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四支架健腹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四支架健腹輪,屬于健身器材技術(shù)領(lǐng)域。支架有中軸,中軸含有中孔,中軸的一側(cè)有第一叉架和第二叉架,第一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左端部,第二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右端部,第一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一支板,第二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二支板,第一支板有第一連接孔,第二支板有第二連接孔,第一連接孔與第二連接孔同軸,中軸的另一側(cè)有第三叉架和第四叉架,第三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左端部,第四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右端部,第三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三支板,第四叉架的另一端有第四支板,第三叉架有第三連接孔,第四支板有第四連接孔,第三連接孔與第四連接孔同軸,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結(jié)構(gòu)簡單,拆卸方便,便于運輸并且使用舒適、安全不易側(cè)翻。
【專利說明】
一種四支架健腹輪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支架健腹輪,屬于健身器材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的健腹輪中,單輪健腹輪、雙輪健腹輪、三輪健腹輪如果雙手所用力不均勻容易摔倒,穩(wěn)定性、安全性較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四支架健腹輪。
[0004]—種四支架健腹輪,支架有中軸,中軸含有中孔,中軸的一側(cè)有第一叉架和第二叉架,第一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左端部,第二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右端部,第一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一支板,第二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二支板,第一支板有第一連接孔,第二支板有第二連接孔,第一連接孔與第二連接孔同軸,中軸的另一側(cè)有第三叉架和第四叉架,第三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左端部,第四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右端部,第三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三支板,第四叉架的另一端有第四支板,第三叉架有第三連接孔,第四支板有第四連接孔,第三連接孔與第四連接孔同軸,中孔連接手柄軸,手柄軸分別露出中孔的兩端,第一支板與第二支板之間連接第一套筒,第一腳輪軸穿過第一連接孔、第一套筒和第二連接孔,第一腳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一緊固螺母連接第一滾輪,第一腳輪軸的另一端通過第二緊固螺母連接第二滾輪,第三支板與第四支板之間連接第二套筒,第二腳輪軸穿過第三連接孔、第二套筒和第四連接孔,第二腳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三緊固螺母連接第四滾輪,第二腳輪軸的另一端通過第四緊固螺母連接第三滾輪。
[0005]中軸有定位孔,手柄軸有彈簧定位銷,手柄軸插入中軸的中孔的過程中,彈簧定位銷被壓下,當彈簧定位銷遇到定位孔時,彈簧定位銷彈出,與定位孔配合連接。
[0006]在第一滾輪與第二支板之間、第二滾輪與第一支板、第四滾輪與第四支板和第三滾輪與第三支板分別連接有套管,四只套管分別穿過第一腳輪軸、第二腳輪軸。
[0007]在露出中孔的手柄軸左側(cè)連接左套筒,在露出中孔的手柄軸右側(cè)連接右套筒。
[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結(jié)構(gòu)簡單,拆卸方便,便于運輸并且使用舒適、安全不易側(cè)翻。
【附圖說明】
[0009]當結(jié)合附圖考慮時,通過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能夠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許多伴隨的優(yōu)點,但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gòu)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如圖其中: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2]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3]顯然,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許多修改和變化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4]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一種四支架健腹輪,支架有中軸I,中軸I含有中孔6,中軸I的一側(cè)有第一叉架2和第二叉架3,第一叉架2連接在中軸I的左端部,第二叉架3連接在中軸I的右端部,第一叉架2的另一端有第一支板11,第二叉架3的另一端有第二支板12,第一支板11有第一連接孔7,第二支板12有第二連接孔8,第一連接孔7與第二連接孔8同軸,
[0015]中軸I的另一側(cè)有第三叉架4和第四叉架5,第三叉架4連接在中軸I的左端部,第四叉架5連接在中軸I的右端部,第三叉架4的另一端有第三支板14,第四叉架5的另一端有第四支板13,第三叉架4有第三連接孔9,第四支板13有第四連接孔1,第三連接孔9與第四連接孔10同軸,
[0016]中孔6連接手柄軸(圖中未畫出),手柄軸露出中孔6的兩?而,在露出中孔6的手柄軸左側(cè)連接左套筒19,在露出中孔6的手柄軸右側(cè)連接右套筒20,
[0017]第一支板11與第二支板12之間連接第一套筒23,第一腳輪軸(圖中未畫出)穿過第一連接孔7、第一套筒23和第二連接孔8,第一腳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一緊固螺母21連接第一滾輪22,第一腳輪軸的另一端通過第二緊固螺母(圖中未畫出)連接第二滾輪24,
[0018]第三支板14與第四支板13之間連接第二套筒16,第二腳輪軸穿過第三連接孔9、第二套筒16和第四連接孔10,第二腳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三緊固螺母18連接第四滾輪17,第二腳輪軸的另一端通過第四緊固螺母(圖中未畫出)連接第三滾輪15。
[0019]中軸I有定位孔,手柄軸有彈簧定位銷,手柄軸插入中軸I的中孔6的過程中,彈簧定位銷被壓下,當彈簧定位銷遇到定位孔時,彈簧定位銷彈出,與定位孔配合連接(圖中未畫出)。
[0020]在第一滾輪22與第二支板12之間、第二滾輪24與第一支板11、第四滾輪17與第四支板13和第三滾輪15與第三支板14分別連接有套管,四只套管分別穿過第一腳輪軸、第二腳輪軸。第一腳輪軸、第二腳輪軸在圖中未畫出。
[0021]如上所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但是只要實質(zhì)上沒有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點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變形,這對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這樣的變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四支架健腹輪,其特征在于支架有中軸,中軸含有中孔,中軸的一側(cè)有第一叉架和第二叉架,第一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左端部,第二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右端部,第一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一支板,第二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二支板,第一支板有第一連接孔,第二支板有第二連接孔,第一連接孔與第二連接孔同軸, 中軸的另一側(cè)有第三叉架和第四叉架,第三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左端部,第四叉架連接在中軸的右端部,第三叉架的另一端有第三支板,第四叉架的另一端有第四支板,第三叉架有第三連接孔,第四支板有第四連接孔,第三連接孔與第四連接孔同軸, 中孔連接手柄軸,手柄軸分別露出中孔的兩端, 第一支板與第二支板之間連接第一套筒,第一腳輪軸穿過第一連接孔、第一套筒和第二連接孔,第一腳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一緊固螺母連接第一滾輪,第一腳輪軸的另一端通過第二緊固螺母連接第二滾輪, 第三支板與第四支板之間連接第二套筒,第二腳輪軸穿過第三連接孔、第二套筒和第四連接孔,第二腳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三緊固螺母連接第四滾輪,第二腳輪軸的另一端通過第四緊固螺母連接第三滾輪。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支架健腹輪,其特征在于中軸有定位孔,手柄軸有彈簧定位銷,手柄軸插入中軸的中孔的過程中,彈簧定位銷被壓下,當彈簧定位銷遇到定位孔時,彈簧定位銷彈出,與定位孔配合連接。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支架健腹輪,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滾輪與第二支板之間、第二滾輪與第一支板、第四滾輪與第四支板和第三滾輪與第三支板分別連接有套管,四只套管分別穿過第一腳輪軸、第二腳輪軸。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支架健腹輪,其特征在于在露出中孔的手柄軸左側(cè)連接左套筒,在露出中孔的手柄軸右側(cè)連接右套筒。
【文檔編號】A63B23/02GK205569636SQ201620319843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4日
【發(fā)明人】胡榮輝
【申請人】胡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