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用吸嘴和清潔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衛(wèi)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清潔用吸嘴和清潔車。
【背景技術】
[0002]清潔用吸嘴是掃路車、洗掃車等道路清潔車輛上主要的垃圾收集裝置。吸嘴要求抽吸能力強、清潔效率高。在風機的抽吸作用下,吸嘴內腔形成一定負壓,在該負壓吸附作用下清潔對象(垃圾塵粒)從吸嘴邊緣進入吸嘴內腔,匯集到抽吸口,進而抽吸到垃圾收集箱內,實現清潔效果。
[0003]現有技術中,由于吸嘴內腔較大,由前橡膠板進入吸嘴的氣流進入吸嘴后容易形成低速漩渦,造成物料的下墜,不利于吸拾。并且,吸嘴內腔為整體式,其中各位置的吸拾能力分布不均勻,局部吸拾能力弱,在工作時容易出現局部掉物料的情況。此外,吸嘴的吸拾能力恒定,當物料分布不均勻時(如物料大量堆積于吸嘴一側),可能出現吸拾不凈的情況。因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進行改進。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清潔用吸嘴和清潔車,通過對清潔用吸嘴的結構進行改進,就能夠有效地改善吸嘴內腔的局部吸拾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吸拾效果。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清潔用吸嘴,包括吸嘴內腔和吸管,所述吸管與所述吸嘴內腔連通,所述清潔用吸嘴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嘴內腔中的至少一個隔板,以便將所述吸嘴內腔分隔成多個子內腔。
[0006]進一步地,所述隔板位置可調整地設置在所述吸嘴內腔中,以便改變所述多個子內腔的容積。
[0007]進一步地,所述吸嘴內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吸管連通,所述第二端設置有前擋板,所述隔板具有連接端和自由端,所述連接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前擋板上。
[0008]進一步地,所述隔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所述隔板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位于所述隔板兩側的子內腔均與所述吸管連通,當所述隔板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位于所述隔板兩側的子內腔中的一個不與所述吸管連通。
[0009]進一步地,所述清潔用吸嘴還包括用于限定所述隔板位置的隔板定位機構。
[0010]進一步地,所述隔板定位機構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吸嘴內腔的頂面的頂板,所述頂板設有對應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定位孔以及對應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隔板的自由端設置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止鎖裝置。
[0011]進一步地,所述止鎖裝置為彈簧銷,所述隔板定位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上、用于將所述彈簧銷頂出的定位螺桿和定位螺母。
[0012]進一步地,所述隔板定位機構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吸嘴內腔的頂面的頂板,所述頂板設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具有對應于所述第一位置的起始端和對應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終止端,所述隔板的自由端設置有能夠與所述開口槽配合的止鎖裝置。
[0013]進一步地,所述止鎖裝置為銷,所述銷從所述開口槽中穿出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與螺母配合以定位所述銷。
[0014]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清潔車,包括根據前述第一個方面所述的清潔用吸嘴。
[0015]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隔板將吸嘴內腔分隔成多個子內腔,從而能夠對各個子內腔中的容積和吸力進行分配,有效地改善了吸嘴內腔的局部吸拾能力,提高了清潔用吸嘴的吸拾效果。
【附圖說明】
[0016]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三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四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隔板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7是圖6所示隔板定位機構從另一角度觀察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隔板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9是圖8所示隔板定位機構從另一角度觀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需要說明的是,在沒有明確限定或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0027]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清潔用吸嘴,包括吸嘴內腔和吸管,所述吸管與所述吸嘴內腔連通,所述清潔用吸嘴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嘴內腔中的至少一個隔板,以便將所述吸嘴內腔分隔成多個子內腔。
[0028]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隔板將吸嘴內腔分隔成多個子內腔,從而能夠對各個子內腔中的容積和吸力進行分配,有效地改善了吸嘴內腔的局部吸拾能力,提高了清潔用吸嘴的吸拾效果。
[0029]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從清潔用吸嘴的底部向上觀察,在該實施例中,清潔用吸嘴包括吸嘴內腔和吸管30,且該吸嘴內腔與吸管30之間相互連通。
[0030]在該吸嘴內腔中,設置有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由此,該吸嘴內腔被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分隔成多個子內腔,即第一子內腔11、第二子內腔12和第三子內腔13。
[0031]從而,通過將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預先設置在不同的位置,就可以預先控制第一子內腔11、第二子內腔12和第三子內腔13的容積,從而能夠改變每個子內腔進入吸管的氣流流速,進而能夠對各個子內腔中的吸力進行分配。例如,既可以使得每個子內腔進入吸管的氣流流速大致相等,從而使得每個子內腔的吸力相對均衡;也可以根據使用時的具體情況,使得某個子內腔的吸力稍高與其余子內腔的吸力,改善了吸嘴的局部吸拾能力。
[0032]優(yōu)選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在該吸嘴內腔中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從而能夠改變前述各個子內腔的容積,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具體使用情況,進一步提高了吸嘴的吸拾效果。
[0033]在圖1所示的第一狀態(tài)下,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均處于這樣的位置,即位于第一隔板21兩側的第一子內腔11和第二子內腔12均與吸管30連通,位于第二隔板22兩側的第二子內腔12和第三子內腔13也均與吸管30連通。
[0034]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第一隔板21的位置與圖1相同,第二隔板22卻處于不同的位置,即封閉第三子內腔13的位置。此時,位于第二隔板22兩側的第二子內腔12和第三子內腔13中的一個,即第三子內腔13不與吸管30連通。
[0035]在該第二狀態(tài)下,第三子內腔13被封閉,吸力被分配到第一子內腔11和第二子內腔12中,從而提高了清潔用吸嘴在對應于第一子內腔11和第二子內腔12所述位置的局部吸拾能力。
[0036]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三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第二隔板22的位置與圖1相同,第一隔板21卻處于不同的位置,即封閉第一子內腔11的位置。此時,位于第一隔板21兩側的第一子內腔11和第二子內腔12中的一個,即第一子內腔11不與吸管30連通。
[0037]在該第三狀態(tài)下,第一子內腔11被封閉,吸力被分配到第二子內腔12和第三子內腔13中,從而提高了清潔用吸嘴在對應于第二子內腔12和第三子內腔13所述位置的局部吸拾能力。
[0038]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清潔用吸嘴處于第四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第一隔板21處于封閉第一子內腔11的位置,第二隔板22處于封閉第三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