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帶上下兩面彈性使用面的床墊。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床墊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家居休息的家具用品之一。
目前,主要以彈簧軟床墊為主。彈簧軟床墊是一種以彈簧及軟質(zhì)襯墊物為內(nèi)芯材料,表面罩有織物面料或軟席等其他材料制成的臥具,是與人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的家具產(chǎn)品。
彈簧軟床墊需要通過在上下彈簧面層之間纏繞彈簧支撐,然后在外部封蓋面層。整個制作工藝復雜,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高質(zhì)鋼材,制作成本高;而如果采用劣質(zhì)鋼材,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且結構穩(wěn)定性差,使用壽命低;而全鋼絲彈簧床墊的質(zhì)量大,移動搬運均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床墊,以解決現(xiàn)有床墊鋼材消耗大、制造成本高、自重大;劣質(zhì)鋼絲床墊對人體傷害大、穩(wěn)定性差、使用壽命低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床墊,包括上面板以及下面板,上面板與下面板之間設有一層用于承載上部荷載并將上部荷載向下均勻傳遞的中間層,上面板與中間層之間均布有用于承受和緩沖上部作用力并將上部作用力向下傳遞的第一彈性單元;中間層下面板之間均布有用于承受和緩沖上部作用力并將上部作用力向下傳遞的第二彈性單元;第一彈性單元與第二彈性單元上下對應布設,形成多級多層的緩沖結構;或者第一彈性單元與第二彈性單元上下錯位布設,形成多級多層的緩沖結構。
進一步地,上面板、下面板、中間層中的至少一個采用沿水平橫向布設的橫桿、沿水平縱向布設的縱桿、沿水平斜向布設的斜桿中的至少兩種桿件交叉布設形成的桿網(wǎng)板;或者上面板、下面板、中間層中的至少一個采用中空板、實心板、疊合板、擠出成型的復合板或者3D打印的整板。
進一步地,上面板、下面板、中間層中的至少一個采用竹條沿水平橫向和/或沿水平縱向和/或沿水平斜向和/或沿豎向進行對接和/或側向拼接和/或搭接形成整體板狀組合結構。
進一步地,中間層上表面設有用于安裝第一彈性單元的上支柱;和/或中間層下表面設有用于安裝第二彈性單元的下支柱。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單元和/或第二彈性單元采用彈簧、彈片、彈性塊、豎立彈性環(huán)圈、橫臥彈性環(huán)圈、彈性套筒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單元和/或第二彈性單元還包括有上水平板、上支撐塊、下水平板、下支撐塊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單元的上端連接于上面板的交叉點上,和/或第一彈性單元的下端連接于中間層的交叉點上;第二彈性單元的上端連接于中間層的交叉點上,和/或第二彈性單元的下端連接于下面板的交叉點上。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單元與第二彈性單元采用相同結構;或者第一彈性單元與第二彈性單元采用不同結構。
進一步地,上面板與中間層的四角部位的支撐采用硬桿支撐或者采用彈性套筒支撐;和/或中間層與下面板的四角部位的支撐采用硬桿支撐或者采用彈性套筒支撐;和/或上面板與下面板的四角部位的支撐采用硬桿支撐或者采用彈性套筒支撐。
進一步地,床墊還包括至少一層包覆于外的纖維布層;纖維布層內(nèi)設有布料、棉絮、海綿、乳膠、水袋、空氣袋中的至少一種。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床墊,在上面板與下面板之間增設一層中間層,以承載上部荷載,將上部的各個點荷載通過中間層這一面板層轉換成面荷載均勻的向下傳遞。中間層的上部通過第一彈性單元與上面板連接,中間層的下部通過第二彈性單元與下面板連接,上面板受到的作用力通過第一彈性單元進行一級緩沖,通過中間層轉換成面荷載后均勻向下傳遞并通過第二彈性單元進行二級緩沖;同樣的,下部反作用力通過第二彈性單元進行一級緩沖,通過中間層轉換成面荷載后均勻向上傳遞并通過第一彈性單元進行二級緩沖,然后傳遞至上面板,這種經(jīng)過力的二級緩沖以及中間層的承力作用以及力學轉換功能,能夠減少床墊的塌陷感,使得坐臥于床墊上的使用者即可以感覺到床墊柔軟舒適的坐臥感,又感受不到床墊帶來的反作用效果,坐臥的舒適感覺更好;并且能夠減少床墊受到的沖擊力破壞,提高床墊的使用壽命。整個床墊結構簡單,由于大量降低彈簧的使用,使得整體自重降低,成本降低;由于舒適度高,不容易對使用者造成坐臥的反作用力傷害,可以適用于各種年齡段的人群使用。
采用第一彈性單元與第二彈性單元上下對應布設,使得床墊的上下面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相同,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翻面使用,能夠保證彈性使用效果和功能以及提高床墊的整體使用壽命。
采用第一彈性單元與第二彈性單元上下錯位布設,使得床墊的上下面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不同,可以根據(jù)使用人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要求變化使用面層,從而滿足使用者的需要。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5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圖6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六;
圖7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8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9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圖例說明:
1、上面板;2、下面板;3、中間層;301、上支柱;302、下支柱;4、第一彈性單元;5、第二彈性單元;6、硬桿支撐;7、彈性套筒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三;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四;圖5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五;圖6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床墊內(nèi)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之六;圖7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8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9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三;圖10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四;圖1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彈性單元或第二彈性單元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床墊,包括上面板1以及下面板2,上面板1與下面板2之間設有一層用于承載上部荷載并將上部荷載向下均勻傳遞的中間層3,上面板1與中間層3之間均布有用于承受和緩沖上部作用力并將上部作用力向下傳遞的第一彈性單元4;中間層3下面板2之間均布有用于承受和緩沖上部作用力并將上部作用力向下傳遞的第二彈性單元5;第一彈性單元4與第二彈性單元5上下對應布設,形成多級多層的緩沖結構。本實用新型床墊,在上面板1與下面板2之間增設一層中間層3,以承載上部荷載,將上部的各個點荷載通過中間層3這一面板層轉換成面荷載均勻的向下傳遞。中間層3的上部通過第一彈性單元4與上面板1連接,中間層3的下部通過第二彈性單元5與下面板2連接,上面板1受到的作用力通過第一彈性單元4進行一級緩沖,通過中間層3轉換成面荷載后均勻向下傳遞并通過第二彈性單元5進行二級緩沖;同樣的,下部反作用力通過第二彈性單元5進行一級緩沖,通過中間層3轉換成面荷載后均勻向上傳遞并通過第一彈性單元4進行二級緩沖,然后傳遞至上面板1,這種經(jīng)過力的二級緩沖以及中間層3的承力作用以及力學轉換功能,能夠減少床墊的塌陷感,使得坐臥于床墊上的使用者即可以感覺到床墊柔軟舒適的坐臥感,又感受不到床墊帶來的反作用效果,坐臥的舒適感覺更好;并且能夠減少床墊受到的沖擊力破壞,提高床墊的使用壽命。整個床墊結構簡單,由于大量降低彈簧的使用,使得整體自重降低,成本降低;由于舒適度高,不容易對使用者造成坐臥的反作用力傷害,可以適用于各種年齡段的人群使用。采用第一彈性單元4與第二彈性單元5上下對應布設,使得床墊的上下面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相同,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翻面使用,能夠保證彈性使用效果和功能以及提高床墊的整體使用壽命。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床墊,包括上面板1以及下面板2,上面板1與下面板2之間設有一層用于承載上部荷載并將上部荷載向下均勻傳遞的中間層3,上面板1與中間層3之間均布有用于承受和緩沖上部作用力并將上部作用力向下傳遞的第一彈性單元4;中間層3下面板2之間均布有用于承受和緩沖上部作用力并將上部作用力向下傳遞的第二彈性單元5;第一彈性單元4與第二彈性單元5上下錯位布設,形成多級多層的緩沖結構。本實用新型床墊,在上面板1與下面板2之間增設一層中間層3,以承載上部荷載,將上部的各個點荷載通過中間層3這一面板層轉換成面荷載均勻的向下傳遞。中間層3的上部通過第一彈性單元4與上面板1連接,中間層3的下部通過第二彈性單元5與下面板2連接,上面板1受到的作用力通過第一彈性單元4進行一級緩沖,通過中間層3轉換成面荷載后均勻向下傳遞并通過第二彈性單元5進行二級緩沖;同樣的,下部反作用力通過第二彈性單元5進行一級緩沖,通過中間層3轉換成面荷載后均勻向上傳遞并通過第一彈性單元4進行二級緩沖,然后傳遞至上面板1,這種經(jīng)過力的二級緩沖以及中間層3的承力作用以及力學轉換功能,能夠減少床墊的塌陷感,使得坐臥于床墊上的使用者即可以感覺到床墊柔軟舒適的坐臥感,又感受不到床墊帶來的反作用效果,坐臥的舒適感覺更好;并且能夠減少床墊受到的沖擊力破壞,提高床墊的使用壽命。整個床墊結構簡單,由于大量降低彈簧的使用,使得整體自重降低,成本降低;由于舒適度高,不容易對使用者造成坐臥的反作用力傷害,可以適用于各種年齡段的人群使用。采用第一彈性單元4與第二彈性單元5上下錯位布設,使得床墊的上下面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不同,可以根據(jù)使用人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要求變化使用面層,從而滿足使用者的需要。
可選地,床墊的各部件的拼裝方式可以采用鉚接、螺栓連接、膠接、射釘錨固、插接、套接、卡接、榫接、壓合、嵌套中的至少一種。方便床墊的拼裝組合。
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可選地,上面板1、下面板2、中間層3中的至少一個采用沿水平橫向布設的橫桿、沿水平縱向布設的縱桿、沿水平斜向布設的斜桿中的至少兩種桿件交叉布設形成的桿網(wǎng)板。材料加工方便,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不同的桿件拼裝方式,從而形成不同形狀不同網(wǎng)孔的網(wǎng)板。并且桿網(wǎng)板還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輔助第一彈性單元4和第二彈性單元5實現(xiàn)組合彈性形變。如圖1所示,可選地,上面板1、下面板2、中間層3中的至少一個采用中空板、實心板、疊合板、擠出成型的復合板或者3D打印的整板。根據(jù)需要選擇不同的板型結構,方便組合拼裝,方便使用。隨著上面板1、中間層3、下面板2三者的板型結構的不同,整個床墊的板面觸感、彈性均會發(fā)生改變,從而可以根據(jù)使用人群的需求進行自由拼裝組合,使得適用性更廣??蛇x地,上面板、中間層、下面板三者的外形為矩形、圓形、方形、菱形、三角形。
本實施例中,上面板1、下面板2、中間層3中的至少一個采用竹條沿水平橫向和/或沿水平縱向和/或沿水平斜向和/或沿豎向進行對接和/或側向拼接和/或搭接形成整體板狀組合結構。竹條的布設方向可以為沿水平橫向、沿水平縱向、沿水平斜向、沿豎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布設。竹條的連接方向可以為沿水平橫向、沿水平縱向、沿水平斜向、沿豎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連接拼裝。竹條的相互連接方式可以采用彼此相互對接、彼此相互側向拼接、彼此相互搭接中的至少一種連接方式。竹條高強度和高柔韌性;并且為可再生資源,生長周期短,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綠色環(huán)保,加工簡單方便。采用竹條進行簡單的表面處理即可保留其本身的大部分特性,并進行長期使用,受力承力性能好,彈性、韌性好,使用壽命高,制造成本低。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中間層3上表面設有用于安裝第一彈性單元4的上支柱301;和/或中間層3下表面設有用于安裝第二彈性單元5的下支柱302。能夠提高豎向支撐強度,同時減少彈性材料的用量,從而降低成本。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單元4和/或第二彈性單元5采用彈簧、彈片、彈性塊、豎立彈性環(huán)圈、橫臥彈性環(huán)圈、彈性套筒中的至少一種??梢愿鶕?jù)彈性需要選擇不同的彈性結構,從而控制上面板和/或下面板的表面觸感以及彈性力,滿足各類人群的使用需要??蛇x地,彈性套筒采用上筒套接在下筒外或者采用下筒套接在上筒外??蛇x地,彈性套筒采用在上筒與下筒之間布設彈簧、彈片、彈性塊、豎立彈性環(huán)圈、橫臥彈性環(huán)圈、彈性套筒中的至少一種。可選地,彈性套筒內(nèi)設有彈性件,彈性套筒的外筒內(nèi)腔徑向尺寸大于彈性套筒的內(nèi)筒的外徑尺寸,形成外筒與內(nèi)筒之間的間隙,以適應于徑向的彈性變形。彈性套筒的幾種可選地結構形式可以分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結合使用。
如圖7、圖8、圖9、圖10和圖11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單元4和/或第二彈性單元5還包括有上水平板、上支撐塊、下水平板、下支撐塊中的至少一種。方便第一彈性單元4和/或第二彈性單元5結構安裝,根據(jù)需要選擇不同的上下部結構以改善支撐力效果,提高床墊的使用舒適度,適應于同時使用者的床墊彈性要求。圖7所示,彈性件為豎立布設的彈性環(huán)圈,彈性件上部設有上水平板,下部設有下水平板。圖8所示,彈性件為U形彈性環(huán)圈,彈性件上部固定在上水平板上。圖9所示,彈性件為兩個槽形彈性件相對布設,且上部固接在上水平板上,下部固接在下水平板上。圖10所示,彈性件為豎立布設的彈性環(huán)圈,彈性件上部設有上水平板,下部套設于槽型板的槽內(nèi),槽型板的槽壁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彈性環(huán)圈的半徑尺寸。圖11所示,彈性件為U形彈性環(huán)圈,彈性件的上部固接在上水平板底部,上水平板上還設有上支撐塊;彈性件的下部設有下支撐塊。
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可選地,第一彈性單元4的上端連接于上面板1的交叉點上,和/或第一彈性單元4的下端連接于中間層3的交叉點上??蛇x地,第二彈性單元5的上端連接于中間層3的交叉點上,和/或第二彈性單元5的下端連接于下面板2的交叉點上。交叉點的結構穩(wěn)定性最好,可以改善整個床墊的荷載承力能力,使得中間層3形成輔助的彈性力,以輔助第一彈性單元4和/或第二彈性單元5形成組合彈性效果,能夠提高整體的彈性狀況。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可選地,第一彈性單元4與第二彈性單元5采用相同結構。使得床墊的上下面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相同,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翻面使用,能夠保證彈性使用效果和功能以及提高床墊的整體使用壽命??蛇x地,第一彈性單元4與第二彈性單元5采用不同結構。使得床墊的上下面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不同,可以根據(jù)使用人群的坐臥效果、柔性效果、彈性效果要求變化使用面層,從而滿足使用者的需要。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上面板1與中間層3的四角部位的支撐采用硬桿支撐6或者采用彈性套筒支撐7;和/或中間層3與下面板2的四角部位的支撐采用硬桿支撐6或者采用彈性套筒支撐7;和/或上面板1與下面板2的四角部位的支撐采用硬桿支撐6或者采用彈性套筒支撐7。可以根據(jù)需要改變床墊相應使用面的角部受力性能。通過采用硬桿支撐6能夠增加四角部位的強度以及支撐能力。通過采用彈性套筒支撐7。在四角部位也形成彈性支撐,從而提高整個床墊的坐臥舒適度??蛇x地,彈性套筒支撐7采用上筒套接在下筒外或者采用下筒套接在上筒外??蛇x地,彈性套筒支撐7采用在上筒與下筒之間布設彈簧、彈片、彈性塊、豎立彈性環(huán)圈、橫臥彈性環(huán)圈、彈性套筒中的至少一種??蛇x地,彈性套筒支撐7采用套筒,套筒內(nèi)設有彈性件,套筒的外筒內(nèi)腔徑向尺寸大于套筒的內(nèi)筒的外徑尺寸,形成外筒與內(nèi)筒之間的間隙,以適應于徑向的彈性變形。彈性套筒支撐7的幾種可選地結構形式可以分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結合使用。
本實施例中,床墊還包括至少一層包覆于外的纖維布層。纖維布層內(nèi)設有布料、棉絮、海綿、乳膠、水袋、空氣袋中的至少一種。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不同的面層,從而提高床墊的觸感以及舒適度,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