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型圓編機的推針山角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型圓編機的推針山角結構,尤其是一種在推針山角的行程面中設置一具有壓制效果的平臺,另于該推針山角開設一緩壓槽,借以使圓編機于選針過程更加順暢及復原機構不致產(chǎn)生彈性疲勞。
以往在雙面毛巾布或單面毛巾布表面生成提花圖案時,是以控制毛巾布表面的毛圈有或無,或者毛圈的長、短來形成毛巾布表面的提花圖案。而控制毛巾布表面的毛圈有或無,或者毛圈的長、短,主要是以選針片2配置于上針盤。請參閱
圖1、2,如圖所示,該選針片2上方配置有一選取針裝置1,該選針裝置1上具有復數(shù)選針腳11,該選針腳11在外部電腦來信號時,可控制選針腳11動作而壓制于選針片2的針踵21上,使選針片2下沉,而讓選針片2的針腳22離開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致使選針片2未受推針山角4驅動,因此樞軸連接于選針片2前端的申克片5不受選針片2驅動,該申克片5即不會依循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路徑而被推出,因此織針(圖中未示)所鉤拉的紗線即無法生成毛圈。
而在選針裝置1未受外部電腦控制時,該選針裝置1的選針腳11不動作,該選針腳11即不壓制于選針片2的針踵21上,該選針片2的針腳22即依照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動作而將申克片5推出,即可讓織針鉤拉的紗線生成毛圈。而在申克片5被推出與不被推出的狀態(tài)下,即可讓編織后的布面產(chǎn)生有毛圈及無毛圈的區(qū)域,而形成編織提花的效果。
又當上述的選針片2與申克片5樞軸連接下,在選針片2被下壓后,于選針片2背面的復原機構3,一端具有一彎弧部31壓制于上針盤的內(nèi)壁面6上,前述的復原機構3可為但不限于具有彈性的片狀體、桿狀體或柱狀體所形成,因此在選針片2的針腳22由山角部41的表面劃過后,該復原機構3本身的彈性可將選針片2的針腳22彈回推針山角4的路徑中。
然而,公知的結構雖設置有復原機構3讓選針片2的針腳22彈回推針山角4的路徑中,但因其復原彈力極佳,因此常在選針片2的針腳22于山角部41的表面劃過的同時,該針腳22同時彈回與推針山角4的路徑產(chǎn)生碰撞。
但是,此種復位設計在編織過程中選控片與復位座的傾斜面撞擊數(shù)萬或數(shù)百萬次下,易造成整片選控片變形,導致選控片復位不精確,且也易導致機械故障。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傳統(tǒng)缺點,本實用新型于推針山角的行程面中設置一具壓制效果的平臺部,使選針片產(chǎn)生暫時停滯的效果后,讓選針片得以自動復原回至推針山角的路徑中。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于該推針山角開設一緩壓槽,藉以使圓編機于選針過程更加順暢及復原機構不致產(chǎn)生彈性疲勞,進而使復原機構的復位功效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現(xiàn)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nèi)容。
圖1為申請?zhí)柕?8212777號的上針盤俯視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側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選針片附加復原機構未動作的側視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動作示意圖。
圖5是圖3動作示意圖。
圖6是圖3的俯視動作示意圖。
參見
圖1、2,如圖所示以往圓編機電腦提花裝置,主要是將選針片2配置于上針盤(圖中未示)上,而選針片2上方配置有一選針裝置1,該選針裝置1上具有復數(shù)選針腳11,該選針腳11在外部電腦來信號時,可控制選針腳11動作而壓制于選針片2的針踵21上,使選針片2下沉,而讓選針片2的針腳22離開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致使選針片2未受推針山角4驅動,因此樞軸連接于選針片2前端的申克片5不受選針片2驅動,該申克片5即不會依循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路徑而被推出,因此織針(圖中未示)所鉤拉的紗線即無法生成毛圈。
而在選針裝置1未受外部電腦控制時,該選針裝置1的選針腳11不動作,該選針腳11即不壓制于選取針片2的針踵21上,該選針片2的針腳22即依照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動作而將申克片5推出,即可讓織針鉤拉的紗線生成毛圈。而在申克片5被推出與不被推出的狀態(tài)下,即可讓編織后的布面產(chǎn)生有毛圈及無毛圈的區(qū)域,而形成編織提花的效果。
參見圖3、4、5、6,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在于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中設置一平臺部42,由此可讓選針片2在受選針腳11壓制下沉后壓制于平臺部42上,使選針片2停滯一至兩針的時間后,再借助設于選針片2背面適當位置處的復原機構3(如圖3所示),將該選針片2的針腳22依照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路徑(如圖4所示),將申克片5推出,即可讓織針鉤拉的紗線生成毛圈。其中該復原機構3一端具有一彎弧部31壓制于上針盤的內(nèi)壁面6上,前述的復原機構3可為但不限于具有彈性的片狀體、桿狀體或柱狀體所形成。
而為避免復原機構3產(chǎn)生彈性疲勞,因此另于該推針山角4上開設一緩壓槽43,其中該緩壓槽43尾端呈一傾斜面供復原機構3用作壓力逐步釋放的導引部431,從而使該選針片2的針腳22在由山角部41的表面劃過的同時,使該復原機構3本身能逐步釋放壓力進而使該選針片2的針腳22依照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路徑動作,由此可使復原機構3不致產(chǎn)生彈性疲勞。
因此當選針片2的針踵21受選針腳11壓制下沉至前述的平臺部42后,將停滯一至二針的時間,而使該選針片2的針腳22離開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路徑,此時,該選針片2的背面與復原機構3間隙縮小,而選針片2的針腳22即由山角部41的表面劃過,此時,該選針片2便不會將申克片5推出,所以織針所鉤拉的紗線即無法生成毛圈。在選針片2的針腳22由山角部41的表面劃過后,該復原機構3本身的彈性可將選針片2的針腳22彈回推針山角4的路徑中。
由此一來,使選針片產(chǎn)生暫時停滯的效果后,讓選針片得以自動復原回至推針山角的路徑中,及使圓編機于選針過程更加順暢及復原機構不致產(chǎn)生彈性疲勞,進而使復原機構的回位功效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等同變化與改進,皆為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型圓編機的推針山角結構,于上針盤的電腦選針裝置(1)的選針片(21)上配置一復原機構(3),其特征在于該推針山角(4)的山角部(41)行程面中設置一平臺部(42),該平臺部(42)一側設有一緩壓槽(43),該緩壓槽(43)尾端呈一斜面狀。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型圓編機的推針山角結構,主要是在推針山角的山角部行程面中設置一平臺部,由此可讓選針片在受選針腳壓制下沉后壓制于平臺部上,使選針片停滯一至兩針的時間后,再借助設于選針片背面適當位置處的復原機構,使其自動復原至推針山角的山角部路徑中,使圓編機于選針過程更加順暢,不致產(chǎn)生選針片碰撞的情形;另于該推針山角開設一緩壓槽,借以讓選針片的復原機構能逐步釋放壓力,使復原機構不致產(chǎn)生彈性疲勞。
文檔編號D04B15/00GK2507876SQ0120211
公開日2002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2月12日
發(fā)明者王炳賜 申請人: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