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防火門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防火入戶門。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防火入戶門大多僅采用在門內(nèi)放置防火隔熱填充物來實現(xiàn)防火隔熱的目的。但該結構在火災來臨時,只能夠被動的延緩火勢向屋內(nèi)蔓延,并沒有能夠?qū)饎葸M行控制的功能。同時,在門框與門扇之間一般只會采用防火密封條進行密封,但是由于防火密封條設在門框與門扇之間,其響應速度較慢,在火災發(fā)生時密封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防火入戶門缺少主動控制火勢的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包括門框,其內(nèi)部中空并填充有防火隔熱材料;門框通過合頁鉸接有門扇,門扇與門框之間的縫隙中固接有防火膨脹密封條;門扇,其包括由面板、背板及側板相互固接組成的中空門體,門體內(nèi)部填充有防火隔熱材料;面板的內(nèi)側壁設有連通外界的噴水孔;面板的內(nèi)側壁上固接有儲水盒,且儲水盒的底部設有與噴水孔連通的送水孔,送水孔通過熱熔膠膠封;儲水盒與水源連接。
進一步,所述儲水盒縱截面的面積不小于所述面板內(nèi)側壁表面積的四分之三,且儲水盒的底部向下傾斜。
進一步,所述噴水孔位于儲水盒的下方,且通過鋼管與送水孔連通。
進一步,所述合頁安裝在面板一側,所述門框向所述背板延伸,且門框的橫截面成“┙”形;所述防火膨脹密封條膠粘在門框的折彎處,與所述背板和側板相配合。
進一步,所述門框的內(nèi)部通過隔板分割成注水腔和填料腔;門框靠近所述側板的側壁上設有與注水腔連通的浸水孔,門框上還固接有吸水棉,吸水棉覆蓋浸水孔;注水腔與水源相連,防火隔熱材料填充于填料腔內(nèi)。
進一步,所述吸水棉相對于所述防火膨脹密封條更靠近所述面板。
進一步,所述浸水孔圍繞所述門體均勻分布。
進一步,所述儲水盒通過主軟管與水源連接,主軟管的一端與儲水盒連接,另一端從所述門體內(nèi)依次穿過所述側板和門框,且主軟管上還連接有水泵。
進一步,所述儲水盒的側壁與所述側板之間設有束管腔,所述主軟管位于門體內(nèi)的部分置于束管腔內(nèi);束管腔的頂部通過彈簧豎直連接有束管環(huán),束管環(huán)套裝在束管腔內(nèi)的主軟管上。
進一步,所述主軟管上還設有支軟管,其一端與位于水泵與儲水盒之間主軟管連接,另一端與注水腔連通;支軟管上還連接有電磁閥,電磁閥通過控制器與煙霧傳感器電連接。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述的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具有以下優(yōu)勢:
本發(fā)明所述的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通過儲水盒能夠在沒有火災發(fā)生時進行儲水,并在火災發(fā)生后自動通過噴水孔排出,能夠?qū)饎葸M行主動控制;同時,即使在沒有停電的情況下也能夠正常工作。此外,吸水棉通過浸水孔吸收水分,在防火膨脹密封條之前形成一道擋煙屏障,使得本發(fā)明更加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主視圖;
圖2為圖1中I部分的放大圖;
圖3為圖1中A-A面的剖視圖;
圖4為圖3中II部分的放大圖;
圖5為圖1中B-B面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門框;11-隔板;12-注水腔;13-浸水孔;14-填料腔;2-門扇;21-面板;211-鋼管;212-噴水孔;22-背板;221-側板;23-熱熔膠;24-儲水盒;241-送水孔;25-束管腔;251-束管環(huán);252-彈簧;3-合頁;4-電磁閥;5-主軟管;51-支軟管;6-水泵;7-防火膨脹密封條;8-吸水棉。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如圖1-5,本發(fā)明提出一種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門框1,其內(nèi)部中空并填充有防火隔熱材料;門框1通過合頁3鉸接有門扇2,門扇2與門框1之間的縫隙中固接有防火膨脹密封條7;門扇2,其包括由面板21、背板22及側板221相互固接組成的中空門體,門體內(nèi)部填充有防火隔熱材料;面板21的內(nèi)側壁設有連通外界的噴水孔212;面板21的內(nèi)側壁上固接有儲水盒24,且儲水盒24的底部設有與噴水孔212連通的送水孔241,送水孔241通過熱熔膠23膠封;儲水盒24與水源連接。
上述面板21朝向室外,背板22朝向室內(nèi),門扇2向室外開啟。
上述面板21、背板22及側板221均為鋼制,且面板21、背板22、側板221及儲水盒24的固接方式為焊接。
上述儲水盒24縱截面的面積不小于上述面板21內(nèi)側壁表面積的四分之三,且儲水盒24的底部向下傾斜。儲水盒24的面積較大,有助于快速的吸收熱量,更好的達到隔熱的目的;同時,儲水盒24的底部傾斜,有助于其內(nèi)部的水快速流出。
上述噴水孔212位于儲水盒24的下方,且通過鋼管211與送水孔241連通。鋼管211與儲水盒24和面板21的固接方式為焊接。
上述合頁3安裝在面板21一側,上述門框1向上述背板22延伸,且門框1的橫截面成“┙”形;上述防火膨脹密封條7膠粘在門框1的折彎處,與上述背板22和側板221相配合。防火膨脹密封條7在受熱膨脹后能夠同時被背板22和側板221壓緊,該結構能夠更好的達到阻煙的效果。
上述門框1的內(nèi)部通過隔板11分割成注水腔12和填料腔14;門框1靠近上述側板221的側壁上設有與注水腔12連通的浸水孔13,門框1上還固接有吸水棉8,吸水棉8覆蓋浸水孔13;注水腔12與水源相連,防火隔熱材料填充于填料腔14內(nèi)。
上述吸水棉8相對于上述防火膨脹密封條7更靠近上述面板21。
上述浸水孔13圍繞上述門體均勻分布。
上述儲水盒24通過主軟管5與水源連接,主軟管5的一端與儲水盒24連接,另一端從上述門體內(nèi)依次穿過上述側板221和門框1,且主軟管5上還連接有水泵6。
上述儲水盒24的側壁與上述側板221之間設有束管腔25,上述主軟管5位于門體內(nèi)的部分置于束管腔25內(nèi);束管腔25的頂部通過彈簧252豎直連接有束管環(huán)251,束管環(huán)251套裝在束管腔25內(nèi)的主軟管5上。當門扇2開啟時,側板221遠離門框1,主軟管5從束管腔25內(nèi)伸出。當門扇2關閉時,主軟管5在彈簧252和束管環(huán)251的作用下縮回束管腔25內(nèi),防止主軟管5被門扇2和門框1夾壞。
上述主軟管5上還設有支軟管51,其一端與位于水泵6與儲水盒24之間主軟管5連接,另一端與注水腔12連通;支軟管51上還連接有電磁閥4,電磁閥4通過控制器與煙霧傳感器電連接。
使用時,在水泵6的作用下,水通過主軟管5進入到儲水盒24內(nèi)。當火災發(fā)生時,儲水盒24內(nèi)的水先進行吸熱,降低上述門體的溫度。當儲水盒24內(nèi)的水達到一定溫度時,高溫使得膠封送水孔241的熱熔膠23融化,水依次通過送水孔241和鋼管211,之后由噴水孔212噴出,達到主動控制火勢的作用。之后,水泵6繼續(xù)向儲水盒24內(nèi)蓄水,一方面在上述門體內(nèi)實現(xiàn)水冷,另一方面可持續(xù)對火勢進行控制。
當火災產(chǎn)生煙霧時,煙霧傳感器被觸發(fā),并通過控制器將將電磁閥4打開。水通過支軟管51進入注水腔12,并由浸水孔13排向吸水棉8。吸水棉8吸水后,能夠在防火膨脹密封條7之前形成一道擋煙屏障。在吸水棉8和防火膨脹密封條7共同作用下,能夠達到更好的阻煙效果。
本發(fā)明上述的依靠液體阻熱的防火門,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通過儲水盒24能夠在沒有火災發(fā)生時進行儲水,并在火災發(fā)生后自動通過噴水孔212排出,能夠?qū)饎葸M行主動控制;同時,即使在沒有停電的情況下也能夠正常工作。此外,吸水棉8通過浸水孔13吸收水分,在防火膨脹密封條7之前形成一道擋煙屏障,使得本發(fā)明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