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建筑結構抗震改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既有磚混結構建筑抗震性能不符合現(xiàn)行規(guī)范需要加固時,常常用兩種方法進行處理:
a、通過對上部結構進行抗震加固,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
[0003]這種方法對上部結構進行抗震加固涉及施工范圍廣,一般整幢建筑均應加固,施工周期長,并且需破壞原有裝飾面加固后重新裝修,費用高,構件加固往往增大截面,使建筑使用面積減小。
[0004]b、在建筑底部(一般在地圈梁以下)增設隔震層,減小地震作用。
[0005]這種方法采用隔震技術僅在房屋底部施工,施工周期短,對上部結構幾乎沒有影響,不需要破壞原裝飾面,節(jié)省費用,不影響建筑使用面積。
[0006]但目前這種方法的施工技術還不成熟,都是先將隔震墊上下支墩澆筑完成,隔震墊再安放在上下支墩之間,這種施工方法的缺點是:
1、上下支墩施工完成后,隔震墊安裝不便;
2、隔震墊與混凝土支墩之間連接不緊密,使結構受力不均,影響結構安全;
3、雙托梁與隔震板無法一次澆筑完成,影響澆筑質量且浪費人工。
[0007]本申請就是針對目前的建筑底部隔震層增設技術提出的一種改進。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及其施工方法,結構穩(wěn)定,安全性高,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另外安裝施工比較方便,效率高。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包括:形成在原基礎上的增大基礎、設置在增大基礎上部的下支墩、設置在下支墩上部的隔震墊下預埋板、設置在隔震墊下預埋板上部的隔震墊、設置在隔震墊上部的隔震墊上預埋板、設置在隔震墊上預埋板上部的雙托梁和設置在雙托梁上部的隔震板,所述雙托梁內(nèi)部還設有銷鍵,所述雙托梁、銷鍵和隔震板為一體式澆筑成型結構。
[0010]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隔震墊下預埋板與下支墩之間通過澆筑下支墩的混凝土固結為一個整體。
[0011]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隔震墊上預埋板與雙托梁之間通過澆筑雙托梁的混凝土固結為一個整體。
[0012]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銷鍵的斷面高度為雙托梁與隔震板總高度的一半,所述銷鍵的底面與雙托梁的底面齊平。
[0013]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a、開挖磚混結構的基礎并對基礎進行加固改造,在原基礎上形成增大基礎,并對構造柱進行加腋處理,形成構造柱加腋部;
b、用千斤頂和鋼管配合支撐,千斤頂上端支撐在地圈梁上,鋼管的下端支撐在增大基礎上;
c、拆除地圈梁以下構造柱;
d、在增大基礎上部綁扎下支墩鋼筋;
e、在下支墩鋼筋上部放置隔震墊下預埋板;
f、澆筑下支墩,隔震墊下預埋板與下支墩固結為一體;
g、在隔震墊下預埋板上部安放隔震墊;
h、在隔震墊上部放置隔震墊上預埋板;
1、在隔震墊上預埋板上部綁扎雙托梁鋼筋;
g、一次性澆筑雙托梁、銷鍵和隔震板;
k、待全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千斤頂支撐;
1、拆除地圈梁以下墻體。
[0014]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施工過程中全程對磚混結構的變形和位移進行實時監(jiān)控,保證施工安全。
[0015]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的施工工序,自下而上順序施工,隔震墊安裝方便,提高整體施工效率;
2、隔震墊與混凝土支墩直接無縫連接,使得整體結構受力均勻,安全性高;
3、雙托梁與隔震板一次澆筑成型,澆筑質量高,結構穩(wěn)固,隔震板與雙托梁互相連接,在建筑底部形成整體托盤,增加建筑的整體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4、全程位移監(jiān)測,保證結構安全。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的施工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施工流程圖。
[0017]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原基礎,2、增大基礎,3、下支墩,4、隔震墊下預埋板,
5、隔震墊,6、隔震墊上預埋板,7、雙托梁,8、隔震板,9、銷鍵,10、構造柱,11、構造柱加腋部,
12、千斤頂,13、鋼管,14、地圈梁,15、加寬墊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19]請參閱圖1至圖3,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包括:形成在原基礎I上的增大基礎2,基礎增大截面后承載力加大,基礎整體性增強。
[0020]還包括設置在增大基礎2上部的下支墩3、設置在下支墩3上部的隔震墊下預埋板
4、設置在隔震墊下預埋板4上部的隔震墊5、設置在隔震墊5上部的隔震墊上預埋板6,隔震墊下預埋板4、隔震墊5和隔震墊上預埋板6之間能夠很好的相連接,隔震墊是在加固完成后把上部結構的豎向力傳遞至基礎的構件,有地震作用時可隨地震力擺動,消耗地震能量,從而隔離地震力對上部結構的作用。
[0021]另外,所述隔震墊下預埋板與下支墩之間通過澆筑下支墩的混凝土固結為一個整體,連接緊密;所述隔震墊上預埋板與雙托梁之間通過澆筑雙托梁的混凝土固結為一個整體,連接緊密,從而保證隔震墊有最佳的受力工作狀態(tài),安全性高。
[0022]還包括設置在隔震墊上預埋板6上部的雙托梁7和設置在雙托梁7上部的隔震板8,所述雙托梁內(nèi)部還設有銷鍵9,所述雙托梁7、銷鍵9和隔震板8為一體式澆筑成型結構,雙托梁是把墻體線荷載轉化成集中荷載傳遞至隔震墊的構件,隔震板與雙托梁互相連接,在建筑底部形成整體托盤,增加建筑的整體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0023]優(yōu)選的,所述銷鍵9的斷面高度為雙托梁與隔震板總高度的一半,所述銷鍵的底面與雙托梁的底面齊平,所述銷鍵的斷面呈長方形,有助于整體加固結構的穩(wěn)定性。
[0024]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a、開挖磚混結構的基礎并對基礎進行加固改造,在原基礎上形成增大基礎,并對構造柱10進行加腋處理,形成構造柱加腋部11;
b、用千斤頂12和鋼管13配合支撐,千斤頂上端支撐在地圈梁上,鋼管的下端支撐在增大基礎上;
C、拆除地圈梁以下構造柱;
d、在增大基礎上部綁扎下支墩鋼筋;
e、在下支墩鋼筋上部放置隔震墊下預埋板;
f、澆筑下支墩,隔震墊下預埋板與下支墩固結為一體;
g、在隔震墊下預埋板上部安放隔震墊;
h、在隔震墊上部放置隔震墊上預埋板;
1、在隔震墊上預埋板上部綁扎雙托梁鋼筋;
g、一次性澆筑雙托梁、銷鍵和隔震板;
k、待全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千斤頂支撐;
1、拆除地圈梁以下墻體。
[0025]上述施工過程中全程對磚混結構的變形和位移進行實時監(jiān)控,保證磚混結構和施工人員的安全。
[0026]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的施工工序,自下而上順序施工,隔震墊安裝方便,提高整體施工效率; 2、隔震墊與混凝土支墩直接無縫連接,使得整體結構受力均勻,安全性高;
3、雙托梁與隔震板一次澆筑成型,澆筑質量高,結構穩(wěn)固,隔震板與雙托梁互相連接,在建筑底部形成整體托盤,增加建筑的整體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4、全程位移監(jiān)測,保證結構安全。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在原基礎上的增大基礎、設置在增大基礎上部的下支墩、設置在下支墩上部的隔震墊下預埋板、設置在隔震墊下預埋板上部的隔震墊、設置在隔震墊上部的隔震墊上預埋板、設置在隔震墊上預埋板上部的雙托梁和設置在雙托梁上部的隔震板,所述雙托梁內(nèi)部還設有銷鍵,所述雙托梁、銷鍵和隔震板為一體式饒筑成型結構。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墊下預埋板與下支墩之間通過澆筑下支墩的混凝土固結為一個整體。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墊上預埋板與雙托梁之間通過澆筑雙托梁的混凝土固結為一個整體。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銷鍵的斷面高度為雙托梁與隔震板總高度的一半,所述銷鍵的底面與雙托梁的底面齊平。5.—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a、開挖磚混結構的基礎并對基礎進行加固改造,在原基礎上形成增大基礎,并對構造柱進行加腋處理,形成構造柱加腋部; b、用千斤頂和鋼管配合支撐,千斤頂上端支撐在地圈梁上,鋼管的下端支撐在增大基礎上; c、拆除地圈梁以下構造柱; d、在增大基礎上部綁扎下支墩鋼筋; e、在下支墩鋼筋上部放置隔震墊下預埋板; f、澆筑下支墩,隔震墊下預埋板與下支墩固結為一體; g、在隔震墊下預埋板上部安放隔震墊; h、在隔震墊上部放置隔震墊上預埋板; 1、在隔震墊上預埋板上部綁扎雙托梁鋼筋; g、一次性澆筑雙托梁、銷鍵和隔震板; k、待全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千斤頂支撐; 1、拆除地圈梁以下墻體。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過程中全程對磚混結構的變形和位移進行實時監(jiān)控,保證施工安全。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包括:形成在原基礎上的增大基礎、設置在增大基礎上部的下支墩、設置在下支墩上部的隔震墊下預埋板、設置在隔震墊下預埋板上部的隔震墊、設置在隔震墊上部的隔震墊上預埋板、設置在隔震墊上預埋板上部的雙托梁和設置在雙托梁上部的隔震板,所述雙托梁內(nèi)部還設有銷鍵,所述雙托梁、銷鍵和隔震板為一體式澆筑成型結構;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既有磚混結構隔震支座托換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通過上述方式,本發(fā)明結構穩(wěn)定,安全性高,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另外安裝施工比較方便,效率高。
【IPC分類】E04G23/02
【公開號】CN105715068
【申請?zhí)枴緾N201610138037
【發(fā)明人】李法善, 任生元, 王建瑩, 周文平
【申請人】江蘇鼎達建筑新技術有限公司, 常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