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針織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嗎,單一功能的紡織品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多功能整理的紡織品因其優(yōu)良的性能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和使用,而拒水拒油整理就是一種面料的后整理。拒水拒油紡織品可廣泛應(yīng)用于服裝面料、廚房及餐桌用布等。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提出一種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被廣泛應(yīng)用于服裝面料,廚房及餐桌布等各種油污多的工作環(huán)境,且能夠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效果好,使用時間長的針織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
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針織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去污整理液制:調(diào)節(jié)水的ph=3,加入交聯(lián)劑5g—8g/l、氯化鎂催化劑4g—5g/l,有機氟化合物35g-40g/l,得到溶液;
(2)針織面料浸漬整理液:將去污整理液加溫到25-35℃,放入需整理的面料,保持20-30min;
(3)軋液:將浸漬過的面料進行軋液,保持面料帶液率為70-85%;
(4)烘干:將帶液的針織品在90℃~100℃的烘干爐內(nèi)進行烘干,保持10-30min;
(5)焙烘:將烘干后的面料進行焙烘,焙烘溫度保持在120℃~150℃,保持5-15min;
(6)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40-55℃,浸泡1-2小時,然后再升溫至60-90℃,浸泡3-4小時;
(7)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60-9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2-5分鐘,接著在100-15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lián),時間為5-10分鐘;
(8)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9)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jié)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lián)。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8)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40-55℃,清洗時間為10-20分鐘。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抗菌針織面料的后整理工藝,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被廣泛應(yīng)用于服裝面料,廚房及餐桌布等各種油污多的工作環(huán)境,且能夠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效果好,使用時間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針織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去污整理液制:調(diào)節(jié)水的ph=3,加入交聯(lián)劑5g/l、氯化鎂催化劑4g/l,有機氟化合物35g/l,得到溶液;
(2)針織面料浸漬整理液:將去污整理液加溫到25℃,放入需整理的面料,保持20min;
(3)軋液:將浸漬過的面料進行軋液,保持面料帶液率為70%;
(4)烘干:將帶液的針織品在90℃的烘干爐內(nèi)進行烘干,保持10min;
(5)焙烘:將烘干后的面料進行焙烘,焙烘溫度保持在120℃,保持5min;
(6)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40℃,浸泡1小時,然后再升溫至60℃,浸泡3小時;
(7)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6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2分鐘,接著在10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lián),時間為5分鐘;
(8)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9)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jié)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lián)。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8)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40℃,清洗時間為10分鐘。
實施例2
一種針織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去污整理液制:調(diào)節(jié)水的ph=3,加入交聯(lián)劑8g/l、氯化鎂催化劑5g/l,有機氟化合物40g/l,得到溶液;
(2)針織面料浸漬整理液:將去污整理液加溫到35℃,放入需整理的面料,保持30min;
(3)軋液:將浸漬過的面料進行軋液,保持面料帶液率為85%;
(4)烘干:將帶液的針織品在100℃的烘干爐內(nèi)進行烘干,保持30min;
(5)焙烘:將烘干后的面料進行焙烘,焙烘溫度保持在50℃,保持15min;
(6)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55℃,浸泡2小時,然后再升溫至90℃,浸泡4小時;
(7)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9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5分鐘,接著在15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lián),時間為10分鐘;
(8)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9)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jié)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lián)。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8)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55℃,清洗時間為20分鐘。
實施例3
一種針織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去污整理液制:調(diào)節(jié)水的ph=3,加入交聯(lián)劑6g/l、氯化鎂催化劑4.5g/l,有機氟化合物37g/l,得到溶液;
(2)針織面料浸漬整理液:將去污整理液加溫到30℃,放入需整理的面料,保持25min;
(3)軋液:將浸漬過的面料進行軋液,保持面料帶液率為75%;
(4)烘干:將帶液的針織品在95℃的烘干爐內(nèi)進行烘干,保持20min;
(5)焙烘:將烘干后的面料進行焙烘,焙烘溫度保持在130℃,保持10min;
(6)第一次抗菌處理:將針織面料脫水處理,然后浸入納米抗菌液中,升溫至45℃,浸泡1.5小時,然后再升溫至80℃,浸泡3.5小時;
(7)第二次抗菌處理:將抗菌整理液涂覆在針織面料的表面,然后在60-90℃的溫度下進行烘干成型,烘干時間為3分鐘,接著在120℃的溫度下進行烘焙交聯(lián),時間為8分鐘;
(8)還原清洗處理:將針織面料放入清洗溶液中進行清洗;
(9)后處理:依次進行脫水、松式烘干、拉幅定形和檢驗。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抗菌液是由納米氯化銀分散液以及納米銀離子粘結(jié)劑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液由竹醋液、涂層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的針織面料先通過拉幅烘干機烘干,再通過熱定型機烘焙交聯(lián)。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8)中的清洗溶液的ph值為5-5.5,清洗溫度為45℃,清洗時間為15分鐘。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范圍內(nèi),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shù)內(nèi)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