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蜂窩狀結構的制作方法
本申請是1994年12月28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08/367030的部分繼續(xù)申請。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多個象用在窗戶蓋板中那樣的平行管狀柵格的可伸展的蜂窩狀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在伸展時具有均勻成形的外表面的可伸展的蜂窩狀結構。
由多個細長的管狀柵格構成的用作窗簾的可伸展的蜂窩狀結構在現(xiàn)有技術中是眾所周知的。通常,這些可伸展的結構被用在象為窗戶等提供覆蓋物的應用場合。
在這樣結構中的柵格是用一種可撓曲的材料構成的,每個柵格設置成橫貫該材料的寬度并且與其他的柵格平行。通過將這些柵格折疊在一起或將它們伸展開,每個柵格所占據(jù)的體積就會分別減小或伸展開。柵格的可伸展的特性為各種各樣尺寸的覆蓋面積提供了有用的結構。
目前的許多蜂窩狀結構都具有沿各個柵格的長度延伸的摺縫。這些摺縫是在柵格的加工過程中通過在材料中形成折痕的方式產(chǎn)生的。這些摺縫有助于在結構受到擠壓時使各個柵格有序地折疊起來。這些摺縫還導致結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具有類似于手風琴的波紋的波紋狀外觀。
當將蜂窩狀結構用于象覆蓋住窗戶那樣的使用場合中時,柵格通常是水平地設置的,如Anderson的美國專利4673600的
圖1中所示的那樣設置。但是,從這些柵格中延伸出的摺縫的明顯折痕在朝著該結構的頂部方向會隨著每個柵格所支承的重量的增加而逐漸地減小。這樣,蜂窩狀結構就不能提供一種均勻分布的摺縫外觀。頂部的柵格變得幾乎是扁平的,而底部的柵格則仍保持明顯的摺縫。
象在Anderson的美國專利4677013的圖3中所示出的其他的蜂窩狀結構則具有非對稱的構形以便在遮光物的外觀上保持均勻。在形狀伸展開時每個柵格的前壁面是有摺縫的,相反,每個柵格的后壁面則是基本上平直的或直線狀的。在這種類型的蜂窩狀結構中,在每個柵格的后壁面上形成的折痕會隨著蜂窩狀結構使用一段時間后而慢慢地消失。折痕消失后又會導致蜂窩狀結構不能有序地折疊,因為后壁面會無規(guī)則地在柵格的內側或外側折起。柵格自身不會提供作用力使后壁面在一個或另一個方向上折疊。其結果就是導致完全不希望的外觀。
因此,所需要的是這樣一種窗戶遮光物,它在完全伸展時從頂部到底部都保持同樣的摺縫外觀。窗戶遮光物的蜂窩狀結構應該設計成能使柵格反復地以相同方式折疊以便提供一種均勻的和所希望的外觀。本發(fā)明就滿足了這些要求。
本發(fā)明是一種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具有均勻的摺縫外表面的蜂窩狀結構。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蜂窩狀結構特別適用于窗戶遮蓋物或遮光物。該結構具有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也不會消失的賞心悅目的摺縫外觀。此外,沿著該結構的外表面的每個柵格具有均勻的形狀和尺寸。該結構將會以有序的方式一致地折疊。
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包括多個具有一個摺縫的側邊和一個對置的支承側邊的柵格。將多層彈性材料接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多個柵格,這些柵格是在形成每一層片的材料發(fā)生撓曲時界定的。摺縫側邊由材料上的至少一個折痕形成。相反,支承側邊則具有由該材料形成的基本上平直的長度。這些柵格被構形成當該結構伸展開時,該支承側邊相互基本上處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摺縫是均勻地分布的。此外,形成每一層片的彈性材料會施加一個使該結構恢復到至少是局部被折疊的狀態(tài)。
當結構伸展時,由于每個柵格只有長度較摺縫側邊短的支承側邊承受結構的重量,故摺縫是均勻地分布的。此外,該結構會有序地恢復到至少局部地被折疊的狀態(tài),支承側邊從相應的摺縫側邊折開,而在每一層片上的撓曲的材料允許彈性地恢復到其原始平面狀態(tài)。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加工的蜂窩狀結構處在其局部被折疊的狀態(tài)下的透視圖;圖2是在圖1所示的處在局部被折疊狀態(tài)下的蜂窩狀結構內的多個柵格的端視圖;圖3是圖1所示的處在伸展狀態(tài)的下的多個柵格的端視圖;圖4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并且處在局部被折疊狀態(tài)下的蜂窩狀結構的透視圖;圖5是在圖4所示的蜂窩狀結構內的多個柵格的端視圖;圖6是類似于圖5的視圖,不同之處是柵格處在伸展的狀態(tài)下;圖7是一幅端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內容的并且處在局部被折疊狀態(tài)下的另一種蜂窩狀結構;圖8示出了圖7所示的蜂窩狀結構處在伸展狀態(tài)下;圖9是一幅端視圖,示出了處在伸展狀態(tài)下并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蜂窩狀結構;圖10是一幅端視圖,示出了處在局部被折疊狀態(tài)下并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種蜂窩狀結構;圖11示出了處在伸展狀態(tài)下的圖10所示的柵格;和圖12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并且處在完全伸展的狀態(tài)下的又一種蜂窩狀結構;和圖13是類似于圖12的視圖,柵格處在伸展狀態(tài)。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伸展的蜂窩狀結構,該蜂窩狀結構在每個伸展開的柵格之間具有均勻的外觀。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蜂窩狀結構包括一種彈性材料,該種彈性材料被折疊起來形成多個層片,相鄰的層片通過一條粘接縫接合在一起。當形成每一層片的材料發(fā)生撓曲時這些層片就形成了具有一個摺縫側邊和一個對置的支撐側邊的柵格。每個柵格的摺縫側邊通過至少一個折痕形成。相反地,每個柵格的支撐側邊形成一個基本上平直的長度,該段長度在結構伸展時,是與其他柵格的支承側邊同一平面的。此外,形成每一層的材料會施加一個使該結構彈性地恢復到至少局部地被折疊的狀態(tài)下的力。
參見附圖,特別是參見圖1,圖中提供了蜂窩狀結構10的透視圖。蜂窩狀結構10具有一個前表面12和一個后表面14并且安裝在頂軌16和底軌18構成的組件內。頂軌16可適合于安裝在窗框等上。因此,蜂窩狀結構10是從頂軌16上懸垂下來并且具有裝接在其底端上的底軌18。
兩根或多根繩索20從底軌18上延伸出,向上通過蜂窩狀結構10,進入到頂軌16內。在頂軌16上可以設置一個導引件22將繩索20導引向開口24。頂軌16可以在該開口24周圍有一個常規(guī)的鎖定機構(未示出),用于將繩索20嚙合在鎖定的和解鎖的位置上。
繩索20允許蜂窩狀結構10從被折疊的狀態(tài)變換到伸展開的狀態(tài)。繩索20通過迫使底軌18朝頂軌16移動來折疊蜂窩狀結構10。此外,繩索20通過允許常規(guī)的底軌18的重量將該結構的底端拉離開頂軌16來使蜂窩狀結構10伸展開。
圖2和3示出了圖1中所示的分別處在局部被折疊的和伸展的狀態(tài)下的蜂窩狀結構10。
蜂窩狀結構10是由能夠被永久折疊的一段彈性材料26形成的。合適的但是并非遍舉的材料包括聚脂的非編織纖維,由塑料得到的編織材料,紡織纖維,和塑料。
材料26可以連續(xù)地向后折疊到其自身上以形成若干層片28。用來形成每一層片28的兩個折痕29,31是通過在固定的間隔處在交替的方向上對材料進行擠壓的方式而永久地形成的。因此,材料26在未迫使結構伸展時被折疊成基本上處于同一平面的層片28組成的緊湊的層疊。如所進一步描述的那樣,形成每一層片28的兩個折痕29,31分別在該結構10的前表面12和后表面14上提供了一個前摺縫32和一個后摺縫34。
每一層片28被劃分為三個基本上平展的段,它們包括兩個外側段36連同它們之間的一個支承段38。這些段的劃分是通過設置在每一層片的折痕29,31之間并且處在材料26的對置側邊上的兩條粘接縫48實現(xiàn)的。
粘接縫48設置在每一層28上的位置要使得每個外側段26的長度42大于每個支承段的長度44。而且,兩個外側段36的長度42相互基本上相同。
雖然粘接縫48在每個層片28上設置在大致類似的位置上,但是粘接劑要這樣設置在每一層片的相反的側面上,使得一條粘接縫處在每個層片之間。粘接縫48采用向結構10的前表面12和后表面14來回轉換的交替方式設置。粘接劑被設置在每一層片28之間并且導致每個支承段38接合到毗鄰層片的支撐段上。粘接劑48可以由一條線上的膠劑構成的,或者用將毗鄰的層片28接合在一起的任何其他的方法象聲波焊接方法來形成粘接縫。
如圖3所示的那樣,結構10是通過將層片28相互拉開的方式伸展的。因每個層片28傾向于保持其初始的平展的形狀,因此需要象支承底軌的重量那樣的力來使結構10伸展開。當材料26伸展時,因層片在粘接縫將每個層片的兩側相互連接起來的部位處發(fā)生的彎曲,每個層片28會具有鋸齒形的輪廓49。而且,由于每個支承段的長度44要短于每個外側段36的長度42,支承段38相互的關系基本上是平直的。
每個層片28連接到一個毗鄰的層片上會導致在由支承段38限定的平展的支承壁54的每一側上形成外側柵格56的兩個基本上平行的柱50,52。每個柵格56具有大致類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形狀,兩個支承段38形成三角形的底邊,而每一個側邊各由一個外側段36形成。
基本上平直的支承段38限制了該結構10的整個延伸長度,同時允許每個柵格的兩個外側段36形成一個摺縫58。因此,由于支承壁54確保了每個柵格的外側段36在該結構10伸展時不會張緊,因此前表面12和后表面14會均勻地褶起來。
通過迫使層片28相互靠近和/或去掉先前用來使該結構伸展開的力(例如底軌18的重量)可使該結構10塌陷。該結構10自身會縮回到至少局部被折疊的狀態(tài),因為形成每個彎折的支承段38的彈性層片材料26可以恢復到其初始的平展形狀。
由于在每個層片的折痕29,31之間的彈性材料中沒有形成永久的摺縫,在每個層片28內的材料26會恢復到至少局部平展的狀態(tài)。圖1-3中所示的蜂窩狀結構10提供了產(chǎn)生來適當?shù)卣郫B遮光物的力的合適的實例。當伸展開時(圖3),支承段38基本上是平展的,但是因柵格的其余部分的力,它會在兩個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在粘接縫48處折疊。但是,外側段,例如外側段36的偏轉方向連同柵格的形狀一起會產(chǎn)生使粘接縫48背離摺縫34折疊起來的力。因此,蜂窩狀結構10將總是如圖2那樣折疊。將粘接縫4朝摺縫34移動需要提供力來將外側段,例如外側段36背離它們的彈性扁平形狀粘接起來。因此,可以看出,相應的零件的形狀和尺寸會產(chǎn)生導致支承段從柵格的摺縫側邊折疊起來的力。雖然這已經(jīng)參照附圖1-3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但是不言而喻的是,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存在同樣的力。
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種蜂窩狀結構110的透視圖。該蜂窩狀結構110具有一個前表面12和一個后表面14,并且裝在如圖1中所示的同樣的常規(guī)的頂軌16和底軌18組成的組合件中。相應地,在圖4-6中標示的100系列的標號中的后兩個數(shù)字用來標示具有如圖1-3所示的同樣的功能和/或結構的零件。
圖5和6提供了圖4所示的蜂窩狀結構110的端視圖。該蜂窩狀結構110在圖5中處在局部被折疊的狀態(tài),而在圖6中處在伸展的狀態(tài)。
材料126的一段成形成蜂窩狀結構110。材料126是大致彈性的,具有多個通過沖壓材料形成的折痕129,131。合適的彈性材料包括包括聚脂,塑料,和紡織纖維。
材料126背靠背折疊起來形成若干尺寸大致相等的基本上平展的層片128。層片128相互疊置成使每一層片毗鄰著另一個層片。
在區(qū)分每個層片128的折痕129,131之間,材料可以分成五個大致平展的段兩個外側段136,一個中心段137,和在該中心段和每個外側段之間各有一個支承段138。在每個層片128內的段由設置在每個層片的折痕129,131之間的四條粘接劑縫148界定。
粘接劑條縫148以交替的方式設置在每個層片128的相反的面上,使得在材料的一側上的粘接劑條縫夾在設置在層片材料的另一側上的粘接劑條縫之間。此外,對于每個層片128,粘接劑條縫148要設置成使每個支承段138的長度144短于每個外側段142和每個中心段143。而且,外側段136在長度上是相互大致相等的,同樣,支承段138在長度上也是大致相等的。
如圖4-6所示那樣,粘接劑條縫148設置在每個層片128的相反面上,使得兩條粘接劑條縫以交替的方式設置在每個層片之間。而且,在每個層片128之間,最靠近該結構的前表面112或后表面114的粘接劑條縫要寬于另一(即第二)粘接劑條縫。
粘接劑148設置在每個層片128之間,并且導致每個支承段138接合到毗鄰層片的支承段上。粘接劑148可以由一條縫上的膠劑構成或者可以是將層片128接合在一起的其他的常規(guī)的方法構成該粘接劑條縫。
如圖6所示那樣,當該結構210伸展時,因每個層片128的相互連接的兩側以交替的方式在粘接劑條縫148處彎曲,每個層片128就具有鋸齒形的輪廓149。此外,相互連接的支承段138相互是基本上處在同一平面上的,因為支承段的長度短于外側段136和中心段137的長度。
使層片伸展會導致內側柵格157的中心柱151豎直地設置在外側柵格156的前柱150和后柱152之間。而且,支承段138沿中心柱151形成大致平行的支承壁154,155。
在中心柱151范圍內的每個內側柵格157的形狀大致類似于等腰三角形,兩個支承段138形成每個三角形的底邊,一個中心段137形成一個側邊。同樣,在前柱150和后柱152上的外側柵格156的形狀也大致類似于等腰三角形,兩個支承段138形成每個三角形柵格156的底邊,而每一個側邊各由一個外側段136形成。但是,每個外側柵格156毗鄰一個鄰接的外側柵格的內側段145大致是平展的,而沒有形成一個尖點。
由平直的支承段138形成的平行的支承壁154,155支承著該結構110的重量。因此,外側段136就不承受任何重量,相反,沿該結構110的前表面112和后表面114形成摺縫158。每個摺縫158是均勻成形的,并且由每個柵格的外側段136鉸接起來的折痕129,131構成。
如果允許的話,當彎曲的層片128彈性地恢復到它們的初始平展形狀時,圖6所示的結構110自身會局部地塌陷。因此,為了使結構以有序的方式一致地塌陷,最好是在每個折痕129和131之間的材料上沒有形成永久的摺縫。
參見圖7和8,圖中分別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蜂窩狀結構210處于局部收縮和伸展狀態(tài)下的端視圖。
蜂窩狀結構210是由彈性材料226的若干個板片268構成的。每個板片268尺寸和形狀是相同的。每個板片268的兩端270向后折疊到板片的中心段237的相同側上并且通過粘接劑條縫272接合到其上。因此,每個板片基本上折疊成形成材料的兩個平展的層片228,以便形成具有兩個大致對稱的外側柵格256的雙柵格構形274。
每個外側柵格256具有三個折痕229,230和231,它們是在該材料上以相等的間隔并且在交替的方向上沖壓出的。三個折痕允許每個柵格256被折疊成一個由基本上同一平面的段236,238和239構成的緊湊的疊層。此外,折痕沿該結構210的前表面212和后表面214提供了起皺的紋理。
每個外側柵格256可以分成六個大致平展的段兩個外側段236,兩個內側段239,和兩個支承段238。關于每個外側柵格256,支承段238從板片材料226的中心段237上突伸出。同樣地,另一個支承段238通過使用一種常規(guī)的粘接劑272接合到該板片的中心段237上。
每個支承段整體地聯(lián)接到內側段239上,內側段具有涂覆到其外側表面240上的粘接劑并且通過折痕229,231鉸接到一個外側段236上。而且,外側段236通過設置在它們之間的折痕230相互分隔開。
外側段236的長度242長于支承段238的長度244。此外,在每個柵格256的范圍內的類似的段在長度上是相互相等的。例如,支承段238的長度244相互是基本上相等的。
在每個外側柵格256的范圍內,設置在外側段236之間的折痕256突入到該柵格內并且朝著支承段238。相反,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樣,在外側段236鉸接于內側段239上部位處的折痕229,231在該結構210的外表面上形成摺縫258的一部分。
材料268的板片通過設置在柵格內側段239上的外側表面240上的粘接劑248相互接合起來。每個層片268與其他的層片對準,使得在每個層片的外側段236和內側段239之間的折痕229,231靠接在類似的毗鄰的層片折痕上。
如圖8所示那樣,該結構210是通過將板片268相互拉開到支承段238相互處在同一平面上為止的方式伸展的。當結構210伸展時,每個支承段238將繞著接合到內側段239上的部位彎曲,并且連接到一個中心段237上或從該中心段上延伸出。而且,由于鉸接的外側段236的長度242長于支承段的長度244,因此支承段238將限制該結構210的伸展長度。
將板片268連接在一起會導致內側柵格257的中心柱251被定位在外側柵格256的前柱250和后柱252之間。而且,沿該中心柱251的每一側的基本上平直的支承段238限定了平行的支承壁254和255。
在中心柱251的范圍內的內側柵格257中的每一個都是由兩個鄰接的層片268形成的。內側柵格的形狀大致是矩形的,兩個支承段238形成矩形的每一側邊,矩形的每一端邊則由一個中心段237形成。
類似地,在前柱250和后柱252的范圍內的外側柵格256的形狀也是矩形的,其中一個側邊是凹入的。兩個支承段238形成每個矩形的基本上平直的側邊。此外,該矩形的每個端邊是由一個內側段239形成的。而且,兩個外側段236形成該矩形的凹入的側邊。
由平直的支承段238形成的平行的支承壁254,255承受該結構210的重量。而且,外側段236沿該結構210的前表面212和后表面214形成摺縫258。每個摺縫258是均勻成形的,并且從兩個內側段239鄰接在一起的部位處伸出。
因每個雙柵格構形274的彎曲的層片228受到拉緊而傾向于恢復到它們的初始平展的形狀,因此該結構210會連續(xù)地施加一個力以便其自身縮回到至少局部地塌陷的狀態(tài)。因此,最好在支承段238上沒有形成永久的摺縫,因為這樣的摺縫會阻礙結構210以強迫的方式有序地塌陷。
圖9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蜂窩狀結構310類似于圖7和8所示的結構210,不同之處是每個板片368的端部370是連接到中心段337上的方式。
如圖9所示的那樣,材料的每個板片368被折疊成雖然每個板片基本上形成兩個層片328,但是其端部370則是接合到中心段337的相反的兩側上。圖9所示的實施例否則就類似于圖7和8所示的實施例,它在前表面312和后表面314上具有同樣延伸的摺縫外觀。因此,在圖9中300系列標號中最后兩個數(shù)字用來標示具有與圖7和8所示的那些零件同樣功能的結構零件。
圖10和11示出了作為結構410的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蜂窩狀結構410類似于圖7-8中所示的結構210,不同之處是內側段的長度和在每個柵格的外側段436之間的折痕430的突出量。因此,用在在圖10和11中的400系列標號與圖7和8所示的在結構和/或功能方面類似的那些零件那樣具有同樣的最后兩位數(shù)字。
如圖10和11所示那樣,每個外側柵格456只有一個折痕430用來使柵格塌陷成基本上處于同一平面的段436,438和439構成的緊湊的疊層。此外,每個折痕430沿著該結構410的前表面412或后表面414提供了一個摺縫458。因此,當塌陷時,每個外側柵格456的折痕430會靠接在類似的毗鄰的層片的折痕上。
現(xiàn)具體地參見圖11,當結構410處在伸展的狀態(tài)時,支承段438相互基本上處于同一平面上。當結構410伸展開時,每個支承段438將會繞著它接合到內側段439上的部位彎曲并且連接到一個中心段437上或從該中心段上伸出。此外,每個外側段436將會繞著它整體地連接到一個內側段439上的部位彎曲。最后,支承段438會限制該結構410的伸展長度,因為在每個外側柵格456的范圍內,支承段438的長度444要短于鉸接的外側段436的長度442。
相互連接的板片468的伸展會導致內側柵格457的中心柱451被夾在外側柵格456的前柱450和后柱452之間。而且,平直的支承段438驗該中心柱451界定了基本上平行的支承壁454和455。
在前柱450和后柱452范圍內的外側柵格456大致是三角形的形狀。兩個支承段438形成每個三角形柵格456的底邊,而三角形的每個側邊則由一個外側段436形成。
相互連接起來的平直的支承段438支承著該結構410的重量。此外,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樣,摺縫458是由向外突出的折痕230沿著該結構410的前表面412和后表面414形成的。摺縫458沿著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勻地分布,因為外側段436不起支承該結構的重量的作用。
由于彈性支承段438和彈性外側段436受拉而傾向于恢復到它們的初始形狀,該結構410被迫試圖自身縮回到至少局部地塌陷的狀態(tài)。因此,最好在支承段或外側段上沒有形成折縫,因為這些段的彈性會使該結構410以有序的方式塌陷。
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蜂窩狀結構510示于圖12中成完全伸展的狀態(tài)。該結構510類似于圖10和11中所示的結構410,不同之處在于每個外側柵格556的外側段和內側段的長度之間的關系和每個板片568的端部570是如何向后接合到中心段537上的。因此,在圖12中的500系列的標號使用了與圖10和11中所示的具有類似的結構和/或功能的零件相同的最后兩個數(shù)字。
參見圖12,每個板片層片568被折疊成使材料526的端部570接合到中心段537的相反的兩側上。而且,關于每個外側柵格556,每個支承段538的長度544只稍稍短于外側段的長度542和內側段的長度545。
每個摺縫558從每個外側柵格556上突伸出的量將隨著每個外側段的長度542接近每個支承段538的長度544而減小。因此,只要每個柵格的外側段536的長度542長于支承段538的長度544,就會呈現(xiàn)摺縫558。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不同之處,圖12所示的實施例類似于圖10和11中所示的實施例,因此在伸展時它在前表面512和后表面514上具有均勻的摺縫外觀。但是,圖12所示的實施例完全伸展到使每個支承段538形成平直的長度。相反,圖13所示的實施例示出蜂窩狀結構510伸展到使支承段538相互基本上處在同一平面上,每個支承段呈現(xiàn)弧形。
關于圖1-13所示的最佳實施例,所示出的每個外側柵格的相同的段在長度基本上是相等的。例如,每個柵格的外側段在長度上是相互相等的。但是,如果需要這樣的話,也沒有必要使每個柵格的同樣的段具有基本是相等的長度。
從前面對本發(fā)明所作的詳細的說明和其附圖所示內容,可以很容易地意識到,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新穎的概念或原理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出種種變化和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的覆蓋物,該覆蓋物具有一個前側面和一個后側面并且由多個柵格構成,每個柵格包括一個有起摺的側邊和一個對置的支承側邊,該起摺的側邊具有由材料界定的折痕,當該覆蓋物伸展開時,起摺的側邊保持起摺,而支承側邊則基本上是扁平的并且與其他的柵格的支承側邊同一平面;當該覆蓋物被折疊時,每個柵格的材料彈性地施加一個力以便使該支承側邊背離該起摺的側邊折疊起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不同的起摺的側邊施加力在前側邊和后側邊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每個柵格具有三角形的形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柵格上的折痕從該柵格的支承側邊上突伸出。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柵格上的折痕突伸向該柵格的支承側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這些柵格被構形成外側柵格的一個前柱和一個后柱。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這些外側柵格具有相同的形狀,并且該材料被折疊成形成內側柵格的柱。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內側柵格具有與外側柵格不同的形狀。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這些內側柵格中的每一個都具有三角形的形狀。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覆蓋物還包括多個材料板片,每個板片限定這些外側柵格并且具有兩端,每一端都向后折疊到該材料上以便以對稱的形式形成這些外側柵格,其中該些多個板片接合在一起以便限定一個內側柵格。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些端部接合到該材料的相反的側面上。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內側柵格具有矩形形狀。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覆蓋物接合到一個頂軌和一個底軌上。
14.一種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該覆蓋物包括一段折疊來形成多個平展的層片的材料,每個層片由一條粘接條縫連接到一個毗鄰的層片上以界定兩個外側柵格,每個柵格具有一個帶有由該材料所界定的折痕的起摺的側邊和一個具有基本平直的長度的對置的支承側邊,形成該支承側邊的材料的長度短于形成該起摺的側邊的材料,并且當該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通過彎曲每個層片而伸展開時,這些柵格的支承側邊以相互在同一平面內的關系延伸,該些層片的每一個都施加一個力以便使該覆蓋物被折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每個外側柵格具有三角形的形狀。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每個柵格的折痕從該柵格上突伸出。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每個柵格的折痕突伸到該柵格內。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外側柵格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狀。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材料被折疊成形成一個內側柵格。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內側柵格具有與該外側柵格不同的形狀。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內側柵格具有三角形形狀。
22.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覆蓋物還包括多個材料板片,每個材料板片界定該些外側柵格并且具有兩個端部,每一端向后折疊到該材料上以便形成相互對稱的外側柵格,其中,該些多個板片接合在一起以便形成一個內側柵格。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些端部接合到該材料的相反的兩側上。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內側柵格具有一個矩形形狀。
25.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覆蓋物接合到一個頂軌上。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可折疊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覆蓋物接合到一個底軌上。
27.一種窗戶覆蓋物,該覆蓋物包括a)一個頂軌;b)由接合到該頂軌上的材料構成的多個大致豎直地設置的柵格,該些柵格共同形成一個支承壁和一個外表面,該支承壁大致是平面的,并且該外表面在該窗戶覆蓋物伸展開時具有褶縫;c)該支承壁施加一個力以便迫使該覆蓋物變成被折疊的狀態(tài);和d)一個底軌,該底軌具有足以使該窗戶覆蓋物伸展開的重量。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窗戶覆蓋物,其特征在于該些褶縫均勻地設置在該外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蜂窩狀結構包括一段被折疊來形成多個平展的層片的彈性材料。每個層片接合到一個鄰接的層片上以便形成多個柵格。每個柵格包括一個起褶的側邊和一個對置的支承側邊。起褶的側邊具有一個由該材料形成的折痕。相反,支承側邊具有一段由該材料形成的平直段。該些柵格被構形成當該結構展開時,支承側邊相互處于同一平面內并且該褶縫是均勻地分布的。而且,形成每個層片的材料可使該結構彈性地恢復到至少局部地被折疊的狀態(tài)。
文檔編號B31D3/02GK1166567SQ97104
公開日1997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黃忠臣 申請人:德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