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剪刀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
背景技術:
剪刀主要是以緊固螺絲中心為旋轉軸,刀身后腳面為支撐面,在刀身的相切內(nèi)側開出銳利的刀刃,再利用刀刃的相切使剪刀能順利做出剪切功能?,F(xiàn)有的剪刀刀身后腳面結構是兩個很小的U形或V形平面支撐,且U形面到緊固螺絲中心的距離較遠,剪切過程中兩刀身通過很小U形面繞緊固螺絲中心轉動,兩個刀身的支撐面小,旋轉不平穩(wěn),易造成刀刃在相切時,刀口相切點受力較大,使刀口的磨損較快?,F(xiàn)有剪刀刀身凹槽(抽芯)較長,靠近刀身后腳,容易因抽芯過長,造成后腳面過切而返工和報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該剪刀后腳面結構改進主要包括刀身a和第二刀身b;刀身a后腳面分布刀身a讓位孔,刀身b后腳面分布與刀身a1錯位的刀身b讓位孔,增大了兩支撐面,同時減小刀身a后腳面和刀身b后腳面的接觸面積;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沉頭孔中心的距離,使剪刀在張開和閉合過程中更平穩(wěn),刀口剪切時相切點的受力更均勻。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刀身b后腳面銑槽鑲嵌四氟板,增大了兩支撐面,四氟板具有高潤滑、不粘附性等特點,可減小第二刀身a后腳面和第二刀身b后腳面的接觸面積,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沉頭孔中心的距離,使剪刀在張開和閉合過程中更平穩(wěn),刀口剪切時相切點的受力更均勻。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結構新穎;擴大了剪刀后腳面和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中心距離,使剪刀在使用過程中更加平穩(wěn),刀口剪切時相切點的受力更均勻,能讓剪刀更耐用、剪切更順暢。同時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中心距離,所以刀身凹槽抽芯的長度更短,降低了因抽芯過長導致返工和報廢,從而也提高了抽芯工序的良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剪刀結構實施例1刀身a朝上的組合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剪刀結構實施例1刀身b朝上的組合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剪刀結構實施例1刀身a和刀身b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剪刀結構實施例2第二刀身a朝上的組合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剪刀結構實施例2第二刀身b朝上的組合圖。
圖中:1-刀身a、10-第二刀身a、11-刀身a刃線、12-刀身a后腳面、13-刀身a讓位孔、14-刀身a凹槽抽芯處、15-刀身a四方孔、2-刀身b、20-第二刀身b、21-刀身b刃線、22-刀身b后腳面、23-刀身b讓位孔、233-刀身b鑲四氟板、24-刀身b凹槽抽芯處、25-刀身b沉頭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實施例1:請參考圖1-3,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該剪刀后腳面結構改進主要包括刀身a1和第二刀身b2;刀身a后腳面12分布刀身a讓位孔13,刀身b后腳面22分布與刀身a1錯位的刀身b讓位孔23,增大了兩支撐面,同時減小刀身a后腳面12和刀身b后腳面22的接觸面積;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沉頭孔25中心的距離,使剪刀在張開和閉合過程中更平穩(wěn),刀口剪切時相切點的受力更均勻。
實施例2:請參考圖4至圖5,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該剪刀后腳面結構改進主要包括第二刀身a和第二刀身b;第二刀身a后腳面12分布讓位孔13,第二刀身b后腳面22銑槽鑲嵌四氟板233,增大了兩支撐面,四氟板具有高潤滑、不粘附性等特點,可減小第二刀身a后腳面12和第二刀身b后腳面22的接觸面積??s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沉頭孔25中心的距離,使剪刀在張開和閉合過程中更平穩(wěn),刀口剪切時相切點的受力更均勻。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的剪刀后腳面結構,結構新穎;擴大了剪刀后腳面和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中心距離,使剪刀在使用過程中更加平穩(wěn),刀口剪切時相切點的受力更均勻,能讓剪刀更耐用、剪切更順暢。同時縮短了后腳面到緊固螺絲中心距離,所以刀身凹槽抽芯處的長度更短,降低了因抽芯過長導致返工和報廢,從而也提高了抽芯工序的良率。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