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邊坡錨桿拉拔試驗,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直以來,邊坡的穩(wěn)定性一直是土木工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邊坡失穩(wěn)會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甚至是安全事故,錨桿支護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邊坡加固方法。為了判斷錨桿錨固性能,通常需要在現(xiàn)場做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獲取錨桿錨固力的實測值。目前,在錨桿的拉拔試驗過程中,通常采用加載裝置、手動油栗、油壓表、位移計等實驗儀器,加載時,千斤頂產生位移,位移計記錄千斤頂位移,從而得到拉拔力的大小。但是,對于邊坡,特別是一些地質松軟的邊坡,由于千斤頂?shù)淖灾?,干擾測試結果,使得測試結果不準確,甚至由于千斤頂過重,完全無法固定在邊坡上,無法進行測試。
【發(fā)明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利用該結構可使得千斤頂穩(wěn)定的固定在邊坡上,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千斤頂自重造成的測試結果不準確的現(xiàn)象。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5]—種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包括挖設在邊坡上用于放置千斤頂?shù)目硬?、填充在坑槽和千斤頂之間的泥漿層及設置在坑槽外用于形成凍土層的冷卻裝置,所述坑槽底面與錨桿垂直,側面與錨桿平行;
[0006]進一步,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冷凝器、與冷凝器串連設置的冷卻盤管、用于測量冷卻盤管周圍巖土溫度的溫度計I及用于測量千斤頂?shù)撞繋r土溫度的溫度計II,所述冷凝器設有用于輸出冷凝介質的出口 I和回收冷凝介質的入口 I,所述冷卻盤管設有與出口 I相連的入口 II和與入口 I相連的出口 II,所述冷卻盤管環(huán)繞設置所述坑槽外側并固定在邊坡表面,所述溫度計I和溫度計II可拆卸的固定在冷卻盤管上;
[0007]進一步,所述冷卻盤管上設有用于固定溫度計I和溫度計II的套管,所述套管設有直徑大于溫度計I和溫度計II外徑的通孔,所述套管側壁設有螺紋孔和與所述螺紋孔配合的用于鎖緊溫度計溫度計I和溫度計II的螺栓;
[0008]進一步,所述泥漿層和千斤頂之間設有墊板;
[0009]進一步,所述坑槽挖設深度為20-30cm ;
[0010]進一步,所述坑槽為圓柱坑,所述圓柱坑直徑為20cm。
[0011]進一步,所述坑槽為矩形坑,所述矩形坑寬度為20cm。
[0012]進一步,所述千斤頂外側設有用于防止千斤頂內液體冷卻的絕熱層。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實用新型的千斤頂固定結構,使得千斤頂穩(wěn)定的固定在邊坡上,避免千斤頂自重對錨桿產生偏心力,保證了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提高了試驗的質量水平。
[0015]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yōu)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xiàn)和獲得。
【附圖說明】
[001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中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圖2中套管的截面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yōu)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1]本實施例的邊坡錨桿拉拔試驗千斤頂固定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挖設在邊坡上用于放置千斤頂4的坑槽5、填充在坑槽5和千斤頂4之間的泥漿層8、設置在坑槽外用于形成凍土層2的冷卻裝置3,坑槽5底面和錨桿I垂直,坑槽5側面與錨桿I平行,坑槽5為圓柱坑,直徑為20cm,挖設深度為25cm。
[0022]本實施例中,由于坑槽5底面和錨桿I垂直,坑槽5側面與錨桿I平行,使得千斤頂4放置在坑槽中時,千斤頂與錨桿的嚴格垂直,泥漿層8可對坑槽5內壁起到加固防護的作用,并使得千斤頂完全固定在坑槽中,通過冷卻裝置冷卻邊坡表層的巖土和邊坡表面泥漿層,進一步提高坑槽結構穩(wěn)定性,此時,千斤頂自重全部作用在坑槽上,避免了千斤頂自重對錨桿產生偏心力,保證了實驗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了試驗的質量水平。同時,由于冷卻裝置于坑槽外,使得千斤頂?shù)撞康膸r土不會受到冷卻裝置的影響,錨桿周圍地質結構不會改變,從而不會影響測試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0023]本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示,冷卻裝置3包括冷凝器3d、與冷凝器串連設置的冷卻盤管3c、用于測量冷卻盤管3c周圍巖土溫度的溫度計I 3a、用于測量千斤頂?shù)撞繋r土溫度的溫度計II 3b。冷卻盤管3c管環(huán)繞設置坑槽5外側并固定在邊坡表面;冷凝器3d設有用于輸出冷卻介質的出口 I和用于回收冷卻介質的入口 I,冷卻盤管3c設有入口 II和出口 II,出口 I和入口 II通過法蘭連接,出口 II和入口 I通過法蘭連接,冷凝器3d打開時,冷卻介質通過出口 1、入口 II進入冷卻盤管3c,對邊坡表層的巖土進行冷卻,形成凍土層2,并使泥漿層8硬度提高,冷卻介質升溫,經出口 II和入口 I流回冷凝器;溫度計I 3a、溫度計II 3b可拆卸的固定在冷卻盤管3c上。
[0024]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溫度計I 3a末端埋入坑槽5周圍的邊坡表層巖土內,溫度計II 3b穿過泥漿層,且溫度計II 3b末端與坑槽5底面接觸,通過調節(jié)冷凝器內冷卻介質輸出的速度和流量,從而調節(jié)巖土溫度。調節(jié)時,需保證溫度計I 3a的讀數(shù)小于(TC (即保證坑槽外側邊坡表面形成凍土層2),溫度計II 3b讀數(shù)大于(TC (即保證錨桿周圍巖土地質條件不受冷卻裝置影響)。
[0025]本實施例中,溫度計I 3a和溫度計II 3b通過套管3e固定在冷卻盤管上3c,圖3為套管3e截面放大圖,如圖3,套管3e側壁設有螺紋孔和與所述螺紋孔相配合的螺栓,套管3e內徑大于溫度計I 3a和溫度計II 3b的外徑,溫度計置于套管內,通過擰緊螺栓,使得溫度計固定在套管上。在試驗測試時,可將溫度計拆下,根據(jù)坑槽和千斤頂位置調節(jié)溫度計放置位置。
[0026]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泥漿層8和千斤頂4之間設有墊板7,千斤頂4的自重先作用在墊板7上,再通過墊板7均勻的作用在泥漿層上,從而使得泥漿層結構更穩(wěn)定,也就使得坑槽結構更穩(wěn)定。
[0027]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可在千斤頂4外側設置絕熱層6,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用石棉包裹千斤頂4,避免千斤頂4內液體冷卻甚至凝固,從而避免測試數(shù)據(jù)不準確。
[0028]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挖設在邊坡上用于放置千斤頂?shù)目硬?、填充在坑槽和千斤頂之間的泥漿層及設置在坑槽外用于形成凍土層的冷卻裝置,所述坑槽底面與錨桿垂直,側面與錨桿平行。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冷凝器、與冷凝器串連設置的冷卻盤管、用于測量冷卻盤管周圍巖土溫度的溫度計I及用于測量千斤頂?shù)撞繋r土溫度的溫度計II,所述冷凝器設有用于輸出冷凝介質的出口 I和回收冷凝介質的入口 I,所述冷卻盤管設有與出口 I相連的入口 II和與入口I相連的出口 II,所述冷卻盤管環(huán)繞設置所述坑槽外側并固定在邊坡表面,所述溫度計I和溫度計II可拆卸的固定在冷卻盤管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盤管上設有用于固定溫度計I和溫度計II的套管,所述套管設有直徑大于溫度計I和溫度計II外徑的通孔,所述套管側壁設有螺紋孔和與所述螺紋孔配合的用于鎖緊溫度計溫度計I和溫度計II的螺栓。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漿層和千斤頂之間設有墊板。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坑槽挖設深度為20-30cm。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坑槽為圓柱坑,所述圓柱坑直徑為20cm。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坑槽為矩形坑,所述矩形坑寬度為20cm。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頂外側設有用于防止千斤頂內液體冷卻的絕熱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邊坡錨桿拉拔試驗的千斤頂固定結構,包括挖設在邊坡上用于放置千斤頂?shù)目硬?、填充在坑槽和千斤頂之間的泥漿層及設置在坑槽外用于形成凍土層的冷卻裝置,所述坑槽底面與錨桿垂直,側面與錨桿平行。利用本實用新型的邊坡錨桿試驗千斤頂固定結構可使得千斤頂穩(wěn)定的固定于邊坡上,同時可避免千斤頂自重對錨桿拉拔實驗的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IPC分類】E02D17/20, E02D33/00, E02D5/74
【公開號】CN20478102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491172
【發(fā)明人】張永濤, 翁其能, 陳松洲, 閆永杰
【申請人】中交路橋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