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壺結構廢水利用下水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小茶壺結構廢水利用下水器”,包括:小茶壺,外螺紋下水管,其特征是:小茶壺的壺嘴高于壺管的進水口,形成水槽流入壺內的水,完全淹沒壺管的進水口,小茶壺內的水位高于壺嘴時,高出的水才會從壺嘴流入建筑物管道,而建筑物管道氣體必須通過壺管進入壺內,而壺管的里的存水封住了氣體的通道,從而達到防臭的目的,如需將廢水留作他用,把三用籃上壁出水口對準壺壁廢水利用排水管設置口上的廢水利用排水管,水即自然流入廢水利用排水管,流向需用廢水的地方。
【專利說明】
小茶壺結構廢水利用下水器
技術領域
:
[0001]該發(fā)明涉及一種衛(wèi)生間洗臉水槽向建筑物排水管道排水的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小茶壺結構廢水利用下水器”(本發(fā)明采用茶壺的結構,形狀亦與茶壺相同,故取名小茶壺)。
【背景技術】
:
[0002]目前市場上用于衛(wèi)生間洗臉水槽向建筑物排水管道排水的設備,不能防止建筑物管道臭氣泄漏。
【發(fā)明內容】
:
[0003]本
【發(fā)明內容】
是為了克服在以上【背景技術】中陳述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種“小茶壺結構廢水利用下水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主要包括:小茶壺,外螺紋下水管,儲水,過濾,利用廢水三用籃,三用籃(簡稱:三用籃)密封媒介下水管,其特征是:小茶壺的壺嘴高于壺管的進水口,形成水槽流入壺內的水,完全淹沒壺管的進水口,小茶壺內的水位高于壺嘴時,高出的水才會從壺嘴流入建筑物管道,而建筑物管道氣體必須通過壺管進入壺內,而壺管的里的存水封住了氣體的通道,從而達到防臭的目的,排水時,把儲水,過濾,利用廢水三用籃的出水口與壺管進水口相對,壺內水即流入壺管進水口,把水排向壺嘴,然后進入建筑物排水管,儲水時,用于儲水時,無出水口的籃壁轉向壺管進水口,堵住壺管進水口壺內水出不去,而達到儲水的目的,如需將廢水留作他用,把三用籃上壁出水口對準壺壁廢水利用排水管設置口上的廢水利用排水管,水即自然流入廢水利用排水管,流向需用廢水的地方。
【附圖說明】
:
[0004]圖1是小茶壺主視圖,圖2是圖1的剖視圖,圖3是外螺紋下水管主視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外螺紋下水管的緊固螺母,圖6是密封媒介下水管,圖7是上部出水口三用籃主視圖,圖8是圖7后視圖。
[0005]圖中指示線所示:
[0006]I是小茶壺,2是壺管,3是壺管進水口,4是壺嘴,5是壺口,6是壺口內螺紋,7是外螺紋下水管的外螺紋,8是外螺紋下水管溢水口,9是密封媒介下水管的螺紋管,10是媒介管口外螺紋,11密封媒介下水管口,12是建筑物管道連接管,13是建筑物管道,14廢水利用排水管設置口,15是外螺紋下水管出水口,16是外螺紋下水管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
[0007]第一步:外螺紋下水管從臉盆內放入,用緊固螺母把外螺紋下水管固定在水槽上,第二步:外螺紋下水管插入小茶壺壺口,下水管外螺紋與小茶壺內螺紋旋緊連成一體,第三步:壺嘴插入密封媒介下水管口,用螺母與媒介管口外螺紋旋緊連成一體,第四步:把三用籃從外螺紋下水管口放入壺內,即完成【具體實施方式】,排水時,把三用籃的出水口與壺管進水口相對儲水時,無出水口的籃壁轉向壺管進水口,堵住壺管進水口而達到儲水的目的,如需將廢水留作他用,把三用籃上壁出水口對準壺壁廢水利用排水管設置口上的廢水利用排水管,水即自然流入廢水利用排水管,流向需用廢水的地方。
[0008]以上所述附圖僅示其結構,形狀及各部位尺寸,角度未按比例畫,根椐實際需要而定,并且其結構可互換互補,不局限于圖示。
【主權項】
1.一種“小茶壺結構廢水利用下水器”,包括:小茶壺,外螺紋下水管,其特征是:小茶壺的壺嘴高于壺管的進水口,形成水槽流入壺內的水,完全淹沒壺管的進水口,小茶壺內的水位高于壺嘴時,高出的水才會從壺嘴流入建筑物管道,而建筑物管道氣體必須通過壺管進入壺內,而壺管的里的存水封住了氣體的通道,從而達到防臭的目的,排水時,把儲水、過濾、利用廢水三用籃的出水口與壺管進水口相對,壺內水即流入壺管進水口,把水排向壺嘴,然后進入建筑物排水管,儲水時,用于儲水時,無出水口的籃壁轉向壺管進水口,堵住壺管進水口壺內水出不去,而達到儲水的目的,如需將廢水留作他用,把三用籃上壁出水口對準壺壁廢水利用排水管設置口上的廢水利用排水管,水即自然流入廢水利用排水管,流向需用廢水的地方。
【文檔編號】E03C1/28GK205421448SQ201520997569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9日
【發(fā)明人】張新生
【申請人】張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