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升降式滑輪課椅及綠色“黑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預防和矯正學生近視與駝背,與升降式防近視課桌、防近視架相互配套使用的學生課堂上應用的課椅。
二、技術背景至目前止,由于受上千年歷史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全國絕大部分中小學校的課桌、椅過高或過低,由此導至了大量就讀學生視距過低和視角過小,使全國百分之幾十的學生視力減退、近視或駝背,它嚴重地降低了中華民族的整體民族質量。
三、技術內容是針對目前全國絕大多數(shù)學校課桌、椅高度和廣大學生身高不相適應的現(xiàn)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的與升降式防近視課桌、防近視架配套使用的本實用新型產品。
本實用新型是以下列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由椅腳、椅腿、椅架、轉動滑輪、窄式椅面、偏豎式椅靠、螺桿、螺帽以及椅腳、腿上的升降孔組成。其特征是在四腳終端著地部位各裝有轉動滑輪,有利學生輕、快移動,方便出、入座;在每只椅腳、腿的相應位置上分別設有同孔距、同孔徑、高密高、多孔數(shù)的升降孔,產品設有小號椅和中號椅兩個規(guī)格,它已能適應所有年級、不同身高學生的高度要求;椅面采用窄式椅面,椅靠采用偏豎式椅靠,它能培養(yǎng)學生臀、腰、背、頸坐成垂直不駝背,提高視距不近視的習慣。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金屬、塑料、膠木、木材、油漆材料,經機械沖、壓、銑、鋸、鉆、焊、鑄、澆、噴、烘、漆、裝工藝加工制作而成。
本實用新型工藝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作用巨大。
本實用新型由于是在地面制作,故安全可靠。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轉動滑輪,(2)為椅腳架,(3)為椅腳橫檔,(4)為椅腳,(5)椅腳升降孔,(6)為椅腿,(7)為椅腿升降孔,(8)為窄式椅面,(9)為偏豎式椅靠。
圖2為本實用新型椅腳剖視圖。其中(1A)為前轉動滑輪,(2)為椅腳升降孔,(1B)為后進退滑輪。
圖3為本實用新型椅腿剖視圖。其中(6)為椅腿,(6A)為椅腿彎邊,(6B)為椅腿彎邊螺桿孔。
五、具體實踐方式1、首先把本實用新型焊裝成上下兩個構件部分,在下部四腳終端著地部位,分別裝上前轉動滑輪和后進退滑輪。
2、在椅腳和椅腿各相應位置上分別鉆出或沖出至少16個同孔距,同孔徑的升降孔,按每個學生不同身高所需的高度,調適孔位,裝上螺桿,緊固螺帽即可。
3、學生人小、腿矮、臀小、臀短,為使其坐得舒服、省力和喜歡坐,本實用新型采用窄式椅面和偏豎式椅靠結構。
4、本實用新型應與升降式防近視課桌、防近視架專利產品配套使用,并與每個學生的身高達到最佳的組合,即可發(fā)揮本實用新型所有的功能和作用。
5、為了迅速緩解和恢復視后的視力疲勞,提高全體師生的視力健康水平,本實用新型采用無光、墨綠“黑”板配套教師板書。
權利要求1.一種升降式滑輪課椅、包括轉動滑輪(1)、椅腳升降孔(5)、椅腿升降孔(7)、窄式椅面(8)、偏豎式椅靠(9)五部分,其特征是在升降式滑輪課椅的四腳終端著地部位各設有轉動滑輪(9),在每椅腳上各設有椅腳升降孔(5),在每椅腿上各設有椅腿升降孔(6),椅面采用窄式椅面(8),椅靠采用偏豎式椅靠(9),
2.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滑輪課椅,其特征是在兩根椅腳架(2)的四腳終端著地部位各設有轉動滑輪(1)。
3.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滑輪課椅,其特征是在每根椅腳上各設有至少16個同孔距、同孔徑的椅腳升降孔(5)。
4.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滑輪課椅,其特征是在每根椅腿上各設有至少16個與椅腳同孔距、同孔徑的椅腿升降孔(7)。
5.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滑輪課椅,其特征是所述的椅腳升降孔(5)和椅腿升降孔(7),其孔距均小于升降式防近視課桌的桌腳升降孔和桌腿升降孔。
6.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滑輪課椅,其特征是所述的窄式椅面(8),其椅面寬度與學生臀部寬度基本相等。
7.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滑輪課椅,其特征是所述的偏豎式椅靠(9),其偏豎程度與學生臀、腰、背、頸坐成垂直時相一致。
8.一種綠色“黑”板,其特征是綠色“黑”板為墨綠色、無光、用金屬制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升降式滑輪課椅及綠色“黑”板,是涉及預防和矯正學生近視和駝背、配套升降式防近視課桌和防近視架的一種學生課椅。它包括轉動滑輪、椅腳、椅腿、椅腳腿升降孔、窄式椅面、偏豎式椅靠五部分,其特征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四腳終端著地部位各設有轉動滑輪;在每只椅腳和椅腿的相應位置上,各設有升降孔;椅面采用窄式椅面;椅靠采用偏豎式椅靠。本實用新型椅面高度與升降式防近視課桌同孔同步升降,與各年級不同身高學生最佳組合后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使用功能。長期、正常使用本實用新型與升降式防近視課桌、防近視架的組合產品,即可大量減少學生的人為近視與駝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作用巨大,社會效益明顯。
文檔編號A47C3/20GK2642129SQ0323792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徐尚仁 申請人:徐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