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泵領域,尤其是熱泵干衣機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以往干衣機通常是采用鍋爐產生蒸汽后,將高溫蒸汽導入到滾筒中來實現(xiàn)衣物烘干,烘干后將高溫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這樣雖然加熱快,但是因為是采用鍋爐提供熱量,本身能耗就能很大,再加上對烘干后高溫廢氣中熱量沒有加以利用,導致能源白白浪費,增加了能耗。
為了解決以上能源利用的問題,近幾年的技術中提出了熱泵干衣機的烘干系統(tǒng),在采用熱泵節(jié)能烘干的基礎上在干衣機內部增加了熱交換器,能將烘干后產生的廢氣充分利用后再排出,大大降低了能耗,但是這種系統(tǒng)為了保證烘干溫度,普遍會采用R134a熱泵系統(tǒng)提供熱源,因為R134a熱泵系統(tǒng)本身溫度高,升溫慢的特性,會導致烘干的效率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雙熱泵系統(tǒng)實現(xiàn)余熱回收、提高烘干效率的熱泵干衣機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熱泵干衣機系統(tǒng),包括有第一熱泵系統(tǒng)、第二熱泵系統(tǒng)、干衣機主體、進風通道、出風通道、電加熱器、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所述第一熱泵系統(tǒng)包括有依次循環(huán)連通的第一冷凝器、第一膨脹閥、第一蒸發(fā)器和第一壓縮機,所述第二熱泵系統(tǒng)包括有依次循環(huán)連通的第二冷凝器、第二膨脹閥、第二蒸發(fā)器和第二壓縮機,所述干衣機主體包括有外殼、滾筒,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與進風通道連通,所述電加熱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依次設置于進風通道上,所述出風口與出風通道連通,所述第一蒸發(fā)器和第二蒸發(fā)器依次設置于出風通道上,所述出風口設置有第一風機,所述進風通道的入口設置有第二風機。
進一步,所述出風通道的出口還設置有第三風機。
進一步,所述第一熱泵系統(tǒng)采用R134a熱泵系統(tǒng)。
進一步,所述第二熱泵系統(tǒng)采用R410a熱泵系統(tǒng)。
進一步,所述滾筒上設置有密集的通氣小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雙熱泵系統(tǒng)將烘干后產生的高溫廢氣中的熱量進行了充分回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時利用R134a熱泵系統(tǒng)溫度高和R410a熱泵系統(tǒng)升溫快、能力大的特點,將兩者結合利用,不僅降低了系統(tǒng)能耗,也提升了烘干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熱泵系統(tǒng);11、第一壓縮機;12、第一冷凝器;13、第一膨脹閥;14、第一蒸發(fā)器;2、第二熱泵系統(tǒng);21、第二壓縮機;22、第二冷凝器;23、第二膨脹閥;24、第二蒸發(fā)器;3、干衣機主體;31、滾筒;32、進風口;33、出風口;4、進風通道;5、出風通道;6、電加熱器;7、第一風機;8、第二風機;9、第三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熱泵干衣機系統(tǒng),包括有第一熱泵系統(tǒng)1、第二熱泵系統(tǒng)2、干衣機主體3、進風通道4、出風通道5、電加熱器6、第一風機7和第二風機8,所述第一熱泵系統(tǒng)1包括有依次循環(huán)連通的第一冷凝器12、第一膨脹閥13、第一蒸發(fā)器14和第一壓縮機11,所述第二熱泵系統(tǒng)2包括有依次循環(huán)連通的第二冷凝器22、第二膨脹閥23、第二蒸發(fā)器24和第二壓縮機21,所述干衣機主體3包括有外殼、滾筒31,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進風口32和出風口33,所述進風口32與進風通道4連通,所述電加熱器6、第一冷凝器12和第二冷凝器22依次設置于進風通道上,所述出風口33與出風通道5連通,所述第一蒸發(fā)器14和第二蒸發(fā)器24依次設置于出風通道5上,所述出風口33設置有第一風機7,所述進風通道4的入口設置有第二風機8。
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流程進行說明:
首先,系統(tǒng)剛啟動時,進風通道4的入口的第二風機8送入新風,依次通過第二冷凝器22、第一冷凝器12導入到電加熱器6中進行加熱直至加熱至烘干所需的溫度后流入到滾筒31與外殼之間空間為衣物烘干提供熱量;此時第一熱泵系統(tǒng)1和第二熱泵系統(tǒng)2不工作,氣體流過第二冷凝器22和第一冷凝器12時并不進行換熱。
系統(tǒng)循環(huán)運行一次后,關閉電加熱器6,開啟第一熱泵系統(tǒng)1和第二熱泵系統(tǒng)2,新風通過第二風機8導入到進風通道4中依次與第二冷凝器22和第一冷凝器器12中換熱,新風吸收了冷凝器冷凝所散發(fā)的熱量,溫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并進入干衣機主體3內部為衣物烘干提供熱量。
同時,烘干后產生的高溫廢氣通過出風口33經第一風機7驅動導入到出風通道5中依次經過第一蒸發(fā)器14、第二蒸發(fā)器24中進行換熱,蒸發(fā)器吸收了高溫廢氣中的熱量用來蒸發(fā),使得高溫廢氣熱量被充分回收利用排出。
參照圖1,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出風通道5的出口還設置有第三風機9,用于輔助高溫廢氣的排出。
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熱泵系統(tǒng)采用R134a熱泵系統(tǒng)。
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二熱泵系統(tǒng)采用R410a熱泵系統(tǒng)。
如圖1所示,第一冷凝器12和第一蒸發(fā)器14屬于R134a熱泵系統(tǒng),設置在靠近烘干機的位置,第二冷凝器22和第二蒸發(fā)器24屬于R410a熱泵系統(tǒng),設置在靠近R134a熱泵系統(tǒng),遠離烘干機的一側;其中R134a熱泵系統(tǒng)溫度高,R410a熱泵系統(tǒng)升溫快、能力大,將兩者融合利用,不僅降低了系統(tǒng)能耗,而且也提升了烘干效率。
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滾筒上設置有密集的通氣小孔,熱風進入烘干機內部后通過滾筒31上密集的小孔進入滾筒31內部給衣物進行烘干。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的等同變換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