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閥閥芯取出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包括桿體,桿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膨脹體,桿體外套設有能與止回閥閥口固定連接的蓋體,在膨脹體和蓋體之間桿體外活動套設有膨脹套筒,膨脹套筒的外徑小于蓋體的外徑且膨脹套筒的外徑大于蓋體的內(nèi)徑,膨脹套筒靠近膨脹體一端的壁面設有能被膨脹體撐開的縫隙。本實用新型操作過程簡便快捷,更換過程中,能夠保證閥口處的密封,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不需要對止回閥閥體進行切割,保持了止回閥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
止回閥閥芯取出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止回閥閥芯取出器,特別是一種油田增注泵進出口流程所使用的止回閥的閥芯取出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油田開采步入中后期開發(fā),高壓增注注水日趨成為主要的增產(chǎn)穩(wěn)產(chǎn)手段,從常壓注水,發(fā)展到單泵多井的粗放式高壓注水,再到目前單井單泵的精細注水,注水工作的平穩(wěn)性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場生產(chǎn)管理水平的標志之一。單井單泵的精細注水在使用過程中,泵體進出口需要安裝止回閥。
[0003]在運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水質(zhì)及管線壓力波動等問題,止回閥常出現(xiàn)堵塞的情況。現(xiàn)在的解決方法是采用電氣焊,將堵塞止回閥取下來并更換新的止回閥閥芯。此方法費時費力,不僅影響注水平穩(wěn)性,而且多次切割工藝導致止回閥的安全性降低,從而導致工藝流程的安全性大幅度降低,給高壓注水帶來傷人及損壞設備等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為了克服使用電氣焊切割更換止回閥閥芯效率低下且導致的止回閥安全性降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止回閥閥芯取出器,能夠簡便快捷地更換止回閥閥芯,且更換止回閥閥芯后,保持止回閥的安全性。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包括桿體,桿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膨脹體,桿體外套設有能與止回閥閥口固定連接的蓋體,在膨脹體和蓋體之間桿體外活動套設有膨脹套筒,膨脹套筒的外徑小于蓋體的外徑且膨脹套筒的外徑大于蓋體的內(nèi)徑,膨脹套筒靠近膨脹體一端的壁面設有能被膨脹體撐開的縫隙。
[0006]蓋體面向膨脹套筒的一側(cè)設置有筒狀的連接部,連接部與蓋體同軸設置,連接部的內(nèi)徑大于膨脹套筒的外徑,連接部設有能與所述止回閥閥口螺接的內(nèi)螺紋。
[0007]連接部的壁面上設有泄壓通孔。
[0008]泄壓通孔連接有泄壓管,泄壓管位于連接部外。
[0009]蓋體面向膨脹套筒的一側(cè)設有卡位凸環(huán),卡位凸環(huán)與蓋體同軸心設置,卡位凸環(huán)的內(nèi)徑等于蓋體的內(nèi)徑,卡位凸環(huán)的外徑小于膨脹套筒另一端的內(nèi)徑。
[0010]膨脹體為圓臺體,膨脹套筒靠近膨脹體一端的內(nèi)壁為圓錐面,所述圓錐面與膨脹套筒同軸設置,所述圓錐面的底面朝向膨脹體,所述圓臺體的頂面朝向膨脹套筒,所述圓錐面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圓臺體的頂面直徑,且所述圓錐面的底面直徑小于所述圓臺體的底面直徑。
[0011]縫隙為S型。
[0012]桿體在蓋體相對膨脹套筒的另一側(cè)設有密封圈,密封圈緊貼蓋體。
[0013]桿體為螺桿,桿體與蓋體和膨脹體螺接;桿體的另一端螺接有螺母,螺母設在蓋體的另一側(cè)。
[0014]螺母的壁面上開設有徑向的通孔,所述止回閥閥芯取出器還包括能通過通孔旋轉(zhuǎn)螺母的扳手。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取出止回閥閥芯,從而迅速更換止回閥閥芯,與原有的使用電氣焊更換整個止回閥相比,大幅度減少工作量,減輕員工勞動輕度,降低止回閥修理費用,并杜絕可能由于頻繁切割止回閥工藝導致的安全隱患,提高注水平穩(wěn)性,還可與扳手等常見工具相配合,使用便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中A區(qū)域的放大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
[0020]1.桿體,2.膨脹套筒,201.縫隙,3.蓋體,301.連接部,302.泄壓通孔,303.泄壓管,304.卡位凸環(huán),4.螺母,401.通孔,5.膨脹體,6.密封圈,7.扳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包括桿體1,桿體I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膨脹體5,桿體I外套設有能與止回閥閥口固定連接的蓋體3,在膨脹體5和蓋體3之間桿體I外活動套設有膨脹套筒2,膨脹套筒2的外徑小于蓋體3的外徑且膨脹套筒2的外徑大于蓋體3的內(nèi)徑,膨脹套筒2靠近膨脹體5 —端的壁面設有能被膨脹體5撐開的縫隙201。
[0023]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取出止回閥閥芯時,只需要使本實用新型的膨脹體5和膨脹套筒2的縫隙201伸入并通過閥芯的另一端,然后將蓋體3與止回閥閥口固定,并向止回閥閥口外拽動桿體1,膨脹體5隨著桿體I撐開膨脹套筒2的縫隙201,膨脹套筒2在膨脹變形的過程中帶動并卸下閥芯,拆掉蓋體3,繼續(xù)向外拽動桿體1,即完成止回閥閥芯取出動作。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能快速取出并迅速更換止回閥的閥芯,工作量大幅度減少,減輕了員工的勞動輕度,并有效降低了止回閥的修理費用,同時,也杜絕了可能由于頻繁切割止回閥工藝而導致的安全隱患,提高了注水的平穩(wěn)性。
[0024]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蓋體3面向膨脹套筒2的一側(cè)設置有筒狀的連接部301,連接部301與蓋體3同軸設置,連接部301的內(nèi)徑大于膨脹套筒2的外徑,連接部301設有能與所述止回閥閥口螺接的內(nèi)螺紋。使用過程中,連接部301與該止回閥螺接在一起,使得該止回閥與蓋體3之間形成一個密閉空間,防止止回閥中的余壓從蓋體3的邊緣處溢出傷人。
[0025]為了避免取出止回閥時,閥內(nèi)可能存留的余壓對工作人員造成損害,在連接部301的壁面上設有泄壓通孔302,以排除閥內(nèi)余壓?;蛘咴谛箟和?02連接泄壓管303,泄壓管303位于連接部301外,使余壓按照泄壓管303的走向排出,保證在取出閥芯過程中操作人員的安全。
[0026]在蓋體3面向膨脹套筒2的一側(cè)設置卡位凸環(huán)304,卡位凸環(huán)304與蓋體3同軸心設置,卡位凸環(huán)304的內(nèi)徑等于蓋體3的內(nèi)徑,卡位凸環(huán)304的外徑小于膨脹套筒2的內(nèi)徑,從而使膨脹套筒2在取出閥芯的過程中能夠卡于卡位凸環(huán)304的位置。
[0027]使膨脹體5為圓臺體,卻膨脹套筒2靠近膨脹體5 —端的內(nèi)壁為圓錐面,所述圓錐面與膨脹套筒2同軸設置,所述圓錐面的底面朝向膨脹體5,所述圓臺體的頂面朝向膨脹套筒2,以便于膨脹體5撐開膨脹套筒2的縫隙201,所述圓錐面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圓臺體的頂面直徑,且所述圓錐面的底面直徑小于所述圓臺體的底面直徑。
[0028]如圖2所示,縫隙201為S型,以便于在壓力變形后,可以更加有效承托閥芯以便將閥芯取出。在一個可行的實施方式中,膨脹套筒2的一端壁面上均勻設置四條縫隙201。
[0029]桿體I在蓋體3相對膨脹套筒2的另一側(cè)設有密封圈6,密封圈6緊貼蓋體3,以防止水井流程內(nèi)余壓從蓋體3的中孔溢出傷到操作人員。
[0030]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桿體I可以為螺桿,桿體I與蓋體3和膨脹體5螺接;桿體I的另一端螺接有螺母4,螺母4設在蓋體3的另一側(cè)。螺母4的壁面上開設有徑向的通孔401,所述止回閥閥芯取出器還包括能通過通孔401旋轉(zhuǎn)螺母4的扳手7。使用時,可與扳手7等常見工具相配合,使用便利,且操作人員使用扳手7在側(cè)面旋轉(zhuǎn)螺母4,控制桿體I的移動,以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
[0031]下面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操作步驟如下:
[0032]1、將堵塞的止回閥頂部的備帽取下,露出止回閥的閥芯;
[0033]2、將桿體1(螺桿)的一端螺接膨脹體5,自桿體I的另一端套上膨脹套筒2,然后伸入止回閥的閥芯,直至膨脹套筒2上“S”型縫隙201伸出閥芯的另一端;
[0034]3、在桿體I的另一端螺接蓋體3,并使蓋體3與止回閥的閥門螺接固定,再在蓋體3的另一側(cè)依次螺接密封圈6和螺母4 ;
[0035]4、將扳手7插入螺母4上的通孔401,旋轉(zhuǎn)扳手7并使桿體I向止回閥閥外移動,至膨脹體5撐開膨脹套筒2上的縫隙201,膨脹套筒2發(fā)生變形,繼續(xù)旋轉(zhuǎn)扳手7,膨脹套筒2在膨脹變形的過程中帶動閥芯向止回閥閥口移動;
[0036]5、待止回閥的閥芯被膨脹套管2帶動卸下后,依次拆下螺母4、密封圈6和蓋體3,將桿體I自止回閥中取出,閥芯被桿體I自止回閥內(nèi)帶出。
[0037]本實用新型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在使用時,不需要取下止回閥,操作過程簡便快捷,且更換過程中,能夠保證閥口處的密封,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不需要在止回閥閥體上進行切割,也保持了止回閥的安全性。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各組成部分并不僅限于上述整體應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描述的各技術特征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一項單獨采用或選擇多項組合起來使用,因此,本實用新型理所應當?shù)睾w了與本案創(chuàng)新點有關的其他組合及具體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包括桿體(1),桿體(I)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膨脹體(5),桿體(I)外套設有能與止回閥閥口固定連接的蓋體(3),在膨脹體(5)和蓋體(3)之間桿體⑴外活動套設有膨脹套筒(2),膨脹套筒⑵的外徑小于蓋體(3)的外徑且膨脹套筒(2)的外徑大于蓋體(3)的內(nèi)徑,膨脹套筒(2)靠近膨脹體(5)一端的壁面設有能被膨脹體(5)撐開的縫隙(20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蓋體(3)面向膨脹套筒(2)的一側(cè)設置有筒狀的連接部(301),連接部(301)與蓋體(3)同軸設置,連接部(301)的內(nèi)徑大于膨脹套筒(2)的外徑,連接部(301)設有能與所述止回閥閥口螺接的內(nèi)螺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連接部(301)的壁面上設有泄壓通孔(302)。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泄壓通孔(302)連接有泄壓管(303),泄壓管(303)位于連接部(301)夕卜。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蓋體(3)面向膨脹套筒(2)的一側(cè)設有卡位凸環(huán)(304),卡位凸環(huán)(304)與蓋體(3)同軸心設置,卡位凸環(huán)(304)的內(nèi)徑等于蓋體(3)的內(nèi)徑,卡位凸環(huán)(304)的外徑小于膨脹套筒(2)另一端的內(nèi)徑。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膨脹體(5)為圓臺體,膨脹套筒⑵靠近膨脹體(5) —端的內(nèi)壁為圓錐面,所述圓錐面與膨脹套筒(2)同軸設置,所述圓錐面的底面朝向膨脹體(5),所述圓臺體的頂面朝向膨脹套筒(2),所述圓錐面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圓臺體的頂面直徑,且所述圓錐面的底面直徑小于所述圓臺體的底面直徑。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縫隙(201)為S型。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桿體(I)在蓋體(3)相對膨脹套筒(2)的另一側(cè)設有密封圈¢),密封圈(6)緊貼蓋體(3)。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桿體(I)為螺桿,桿體⑴與蓋體⑶和膨脹體(5)螺接;桿體⑴的另一端螺接有螺母⑷,螺母⑷設在蓋體⑶的另一側(c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止回閥閥芯取出器,其特征在于,螺母(4)的壁面上開設有徑向的通孔(401),所述止回閥閥芯取出器還包括能通過通孔(401)旋轉(zhuǎn)螺母(4)的扳手⑵。
【文檔編號】B25B27/00GK204036370SQ201420425229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王洪雨, 蔣奇志, 張連梅, 王偉, 孫明波, 黃興國, 黎云鵬, 田沛, 王永進, 龍?zhí)╁P, 王莉萍, 沈澤鑫, 廖茂盛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