述輸送器的圖像記錄設備。

在本公開的一個方面中,一種片材輸送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中限定輸送路徑,沿著所述輸送路徑輸送片材,所述殼體具有第一側表面,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開口;蓋,所述蓋能繞樞轉軸線在(i)所述蓋關閉所述開口的豎立位置和(ii)所述蓋使所述輸送路徑的一部分通過所述開口露出的平放位置之間樞轉;軸,所述軸限定所述樞轉軸線,所述軸被設置在所述殼體和所述蓋中的一個處,并且所述殼體和所述蓋中的另一個具有伸長孔,通過所述伸長孔插入所述軸;和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設置在所述殼體處,并且所述限制器具有接觸表面,所述接觸表面被構造成當所述蓋從所述豎立位置樞轉到所述平放位置時與所述蓋接觸。所述接觸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離所述輸送路徑比所述第一端離所述輸送路徑近,并且所述接觸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在所述蓋與所述接觸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伸長孔與所述伸長孔中的所述軸之間的相對移動允許所述蓋在所述蓋的樞轉末端從所述開口移動離開的方向上移動。

在本公開的另一方面中,一種圖像記錄設備包括:(a)殼體,所述殼體中限定輸送路徑,沿著所述輸送路徑輸送片材,所述殼體具有第一側表面,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開口;(b)蓋,所述蓋能繞樞轉軸線在(i)所述蓋關閉所述開口的豎立位置和(ii)所述蓋使所述輸送路徑的一部分通過所述開口露出的平放位置之間樞轉;(c)軸,所述軸限定所述樞轉軸線,所述軸被設置在所述殼體和所述蓋中的一個處,并且所述殼體和所述蓋中的另一個具有伸長孔,通過所述伸長孔插入所述軸;和(d)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設置在所述殼體處,并且所述限制器具有接觸表面,所述接觸表面被構造成當所述蓋從所述豎立位置樞轉到所述平放位置時與所述蓋接觸;和圖像記錄器,所述圖像記錄器被構造成在沿著所述殼體中的所述輸送路徑輸送的所述片材上記錄圖像。所述接觸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離所述輸送路徑比所述第一端離所述輸送路徑近,并且所述接觸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在所述蓋與所述接觸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伸長孔與所述伸長孔中的所述軸之間的相對移動允許所述蓋在所述蓋的樞轉末端從所述開口移動離開的方向上移動。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軸被設置在所述殼體處,并且所述伸長孔被形成在所述蓋中。

根據上述構造,當蓋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蓋與限制器的接觸表面接觸。在這種情況下,伸長孔和軸之間的關系使蓋沿接觸表面的傾斜在蓋的樞轉末端從開口移動離開的方向上移動。該構造防止蓋與放置殼體的放置表面直接碰撞。此外,蓋在蓋的樞轉末端從開口移動離開的方向上的運動減少蓋與卡住的片材通過開口從輸送路徑的去除發(fā)生干涉的可能性。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限制器從所述殼體突出,并且所述限制器被構造成與放置表面接觸,所述殼體被放置在所述放置表面上。

根據上述構造,限制器是穩(wěn)定的,因為限制器被支撐在放置表面上。由于當蓋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蓋與限制器的接觸,該構造減少限制器的變形和破損。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殼體具有第二側表面和第三側表面,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第三側表面在所述軸的軸向方向上彼此相對且間隔開。所述軸和所述限制器被設置在所述第二側表面和所述第三側表面中的每一個的底部處。

根據上述構造,蓋接觸設置在第二側表面和第三側表面的每一個上的限制器,從而在蓋接觸限制器時分擔蓋上的撞擊。而且,在蓋沿第二側表面和第三側表面延伸的狀態(tài)下蓋接觸限制器。該構造減少施加到蓋的扭轉力,從而進一步減少蓋的破損。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蓋包括:引導表面,所述引導表面被構造成沿著所述輸送路徑引導所述片材;殼體外表面,所述殼體外表面是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和突起,所述突起從所述殼體外表面突出,并且所述突起能與所述限制器的所述接觸表面接觸。

上述構造能使蓋限定輸送路徑,導致片材輸送器的較小尺寸。當蓋接觸限制器時引起的撞擊被蓋的突起吸收,從而減少蓋的破損。而且,例如,當蓋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以便將蓋的樞轉末端從開口移動離開時,蓋的突起有利于蓋的運動速度和軸的高度的調整。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當所述蓋位于所述豎立位置處時,所述伸長孔的縱向方向與從所述軸指向所述樞轉末端的方向一致。

根據該構造,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的蓋能在蓋的樞轉末端從開口移動離開的方向上平滑地移動。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殼體包括定位器,所述定位器被構造成與位于所述豎立位置處的所述蓋接合,以將所述蓋在豎直方向上定位。

根據上述構造,定位器將蓋穩(wěn)定地定位在豎立位置處。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蓋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構造成接合所述定位器接合。所述蓋具有第一引導表面,所述第一引導表面被構造成:當所述蓋從所述平放位置朝向所述豎立位置樞轉時,所述第一引導表面朝向所述定位器向上引導所述接合部。

根據上述構造,蓋由第一引導表面引導以便從平放位置平滑地樞轉到豎立位置,這有利于蓋通過定位器的定位。

在所述片材輸送器中,所述殼體具有邊緣,所述邊緣從上方限定所述開口。所述蓋的所述樞轉末端具有第二引導表面,所述第二引導表面被構造成:當所述蓋從所述平放位置朝向所述豎立位置樞轉時,所述第二引導表面與所述殼體的所述邊緣接觸,以向下引導所述蓋。

根據上述構造,蓋被第二引導表面引導以便從平放位置平滑地移動到豎立位置,這有利于蓋通過定位器的定位。

效果

上述構造能減少由于當蓋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的撞擊造成的大噪音且能減少蓋的破損。

附圖說明

當與附圖結合時,通過閱讀以下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更好地理解本公開的目標、特征、優(yōu)勢和技術及工業(yè)意義。

圖1是多功能外設(mfp)的透視圖;

圖2a是在蓋去除的狀態(tài)下mfp的殼體的后端部的透視圖,圖2b是在蓋從豎立位置輕微向平放位置樞轉的狀態(tài)下殼體的后端部的透視圖;

圖3是在豎直剖面中的立面圖,示出蓋位于豎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殼體的后端部;

圖4是用于解釋殼體的后端部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5是從蓋的前側觀察蓋時位于豎立位置的蓋的透視圖;

圖6是從蓋的后側觀察蓋時位于豎立位置的蓋的透視圖;

圖7是在豎直剖面中的立面圖,示出位于豎立位置的蓋;

圖8是在豎直剖面中的立面圖,示出在蓋從豎立位置向后樞轉的狀態(tài)下的殼體的后端部;

圖9是在豎直剖面中的立面圖,示出在蓋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殼體的后端部;并且

圖10是在豎直剖面中的立面圖,示出在樞轉到平放位置的蓋向后滑動的狀態(tài)下的殼體的后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通過參考附圖描述一個實施例。應該理解以下實施例僅通過示例方式描述,在不背離本公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本公開可體現為不同變型。

mfp的整體構造

圖1示出作為圖像記錄設備的一個示例的多功能外設(mfp)。mfp10包括片材輸送器且具有各種功能例如打印功能、傳真功能和復印功能。打印功能是用于在作為片材的一個示例的記錄片材12上記錄圖像(見圖4)。

mfp10被在圖1中示出的狀態(tài)使用。在以下描述中,mfp10的上下方向4、前后方向6、左右方向8被如圖1所示的限定。上下方向4對應于重力作用的上下方向。下文中左右方向8在以下描述中可被稱為“寬度方向8”。

如圖1所示,mfp10包括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殼體60。殼體60限定mfp10的外部形狀。第一供應盤61和第二供應盤62被設置在殼體60中。第一供應盤61被設置在第二供應盤62上方。

殼體60的前表面60a具有第一開口60b。設置在殼體60中的第一供應盤61可被通過第一開口60b向前拉出。殼體60的前表面60a還具有在第一開口60b下方的第二開口60c。設置在殼體60中的第二供應盤62可被通過第二開口60c向前拉出。

如圖2a中示出的,凹部60m被形成在殼體60的后端部60s的寬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雖然如圖2b所示蓋80被設置在凹部60m中,圖2a省略蓋80的圖示。蓋80通常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在圖2b中,蓋80略微向后樞轉。

凹部60m被形成在殼體60的寬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以便從殼體60的后表面向前凹入。凹部60m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凹部60m的上側、下側和后側未限定。第一側表面60d和蓋80被設置在凹部60m前方。第一側表面60d限定凹部60m的前端。殼體60具有:限定凹部60m的右端的第二側表面60f和限定凹部60m的左端的第三側表面60g。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每一個是在前后方向6和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平坦面。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在寬度方向8上彼此間隔開且相對。

第一側表面60d位于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上部之間以便在寬度方向8上延伸。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部具有被限定凹部60m的前側的蓋80封閉的背面開口60e。背面開口60e的右、左邊緣分別由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限定。背面開口60e的上邊緣由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邊緣60h限定。背面開口60e的下側未被限定。

軸66分別設置在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底部上。軸66的每一個由在寬度方向8上朝凹部60m的內部突出的銷構成。相應軸66的軸線與同一假想線一致。軸66支撐打開和關閉背面開口60e的蓋80的下部。

如圖3所示,當蓋80位于豎立位置(關閉位置)時,蓋80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且關閉背面開口60e。當蓋80繞軸66樞轉使得蓋80的上邊緣向后且向下移動時,蓋80位于背面開口60e打開的平放位置(打開位置)(見圖9和圖10)。當蓋80位于平放位置時,殼體60的內部通過背面開口60e露出到外部。后面將描述蓋80的構造。

如圖2a和2b所示,限制器67被設置在第二側表面60f的下端部,位于從軸66向后間隔開的位置。當蓋80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使蓋80與限制器67接觸。限制器67(見圖3)也被設置在第三側表面60g的下端部上。

設置在第二側表面60f上的限制器67從設置于第二側表面60f上的軸66向后間隔開。設置在第三側表面60g上的限制器67從設置于第二側表面60f上的軸66向后間隔開。如從頂部觀察,軸66的每一個和限制器67的對應一個位于在前后方向6上延伸的同一線上。限制器67具有相同構造且被設置在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上的相同高度處。

限制器67的每一個包括:彼此在前后方向6上間隔開的兩個腿67a;和設置在相應腿67a的上端部之間的接觸表面67b。腿67a的每一個沿上下方向4布置。接觸表面67b具有一端(作為第一端的一個示例)和另一端(作為第二端的一個示例)。所述一端離背面開口60e比所述另一端離背面開口60e遠,所述另一端離背面開口60e比所述一端離背面開口60e近。接觸表面67b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使得所述一端位于所述另一端下方。腿67a的下端從殼體60向下突出且與其上放置殼體60的放置表面49(見圖3)接觸。

如圖2a所示,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接觸板60x被設置在第二側表面60f的上部上。接觸板60x從在第二側表面60f的上邊緣的附近的位置延伸到第二側表面60f的上下方向4上的中央部。接觸板60x在前后方向6上的長度比上下方向4上長度的短。接觸板60x的與第三側表面60g相對的表面60y相對于第二側表面60f傾斜,使得表面60y的前邊緣離第三側表面60g比表面60y的后邊緣離第三側表面60g近。

接觸板60x的表面60y的前邊緣設有傾斜表面60u,傾斜表面60u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且傾斜,以便在傾斜表面60u的前部處離第二側表面60f比在傾斜表面60u的后部處離第二側表面60f近。接觸板60x的在表面60y和傾斜表面60u之間的突出部是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接合邊緣60w。接觸板60x防止蓋60從豎立位置到平放位置的樞轉。

與上述接觸板60x構造相似的接觸板60x(見圖9)也設置在第三側表面60g上。

如圖2a所示,定位器68被設置在殼體60中。定位器68通過與將在下面描述的蓋80的接合部81n(見圖3)接合而將蓋80定位到豎立位置。殼體60具有位于第二側表面60f的前方的內表面60z。定位器68被設置在內表面60z的上部上。定位器68形狀類似圓柱形且從殼體60的內表面60z沿寬度方向8向右突出。定位器68將蓋80定位到豎立位置。

殼體60還具有位于第二側表面60g前方的內表面60z(見圖8)。如圖3所示,結構上與上述定位器68類似的定位器68被設置在殼體60中在內表面60z的上部上(見圖8)。

當蓋80樞轉到豎立位置時用于引導蓋80的部件被設置在殼體60中。將在后面通過蓋80的構造的描述來描述這些部件的構造。

如圖4所示,在記錄片材12在上下方向4上彼此堆疊的狀態(tài)下,多個記錄片材12被存儲在設置在殼體60中的第一供應盤61中和第二供應盤62中。在第一供應盤61中,記錄片材12被支撐在第一供應盤61的底面61a上。在第二供應盤62中,記錄片材12被支撐在第二供應盤62的底面62a上。

第一供應器63被設置在第一供應盤61上方。第一供應器63包括第一供應輥63a,該第一供應輥63a被設置在第一供應盤61上,且被設置在蓋80的附近的位置處。在第一供應輥63a的軸線與寬度方向8一致的狀態(tài)下,第一供應輥63a由第一支撐臂63b的一個端部(末端部)可旋轉地支撐。第一支撐臂63b的另一端部(基端部)被與第一供應輥63a的軸線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撐軸63c可樞轉地支撐。第一支撐臂63b從第一支撐軸63c向后且向下延伸。

當在第一供應輥63a位于記錄片材12上方的狀態(tài)下,第一支撐臂63b繞第一支撐軸63c樞轉以便使第一支撐臂63b的末端部向下移動時,使第一供應輥63a與放置在第一供應盤61上的記錄片材12的最上面的記錄片材接觸。當第一供應輥63a在該狀態(tài)下旋轉時,與第一供應輥63a接觸的最上面的片材12被向后供應。在本實施例中,從第一供應盤61供應的記錄片材12被在記錄片材12的寬度方向8上的中央位置位于將在下面描述的第一輸送路徑51的寬度方向8上的中線cl(在圖5中示意地示出)上的狀態(tài)下輸送。記錄片材12的這種輸送被稱為中心對準輸送。

第一引導件71被設置在第一供應盤61的后方。第一引導件71具有向前面向的第一引導表面71a。第一引導表面71a傾斜使得其后端位于其前端上方。通過第一供應器63供應的記錄片材12被第一引導表面71a向后且向上引導。

第二供應器64被設置在第二供應盤62上方。除了第二供應器64被布置在第二供應盤62上方,第二供應器64在構造上與第一供應器63類似。即,第二供應器64包括第二供應輥64a和第二支撐臂64b,第二支撐臂64b由第二支撐軸64c可樞轉地支撐。第二支撐臂64b從第二支撐軸64c向后且向下延伸。

第一輸送路徑51被限定在第一引導件71上方,由第一引導件71引導的記錄片材12被通過該第一輸送路徑51輸送。第一輸送路徑51從第一引導件71上端向上延伸且彎曲以便向前延伸。在第一輸送路徑51的上部中的彎曲部將被稱為“第一彎曲路徑51a”。由第一引導件71引導的記錄片材12在第一輸送路徑51的下部被向上輸送且然后在第一彎曲路徑51a中向前輸送。

第二引導件72被設置在第二供應盤62的后方。第二引導件72具有向前面向的第二引導表面72a。第二引導表面72a傾斜使得其后端位于其前端上方。由第二供應器64供應的記錄片材12被第二引導表面72a向后且向上引導。

第二輸送路徑52被限定在第二供應盤62的后端部的上方,由第二供應器64供應的記錄片材12通過第二輸送路徑52輸送。第二輸送路徑52位于第一輸送路徑51后方,即第二輸送路徑52位于第一輸送路徑51的彎曲部的外側上。第二輸送路徑52的上端部是被彎曲以便向前延伸的第二彎曲路徑52a。第二彎曲路徑52a的在記錄片材12被輸送的方向上(下文中被稱為“輸送方向”)的下游端被在位于第一輸送路徑51的第一彎曲路徑51a的輸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連接到第一輸送路徑51。由第二引導件72引導的記錄片材12被在第二輸送路徑52的下部中向上輸送,然后在第二彎曲路徑52a中向前輸送,最后引導到第一輸送路徑51。

部分限定第一輸送路徑51和第二輸送路徑52的部件被安裝在蓋80上。當蓋80位于平放位置時,第一輸送路徑51經由背面開口60e露出到外部。如上所述,限制器67的接觸表面67b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使得離背面開口60e比所述另一端離背面開口60e遠的所述一端位于離背面開口60e比所述一端離背面開口60e近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即,限制器67的接觸表面67b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使得離第一輸送路徑51比所述另一端離第一輸送路徑51遠的所述一端位于離第一輸送路徑51比所述一端離第一輸送路徑51近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

第一輸送路徑51和第二輸送路徑52的下游端連續(xù)到在殼體60中在前后方向6上延伸的上輸送路徑53。經過第一輸送路徑51或第二輸送路徑52輸送的記錄片材12被在上輸送路徑53中向前輸送。

在上輸送路徑53上,第一輸送輥裝置21、壓板22和圖像記錄器30、第二輸送輥裝置23、翻板25、轉回輥(switch-backroller)裝置26和排出盤27在輸送方向41上從上游側依次布置。

第一輸送輥裝置21向前輸送記錄片材12,且包括:以其軸線在寬度方向8上延伸的方式布置的第一輸送輥21a和多個布置在第一輸送輥21a下方的夾壓輥21b。

第一輸送輥21a能與通過第一輸送路徑51或第二輸送路徑52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上表面接觸。應該注意記錄片材12的上表面在下文中可被稱為“第一面”。第一輸送輥21a延伸越過上輸送路徑53的在寬度方向8上的整個長度。夾壓輥21b在寬度方向8上彼此間隔特定距離。夾壓輥21b的每一個與第一輸送輥21a接觸。當第一輸送輥21a旋轉時,與第一輸送輥21a接觸的夾壓輥21b通過第一輸送輥21a的旋轉而旋轉。

壓板22在前后方向6上和在寬度方向8上延伸。壓板22的上表面支撐被第一輸送輥裝置21輸送的記錄片材12。圖像記錄器30被設置在壓板22上方。圖像記錄器30是在支撐在壓板22上的記錄片材12上記錄圖像的噴墨記錄裝置。在圖像記錄期間,第一輸送輥裝置21的旋轉停止,從而記錄片材12在壓板22上停止。在該狀態(tài)下,圖像記錄器30將墨選擇性地噴射到記錄片材12上,從而與一行對應的圖像被記錄在記錄片材12上。一旦完成該記錄,第一輸送輥裝置21被再次旋轉。當記錄片材12已被在輸送方向41上輸送到下一行時,第一輸送輥裝置21停止以停止記錄片材12。在該狀態(tài)下,圖像記錄器30位于其上執(zhí)行前一圖像記錄的行的在輸送方向41上的上游。重復這些操作以在整個記錄片材12上執(zhí)行圖像記錄。

第二輸送輥裝置23向前輸送支撐在壓板22上的記錄片材12。第二輸送輥裝置23位于壓板22前方。第二輸送輥裝置23包括:以其軸線在寬度方向8上延伸方式布置的第二輥軸23b;附接到第二輥軸23b的多個第二輸送輥23a;和布置在相應第二輸送輥23a上方的多個第一齒輥23c。

當第二輥軸23b旋轉時,第二輸送輥23a與第二輥軸23b一起旋轉。第一齒輥23c通過相應第二輸送輥23a的旋轉而旋轉。當支撐在壓板22上的記錄片材12被輸送到被旋轉的第二輸送輥23a和第一齒輥23c之間的位置時,記錄片材12被夾壓在第二輸送輥23a和第一齒輥23c之間且向前輸送。

轉回輥裝置26被布置在第二輸送輥裝置23的前方。轉回輥裝置26包括:以其軸線在寬度方向8上延伸的方式布置的第三輥軸26b;附接到第三輥軸26b以便在寬度方向8上布置的多個轉回輥26a;和布置在相應轉回輥26a上方的多個第二齒輥26c。

轉回輥裝置26將上輸送路徑53的狀態(tài)在向前輸送的記錄片材12被進一步向前輸送的狀態(tài)和向前輸送的記錄片材12被向后輸送的狀態(tài)之間切換。第三輥軸26b能正轉和反轉,當轉回輥26a與第三輥軸26b一起正轉或反轉旋轉時,第二齒輥26c通過相應轉回輥26a的旋轉而旋轉。

第三輸送路徑54在第二輸送輥裝置23和轉回輥裝置26之間的位置連接到上輸送路徑53。第三輸送路徑54用于將帶有記錄在第一面上的圖像的記錄片材12再次輸送到第一輸送路徑51。

第三輸送路徑54由輸送引導件28限定,輸送引導件28從位于轉回輥裝置26后方的位置向后延伸到第一輸送路徑51的位于圖像記錄器30的輸送方向41上的上游的部分。輸送引導件28的作為引導表面的上表面傾斜,以便在該上表面的離轉回輥裝置26遠的部分處比在該上表面的位于轉回輥裝置26的附近的部分處低。輸送引導件28位于壓板22的下方。

翻板25被布置在上輸送路徑53上,位于第二輸送輥裝置23和轉回輥裝置26之間的位置。翻板25位于上輸送路徑53的上部上。翻板25從樞軸25a向前延伸且能繞樞軸25a樞轉。當翻板25的自由端部位于上輸送路徑53中時,翻板25接觸在輸送方向41上在上輸送路徑53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在該接觸中,記錄片材12引起翻板25的樞轉運動以便向上移動自由端部。結果,記錄片材12在輸送方向41上在翻板25下方輸送且到達轉回輥裝置26。當記錄片材12要被轉回輥裝置26在與輸送方向41相反的方向42上輸送時,記錄片材12與位于上輸送路徑53中的翻板25的自由端部接觸。記錄片材12被翻板25的自由端部的下表面引導到第三輸送路徑54。

殼體60設有從上輸送路徑53的下游端下方位置向前延伸的排出盤27。排出盤27位于第一供應盤61上方。這里,記錄片材12的作為記錄片材12的第一面的背面的面被限定為第二面。帶有記錄在第一面或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每一個上的圖像的記錄片材12被在輸送方向41上通過轉回輥裝置26輸送且被排出到排出盤27上。排出盤27能支撐多個彼此堆疊的記錄片材12。

蓋80

如圖2b所示,蓋80具有覆蓋形成在第一側表面60d中的背面開口60e的蓋本體81。如圖7所示,第一樹脂構件82和第二樹脂構件83被安裝在蓋本體81上以限定第一輸送路徑51和第二輸送路徑52。金屬框架84被設置在第一樹脂構件82和第二樹脂構件83之間。

除非有其它說明,假定蓋80位于用于關閉背面開口60e的豎立位置(即圖3中示出的狀態(tài)),提供蓋80的部件的以下說明。即,如上所述限定的上下方向4、前后方向6和左右方向8用于以下蓋80的部件的說明。

蓋本體81

如圖5和圖6所示,蓋80包括:大致形狀類似板的基部81a和分別設置在基部81a的右端和左端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1a形狀類似矩形平板,具有允許基部81a關閉背面開口60e的尺寸?;?1a具有作為構成殼體60的外表面的殼體外表面的一個示例的后表面80d(見圖6)。如圖6所示,向前突出的底面81h被設置在基部81a的下端部上。

操作凹部81r被形成在基部81a的在寬度方向8和上下方向4上的中央部中。操作者將他的或她的手插入操作凹部81r中以打開或關閉蓋80。

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每一個側部形狀類似板,且除了其下部外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分別沿限定凹部60m的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布置。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每一個的下部被形狀加工成使得其前后方向6上的長度隨著高度減小而減小。向下突出的突出部81t被設置在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每一個的最下部。突出部81t具有伸長孔81g。

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每一個包括:側部本體81e,在蓋80位于豎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側部本體81e位于基部81a的在寬度方向8上的相對端中的對應一個的前方;和突起81f,在蓋80位于豎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突起81f位于基部81a的在寬度方向8上的相應端的后方。如圖6所示,當蓋80位于豎立位置時,基部81a傾斜使得其上端位于比其下端進一步向后方。

側部本體81e的每一個具有在蓋80位于豎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分別位于側部本體81e的前端的上部和下部的上前端面81p和下前端面81m。當蓋80位于豎立位置時,上前端面81p和下前端面81m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上前端面81p位于比下前端面81m進一步朝向前方。上前端面81p和下前端面81m中的每一個具有在寬度方向8上的長度,該長度在上下方向4上恒定。

如圖5和圖6所示,接合部81n被設置在上前端面81p的上部上。接合部81n從上前端面81p向后凹入以便形成開口。

第一引導表面81q連續(xù)到上前端面81p的下部。第一引導表面81q在寬度方向8上具有與上前端面81p相同的長度。第一引導表面81q相對于上前端面81p向下且向后傾斜。第一引導表面81q在其傾斜方向上的長度比上前端面81p在上下方向4上的長度短。

朝下面向的滑動接觸表面81u連續(xù)到第一引導表面81q的下端?;瑒咏佑|表面81u從第一引導表面81q的下端向后延伸。下前端面81m連續(xù)到滑動接觸表面81u的后端。突出部81t的前邊緣連續(xù)到下前端面81m的下端。

如圖3和圖9所示,支撐器69e分別設置在分別從限定殼體60的凹部60m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向前連續(xù)的內表面60z上。支撐器69e的每一個是沿寬度方向8布置的框架69的一部分??蚣?9包括:與背面開口60e相對的后表面69b;和從后表面69b的上端向前連續(xù)的支撐表面69a。

后表面69b形狀類似在寬度方向8和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板。支撐表面69a的每一個也是形狀類似在寬度方向8和前后方向6上延伸且朝上面向的板。屈曲部69c每一個設置在后表面69b和對應的一個支撐表面69a之間。

支撐器69e的每一個通過以下項形成:分別設置在框架69的在寬度方向8上的相對端上的支撐表面69a的對應一個支撐表面;后表面69b;以及屈曲部69c的對應一個屈曲部。

側部本體81e的每一個的最下部的突出部81t具有形成為在寬度方向8上貫穿突出部81t的伸長孔81g。伸長孔81g在從軸66指向蓋80的樞轉末端的一個方向(下文中稱為“縱向方向43”)上伸長。當蓋80位于豎立位置時,伸長孔81g的縱向方向43與上下方向4一致。

分別設置在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上的軸66被插入相應伸長孔81g(見圖3)中。具有相應伸長孔81g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每一個能繞軸66的對應一個樞轉。軸66能可在縱向方向43上沿相應伸長孔81g滑動。

如圖6所示,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突起81f的每一個大致形狀類似三角形。突起81f的每一個的后邊緣部的上部具有相對于基部81a傾斜的第一傾斜表面81j。突起81f的后邊緣部的下部具有相對于基部81a傾斜的第二傾斜表面81k。第一傾斜表面81j傾斜以便從基部81a向下延伸,第二傾斜表面81k傾斜以便從基部81a向上延伸。第一傾斜表面81j相對于基部81a傾斜使得第一傾斜表面81j距基部81a在后方向上的長度在第一傾斜表面81j的下端處比在其上端處長。第二傾斜表面81k相對于基部81a傾斜使得第二傾斜表面81k距基部81a在后方向上的長度在第二傾斜表面81k的下端處比在其上端處短。

當蓋80位于平放位置時,相應突起81f的第二傾斜表面81k與設置在殼體60中的限制器67的相應接觸表面67b接觸。接觸表面67b的每一個的傾斜角度被設定成使得在接觸表面67b與突起81f的對應一個的第二傾斜表面81k接觸的狀態(tài)下接觸表面67b與第二傾斜表面81k平行。

如圖6所示,板簧85被設置在第二側部81c的上部上。板簧85由(i)從第二側部81c的上部的在前后方向6上的中部向下延伸的狹縫85a和(ii)從狹縫85a的下端向后延伸的狹縫85b限定。向左突出的伸出部85d被設置在板簧85的在寬度方向8上朝外面向的面85c上。

板簧85的前端部能在寬度方向8上移動,能使伸出部85d與設置在限定殼體60的凹部60m的第三側表面60g上的接觸板60x接觸。當伸出部85d與接觸板60x的表面60y接觸時,板簧85朝向蓋80的在寬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彈性地變形且與接觸板60x的表面60y擠壓接觸。當伸出部85d移動超過接合邊緣60w且與接觸板60x的傾斜表面60u接觸時,伸出部85d與接合邊緣60w接合。

在構造上與上述板簧85類似的板簧85被設置在第一側部81b的上部上。設置在設置于第一側部81b上的板簧85上的伸出部85d能與設置在限定殼體60的凹部60m的第三側表面60g上的接觸板60x的表面60y和傾斜表面60u接觸。當伸出部85d移動超過接合邊緣60w且與傾斜表面60u接觸時,伸出部85d與接合邊緣60w接合。

如圖5所示,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側部本體81e的上端部通過設置在蓋本體81的上前端部的聯接器81s彼此聯接。

如圖5所示,多個第一肋81w被設置在蓋本體81的基部81a的前表面81v上。第一肋81w的每一個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越過基部81a的上下方向4上的整個長度。第一肋81w在寬度方向8上彼此間隔開。第一肋81w的每一個從基部81a突出。當蓋80位于豎立位置時,相應第一肋81w的除了其相應上部之外的末端面81z位于大致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假想平面44上。位于假想平面44上的末端面81z作為引導通過第二輸送路徑52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引導表面。

相應第一肋81w的末端面81z的上部位于與第二輸送路徑52的第二彎曲路徑51a對應的假想彎曲平面上。第一肋81w的末端面81z作為用于引導通過第二輸送路徑52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引導表面。該引導表面限定第二輸送路徑52的后上部。

每一個在前后方向6上延伸的多個第二肋81x被設置在基部81a的上端部與設置在蓋本體81的上前端部上的聯接器81s之間。第二肋81x在寬度方向8上彼此間隔開。相應第二肋81x的上邊緣限定蓋80的上邊緣。除了設置在蓋本體81的在寬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上的第二肋81x之外的第二肋81x的每一個具有隨著與聯接器81s距離的增加而向上傾斜的上端面81y。當蓋80樞轉到豎立位置時,上端面81y位于相同假想平面上以便作為相對于殼體60引導蓋80的樞轉末端的引導表面(作為第二引導表面的一個示例)。

當蓋80從平放位置樞轉到豎立位置時,相應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被圖2b中示出的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邊緣60h引導。因而,蓋80的樞轉末端被平滑地引導到背面開口60e中,能使蓋80平滑樞轉到豎立位置。

蓋本體81由樹脂形成的單個部件構成。在本實施例中,蓋本體81由聚苯乙烯(ps)形成。

如圖7所示,第一樹脂構件82被沿上下方向4附接到蓋本體81。第一樹脂構件82被布置在蓋本體81前方,其間有空間。第一樹脂構件82的后表面限定第二輸送路徑52的前部。第二樹脂構件83的前表面限定第一輸送路徑51的后部。

當蓋80位于平放位置時,第一輸送路徑51通過背面開口60e露出到外部。

蓋80的操作

當蓋80位于豎立位置時,如圖3所示,分別設置在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前端部上的接合部81n與相應定位器68接合。設置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前端部上的滑動接觸表面81u位于設置在殼體60上的支撐器69e的相應支撐表面69a上。

設置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上部上的板簧85的伸出部85d分別保持與分別設置在限定殼體60的凹部60m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上的接觸板60x的傾斜表面60u擠壓接觸。在該狀態(tài)下,這些伸出部85d分別與由相應接觸板60x的表面60y和傾斜表面60u構成的接合邊緣60w接合。

通過上述構造,蓋80被穩(wěn)定地支撐在豎立位置。

在該狀態(tài)下,形成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下部中的伸長孔81g的每一個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而且,用于支撐蓋80的軸66分別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下端部的略上方。

在該狀態(tài)下,形成在殼體60中的背面開口60e被蓋80關閉,且第一輸送路徑51由蓋80的第二樹脂構件83的前表面限定。第二輸送路徑52的在輸送方向上的上游部被限定在第二供應盤62的后端部。因而,第二輸送路徑52的上游部相對于第二供應盤62的后端部定位。該構造能將記錄片材12從第二供應盤62的后端部穩(wěn)定供應到第二輸送路徑52中的預定位置。

在背面開口60e由于例如第一輸送路徑51或第二輸送路徑52中的卡紙而需要露出的情況下,操作者將他的或她的手插入到蓋80的操作凹部81r且將蓋80向后拉。結果,保持與相應接觸板60x的表面60y接觸的相應板簧35的伸出部85d與相應表面60y分離,蓋80被樞轉以便使樞轉末端向后移動。如圖8所示,該操作使接合部81n與相應定位器68脫離。

一旦脫離,蓋80相對于軸66向下移動,從而軸66分別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上端部,即相應伸長孔81g的離蓋80的樞轉末端比另一端部離蓋80的樞轉末端近的端部。在接合部81n從相應定位器68脫離之后,蓋80傾斜使得基部81a的上端位于比其下端進一步朝向后方。因而,蓋80通過其自重繞軸66樞轉使得樞轉末端向下移動。在該樞轉中,軸66不在相應伸長孔81g中移動,因此蓋80繞分別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被定位得離蓋80的樞轉末端比另一端部離蓋80的樞轉末端近的端部處的軸66樞轉。在該樞轉中,蓋80的樞轉末端沿具有恒定半徑的圓的段移動。在這種情況下的具有使樞轉末端沿著通過的段的圓的半徑比當軸66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下端部處時具有使樞轉末端沿著通過的段的圓的半徑小。

如圖9所示,此后,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突起81f的第二傾斜表面81k與設置在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相應下端部上的限制器67的接觸表面67b接觸。該接觸禁止蓋80繞軸66樞轉。由于該樞轉引起樞轉末端如上所述沿圓的具有相對短半徑的段移動,所以蓋80相對快速地與相應限制器67的接觸表面67b接觸。

當第二傾斜表面81k與限制器67的相應接觸表面67b接觸時,來自相應接觸表面67b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相應第二傾斜表面81k上。在該狀態(tài)下,每一個伸長孔81g的縱向方向43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使得縱向方向43的高度隨著到樞轉末端距離的減小而增大。而且,軸66分別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離蓋80的樞轉末端比另一端部離蓋80的樞轉末端近的端部處。因此,蓋80能沿每一個伸長孔81g的縱向方向43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移動。

蓋80的重心g1離軸66比相應突起81f的第二傾斜表面81k離軸66遠。因而,通過蓋80的重量,力矩在由箭頭46示出的方向上作用在接觸表面67b上。結果,抵抗該力矩的反作用力被從接觸表面67b施加到相應第二傾斜表面81k。該反作用力包含使蓋80沿伸長孔81g的縱向方向43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移動的力。該沿著縱向方向43的力在蓋80通過接觸表面67b的傾斜引導的狀態(tài)下使蓋80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滑動。

如圖10所示,當蓋80滑動時,伸長孔81g相對于相應軸66在縱向方向43上滑動,從而軸66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被定位得離蓋80的樞轉末端較遠的端部處。在該操作中,在蓋80的相應突起81f的第二傾斜表面81k與相應限制器67的相應接觸表面67b接觸的狀態(tài)下,蓋80在離開背面開口60e方向上滑動,然后,蓋80停止。結果,蓋80與形成在殼體60中的背面開口60e間隔開,即,在蓋80傾斜的狀態(tài)下背面開口60e露出。應該注意到圖9和10中蓋80的位置可被分別稱為“第一平放位置”和“第二平放位置”。

當蓋80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蓋80與限制器67接觸,且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移動。在該情況下,使蓋80樞轉到平放位置的能量被轉化成(i)由于蓋80與限制器67的接觸產生的撞擊和(ii)移動蓋80的能量。當與蓋80不滑動的情況相比,這種轉化減少由于蓋80與限制器67的接觸產生的撞擊。

在圖10中示出的狀態(tài)下,蓋80的每一個突起81f的第一傾斜表面81j和第二傾斜表面81k之間的邊界部是蓋80的最下部,如圖10所示,該最下部不與其上放置殼體60的放置表面49接觸。

當殼體60的背面開口60e打開時,第一輸送路徑51露出到外部。例如,該狀態(tài)能使得操作者去除第一輸送路徑51或第二輸送路徑52中的卡紙。

在該狀態(tài)下,蓋80與背面開口60e間隔開,因為蓋80在接觸限制器67之后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滑動。該狀態(tài)利于通過背面開口60e去除卡紙。

當蓋80被從圖10中示出的平放位置移動到豎立位置時,操作者升高蓋80的樞轉末端。在該操作中,向前的力作用在蓋80上。該向前力使伸長孔81g相對于相應軸66在縱向方向43上滑動。在該滑動中,軸66從相應伸長孔81g的被定位得離蓋80的樞轉末端較遠的端部移動到相應伸長孔81g的被定位得離蓋80的樞轉末端較近的端部。在該狀態(tài)下,蓋80向上且向前樞轉以便使蓋80的樞轉末端朝向背面開口60e移動。

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第一引導表面81q然后與設置在殼體60上的支撐器69e的相應屈曲部69c相對。

當蓋80在該狀態(tài)下樞轉以便使樞轉末端向前移動時,蓋80的第一引導表面81q與設置在殼體60上的支撐器69e的相應屈曲部69c接觸,從而第一引導表面81q在相應屈曲部69c上滑動。通過該操作,蓋80升高,同時樞轉以便向前移動樞轉末端。結果,蓋80的第一引導表面81q位于設置在殼體60上的支撐器69e的相應支撐表面69a上。

在該樞轉中,設置在蓋80的樞轉末端的相應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與限定背面開口60e的上邊緣的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邊緣60h滑動接觸。該滑動接觸將相應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引導到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邊緣60h。由于相應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的每一個傾斜以便其后部比其前部高,上端面81y由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邊緣60h引導,從而蓋80向下移動。由于蓋80在該情況下升高,伸長孔81g相對于相應軸66向下移動,從而軸66位于相應伸長孔81g的下端部略上方的位置。

當蓋80進一步樞轉以便向前移動樞轉末端時,設置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前端部的接合部81n與設置在殼體60上的相應定位器68接合。在該狀態(tài)下,相應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與第一側表面60d的下邊緣60h間隔開且位于下邊緣60h下方。結果,蓋80被定位在豎立位置。

在該狀態(tài)下,設置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上部上的板簧85的伸出部85d與接觸板60x的相應表面60y滑動接觸,然后在移動超過相應接合邊緣60w之后與相應傾斜表面60u接觸。結果,伸出部85d與相應接合邊緣60w接合,從而蓋80被穩(wěn)定地支撐在豎立位置。

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當蓋80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蓋80與相應限制器67的接觸表面67b接觸,且在蓋80的樞轉末端移動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沿接觸表面67b的斜坡移動。當蓋80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該構造防止蓋80與其上放置殼體60的放置表面直接碰撞。此外,蓋80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的移動減少蓋80與卡紙的去除發(fā)生干涉的可能性。

限制器67從殼體60突出且與其上放置殼體60的放置表面接觸。因而,限制器67被穩(wěn)定地支撐在放置表面上。該構造減少當蓋80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由于蓋80與限制器67的接觸造成限制器67的變形和破損。

軸66和限制器67被設置在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對應一個的底部。通過該構造,在蓋與限制器接觸時作用在蓋上的撞擊被分擔,這減少了蓋上的撞擊。這種撞擊的減少使施加到蓋80的扭轉力減少。

蓋80包括:引導在第一輸送路徑51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引導表面;構成殼體6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背面81d;和從背面81d向后突出的突起81f。該構造使得蓋80限定第一輸送路徑51,導致mfp10的較小尺寸。而且,在蓋80與限制器67的接觸時引起的撞擊被設置在蓋80上的突起81f吸收。而且,例如,當蓋80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以便使蓋80的樞轉末端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移動時,設置在蓋80上的突起81f利于調整蓋80的速度和軸66的高度。

在蓋80位于豎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伸長孔81g的每一個從對應軸66伸長到樞轉末端。通過該構造,當蓋80從豎立位置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蓋80的樞轉末端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平滑地移動。

殼體60包括與位于豎立位置的蓋80接合的定位器68以將蓋80在上下方向4上定位。通過該構造,定位器68將蓋80穩(wěn)定地支撐在豎立位置。

在蓋80從平放位置樞轉到豎立位置的過程中,與相應定位部68接合的接合部81n被相應第一引導表面81q朝向相應定位器68引導。該引導有利于當蓋80從平放位置樞轉到豎立位置時蓋80的定位。

蓋80的樞轉末端具有在蓋80從平放位置樞轉到豎立位置的過程中向下引導蓋80的第二引導表面。該構造進一步有利于蓋80通過定位器68的定位。

變型

蓋80可不具有限定第二輸送路徑52的引導表面。在上述實施例中,限定第二輸送路徑52的引導表面由相應第一肋81w的末端面81z限定,且可被蓋本體81的前表面限定。

當蓋80通過限制器67在離開背面開口60e的方向上移動時,80可與其上放置殼體60的放置表面接觸。例如,當蓋80樞轉到平放位置時,該構造還防止蓋80與其上放置殼體60的放置表面的直接碰撞,使蓋80上撞擊的減少。在上述實施例中,軸66被設置在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相應底部上,伸長孔81g被形成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突出部81t中。然而,本公開不限于該構造。例如,mfp10可被構造成使得軸66被設置在蓋80的第一側部81b和第二側部81c的相應突出部81t上,伸長孔81g被形成在殼體60的第二側表面60f和第三側表面60g的相應底部中。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