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羽絨填充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計量機構。
背景技術:
我國是羽絨生產大國,約占全球羽絨產量的80%,同時中國也是羽絨服裝、羽絨睡袋及羽絨被的主產國,但目前傳統(tǒng)的生產過程是羽絨填充采用人工填充,操作工人身穿全封閉服裝,一人用電子稱稱,一人操作裁片,一人填充,勞動強度大,同時由于羽絨較輕,稍有空氣流動便會到處飛揚,造成“漫天大雪”的景象,目前一般采用的充絨管就是一根空心管,在充絨時直接將充絨管插裝在衣物內進行充絨,在充絨過程中,衣物內的空氣被趕出, 空氣在向外流動時會夾雜著羽絨一起運動,如果不收集該部分的羽絨,勢必造成羽絨的極大浪費。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計量機構。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絨管包括內管和套管,內管與套管之間留有氣體回流通道,在套管該端部與內管密封連接,套管上設有與回流通道連通的回氣孔,套管的后端設有收集支管,收集支管與回流通道相連通。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套管的端部制成錐形。所述回氣孔分布在套管端部錐形分界面的兩側。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的自動充絨機構代替人工充絨的作業(yè)方式,在整個過程中羽絨均在全封閉的環(huán)境內流動,夾雜在空氣的羽絨經回氣孔通過回流通道流到透氣性集塵袋進行收集,這樣不僅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huán)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羽絨浪費,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充絨管;1-1、內管;1-2、套管;1-3、回流通道;1-4、回氣孔;2、收集支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0013]請參閱圖1,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所述充絨管1包括內管1-1和套管1-2,內管1-1與套管1-2之間留有氣體回流通道1-3,所述套管1-2端部與內管1-1密封連接,套管1-2上設有與回流通道1-3連通的回氣孔1-4,套管1-2的后端設有收集支管2,收集支管2與回流通道1-3相連通。[0014]為了更好更方便的實現(xiàn)充絨,所述套管的端部制成錐形,所述回氣孔分布在套管端部錐形分界面的兩側,這樣更有利于氣流的流通。[001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從計量機構料箱出來的定量的羽絨,通過空氣放大器的作用,進入充絨管,充絨管的端部插裝在被充絨衣服、被褥等,在填充羽絨的同時氣流通過回氣孔進入回流通道,回流通道連通收集支管,所述收集支管上套裝有透氣性集塵袋,通過套裝在收集支管上的透氣性集塵袋收集灰塵和羽絨。[001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代替人工充絨的作業(yè),在整個過程中羽絨均在全封閉的環(huán)境內流動,這樣不僅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huán)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羽絨浪費,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絨管包括內管和套管,內管與套管之間留有氣體回流通道,在套管該端部與內管密封連接,套管上設有與回流通道連通的回氣孔,套管的后端設有收集支管,收集支管與回流通道相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端部制成錐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氣孔分布在套管端部錐形分界面的兩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絨管包括內管和套管,內管與套管之間留有氣體回流通道,在套管該端部與內管密封連接,套管上設有與回流通道連通的回氣孔,套管的后端設有收集支管,收集支管與回流通道相連通。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代替人工充絨的作業(yè),在整個過程中羽絨均在全封閉的環(huán)境內流動,這樣不僅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huán)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羽絨浪費,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D01G35/00GK202247079SQ20112029962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孫云和, 蔡元永 申請人:天津陽光艾瑞克控制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