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水裝置,特指一種能夠實現(xiàn)智能控制加水和排水的智能電飯煲的供水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在電飯煲領域中,其智能化也迅速發(fā)展了起來,傳統(tǒng)的電飯煲智能化一般體現(xiàn)在通過程序將其加熱模式進行設定,這種電飯煲在加工前必需先將原料及加工用水置入鍋內方可進行加工,當不進行加工時,鍋內的原料容易長時間泡水變壞,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且其加工步驟繁瑣,為了進一步加強智能化,市面上出現(xiàn)了能夠自動加水的電飯煲,這類電飯煲能夠在加工時通過程序進行自動加水,而其加水設備需嫁接在水源處方能進行,當其加水機構發(fā)生損壞,水源處容易出現(xiàn)漏水,不便于使用,且其僅能夠通過特定的模式定制加水量,當鍋內水量過多時不能自動排出,影響加工,其結構復雜,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不足,實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供水裝置,特指一種能夠實現(xiàn)智能控制加水和排水的智能電飯煲的供水裝置。
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電飯煲的供水裝置,包括具有內腔的外殼、分別安裝于所述外殼內的供水裝置、內鍋機構、加熱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所述加熱裝置設置于所述內鍋機構與所述供水裝置之間,所述加熱裝置與所述控制系統(tǒng)電性連接,所述供水裝置安裝于所述外殼內的底部,所述供水裝置包括儲水機構和抽水機構,所述儲水機構由儲水箱和可拆卸地封裝于所述儲水箱上的箱蓋組成,所述儲水箱內設置有至少兩個獨立的儲水間,每一個所述儲水間均設置有相互配合的主水道,所述箱蓋設置有能與所述主水道相配合的銜接管道和若干個連接孔,所述主水道與所述銜接管道相連通,并通過所述銜接管道使所述儲水機構與所述抽水機構相連接;
其中,1所述內鍋機構包括內鍋膽和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內鍋膽內的儲料架,所述內鍋膽設置有若干個中空管腳,所述管腳內設置有活動鋼珠,所述管腳外部均對應設置有電磁閥,所述管腳插設于所述箱蓋的連接孔內,使所述內鍋膽與所述儲水箱相互連通,所述內鍋膽設置有水位傳感器。
其中,所述控制系統(tǒng)包括控制加熱溫度的溫控模塊、控制加熱時間長度的加熱時間控制模塊及控制加熱強度的模式控制模塊,所述溫控模塊、所述時間控制模塊及所述模式控制模塊分別受控于手動控制模塊和遠程智能控制模塊,所述遠程智能控制模塊設置有通過無線通訊可控地連接的移動控制終端。
其中,所述主水道包括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所述銜接管道包括第一銜接管和第二銜接管道,所述第一水道與所述第一銜接管道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水道與所述第二銜接管道相互配合形成第二流道,所述內鍋機構設置有第三水道,所述第三水道與所述抽水機構相連接,所述抽水機構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流道與所述第一水泵相連接,所述第二流道與所述第二水泵相連接。
其中,所述主水道為中空柱體,所述主水道設置有進水口,并通過所述進水口使所述主水道內部空腔與所述儲水箱相連通,所述銜接管道的其中一端與所述主水道可拆卸地相連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與所述抽水機構相連接。
其中,所述儲水箱內通過隔板至少分隔為兩個相互獨立的儲水間,所述儲水間分為第一儲水間和第二儲水間,所述第一儲水間內設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儲水間內設置有第二流道。
其中,所述儲料架設置有承托部,如果所述承托部將所述儲料架掛設于所述內鍋膽中,所述儲料架底面上設置有若干個蜂窩孔與所述內鍋膽相連通,所述內鍋膽底部一體成型地設置有若干個管腳,所述管腳內部設置有貫穿的錐形流道,并通過所述錐形流道使所述管腳分別與所述內鍋膽和所述儲水箱相連通。
其中,所述外殼上設置有能夠調控所述溫控模塊的溫控按鈕,能夠調控所述時間控制模塊的時間控制按鈕,能夠調控所述模式控制模塊的模式切換按鈕,所述移動控制終端上安裝有控制所述遠程智能控制模塊的智能APP。
其中,所述控制系統(tǒng)設置有保護模塊和預約加熱模塊,所述保護模塊分為用于保護鍋內發(fā)熱元件防止其溫度過高的溫度檢測電路和用于防止預先放置在所述儲料架內的物料受潮的烘干防潮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xiàn)為: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智能電飯煲,通過智能控制系統(tǒng)和供水裝置相結合,能夠智能控制并通過供水裝置對鍋內進行加水,且內鍋膽中設置有回流管腳,能自動配合加工模式對鍋內的水量進行控制,并在待機時具有原料保護系統(tǒng),避免原料受潮變壞造成浪費,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供水裝置的爆炸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儲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箱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內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內鍋機構的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內鍋機構的爆炸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tǒng)原理示意圖。
附圖標注說明:
1-外殼;2-供水裝置;3-內鍋機構;4-加熱裝置;5-控制系統(tǒng);6-儲水機構;7-抽水機構;8-儲水箱;9-箱蓋;10-主水道;11-銜接管道;12-連接孔;13-內鍋膽;14-儲料架;15-管腳;16-鋼珠;17-電磁閥;18-溫控模塊;19-加熱時間控制模塊;20-模式控制模塊;21-第一水道;22-第二水道;23-第一銜接管;24-第二銜接管道;25-第一流道;26-第二流道;27-第三水道;28-第一水泵;29-第二水泵;30-第一儲水間;31-第二儲水間;32-承托部;33-錐形流道;34-保護模塊;35-預約加熱模塊;36-溫度檢測電路;37-烘干防潮電路;38-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9所示,一種智能電飯煲,包括具有內腔的外殼1、分別安裝于所述外殼1內的供水裝置2、內鍋機構3、加熱裝置4及控制系統(tǒng)5,所述加熱裝置4設置于所述內鍋機構3與所述供水裝置2之間,所述加熱裝置4與所述控制系統(tǒng)5電性連接,所述供水裝置2安裝于所述外殼1內的底部,所述供水裝置2包括儲水機構6和抽水機構7,所述儲水機構6由儲水箱8和可拆卸地封裝于所述儲水箱8上的箱蓋9組成,所述儲水箱8內設置有至少兩個獨立的儲水間,每一個所述儲水間均設置有相互配合的主水道10,所述箱蓋9設置有能與所述主水道10相配合的銜接管道11和若干個連接孔12,所述主水道10與所述銜接管道11相連通,并通過所述銜接管道11使所述儲水機構6與所述抽水機構7相連接;
其中,所述內鍋機構3包括內鍋膽13和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內鍋膽13內的儲料架14,所述內鍋膽13設置有若干個中空管腳15,所述管腳15內設置有活動鋼珠16,所述管腳15外部均對應設置有電磁閥17,所述管腳15插設于所述箱蓋9的連接孔12內,使所述內鍋膽13與所述儲水箱8相互連通,所述內鍋膽13設置有水位傳感器;
其中,所述控制系統(tǒng)5包括控制加熱溫度的溫控模塊18、控制加熱時間長度的加熱時間控制模塊19及控制加熱強度的模式控制模塊20,所述溫控模塊18、所述時間控制模塊及所述模式控制模塊20分別受控于手動控制模塊和遠程智能控制模塊,所述遠程智能控制模塊設置有通過無線通訊可控地連接的移動控制終端。
其中,所述主水道10包括第一水道21和第二水道22,所述銜接管道11包括第一銜接管和第二銜接管道24,所述第一水道21與所述第一銜接管道23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流道25,所述第二水道22與所述第二銜接管道24相互配合形成第二流道26,所述內鍋機構3設置有第三水道27,所述第三水道27與所述抽水機構7相連接,所述抽水機構7包括第一水泵28和第二水泵29,所述第一流道25與所述第一水泵28相連接,所述第二流道26與所述第二水泵29相連接。
其中,所述主水道10為中空柱體,所述主水道10設置有進水口38,并通過所述進水口38使所述主水道10內部空腔與所述儲水箱8相連通,所述銜接管道11的其中一端與所述主水道10可拆卸地相連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與所述抽水機構7相連接。
其中,所述儲水箱8內通過隔板至少分隔為兩個相互獨立的儲水間,所述儲水間分為第一儲水間30和第二儲水間31,所述第一儲水間30內設置有第一流道25,所述第二儲水間31內設置有第二流道26。
其中,所述儲料架14設置有承托部32,如果所述承托部32將所述儲料架14掛設于所述內鍋膽13中,所述儲料架14底面上設置有若干個蜂窩孔與所述內鍋膽13相連通,所述內鍋膽13底部一體成型地設置有若干個管腳15,所述管腳15內部設置有貫穿的錐形流道33,并通過所述錐形流道33使所述管腳15分別與所述內鍋膽13和所述儲水箱8相連通。
其中,所述外殼1上設置有能夠調控所述溫控模塊18的溫控按鈕,能夠調控所述時間控制模塊的時間控制按鈕,能夠調控所述模式控制模塊20的模式切換按鈕,所述移動控制終端上安裝有控制所述遠程智能控制模塊的智能APP。
其中,所述控制系統(tǒng)5設置有保護模塊34和預約加熱模塊35,所述保護模塊34分為用于保護鍋內發(fā)熱元件防止其溫度過高的溫度檢測電路36和用于防止預先放置在所述儲料架14內的物料受潮的烘干防潮電路37。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方案的啟迪下,可以做出一些變形與修改,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