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維修效率高及能使垛機器人結構更加緊湊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本發(fā)明包括連接塊(1)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塊(1)兩側的連臂軸(2),所述連接塊(1)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同軸設置,所述連接塊(1)上設有與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相適配的讓位槽(3)或讓位孔,所述連接塊(1)上還設置有聯(lián)板(17),所述聯(lián)板(17)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1)相連接,另一端上設有軸孔(7),所述軸孔(7)的中心軸與所述連臂軸(2)的中心軸相互平行。本發(fā)明應用于碼垛機器人的【技術領域】。
【專利說明】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桿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很多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過程中,都會用碼垛機器人來完成一些工序,不僅能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成本,更能提高產(chǎn)品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就要求著碼垛機器人的總體體積不能過大,以適應更多的場所,提高碼垛機器人的通用性能。而且受空間限制以及對碼垛機臂長與機身比例在外觀上的設計要求,都需要縮小機身體積。目前垂直絲桿與連桿軸的結構關系限制了機身尺寸的進一步縮小,同時與所述連桿軸一體設計的連接塊在安裝的時候也很不方便。因此,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如何通過調節(jié)零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或設計零部件,來減小碼垛機器人的整體體積成了企業(yè)研發(fā)的項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維修效率高及能使垛機器人結構更加緊湊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
[0004]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包括連接塊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塊兩側的連臂軸,所述連接塊兩側的所述連臂軸同軸設置,所述連接塊上設有與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相適配的讓位槽或讓位孔,所述聯(lián)板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相連接,另一端上設有軸孔,所述軸孔的中心軸與所述連臂軸的中心軸相互平行,所述連接塊上還設置有聯(lián)板。
[0005]進一步,所述讓位槽或所述讓位孔位于所述連接塊兩側的所述連臂軸之間。
[0006]進一步,所述讓位槽或所述讓位孔位于所述連接塊兩側的所述連臂軸之間的中間部位。
[0007]進一步,所述讓位槽的寬度或所述讓位孔的孔徑為所述連接塊的寬度的1/2-2/3。
[0008]進一步,所述連臂軸為階梯軸,并且由外至內(nèi)軸徑逐漸增大。
[0009]進一步,所述階梯軸為兩階階梯軸。
[0010]進一步,所述連接塊設置有若干個螺紋孔,所述聯(lián)板上設有與所述螺紋孔相適配的通孔,并且所述連接塊和所述聯(lián)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0011]進一步,若干個所述螺紋孔沿著所述連臂軸徑向開設。
[0012]進一步,所述螺紋孔的數(shù)量為四,四個所述螺紋孔均勻設在所述連接塊一個面上。
[001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fā)明包括連接塊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塊兩側的連臂軸,所述連接塊兩側的所述連臂軸同軸設置,所述連接塊上設有與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相適配的讓位槽或讓位孔,所述連接塊上還設置有聯(lián)板,所述聯(lián)板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相連接,另一端上設有軸孔,所述軸孔的中心軸與所述連臂軸的中心軸相互平行,所以,所述碼垛機器人連接軸結構簡單,在安裝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時,絲桿可以穿過位槽或讓位孔,而且能使垛機器人結構更加緊湊。另外,由于所述連接塊上還設置有聯(lián)板,所述連接塊與所述聯(lián)板為分體成型,從而使得所述聯(lián)板與所述連接塊為可拆卸連接,使本發(fā)明在實際安裝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方便,在維修的時候也方便快捷,大大節(jié)約維修時間和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fā)明拆去所述聯(lián)板17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使用改進前的連桿裝置后的碼垛機器人的Z軸運動機構;
[0017]圖4是使用本發(fā)明后的碼垛機器人的Z軸運動機構;
[0018]圖5是圖4中絲桿與本發(fā)明配合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是本發(fā)明在碼垛機器人機械臂上使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本發(fā)明包括連接塊I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連臂軸2,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同軸設置,所述連接塊I上設有與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相適配的讓位槽3或讓位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塊I上設有與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相適配的讓位槽3,所述連接塊I上還設置有聯(lián)板17,所述聯(lián)板17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I相連接,另一端上設有軸孔7,所述軸孔7的中心軸與所述連臂軸2的中心軸相互平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塊I與所述聯(lián)板17為分體成型。
[00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讓位槽3位于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之間。
[00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讓位槽3位于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之間的中間部位。
[00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讓位槽3的寬度或所述讓位孔的孔徑為所述連接塊I的寬度的 1/2。
[002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臂軸2為階梯軸,并且由外至內(nèi)軸徑逐漸增大。
[00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階梯軸為兩階階梯軸。
[002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塊I設置有若干個螺紋孔4,所述聯(lián)板17上設有與所述螺紋孔4相適配的通孔,并且所述連接塊I和所述聯(lián)板17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0027]在本實施例中,若干個所述螺紋孔4沿著所述連臂軸2徑向開設。
[002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螺紋孔4的數(shù)量為四,四個所述螺紋孔4均勻設在所述連接塊I 一個面上。
[0029]如圖6所示,碼垛機器人的機械臂包括所述連接塊1,還包括長大臂10、與所述長大臂10頂端相鉸接的小臂12、與所述小臂12的中位相鉸接的短大臂13,所述小臂12的中位上還鉸接有三角板14,所述三角板14上還鉸接有拉桿115和拉桿1116,所述短大臂13的底端通過聯(lián)板17與所述長大臂10的中位相鉸接,所述聯(lián)板17與所述連接塊I為可拆固定連接,所述聯(lián)板17通過連接塊I與所述長大臂10相鉸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聯(lián)板17與所述連接塊I通過螺栓固定連接,與以前的一體設計相比,本發(fā)明的連桿裝置安裝和維修都更加方便簡單,有助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維修效率。
[0030]本發(fā)明在實際應用時,如圖3所示,圖3是使用改進前的連桿裝置后的碼垛機器人的Z軸運動機構,Z軸運動機構包括支架5、豎直設置在所述支架5上的直線軌道6、連接塊
1、豎直設置的絲桿8,及與所述絲桿8螺紋配合的絲桿螺母9,碼垛機器人的長大臂10的端部與推塊11相鉸接,所述推塊11與所述絲桿螺母9固定連接,所述長大臂10的上部與所述連接塊I相鉸接,所述絲桿8與所述支架5之間的距離為A。圖4是使用本發(fā)明后的碼垛機器人的Z軸運動機構,所述絲桿8與所述支架5之間的距離為B,所述絲桿8與所述垛機器人連桿裝置之間的配合關系如圖5所示。
[0031]由此可見,距離為B要比距離為A小的多,在實際安裝中可以達到B小于A/2,效果非常明顯,使垛機器人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從而使垛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0032]本發(fā)明應用于碼垛機器人的【技術領域】。
[0033]雖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以實際方案來描述的,但是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含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jù)本說明書對其實施方案的修改及與其他方案的組合都是顯而易見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包括連接塊(I)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連臂軸(2),所述連接塊⑴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同軸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塊⑴上設有與碼垛機器人中的絲桿相適配的讓位槽(3)或讓位孔,所述連接塊(I)上還設置有聯(lián)板(17),所述聯(lián)板(17)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I)相連接,另一端上設有軸孔(7),所述軸孔(7)的中心軸與所述連臂軸(2)的中心軸相互平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讓位槽(3)或所述讓位孔位于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讓位槽(3)或所述讓位孔位于所述連接塊(I)兩側的所述連臂軸(2)之間的中間部位。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讓位槽(3)的寬度或所述讓位孔的孔徑為所述連接塊(I)的寬度的1/2-2/3。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臂軸(2)為階梯軸,并且由外至內(nèi)軸徑逐漸增大。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階梯軸為兩階階梯軸。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塊(I)設置有若干個螺紋孔(4),所述聯(lián)板(17)上設有與所述螺紋孔(4)相適配的通孔,并且所述連接塊(I)和所述聯(lián)板(17)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個所述螺紋孔(4)沿著所述連臂軸(2)徑向開設。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碼垛機器人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孔(4)的數(shù)量為四,四個所述螺紋孔(4)均勻設在所述連接塊(I) 一個面上。
【文檔編號】B25J19/00GK104260113SQ201410487268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曾廣威 申請人:珠海林順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