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種新型的茶幾。
背景技術:
茶幾是現(xiàn)在生活客廳中很常見的家具,但現(xiàn)有的茶幾一般都是上層桌面,下層設放置物品的隔層,但這種結構的茶幾下端放置的物品很容易落上灰塵,而且東西不能很好的放置,拿取也不便,給生活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方便放置物品,并且還具備防塵效果的新型茶幾。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柜體和第二柜體,所述第一柜體內部設有空腔,第一柜體連接第二柜體的一端設開口,所述第二柜體連接第一柜體的一端設有延伸柜,所述延伸柜為空心結構,上端面設開口,所述第一柜體套設在延伸柜上,第一柜體的空腔下方的表面上設有兩條凹陷于表面且平行設置的第二滑槽,所述延伸柜下方相對第二滑槽的位置設有第二滾輪,所述底板上表面設有兩條凹陷于底板表面且平行設置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柜體和第二柜體下方相對第一滑槽的位置各設有第一滾輪。
前述的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柜體的長度加第二柜體的長度等于底板的長度。
前述的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柜體、第二柜體的寬度等于底板的寬度。
前述的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柜體、第二柜體上的第一滾輪分別為四個,第一滾輪每邊兩個設置于第一柜體下方,距離第一柜體開口一端遠的第一滾輪距離第一柜體開口端的距離為第一柜體長度的1/8-1/9。
前述的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滾輪設于延伸柜上距離第二柜體的7/8-6/7的位置。
前述的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柜體、第二柜體底面距離第一滾輪最下方的距離大于第一滑槽的高度。
前述的一種新型茶幾,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柜底面距離第二滾輪最下方的距離大于第二滑槽的高度。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以通過向兩側拉動第一柜體、第二柜體帶動第一柜體、第二柜體下方的第一滾輪沿著第一滑槽向兩側滾動,進一步帶動延伸柜上第二滾輪沿著第二滑槽滾動,從而使得延伸柜移動至第一柜體外,這樣就能拿取或者放置物品,用完后再將第一柜體與第二柜體靠近合上,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設置的位置可以讓延伸柜盡可能大的展露于延伸柜之外,而且第二滾輪還不會因為第一柜體和第二柜體的移動而跑出第二滑槽,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夠輕松的對第一柜體、第二柜體進行移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茶幾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茶幾,包括底板1、第一柜體2和第二柜體3,所述第一柜體2內部設有空腔4,第一柜體2連接第二柜體3的一端設開口,所述第二柜體3連接第一柜體2的一端設有延伸柜5,所述延伸柜5為空心結構,上端面設開口,所述第一柜體2套設在延伸柜5上,第一柜體2的空腔4下方的表面上設有兩條凹陷于表面且平行設置的第二滑槽6,所述延伸柜5下方相對第二滑槽6的位置設有第二滾輪7,所述底板1上表面設有兩條凹陷于底板1表面且平行設置的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柜體2和第二柜體3下方相對第一滑槽8的位置各設有第一滾輪9;所述第一柜體2的長度加第二柜體4的長度等于底板1的長度,所述第一柜體2、第二柜體3的寬度等于底板1的寬度,所述第一柜體2、第二柜體3上的第一滾輪9分別為四個,第一滾輪9每邊兩個設置于第一柜體2下方,距離第一柜體2開口一端遠的第一滾輪9距離第一柜體2開口端的距離為第一柜體2長度的1/8-1/9,所述第二滾輪7設于延伸柜5上距離第二柜體3的7/8-6/7的位置,所述第一柜體2、第二柜體3底面距離第一滾輪9最下方的距離大于第一滑槽8的高度,所述延伸柜5底面距離第二滾輪7最下方的距離大于第二滑槽6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以通過向兩側拉動第一柜體2、第二柜體3帶動第一柜體2、第二柜體3下方的第一滾輪9沿著第一滑槽8向兩側滾動,進一步帶動延伸柜5上第二滾輪7沿著第二滑槽6滾動,從而使得延伸柜5移動至第一柜體2外,這樣就能拿取或者放置物品,用完后再將第一柜體2與第二柜體3靠近合上,第一滾輪9和第二滾輪7設置的位置可以讓延伸柜5盡可能大的展露于延伸柜5之外,而且第二滾輪7還不會因為第一柜體2和第二柜體3的移動而跑出第二滑槽6,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夠輕松的對第一柜體2、第二柜體3進行移動。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