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維護裝置及噴墨記錄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514957閱讀:119來源:國知局
維護裝置及噴墨記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可防止油墨殘留在噴嘴面的維護裝置及噴墨記錄裝置。一實施方式涉及的維護裝置是用于從噴墨頭的噴嘴面除去油墨的裝置,所述噴嘴面包括設置有第一噴嘴的第一區(qū)域、設置有第二噴嘴的第二區(qū)域、以及位于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之間的第三區(qū)域,該維護裝置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一刮擦板、第二刮擦板。上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三區(qū)域的油墨。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時,所述第一刮擦板及第二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及所述第二區(qū)域并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及所述第二區(qū)域的油墨。
【專利說明】維護裝置及噴墨記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維護裝置及噴墨記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噴墨頭具有執(zhí)行機構(actuator)和填充油墨的壓力室。上述執(zhí)行機構如果被施加驅動信號(電壓)則會變形,并對填充到上述壓力室的油墨加壓。被加壓的該油墨從在上述壓力室開口的噴嘴噴出,并在記錄紙這樣的印刷介質上形成圖像。
[0003]有時油墨會附著于設有上述噴嘴的噴嘴面。為了防止該油墨污染上述印刷介質,用例如刮擦板(wiping blade)除去上述噴嘴面附著的油墨。
[0004]另一方面,已知一種噴出兩種(或兩色)油墨的噴墨頭。該噴墨頭通過在例如噴出不同種類油墨的兩個噴嘴之間設置槽,從而可防止由上述刮擦板刮擦掉的油墨在該兩個噴嘴之間混合。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71515號公報
[0008]在上述兩個噴嘴之間設有槽時,擔心由上述刮擦板刮擦下的油墨會殘留在該槽中。而且,擔心殘留在上述槽中的油墨例如會污染印刷介質并對印字品質造成影響。

【發(fā)明內容】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抑制油墨殘留在噴嘴面上的維護裝置及噴墨記錄裝置。
[0010]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所述維護裝置是用于從噴墨頭的噴嘴面除去油墨的裝置,所述噴嘴面包括設置有第一噴嘴的第一區(qū)域、設置有第二噴嘴的第二區(qū)域、以及位于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之間的第三區(qū)域,所述維護裝置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一刮擦板以及第二刮擦板。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三區(qū)域的油墨。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時,所述第一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并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一區(qū)域的油墨。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時,所述第二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區(qū)域并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二區(qū)域的油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打印機的一部分的截面圖。
[0012]圖2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頭分解后的立體圖。
[0013]圖3是沿圖2的F3-F3線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頭的截面圖。
[0014]圖4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維護裝置的立體圖。
[0015]圖5是沿圖1的F5-F5線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頭及維護裝置的截面圖。
[0016]圖6是沿圖1的F6-F6線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頭及維護裝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圖。
[0017]圖7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頭及維護裝置的截面圖。
[0018]圖8是示出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頭及維護裝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參照圖1至圖6對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存在對可用多個表述的各元件附注一個以上的其他表述的情況,但并不否定對其他未帶表述的元件進行不同的表述,也并不限制未被舉例的其他的表述。
[0020]圖1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打印機10的一部分的截面圖。噴墨打印機10是噴墨記錄裝置的一個例子。另外,噴墨記錄裝置并不僅限于此,也可以是復印機這樣的其他裝置。
[0021]如圖1所示,噴墨打印機10包括噴墨頭11、維護裝置12及廢液瓶13。噴墨打印機10還包括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一油墨容器、循環(huán)裝置、控制部以及記錄紙供給裝置這樣的各種部件。在該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中收容有不同顏色的油墨。例如,上述第一油墨容器中收容有黑色油墨,上述第二油墨容器中收容有品紅色油墨。另外,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中,可以收容同色但不同種類的油墨,也可以收容不同色且不同種類的油墨。
[0022]圖2是示出噴墨頭11分解后的立體圖。圖3是沿圖2的F3-F3線示出噴墨頭11的截面圖。如圖2所示,噴墨頭11是所謂的側射型噴墨頭。噴墨頭11向記錄紙這樣的印刷介質噴出兩種顏色的油墨,并形成文字、圖像。
[0023]噴墨頭11包括基板21、噴嘴板22、框部件23、一對執(zhí)行機構24、分流器(manifold) 25、一對電路基板26和外框27。如圖3所示,在噴墨頭11的內部形成有提供
油墨的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
[0024]如圖2所示,基板21由例如氧化鋁這樣的陶瓷形成為矩形的板狀?;?1具有平坦的安裝面31。在安裝面3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供給孔32、多個第二供給孔33、多個第一排出孔34以及多個第二排出孔35。
[0025]第一供給孔32和第二供給孔33被設置為在基板21的中央部沿基板21的長度方向并排設置為二列。第一供給孔32的列和第二供給孔33的列平行排列。
[0026]如圖3所示,第一供給孔32與分流器25的第一油墨供給部25a連通。第一供給孔32通過第一油墨供給部25a與上述第一油墨容器連接。如圖3的箭頭所示,上述第一油墨容器的油墨從第一供給孔32被供給第一油墨室28。
[0027]第二供給孔33連通至分流器25的第二油墨供給部25b。第二供給孔33通過第二油墨供給部25b與上述第二油墨容器連接。如圖3的箭頭所示,上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從第二供給部33被供給第二油墨室29。
[0028]如圖2所示,第一排出孔34排列在第一供給孔32的外側。第二排出孔35排列在第二供給孔33的外側。
[0029]如圖3所不,第一排出孔34與分流器25的第一油墨排出部25c連通。第一排出孔34通過第一油墨排出部25c與上述第一油墨容器連接。如圖3的箭頭所示,第一油墨室28的油墨從第一排出孔34排出至上述油墨容器。
[0030]第二排出孔35與分流器25的第二油墨排出部25d連通。第二排出孔35通過第二油墨排出部25d與上述第二油墨容器連接。如圖3的箭頭所示,第二油墨室29的油墨從第二排出孔35排出至上述油墨容器。
[0031]如上所述,油墨在上述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與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之間循環(huán)。
[0032]如圖2所示,噴嘴板22由例如聚酰亞胺制的矩形膜形成。噴嘴板22與基板21的安裝面31相對。
[0033]噴嘴板22具有平坦的噴嘴面37。該噴嘴面37上設有多個第一噴嘴38、多個第二噴嘴39。多個第一噴嘴38沿噴嘴板22的長度方向排列成一列。多個第二噴嘴39與第一噴嘴38的列平行地排列成一列。
[0034]如圖2的雙點劃線所示,噴嘴面37具有第一區(qū)域R1、第二區(qū)域R2和第三區(qū)域R3。第一區(qū)域Rl是設有多個第一噴嘴38并沿噴嘴板22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區(qū)域。第二區(qū)域R2是設有多個第二噴嘴39并平行于第一區(qū)域Rl延伸的矩形區(qū)域。第三區(qū)域R3是位于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之間的矩形區(qū)域。
[0035]第一噴嘴38與安裝面31的第一供給孔32和第一排出孔34之間的部分相對。第二噴嘴39與安裝面31的第二供給孔33和第二排出孔35之間的部分相對。
[0036]框部件23由例如鎳合金形成為矩形框狀??虿考?3介于基板21的安裝面31與噴嘴板22之間??虿考?3分別粘結于安裝面31和噴嘴板22。
[0037]框部件23具有隔板41。隔板41在基板21的中央部沿基板21的長度方向延伸。隔板41也分別粘結于安裝面31和噴嘴板22。
[0038]如圖3所不,隔板41被設置成對應于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換言之,隔板41支撐噴嘴板22的對應于第三區(qū)域R3的部分。
[0039]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由基板21、噴嘴板22、框部件23包圍而形成。隔板41隔在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之間。
[0040]執(zhí)行機構24分別由例如鋯鈦酸鉛(PZT)形成的一對板狀壓電體形成。該一對壓電體以使極化方向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反的方式貼合。
[0041]執(zhí)行機構24粘結于基板21的安裝面31。執(zhí)行機構24通過例如具有熱固性的環(huán)氧類粘結劑粘結于安裝面31。執(zhí)行機構24的頂部與噴嘴板22粘結。
[0042]一對執(zhí)行機構24對應于第一噴嘴38和第二噴嘴39,分別被配置在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中。一對執(zhí)行機構24平行地排列。
[0043]執(zhí)行機構24被形成為截面為梯形的形狀。在執(zhí)行機構24設有多個壓力室44。壓力室44是向第一油墨室28或第二油墨室29開口的槽。
[0044]多個壓力室44分別在與執(zhí)行機構24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沿執(zhí)行機構24的長度方向排列。多個壓力室44對應于噴嘴板22的多個第一噴嘴38和多個第二噴嘴39而設置。因此,第一噴嘴38或第二噴嘴39分別向壓力室44開口。另外,也可以具有第一噴嘴38或第二噴嘴39不開口的壓力室。
[0045]如圖3的粗線所示,在多個壓力室44中分別設有電極45。電極45例如由鎳薄膜形成。電極45覆蓋壓力室44的內表面。
[0046]如圖2所示,從基板21的安裝面31遍及執(zhí)行機構24地設置有多個配線圖案47。配線圖案47例如由鎳薄膜形成。配線圖案47從執(zhí)行機構24的壓力室44上形成的電極45分別延伸至安裝面31的側端部。
[0047]電路基板26是膜載封裝(FCP),其在形成有多條配線,同時還分別具有樹脂制成的具有柔軟性的薄膜51、連接至薄膜51的上述多條配線上的IC52。另外,FCP也稱為帶載封裝(TCP)。
[0048]薄膜51是卷帶自動結合(TAB)。IC52是用于對電極45施加電壓的部件。IC52通過例如樹脂固定于薄膜51。
[0049]薄膜51的端部通過各向異性導電膜(ACF)熱壓接于配線圖案47。由此,薄膜51的上述多條配線會與配線圖案47電連接。通過薄膜51與配線圖案47的連接,IC52將通過薄膜51的上述配線與電極45電連接。
[0050]外框27被安裝于基板21和框部件23,以覆蓋基板21、噴嘴板22及框部件23的外周緣。外框27可以通過例如粘結劑固定于基板21和框部件23,也可以通過例如螺絲固定于分流器25或其他部件。
[0051]如圖3所示,外框27具有開口部54和外表面55。噴嘴板22和框部件23的一部分嵌入開口部54。開口部54向外表面55開口。外表面55形成在與噴嘴板22的噴嘴面37同一個表面上。另外,噴嘴板22可以從外表面55突出,也可以向外表面55凹入。
[0052]噴墨頭11按如下方法噴出油墨。如圖3所示,上述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通過分流器25的第一油墨供給部25a和第二油墨供給部25b,從第一供給孔32和第二供給孔33分別提供給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供給第一油墨室28和第二油墨室29的油墨將被供給執(zhí)行機構24的多個壓力室44。
[0053]根據從上述控制部輸入的信號,IC52通過薄膜51的上述配線,對壓力室44的電極45施加驅動信號(電壓)。其結果,執(zhí)行機構24會發(fā)生剪切模式變形。
[0054]由于執(zhí)行機構24發(fā)生剪切模式變形,因此,設有該電極45的壓力室44的容積會改變。由此,壓力室44中的油墨被加壓,并從對應的第一噴嘴38或第二噴嘴39中噴出。即,黑色油墨從第一噴嘴38噴出、品紅色油墨從第二噴嘴39噴出。
[0055]未被噴出而殘留的油墨通過壓力室44從第一排出孔34和第二排出孔35流出。該油墨通過分流器25的第一油墨排出部25c和第二油墨排出部25d向上述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排出。
[0056]圖4是示出維護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沿圖1的F5-F5線示出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的截面圖。設置維護裝置12是用于除去附著在噴墨頭11的噴嘴面37上的油墨。
[0057]維護裝置12向圖1箭頭所示的裝置移動方向D移動,并除去噴嘴面37上附著的油墨。換言之,裝置移動方向D是維護裝置12擦拭噴嘴面37的方向。裝置移動方向D沿著噴嘴板22的長度方向。
[0058]如圖1所示,維護裝置12具有油墨接收部61、框架62、多個彈簧63、一對輥64、第一刮擦板65、第二刮擦板66、一對第三刮擦板67。輥64是第一定位部和旋轉體的一個例子。第三刮擦板67是清潔部和第三刮擦板的一個例子。
[0059]油墨接收部61形成為矩形的箱形,上端部61a敞開。排出口 71在油墨接收部61的底板61c打開。排出口 71例如通過管連接到廢液瓶13。
[0060]如圖5所示,一對引導部72從油墨接收部61的上端部61a突出。引導部72是第二定位部的一個例子。引導部72被設置成與油墨接收部61的側板61b為一體,并沿裝置移動方向D延伸。一對引導部72彼此相對。一對引導部72之間的距離比噴墨頭11的寬度大。換言之,噴墨頭11可以配置在一對引導部72之間。
[0061]框架62被形成為上端部敞開的矩形的箱形,并收容油墨接收部61的下端部。多個彈簧63配置在油墨接收部61和框架62之間。由此,油墨接收部61可相對框架62彈性位移。
[0062]框架62安裝在支架和引導部這樣的移動裝置上。維護裝置12通過該移動裝置移動噴墨打印機10的內部。維護裝置12向例如裝置移動方向D、以及垂直于噴嘴面37的方向移動。
[0063]輥64由例如耐油墨性優(yōu)異的合成橡膠形成。所謂耐油墨性是指在油墨中浸潰一定時間后材料的耐久性。輥64的寬度比第一噴嘴38和第二噴嘴39之間的距離窄小。
[0064]一對輥64對應于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而設置。一對輥64沿噴嘴板22的長度方向排列。
[0065]一對輥64圍繞旋轉軸76旋轉。旋轉軸76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例如油墨接收部61的側板61b上。換言之,旋轉軸76在垂直于裝置移動方向D的方向上延伸。另外,旋轉軸76不僅限于安裝在側板61b上,也可安裝在其他位置。
[0066]如圖1的點劃線所示,二個輥64的切線沿裝置移動方向D延伸。該二個輥64的切線處于比油墨接收部61的上端部61a更高的位置。
[0067]如圖4所示,在輥64的外周面上分別設有多個槽78。槽78沿輥64的圓周方向設置。不僅限于此,也可沿輥64的寬度方向設置。
[0068]如圖5所示,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分別從油墨接收部61的底板61c突出。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由例如耐油墨性優(yōu)異的合成橡膠形成。
[0069]第一刮擦板65對應于噴嘴面37的第一區(qū)域Rl而設置。第二刮擦板66對應于噴嘴面37的第二區(qū)域R2,并與第一刮擦板65并排設置。
[0070]如圖1所示,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設置在裝置移動方向D上的一對輥64之間。另外,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也可以設置在其他位置上。
[0071]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之間的距離等于輥64的寬度。另外,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之間的距離可以比輥64的寬度短,也可以比其長。
[0072]如圖1所示,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的前端位于一對輥64的切線上。另夕卜,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的前端也可以從一對輥64的切線突出。
[0073]一對第三刮擦板67分別從油墨接收部61的底板61c突出。第三刮擦板67由例如耐油墨性優(yōu)異的合成橡膠形成。
[0074]一對第三刮擦板67對應于一對輥64而設置。第三刮擦板67的前端接觸輥64的外周面。因此,當輥64旋轉時,第三刮擦板67就刮擦輥64的外周面。
[0075]如下所述,維護裝置12例如除去噴嘴面37上附著的油墨。
[0076]首先,維護裝置12通過上述移動裝置移動到噴墨頭11下。維護裝置12通過上述移動裝置靠近噴墨頭11,以便能夠進入一對引導部72之間。由此,如圖5所示,噴墨頭11被配置在一對引導部72之間,一對輥64抵接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通過這種方式,一對引導部72可用于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的寬度方向的定位。另外,輥64也可以局部抵接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而且,也可以僅一個輥64抵接第三區(qū)域R3。[0077]當輥64抵接第三區(qū)域R3時,第一刮擦板65抵接噴嘴面37的第一區(qū)域Rl。而且,第二刮擦板66抵接第二區(qū)域R2。由此,一對輥64可用于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之間的厚度方向的定位。另外,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也可局部抵接第三區(qū)域R3。
[0078]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抵接噴嘴面37時,會限制第一刮擦板65接觸噴嘴面37的第一區(qū)域Rl的力(第一刮擦板的撓曲量)、和第二刮擦板66接觸第二區(qū)域R2的力(第二刮擦板的撓曲量)增加至規(guī)定值以上。也就是說,由于一對輥64抵接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因此,可防止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過度按壓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而且,通過多個彈簧63的彈性變形,可減輕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接觸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的力。
[0079]如圖1所示,在輥64、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抵接噴嘴面37的狀態(tài)下,上述移動裝置使維護裝置12向裝置移動方向D移動。由此,第一刮擦板65可刮除存在于第一區(qū)域Rl的油墨。這種情況下,如圖1的點劃線所示,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可以撓曲。被刮擦下的油墨從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滴入油墨接收部61的內部。
[0080]圖6是沿圖1的F6-F6線示出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的一部分的截面圖。如圖6所示,由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刮擦下的油墨的一部分I在噴嘴面37的中央部被除去。換言之,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上附著的油墨的一部分I移動到第三區(qū)域R3。
[0081]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除去附著在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上的油墨后,輥64旋轉移動第三區(qū)域R3。輥64除去附著在第三區(qū)域R3的油墨、以及從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移過來的油墨的一部分I。該油墨附著在輥64的外周面,并進入輥64的槽78。
[0082]如圖1所示,輥64除去的油墨隨著輥64的旋轉而滴入油墨接收部61的內部。而且,輥64的外周面上附著的油墨由第三刮擦板67刮擦下而除去。刮擦下的油墨從第三刮擦板67滴落入油墨接收部61的內部。
[0083]如上所述,油墨接收部61接收由一對輥64、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除去的油墨。油墨從油墨接收部61的排出口 71向廢液瓶13排出。
[0084]維護裝置12在裝置移動方向D和裝置移動方向D的反方向上多次移動。維護裝置12在裝置移動方向D的反向上移動時也除去噴嘴面37上附著的油墨。由此,從噴嘴面37除去油墨。油墨被除去后,上述移動裝置使維護裝置12遠離噴墨頭11,并配置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
[0085]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10,輥64進行噴墨頭11和第一刮擦板65及第二刮擦板65之間的厚度方向的定位。而且,輥64除去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存在的油墨。由此,可抑制第三區(qū)域R3上殘留油墨、或兩種顏色的油墨混色,并可抑制第三區(qū)域R3上累積的過剩油墨附著在記錄紙這種印刷介質上。并且,可抑制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向噴嘴面37過度移動而使噴嘴面37損傷。
[0086]如圖5所示,對應于噴嘴板22的第三區(qū)域R3的部分由隔板41支撐。由此,輥64接觸第三區(qū)域R3的力受到隔板41的限制,因而可抑制噴嘴板22損傷。
[0087]輥64通過抵接噴嘴面37而限制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接觸噴嘴面37的力。由此,可防止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過度按壓噴嘴面37而使其損傷。
[0088]輥64可在裝置移動方向D上旋轉移動第三區(qū)域R3。由此,即使輥64抵接噴嘴面37,維護裝置12也能夠順利地向裝置移動方向D移動。
[0089]輥64的外周面上設有多個槽78。由此,附著于第三區(qū)域R3的油墨由于毛細管效應而被槽78吸收。因此,可有效地除去第三區(qū)域R3存在的油墨。
[0090]第三刮擦板67除去存在于輥64的外周面的油墨。由此,可防止通過輥64除去的油墨因殘留在輥64的外周面上而再次附著于第三區(qū)域R3。
[0091]當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抵接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輥64抵接第三區(qū)域R3時,噴墨頭11被配置在一對引導部72之間。換言之,一對引導部72進行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在寬度方向的定位。由此,能夠抑制例如輥64抵接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從而防止噴嘴面37損傷。
[0092]一對引導部72設置于油墨接收部61。通過這種方式,可抑制因設置引導部72導致的材料費、操作工序的增加。
[0093]彈簧63減輕輥64接觸第三區(qū)域R3的力。通過這種方式,可抑制一對輥64、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過度地按壓噴嘴面37。
[0094]下面,參照圖7對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如下公開的至少一種實施方式中,對于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10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部分采用相同的參照符號。而且,對于該構成部分,有時省略其部分或全部說明。
[0095]圖7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的截面圖。如圖7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維護裝置12包括一對球81和一對支撐體82,而不包括輥64和第三刮擦板67。球81是第一定位部和旋轉體的一個例子。一對支撐體82是清潔部的一個例子。
[0096]支撐體82從油墨接收部61的底板61c突出。支撐體82上設有收容部84。收容部84的上端部84a敞開。收容部84以球81可旋轉的方式收容球81。球81的一部分從敞開的收容部84的上端部84a突出。上端部84a的緣部接觸球81的外周面。
[0097]球81由例如耐油墨性優(yōu)異的合成橡膠形成。一對球81對應于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而設置。一對球81沿噴嘴板22的長度方向排列。
[0098]如圖7的虛線所示,二個球81的切線沿裝置移動方向D延伸。該二個球81的切線存在于比油墨接收部61的上端部61a更高的位置。
[0099]球81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輥64同樣地抵接噴嘴面37的第三區(qū)域R3。一對球81可用于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定位。
[0100]如果維護裝置12沿裝置移動方向D移動,則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在除去附著于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的油墨后,球81就旋轉移動第三區(qū)域R3。球81除去附著于第三區(qū)域R3的油墨、以及從第一區(qū)域Rl和第二區(qū)域R2移動來的油墨的一部分I。
[0101]如圖7所示,球81除去的油墨由收容部84的上端部84a的邊緣刮掉并除去。被刮除的油墨從支撐體82滴入油墨接收部61的內部。
[0102]如上述的第二實施方式所示,旋轉體不僅限于輥64,也可以是球81、其他部件。而且,第一定位部不僅限于這種旋轉體,也可以是例如與噴嘴面37相接觸部分的摩擦系數低的柱這樣的其他部件。
[0103]下面,參照圖8對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8是示出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頭11和維護裝置12的一部分的截面圖。如圖8所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噴墨頭11具有一對引導部88。引導部88是第二定位部的一個例子。[0104]引導部88形成為從油墨接收部61的底板61c突出的板狀。引導部88沿裝置移動方向D延伸。一對引導部88彼此相對。一對引導部88之間的距離比噴墨頭11的寬度更大。
[0105]—對棍64設置在一對引導部88之間。旋轉軸76的兩端固定于引導部88。另外,旋轉軸76也可以固定于油墨接收部61的側板61b。
[0106]如上述的第三實施方式所示,第二定位部不僅限于設置于油墨接收部61的引導部72,也可以是例如板狀的引導部88、抵接噴墨頭11的側面的輥這種其他部件。
[0107]根據上述的至少一個維護裝置,當第一定位部抵接噴嘴面的第三區(qū)域時,第一刮擦板和第二刮擦板抵接噴嘴面的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第一刮擦板和第二刮擦板除去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存在的油墨,而且,第一定位部除去第三區(qū)域存在的油墨。由此,可防止噴嘴面上殘留油墨。
[0108]對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這些實施方式是通過舉例的方式提出的,并不會限定發(fā)明的范圍。這些新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實施,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可以有各種省略、替代和改變。這些實施方式和其變形均包含在發(fā)明的范圍和宗旨內,同時也包含在保護范圍及其等價物的范圍內。
[0109]例如,第一刮擦板65的基部和第二刮擦板66的基部可連接。換言之,第一刮擦板65和第二刮擦板66可形成為一體。而且,也可以通過噴墨頭11移動,由維護裝置12除去噴嘴面37上存在的油墨。而且,也可以在噴嘴板22上設置與輥64卡合的槽。
[0110]符號說明
[0111]10噴墨打印機 11噴墨頭
[0112]12維護裝置`37噴嘴面
[0113]38第一噴嘴39第二噴嘴
[0114]61油墨接收部 63彈簧
[0115]64棍65第一刮擦板
[0116]66第二刮擦板 67第三刮擦板
[0117]72,88 引導部 7 8 槽
[0118]81 球82支撐體
【權利要求】
1.一種維護裝置,所述維護裝置是用于從噴墨頭的噴嘴面除去油墨的維護裝置,所述噴嘴面包括設置有第一噴嘴的第一區(qū)域、設置有第二噴嘴的第二區(qū)域、以及位于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之間的第三區(qū)域,所述維護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三區(qū)域的油墨; 第一刮擦板,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時,所述第一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并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一區(qū)域的油墨;以及 第二刮擦板,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時,所述第二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區(qū)域并除去存在于所述第二區(qū)域的油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通過抵接于所述噴嘴面,從而限制所述第一刮擦板接觸所述第一區(qū)域的力增加至規(guī)定值以上,并限制所述第二刮擦板接觸所述第二區(qū)域的力增加至規(guī)定值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能旋轉地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的旋轉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面設置有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維護裝置還包括清潔部,所述清潔部除去存在于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面的油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潔部包括除去存在于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面的油墨的第三刮擦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維護裝置還包括一對第二定位部, 當所述第一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區(qū)域、所述第二刮擦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區(qū)域且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三區(qū)域時,所述噴墨頭被配置在所述一對第二定位部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維護裝置還包括油墨接收部,所述油墨接收部接收由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刮擦板及所述第二刮擦板除去的油墨,且所述油墨接收部包括所述一對第二定位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維護裝置還包括彈簧,所述彈簧降低所述第一定位部接觸所述第三區(qū)域的力。
10.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維護裝置及所述噴墨頭。
【文檔編號】B41J2/165GK103770469SQ201310467161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山本敬三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 東芝泰格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