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包括框架本體、設置在框架本體上的布套,其中框架本體包括位于各個角部的立桿;上框架,該上框架包括設置于每相鄰的兩根立桿之間的第一側桿、第二側桿、保持架,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的外端部分別與相鄰的兩根立桿的上端部相連接,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分別與保持架相樞軸連接,在保持架上設置有鎖定機構,鎖定機構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與第二側桿大致呈一條直線,當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與第二側桿沿其內端部處折疊;下框架,該下框架包括底盤連接件和多根底撐桿,底撐桿的外端部分別與立桿的下端部相連接,底撐桿的內端部分別與底盤連接件相樞軸連接,底盤連接件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處于同一平面上時,底盤連接件處于鎖定狀態(tài),當?shù)讚螚U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底盤連接件處于解鎖狀態(tài)。
現(xiàn)有的鎖定機構,如美國專利號為US6510568公開的一種游戲圍框的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結構較復雜,零部件較多,操作也較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較簡單操作方便的可折疊的游戲圍框。
為了達到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包括框架本體、設置在所述的框架本體上的布套,所述的框架本體包括多根立桿,所述的立桿位于所述的框架本體的各個角部;上框架,所述的上框架包括設置于每相鄰的兩根立桿之間的第一側桿、第二側桿、保持架,所述的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的外端部分別與所述的相鄰的兩根立桿的上端部相連接,所述的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分別與所述的保持架相樞軸連接,所述的保持架上設置有鎖定機構,所述的鎖定機構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與所述的第二側桿大致呈一條直線,當所述的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與所述的第二側桿沿其內端部處折疊;
下框架,所述的下框架包括底盤連接件和多根底撐桿,所述的底撐桿的外端部分別與所述的立桿的下端部相連接,所述的底撐桿的內端部分別與底盤連接件相樞軸連接,所述的底盤連接件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處于同一平面上時,所述的底盤連接件處于鎖定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所述的底盤連接件處于解鎖狀態(tài);所述的鎖定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的保持架內的檔塊,所述的第一側桿的內端部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的保持架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二側桿的內端部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的保持架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相平行設置,所述的檔塊通過第三轉軸與所述的保持架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轉軸與所述的第三轉軸相垂直設置,所述的檔塊的上端部具有支撐面,當所述的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的內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側桿的內端部被夾在所述的保持架的內壁與所述的支撐面之間,當所述的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的內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側桿的內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支撐面相脫離。
所述的檔塊的下端部與所述的保持架相樞軸連接。
所述的檔塊上固定連接有操作件,所述的保持架上設有開口,所述的操作件通過所述的開口伸出到所述的保持架的外部。
在所述的檔塊與所述的保持架之間設有彈性件。
在所述的檔塊的上端的支撐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的支撐面相銜接的過渡斜面,在所述的鎖定機構從解鎖工作狀態(tài)進入鎖定工作狀態(tài)的過程中,所述的第一側桿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分別沿著所述的過渡斜面到達所述的支撐面的上方。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由于在保持架的內部設置有檔塊,該檔塊通過轉軸與保持架相轉動連接,且該檔塊的上端部具有支撐面,當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的內端部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被夾在保持架的內壁與支撐面之間,當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的內端部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分別與支撐面相脫離,此種鎖定機構較簡單,當需要折疊或展開的時候,操作較方便。
附圖1為本發(fā)明游戲圍框的框架本體展開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附圖2為本發(fā)明游戲圍框的框架本體處于半折疊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附圖3為本發(fā)明的鎖定機構結構分解圖;
附圖4為本發(fā)明的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附圖4中A-A方向的剖視圖;附圖6為附圖5中B-B方向的剖視圖;附圖7為本發(fā)明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為附圖7中C-C方向的剖視圖;附圖9為附圖8中D-D方向的剖視圖;其中1、框架本體;2、上框架;3、下框架4、第一側桿;5、第二側桿;6、鎖定機構;7、第一轉軸8、第二轉軸;9、第三轉軸;10、彈性件;11、開口;12、檔塊; 13、操作件;14、過渡斜面;15、支撐面;16、保持架;18、上連接件;19、下連接件;20、立桿;21、底撐桿;22、底盤連接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的游戲圍框,包括框架本體1、設置在所述的框架本體1上的布套(圖中未顯示),所述的框架本體1包括多根立桿20,所述的每根立桿20位于所述的框架本體1的各個角部;上框架2,所述的上框架2包括設置于每相鄰的兩根立桿20之間的第一側桿4、第二側桿5、保持架16,所述的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外端部分別與所述的相鄰的兩根立桿20的上端部相連接,所述的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分別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樞軸連接,所述的保持架16上設置有鎖定機構6,所述的鎖定機構6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鎖定機構6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4與所述的第二側桿5大致呈一條直線,如附圖4所示,當所述的鎖定機構6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4與所述的第二側桿5沿其內端部處折疊,如附圖7所示;下框架3,所述的下框架3包括底盤連接件22和多根底撐桿21,所述的底撐桿21的外端部分別與所述的立桿20的下端部相連接,所述的底撐桿21的內端部分別與底盤連接件22相樞軸連接,所述的底盤連接件22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21處于同一平面上時,所述的底盤連接件22處于鎖定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21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所述的底盤連接件22處于解鎖狀態(tài)。
附圖3為本發(fā)明鎖定機構6與保持架16以及第一側桿4、第二側桿5結構分解圖,其中,所述的鎖定機構6包括設置于所述的保持架16內的檔塊12,所述的檔塊12的上端面為光滑的支撐面15,在檔塊12上固定連接有操作件13,它們的具體連接關系如下第一側桿4的內端部通過第一轉軸7與保持架16相連接,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通過第二轉軸8與保持架16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轉軸7、第二轉軸8相平行設置,所述的檔塊12下端部通過第三轉軸9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轉動連接,且所述的第一轉軸7與所述的第三轉軸9相垂直設置。
在保持架16上開設有開口11,所述的檔塊12上固定連接有操作件13如按鈕通過該開口11伸出到所述的保持架16的外部從而方便解鎖操作。
同時,在保持架16的內部還設有彈性件10,該彈性件10可為彈簧,所述的彈性件10位于檔塊12和保持架16的內壁之間。
在所述的檔塊12的上端的支撐面15的兩側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的支撐面15相銜接的過渡斜面14。
附圖5和附圖6為該鎖定機構6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的剖視圖,所述的第一側桿4的內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被夾在所述的保持架16的內壁與所述的支撐面15之間,彈性件10處于釋放狀態(tài)。
附圖8和附圖9為該鎖定機構6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的剖視圖,所述的第一側桿4的內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支撐面15脫離且順著過渡斜面14滑落從而實現(xiàn)折疊。
具體操作如下若整個游戲圍框處于展開狀態(tài),現(xiàn)將游戲圍框進行折疊,按動鎖定機構6上的操作件13,檔塊12即開始繞第三轉軸9轉動,從而使得檔塊12被推到一側,從而導致支撐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的支撐面15被推到一側而使得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與支撐面15脫離,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順著過渡斜面14滑下從而實現(xiàn)折疊,且此時彈性件10處于受壓狀態(tài),當?shù)谝粋葪U4和第二側桿5與檔塊12分離后,彈性件10得到釋放,從而驅動檔塊12恢復到原位。
當需要將折疊的游戲圍框打開,只需握住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將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向下壓動,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順著過渡斜面14上升到支撐面15上,從而使得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被夾在保持架16與支撐面15之間,即實現(xiàn)解鎖。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包括框架本體(1)、設置在所述的框架本體(1)上的布套,所述的框架本體(1)包括多根立桿(20),所述的立桿(20)位于所述的框架本體(1)的各個角部;上框架(2),所述的上框架(2)包括設置于每相鄰的兩根立桿(20)之間的第一側桿(4)、第二側桿(5)、保持架(16),所述的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外端部分別與所述的相鄰的兩根立桿(20)的上端部相連接,所述的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分別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樞軸連接,所述的保持架(16)上設置有鎖定機構(6),所述的鎖定機構(6)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鎖定機構(6)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4)與所述的第二側桿(5)大致呈一條直線,當所述的鎖定機構(6)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4)與所述的第二側桿(5)沿其內端部處折疊;下框架(3),所述的下框架(3)包括底盤連接件(22)和多根底撐桿(21),所述的底撐桿(21)的外端部分別與所述的立桿(20)的下端部相連接,所述的底撐桿(21)的內端部分別與底盤連接件(22)相樞軸連接,所述的底盤連接件(22)具有鎖定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21)處于同一平面上時,所述的底盤連接件(22)處于鎖定狀態(tài),當所述的底撐桿(21)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所述的底盤連接件(22)處于解鎖狀態(tà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定機構(6)包括設置于所述的保持架(16)內的檔塊(12),所述的第一側桿(4)的內端部通過第一轉軸(7)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通過第二轉軸(8)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轉軸(7)、第二轉軸(8)相平行設置,所述的檔塊(12)通過第三轉軸(9)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轉軸(7)與所述的第三轉軸(9)相垂直設置,所述的檔塊(12)的上端部具有支撐面(15),當所述的鎖定機構(6)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4)的內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被夾在所述的保持架(16)的內壁與所述的支撐面(15)之間,當所述的鎖定機構(6)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所述的第一側桿(4)的內端部和所述的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支撐面(15)相脫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檔塊(12)的下端部與所述的保持架(16)相樞軸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檔塊(12)上固定連接有操作件(13),所述的保持架(16)上設有開口(11),所述的操作件(13)通過所述的開口(11)伸出到所述的保持架(16)的外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檔塊(12)與所述的保持架(16)之間設有彈性件(1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檔塊(12)的上端的支撐面(15)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的支撐面(15)相銜接的過渡斜面(14),在所述的鎖定機構(6)從解鎖工作狀態(tài)進入鎖定工作狀態(tài)的過程中,所述的第一側桿(4)和第二側桿(5)的內端部分別沿著所述的過渡斜面(14)到達所述的支撐面(15)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折疊的游戲圍框,包括框架本體,框架本體包括多根立桿、上框架、下框架,其中上框架包括設置于每相鄰的兩根立桿之間的第一側桿、第二側桿、保持架,在保持架上設置有鎖定機構,當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與第二側桿大致呈一條直線,當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與第二側桿沿其內端部處折疊,該鎖定機構包括設置于保持架內上端部具有支撐面的擋塊,該擋塊通過轉軸與保持架相轉動連接,當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的內端部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被夾在保持架的內壁與支撐面之間,當鎖定機構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第一側桿的內端部和第二側桿的內端部分別與支撐面相脫離,此種鎖定機構較簡單,操作較方便。
文檔編號A47D13/00GK101015408SQ200710020409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鐘友明, 張興榮 申請人: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