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鎖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生物智能鎖芯。
背景技術:
鎖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鎖具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功能各異,不同的鎖具具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
1、現(xiàn)有的電子鎖,通常體積較大,需要重新在門上開孔安裝,需要更換新的鎖體鎖芯等配件,安裝復雜,成本高。
2、現(xiàn)有的鎖具產(chǎn)品需要根據(jù)門的厚度和開門方向等,組合出多種型號的產(chǎn)品。
3、現(xiàn)有的電子鎖機械結構復雜,產(chǎn)品成本較高。
4、現(xiàn)有的鎖芯為適配不同厚度的門,常見的長度有十幾種。用戶在購買鎖芯時需要準確測量門的總體厚度和鎖芯固定孔到門內(nèi)、門外的距離。
5、目前市場上的鎖具的開鎖方式相對單一,沒有同時支持機械鑰匙、指紋、密碼、手機app等方式開鎖的鎖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生物智能鎖芯,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鎖具安裝復雜、成本高、適用范圍窄和開鎖方式單一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生物智能鎖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過轉動桿連接;所述轉動桿上設有鎖舌;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外殼,所述第一外殼內(nèi)設有電機和鑰匙鎖芯,所述電機和鑰匙鎖芯的上端設有第一pcb板,所述第一pcb板上設有指紋識別電路 和密碼識別電路,所述第一pcb板與所述電機電連接;所述第一pcb板上端設有第一蓋板,所述第一蓋板上設有按鍵;
所述第一外殼的側面設有指紋識別槽,所述指紋識別槽與所述第一pcb板電連接;
所述電機和鑰匙鎖芯的下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外殼固定連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nèi)設有受所述電機驅動的滑動件;
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設有第一轉盤,所述第一轉盤的上端設有凸起,所述第一轉盤的下端與所述轉動桿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外殼,所述第二外殼上端設有第二轉盤,所述第二轉盤的上端與所述轉動桿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外殼內(nèi)設有電池槽,所述電池槽內(nèi)設有電池;
所述電池槽下方設有第二pcb板,所述第二pcb板上設有供電電路、反鎖鎖門電路和wifi電路,所述第二pcb板與所述第一pcb板電連接;
所述第二pcb板下端設有第二蓋板,所述第二蓋板上設有反鎖鎖門按鍵。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盤的下端設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二轉盤的上端設有第二套筒;
所述轉動桿為圓柱形,所述圓柱形的兩側設有切面,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內(nèi)設有與所述轉動桿匹配的插槽,所述轉動桿插設于所述插槽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鎖舌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轉動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盤的下方設有第一擋片,所述第一擋片的下方設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第一外殼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盤的上方設有第二擋片,所述第二擋片的上方設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第二外殼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下方設有扣片。
進一步地,所述扣片的下方設有第一緊固螺絲,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上方設有第二緊固螺絲。
進一步地,還包括由所述電池處穿入至所述固定板的固定螺絲,所述固定螺絲為中空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件為齒條,所述電機連接有齒輪,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件為滑條,所述滑條與所述滑槽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電機連接有偏心輪,所述滑條的一端抵在所述偏心輪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安裝簡單,只需替換現(xiàn)有鎖芯,無需打孔,即可實現(xiàn)普通鎖到生物智能鎖芯的升級;
2、可適應所有類型的門,只需調(diào)整第一轉盤的外形尺寸就可安裝進所有的門;
3、通過調(diào)節(jié)轉動桿與第一套筒的嵌套長度,實現(xiàn)鎖芯長度調(diào)整,可適應5-15cm厚的門,無需根據(jù)門的厚度選裝不同尺寸的鎖芯;
4、支持wifi聯(lián)網(wǎng)功能,隨時隨地了解門鎖狀態(tài),使用wifi聯(lián)網(wǎng)無需增加藍牙等家庭智能網(wǎng)關設備,簡化結構;
5、支持機械鑰匙、指紋、密碼、手機app開鎖。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2是圖1中上半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中下半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第一轉盤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采用滑條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轉動桿;2、鎖舌;3、固定件;4、第一外殼;5、電機;6、鑰匙鎖芯;7、第一pcb板;8、第一蓋板;9、指紋識別槽;10、固定板;11、滑槽;12、齒條;13、第一轉盤;14、凸起;15、圍板;16、第二外殼;17、第二轉盤;18、電池槽;19、電池;20、第二pcb板;21、第二蓋板;22、第一套筒;23、第二套筒;24、切面;25、第一擋片;26、第一固定片;27、第二擋片;28、第二固定片;29、扣片;30、第一緊固螺絲;31、第二緊固螺絲;32、固定螺絲;33、滑條;34、復位彈簧;35、偏心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本發(fā)明中的生物智能鎖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過轉動桿1連接,轉動桿1上設有鎖舌2,鎖舌2由固定件3固定在轉動桿1上。
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外殼4,第一外殼4內(nèi)設有電機5和鑰匙鎖芯6,電機5和鑰匙鎖芯6并排設置,在電機5和鑰匙鎖芯6的上端設有第一pcb板7,第一pcb板7上設有指紋識別電路和密碼識別電路,第一pcb板7與電機5電連接;第一pcb板7上端設有第一蓋板8,第一蓋板8上設有按鍵,這里,第一蓋板8采用亞克力板,按鍵為觸控按鍵,在第一蓋板8上印有數(shù)字,按鍵與密碼識別電路配合使用,用手觸摸按鍵即可輸入密碼。
在第一外殼4的側面設有指紋識別槽9,指紋識別槽9與第一pcb板7電連接,指紋識別槽9與指紋識別電路配合使用。
電機5和鑰匙鎖芯6的下端設有與第一外殼4固定連接的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設有滑槽11,滑槽11內(nèi)設有受電機5驅動的滑動件;本實施例中,滑 動件為齒條12,電機5連接有齒輪,齒條12與電機5的齒輪嚙合,齒條12可在電機5的帶動下沿滑槽11滑動。
固定板10的下端設有第一轉盤13,第一轉盤13的上端設有凸起14,這里凸起14的數(shù)量為4個,在第一轉盤13的外周設置有圍板15,將凸起14圍在內(nèi)部。第一轉盤13的下端與轉動桿1固定連接。指紋或密碼驗證成功時,齒條12通過電機5帶動旋轉出滑槽11與第一轉盤13上的凸起14卡住,實現(xiàn)開鎖或鎖門。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外殼16,第二外殼16上端設有第二轉盤17,第二轉盤17的上端與轉動桿1固定連接。第二外殼16內(nèi)設有電池槽18,電池槽18內(nèi)設有電池19;電池槽18下方設有第二pcb板20,第二pcb板20上設有供電電路、反鎖鎖門電路和wifi電路,第二pcb板20與第一pcb板7電連接;第二pcb板20下端設有第二蓋板21,第二蓋板21上設有反鎖鎖門按鍵。反鎖鎖門按鍵與反鎖鎖門電路配合使用,用戶出門時按下反鎖鎖門按鍵,通過反鎖鎖門電路控制電機5動作,即可在門外鎖門。
本實施例中,第一轉盤13的下端設有第一套筒22,第二轉盤17的上端設有第二套筒23;轉動桿1為圓柱形,圓柱形的兩側設有切面24,兩個切面24互相平行;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23內(nèi)設有與轉動桿1匹配的插槽,轉動桿1插設于插槽內(nèi);切面24的設置可以保證第一轉盤13、轉動桿1和第二轉盤17同時轉動。
第一轉盤13的下方設有第一擋片25,第一擋片25的下方設有第一固定片26,第一固定片26通過螺釘固定在第一外殼4上,將第一外殼4內(nèi)的部件固定在第一外殼4內(nèi)。第二轉盤17的上方設有第二擋片27,第二擋片27的上方設有第二固定片28,第二固定片28通過螺釘固定在第二外殼16上。第一固定片26的下方設有扣片29,扣片29的下方設有第一緊固螺絲30;第二固定片28的上方設有第二緊固螺絲31。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由電池19處穿入至固定板10的固定螺絲32,通過固定螺絲32將各部件串接固定在一起。固定螺絲32為中空結構,方便電線等連接線穿過,且可以保護各連接線,避免外殼轉動時連接線纏繞和被擰斷。
本實施例工作時,用戶在指紋識別槽9按下指紋,通過指紋識別電路輸入指紋開鎖信息;或者用戶在第一pcb板7上按下開鎖密碼,通過密碼識別電路輸入密碼開鎖信息;或者用戶通過手機app經(jīng)wifi輸入開鎖信息;當各開鎖信息為正確開鎖信息時,第一pcb板7的cpu發(fā)出開鎖指令給電機5,電機5轉動,帶動齒條12從滑槽11內(nèi)滑出,齒條12滑出后與凸起14卡合,這時用戶旋轉第一外殼4,則第一外殼4帶動固定板10、齒條12和第一轉盤13轉動,進而帶動轉動桿1轉動,帶動鎖舌2旋轉,實現(xiàn)開鎖動作;在開鎖后,電機5反向轉動收回齒條12。在齒條12沒有旋出滑槽11時,外殼轉動時不能帶動第一轉盤13旋轉,不能開鎖。鎖門過程類似開鎖過程,通過各種方式控制電機5轉動旋出齒條12,旋轉第一外殼4實現(xiàn)鎖門。
在電池19沒電或電路損壞時,可通過機械鑰匙開鎖,通過鑰匙轉動鑰匙鎖芯6,使鑰匙鎖芯6的撥片與凸起14卡合,后續(xù)開鎖過程與前述其他開鎖方式相同。
用戶可根據(jù)自己門的厚度調(diào)整轉動桿1與第一套筒22的嵌套長度,實現(xiàn)鎖芯長度調(diào)整;鎖舌2可通過固定件3調(diào)整在轉動桿1上的位置;通過前述兩種調(diào)整使得本實施例的鎖芯可以適用于不同厚度的門,適用范圍廣。
本實施例中,第一pcb板7由兩塊獨立的pcb板組成,一塊為觸控鍵pcb板,一塊為led燈及控制電路pcb板,獨立完成焊接后,兩塊pcb板再焊接到一起,減少空間同時能實現(xiàn)照明與觸控一體化。
實施例2
參見圖5,省略滑槽11等部件。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滑動件為滑條33,滑條33與滑槽11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34,電機5連接有偏心輪35,滑條33的一端抵在偏心輪35上。本實施例中,電機5轉動,帶動偏心輪35轉動,偏心輪35可帶動滑條33從滑槽11內(nèi)滑出,滑條33與凸起14卡合,則可以通過轉動第一外殼4實現(xiàn)開門鎖門,這里凸起14的數(shù)量為6個。完成開門鎖門動作后,電機5反轉,偏心輪35轉回原位,則滑條33在復位彈簧34的作用下回到滑槽11內(nèi),與凸起14脫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