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乒乓球發(fā)球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7719閱讀:5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乒乓球發(fā)球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乒乓球拋出裝置,更具體說,是關于把許多乒乓球以可調(diào)的速度和路線循環(huán)連續(xù)地拋向打球者的一個輕便網(wǎng)和機器人。本發(fā)明所敘述的重點在于乒乓球機器人,對于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下面描述將會在本發(fā)明的原理上作出更廣泛的應用。
應用如乒乓球、網(wǎng)球和籃球等進行訓練或運動,娛樂的把球送給打球者的各種裝置在現(xiàn)有的技術中已有敘述。如1937年7月20日授予李特爾(Littell)等人的美國專利第2,087,575描述了拋射諸如輕質(zhì)乒乓球的裝置。李特爾公開的裝置包括一個高架的供應裝置,典型形式為高架倉斗。帶有許多球攜帶件的輸送機把球連續(xù)不斷地送入倉斗內(nèi),攜帶件機械地固定使球在連續(xù)的環(huán)路上運動。
一九五0年五月二十三日授予李盟(Lemon)的美國第2,508,461號專利中,描述了一種利用壓縮空氣拋射乒乓球的裝置,就是利用家庭用的真空吸塵器中的壓縮空氣把球推進管路內(nèi)并以管路中射路。一個動喂入收集箱用于把球引入管路的底部。李盟的這種裝置在球的進口沒有控制裝置,當許多球引入系統(tǒng)內(nèi)時,由于球進入的不適當將會導致部分空氣壓力的損失。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四日授予施諾爾(schrier)等人的美國第3,917,265號專利揭示了一種氣力球射出機,它包括從收集球的地方輸送球和把球裝入射出裝置以及射出球的氣力裝置。另外,保持裝置內(nèi)的空氣壓力也是很關鍵的。射出裝置包括許多相互以固定角度安裝的筐,以便在射出球的路線上提供預定數(shù)量的變化。在球被推動從而通過桶時,由于球和筐的部分壁之間的不規(guī)則接觸將會使球旋轉,導致一個不可控制的混合旋轉。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日授予白林娜(Benliner)的美國第4,116 438號專利描述了一種乒乓球拋出機,有一個機械拋出裝置,它包括兩個柔性的且互相平行延伸的拋出盤,用于夾住兩在盤之間的乒乓球并沿一條軌道拋射出去。由于盤的重復彎曲,因此,盤的材料性能是重要的。球返回到供應盤還是由氣力裝置完成。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授予卡可(cook)的美國第2,793,636號專利,以及授予哈威斯塔(Horvath)的美國第3,911,888號專利和授予阿哥斯塔(Augustine)的美國第3,989,245號專利均描述了一種風扇操作裝置。
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授予紐加敦(Newgarden)的美國第3,794,011號專利,它描述了一種相對簡單的裝置,用于使拋出的球具有各種各樣的旋轉。紐加敦的專利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參照。
在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有這些現(xiàn)有裝置以及其他技術中,很明顯,在這些裝置中,沒有一種裝置能夠提供低成本,可靠的且相對簡單的乒乓球自動供應裝置。氣力裝置在此是不可靠的。如果所有的功能都有的話,機械操作裝置的結構相當復雜。即使機械裝置的結構簡化后,它仍缺乏為訓練或練習提供整個區(qū)域拋射的能力。
本發(fā)明提供的裝置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可提供相對低成本、簡單構造的機器人,并可為訓練或練習提供整個的活動范圍。機器人和返回網(wǎng)結合,從而可實現(xiàn)自動回球。裝置的構造的特點是,機械簡化,低成本和寬的拋射范圍。
本發(fā)明的一個任務是提供輕便的乒乓球拋射裝置,它基本能夠模仿人完成時的變化。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任務是提供乒乓球發(fā)現(xiàn)裝置,在裝置工作時,不會產(chǎn)生乒乓球的過大磨擦的損壞。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能搖控的乒乓球發(fā)球裝置。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相對容易裝配和容易遙控裝配狀態(tài)的乒乓球發(fā)球裝置。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發(fā)球裝置,它將精確地產(chǎn)生乒乓球的速度,旋轉和路線的各種組合,以及調(diào)節(jié)發(fā)球速率,以便允許對特殊發(fā)球或回球進行反復練習。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可柔性操作和運轉性能的乒乓球放球裝置,它具有相當簡單和成本低廉的構造。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發(fā)球裝置,它的組成部件可防止球發(fā)出時的嚴重磨損。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發(fā)球裝置,它能循環(huán)使用球,以便允許使用最少數(shù)量的球進行連續(xù)練習或訓練。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發(fā)球裝置,它將通過預定的圖形自動變化發(fā)球的路線。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機器人發(fā)球裝置,在機器人的頭部有可控掃視圖形。
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任務對于熟習本專業(yè)的人員借助于下面的描述和相應的附圖變得顯而易見。
在附圖中,圖1是本發(fā)明的發(fā)球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主體圖示;
圖2是圖1中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沿圖2中3-3線的剖視圖;
圖4是沿圖3中4-4線的部視圖;
圖5是沿圖3中5-5線的剖視圖;
圖6是沿圖3中6-6線的剖視圖;
圖7是沿圖2中7-7線的部分剖視圖;
圖8是沿圖2中8-8線的剖視圖;
圖9是圖1中操作控制系統(tǒng)的程序圖示;
圖10是本發(fā)明的網(wǎng)和機器人1工作的正面視圖;
圖11是圖10中所示網(wǎng)和機器人的側視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的發(fā)球裝置的第二個實施例的主體圖;
圖13是圖12中所示裝置的側視圖;
圖14是本發(fā)明的發(fā)球裝置的第三個實施例的主體圖;
圖15是圖14中所示裝置的側視圖;
圖16是沿圖13中16-16線的部分剖視圖;
圖17是沿圖15中17-17線的部分剖視圖;
圖18是沿圖15中18-18線的部分剖視圖;
圖19是沿圖18中19-19線的部分剖視圖;
圖20是圖12中應用機器人的網(wǎng)和機器人結合的頂視圖;
圖21是沿圖20中21-21線的網(wǎng)處于折疊位置時的圖示;
圖22是沿圖20中22-22線的部分剖視圖。
根據(jù)本發(fā)明,一般來說,機器人發(fā)球裝置特別適用于乒乓球的訓練。機器人有可繞傳統(tǒng)直角坐標系的三個軸調(diào)節(jié)的頭部,其中的一個軸一般在垂直方向。一個簡化的掃視系統(tǒng)和頭部連接起來,以便改變頭部中被發(fā)出球的拋出位置。頭部的轉動改變了給予球的旋轉。最好設置一個網(wǎng)把打球者打過的球收集。這里使用簡化的構造把球送回頭部。
現(xiàn)在參照附圖1,標號1表示本發(fā)明機器人發(fā)球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機器人1有外殼2從而構成了頭部3,掃視系統(tǒng)4和主體5,從圖10和11中可清楚地看出,機器人1和網(wǎng)組件6連接在一起使用,下面作詳細描述。
主體5包括一個底座10,底座上有分別由底12和側壁13,14組成的進口11。
主體5的頂部通常是矩形,有前壁15,側壁16,17和后壁18。主體15的底部沿部件19延伸。采用任何適當?shù)姆椒ò训鬃?0設計得與部件19匹配。主體5的前壁15有一個沿進口11的底部12的接合處19和主體5的延伸部分19形成的出口20。如上所述,進口11設計成如向后朝向出入口20送入乒乓球。
從圖1和圖3可清楚地看到,延伸部分19包圍了送入機構25。送入機構的作用是抓住乒乓球,如當球到達進口11和出入口12后,由送入機構把球帶入機器人1的主體5內(nèi)。機構25包括驅動齒輪系27的送入馬達26。齒輪系27包括由馬達26驅動的第一相對小的齒輪28和增大齒輪29。齒輪29上安裝有許多爪30。爪30和齒輪29一起旋轉并適合接合各種乒乓球,如迫使球朝向機器人1的外殼主體5運動。爪30可設計成各種設計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爪30的數(shù)量可改變。
送入馬達26和齒輪系27采用任何合適的方法裝在主體5內(nèi)。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馬達26裝在殼31上,殼31又裝在主體5的壁上。用螺旋緊固件使其固定。馬達26是傳統(tǒng)的交流電機,它的輸出軸與齒輪系27的齒輪29連接。齒輪28和齒輪29中間嚙合從而驅動齒輪系使爪30旋轉。
外殼2的主體5形成內(nèi)部輸出道33,可從圖3、圖5和圖6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明顯看出,輸送道33由許多內(nèi)壁34,35,36和37組成。壁34-37沿輸送道33垂直向下延伸,并且當球入機構25把球向上推進時,許多球和壁之間形成點接觸。輔助裝置50也安裝在主體5上,見圖5,在下面將作詳細描述。輔助裝置50用于把本發(fā)明的器人1和網(wǎng)組件6連接。
從圖2中可看出,輸送道33從進入口20向供應頭部3延伸。除沿機器人1掃視部分4的輸送道以外,其它一般為垂直的。因此,它將形成一個彎頭22以便把主體5和供應頭部3連接起來。
如上所述,機器人1的送入機構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要簡單,機器人設計成能沿進口11返回球和把球從出入口20送入頭部3中。輸送道33的尺寸能使球38在進入輸送道33時和輸送道相對緊密的配合。也就是說,球能在輸送道33內(nèi)自由運動而不產(chǎn)生摩擦。因此這種尺寸的輸送道不會產(chǎn)生球的壓擠。另外,球以自動的形式送入供應頭部3,因此球從輸送道30到頭部3僅取決于在爪30的作用下輸送道33內(nèi)新球的進入。相應地,打球者僅需要一個球,其它球排列在輸送33內(nèi),為機器人1提供連續(xù)的工作。由爪30使球送入輸送道33的速度由送入馬達26控制,這個速度可由機器人1的操作者改變。
掃視系統(tǒng)4和供應頭部3相互連接工作,從而允許改變以供應頭部3拋出球的位置。從圖8中可看出,供應頭部3在一個旋轉軸45上與掃視系統(tǒng)連接。同時安裝在旋轉軸45上的還有帶后緣47的凸緣46。在后緣47上形成許多槽48,它的目的在后面敘述。在旋轉軸45上還分別裝有一對伸長臂40和41。伸長壁上包括一個止動件42,止動件可選擇地嚙合槽48內(nèi),從而把伸長壁分別固定在預定位置上。如圖8所示,頭部3和凸緣相互連接在一起,它們均能繞旋轉軸45驅動旋轉。安裝在伸長壁41和42上的是掃視馬達43,掃視馬達43可操作也連接到凸輪頂桿驅動件44上,驅動件上有凸輪頂桿39。當驅動件44旋轉時,凸輪頂桿39適合嚙合凸輪臂40和41并且沿臂的邊緣移動。
供應頭部3掃視的簡化結構是本發(fā)明的一個重要特征。現(xiàn)參照圖8對掃視過程進行說明。當掃視馬達43旋轉時,便驅動件44旋轉,反過來導致凸輪頂桿39和臂的40的邊緣嚙合。在圖8所示的位置,頂桿39和臂40的嚙合導致在馬達旋轉時頂桿39沿直線移動,而頭部3沒有任何運動。當馬達43連續(xù)旋轉時,凸輪頂桿39嚙合桿41的邊緣。頂桿39和臂41的嚙合產(chǎn)生一個力從而迫使頭部3朝向圖8中所示箭頭方向的右邊轉動。圖8中所示的這種朝向右邊的連續(xù)旋轉直至頂桿39與凸輪桿41在位置52脫離嚙合為止。因為圖8中所示的頭部朝向箭頭所指的右方向運動,當凸輪頂桿39在位置53重新嚙合臂40時,將在凸緣46和頭部3上產(chǎn)生一個力,從而驅動頭部3朝向與圖8中所示箭頭相反的方向移動,因此,頭部將到達標號54所示的中線位置,在圖8中由凸輪頂桿39的標號表示。很明顯,凸輪臂41運動到與凸輪臂40平行時,意味著頭部3保持在其中線位置。也就是說,當凸輪臂40和41相互平行時,頂桿39直線移動,而頭部3保持在它的中線位置。凸輪臂40運動到的位置和凸輪臂41相類似,僅在向上的方向,參見圖8,它將在整個左邊位置和整個右邊位置之間產(chǎn)生頭部3的完整掃視。同樣地,凸輪頂40和41可位于任何中間的停止位置,以改變頭部3的掃視運動。
和凸緣46相連的還有C形殼60,殼60的尺寸能容納輔C形凸緣61。反過來凸緣61連接到頭部3的外殼上。每個殼60和凸緣61最好至少有一個開口,開口的尺寸能容納螺旋緊固件62。另外,從圖1中可清楚地看出外殼60形成一個槽口63,槽口內(nèi)容納螺旋緊固件62并允許頭部3繞槽口63內(nèi)的弧段轉動。頭部3可能有本身的由未旋緊螺母91變化的“間距”,螺母91安裝在緊固件62上,可把頭部3調(diào)整到所要求的間距位置上,并重新旋緊螺母91。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外殼61裝有一個法蘭盤70,法蘭盤70以滑動摩擦的形式配合在頭部組件3的法蘭71內(nèi),法蘭71允許頭部繞法蘭盤70旋轉。最好在法蘭盤70內(nèi)安裝一個制動結構72,它包括軸承圈73,球正動件74和偏心裝置75,這樣可允許頭部3相對于本身的旋轉位置選擇提供球的位置。
在頭部3內(nèi)安裝一個供給輪式驅動馬達80,它有一個可控的與供給輪82相連的軸81。固定塊85沿頭部3的底部固定。從圖7中可看出,當乒乓球到達頭部3時,球和固定塊85和供應輪82嚙合。輪82有一個外表面86,它最好是相應摩擦材料的某種形式,以便接合球并從頭部3內(nèi)的出口90拋出。也可采用上述的紐加敦(Newgarden)的美國第3,794,011號專利中所述的雙輪排列形式。然而,我們僅使用一個固定塊和單輪,在紐加敦裝置的基礎上的改進是僅需要一個驅動輪完成驅動操作。單輪消除了多輪或馬達或多丁馬達驅動的不同步問題。由頭部3繞法蘭盤70的旋轉使球進入頭部同時球帶有旋轉。因為輸送道33是固定的,所說當頭部3繞輸送道33旋轉時,進入頭部3的球可能帶有旋轉從出口90拋出但它取決于頭部3旋轉的方向。如上所述,球的路線可通過緊固螺母91調(diào)節(jié)頭部3沿槽63的運動進行改變。同樣,頭部的掃視運動可由凸輪頂桿40和41的運動控制。
送入球的掃視和拋出馬達26、43和80的控制分別通過控制裝置88來完成。每個馬達26,43和80都試圖采用傳統(tǒng)的交流電機,它們的速度都由控制裝置88控制。最好每個馬達有單獨的控制裝置,這樣,送入馬達26的送入速度,掃視速度和球從出口90拋出的速度可單獨控制。由于本發(fā)明使用了新的送入系統(tǒng),因此,送入馬達26的速度大約和輪驅動或拋出馬達80的速度相同,這樣球可連續(xù)地送入輸出道33內(nèi)??汕宄吹剑刂蒲b置88的位置能遙控機器人1因此,打球者可改變機器人1的工作,以便進行練習或訓練。
現(xiàn)參照圖10,網(wǎng)組件6包括一個底座100,以底座100向上延伸一個中心支柱101。支柱101連接一個具有許多桿103,104,105,106和107的星形接頭102。桿從呈形接頭向外伸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桿的數(shù)量和它相對于星形接頭的角度位置可進行改變。桿103-107是可在垂直位置相互折疊,如圖10中的箭頭方向所示。根據(jù)需要,可在桿103和104上設置延長段,分別由標號110和111表示,因此,網(wǎng)組件基本上延伸到乒乓球臺板121的端部120的外部。球臺是普通的,在此不需作詳細敘述。這里可充分注意到,網(wǎng)組件試圖繞臺球臺121的端部20延伸,因此球被網(wǎng)組件攔截并返回到機器人1內(nèi)。桿103和107帶有許多附加件126,這些附加件使桿和網(wǎng)組件裝在球臺121上。我們發(fā)現(xiàn),普通元寶螺母和螺旋和緊固件很適合這種連接方法。
如上所述,機器人1帶有一個輔助裝置50。在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輔助裝置50包括限定在中心孔55上的法蘭56,中心孔55的尺寸能容納桿105。機器人1和桿105相互用傳統(tǒng)方法連接,螺旋緊固件很適用。機器人1可在桿101上滑動,以達到后述的調(diào)緊固件89的目的。
普通網(wǎng)130在網(wǎng)組件6的桿上進行加固。網(wǎng)組件6的下部有一個底131,底131與桿103和124連接并保證網(wǎng)部分。在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中,機器人1的位置要使機器1的進口11位于球臺121高度的下面。把機器人1和桿105連接并向下滑動機器人直至網(wǎng)組件的底131延伸到拉緊為止。如圖11所示,這樣可為底131形成傾斜的側邊和前邊,因此球返回到網(wǎng)組件6并直接送入機器人的進口11。
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也適合其他用途。也就是說,一旦機器人1連接到網(wǎng)組件6,就可開始練習,可把輔助裝置126在桿103,107和球臺121之間移動,從而使機器人1移動。反過來,桿向上折疊起來時,裝置以相對緊湊的形式從球臺上取下,放到存放位置。在反向指令下調(diào)換很迅速,折疊桿103-107的打開和把輔助裝置126重新連接到球臺126上,重新確定機器人1的位置以便機器人1工作。
本發(fā)明的機器人1的操作非常簡單。一旦足夠量的球插入或送入到機器人1后,輸送道33就會充滿,機器人將自動地把球從出口拋出。如上所述,將球從出口90拋出的方法可根據(jù)球的送入,掃視和拋出馬達的速度從及掃視臂40和41的位置和法蘭盤70的旋轉位置以及頭部相對于槽口63的位置進行改變。所有這些可單獨變化或混合變化,從而給打球者高度的活動,機器人完成變化的能力比現(xiàn)有技術中所見到的要高。本發(fā)明的簡單和高度完成特性使機器人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頂點,從而在相對低成本的基礎上完成變化。
可想象到本發(fā)明的機器人可有多種形式。如圖12中,主體5有一個延伸的底部19,從而提供一個能幫助把球送入機器人1的延伸進口20。
另外,機器人1的進口11可旋轉180°,因此機器人可直接安裝在球臺121上。這種實施例在圖14到圖21中示出。一般來說,除下面所述之外,圖14所示的機器人和在這里命名的機器人150是相類似的。同樣的標號們表示同樣的部分。如上所述機器人150最基本的變化是機人器人的開口11相對于頭部3旋轉180°。一個支撐140包括靠緊球臺121的端部的側邊141和靠緊球臺121上表面的頂部支撐邊142。還包括具有許多安裝孔144的臺143???44試圖容納許多支撐件145,從圖22可清楚看到。支撐145有三部分,其中一部分和球臺121的上表面接合,另二部分和球臺121的底面接合,如果需要的化,可采用其他排列方式。
如圖16所示,一個單獨彈簧135用來使塊85偏離。復式彈簧用在圖7中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在上述的其中一種情況下使用彈簧可使塊85自行調(diào)節(jié)。
由于開口11的重新安排,一個簡化的網(wǎng)結構152可能和機器人150一起使用。一個星形組件153沿支撐154連接到機器人150上。一個塑料或類似材料的槽154連接到星形組件153上并可沿中心連接件155分開。星形組件153有一對桿156和157用來支撐網(wǎng)158。在機器人1的實施例中,圖21中的虛線位置表示桿和槽桿折疊后的情況,用于機器人的存放。還可發(fā)現(xiàn)機器人150的成本比前述的實例要低,因為網(wǎng)結構被簡化了。槽154可以低成本制造,底座的刪除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
然而,就是機器人本身來說,用基本上類似的方法操作。
在從屬權利要求
內(nèi)的各種變化對本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通過上面的描述和相應的附圖變得顯而易見。如,把機器人1的各部分分開購買,然后在組合起來,這樣可降低它的成本。如圖中所示,機器人1的設計和完美的外觀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中可能進行變化。所述的單獨拋出馬達可優(yōu)先選用,如果需要的話也可采用復式馬達。如果需要降低的話,一個或多個調(diào)節(jié)特征可刪除。這些變化僅在圖中示出。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發(fā)球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具有球輸送道的外殼,上述外殼在其一端裝有一個頭部結構,而在另一端有一個球的進口,進口與輸送道相連通;把球送入輸送道的裝置和上述外殼上的球進口可操作地連接在一起,送入裝置克服球的重力使球向上運動,送入裝置把進入輸送道的球送入上述的頭部結構;把球從頭部內(nèi)的出口拋出的裝置;相對于上述外殼旋轉的上述頭部的裝置和頭部及外殼可操作地連接在一起,調(diào)節(jié)從頭部中拋出球高度的裝置連接在上述頭部和上述外殼之間;可調(diào)節(jié)上述頭部在弧形內(nèi)往復運動的裝置,該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在上述頭部和上述外殼之間。
2.根據(jù)權利1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旋轉裝置包括用于在頭部旋轉時限定許多不同位置的止動裝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
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止動裝置包括一個制動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
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可調(diào)節(jié)上述頭部運動的裝置包括一個凸輪頂桿和限定頭部運動許多極限的凸輪裝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
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網(wǎng),網(wǎng)上包括具有許多向外延伸桿的中心部分,網(wǎng)延伸在桿之間,上述網(wǎng)和發(fā)球裝置安裝在一起。
6.根據(jù)權利要求
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發(fā)球裝置位于上述網(wǎng)的底部,使網(wǎng)沿其底部形成傾斜邊,從而把球送入上述發(fā)球裝置內(nèi)。
7.根據(jù)權利要求
6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拋出裝置包括一個可旋轉地安裝在外殼上的輪,驅動該輪的裝置和一個在球從頭部拋出之前支撐球的摩擦塊。
8.根據(jù)權利要求
7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塊是彈性偏壓以補償摩擦塊的磨損。
9.在自動發(fā)球裝置中,上述的發(fā)球裝置具有頭部和外殼,其改進的特征在于包括允許頭部的掃視裝置,該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在頭部和外殼之間,上述掃視裝置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上部外殼上且與頭部連接的結構,一對凸輪臂安裝在上述結構的轉動頭部上,一個馬達可操作地安裝在上述外殼上,凸輪裝置由該馬達驅動從而和上述凸輪臂嚙合。
10.根據(jù)權利要求
9的改進,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對的凸輪臂可移動地安裝在上述結構上,從而限定上述凸輪裝置的許多位置。
11.在一個機器人發(fā)球裝置中,其改進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個網(wǎng),上述網(wǎng)包括許多向外延伸桿的中心部分,網(wǎng)延伸在上述桿之間,機器人發(fā)球裝置安裝在網(wǎng)上并位于網(wǎng)的底部,因此,允許上述的底部把球送入機器人內(nèi)。
12.根據(jù)權利要求
11的改進,其特征在于網(wǎng)的底部是可分開的槽裝置,允許上述的桿折疊起來。
13.根據(jù)權利要求
12的改進,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把上述機器上安裝到球臺上的裝置。
14.根據(jù)權利要求
13,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安裝裝置包括許多固定在上述機器人和上述球臺的相應上和下表面之間的桿,桿與球臺上表面接合的長度基本上要小于與球臺下表面接合的長度,以便由機器人的重量把上述桿和上述球臺鎖定。
15.根據(jù)權利要求
1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機器人包括具有輸送道的外殼,上述的外殼在其一端裝有頭部而另一端有球的進口,進口與輸送道接通;把球送入輸送道的裝置和上述外殼上的進口可操作地連接在一起;送入裝置克服球的重力使球向上運動;送入裝置把進入輸送道的球送入上述的頭部結構;把球從頭部內(nèi)的出口拋出的裝置;相對于上述的外殼施轉的上述頭部的裝置和頭部及外殼可操作地連接在一起;調(diào)節(jié)從頭部中拋出球高度的裝置連接在上述頭部和上述外殼之間;可調(diào)節(jié)上述頭部往復移動的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在上述頭部和上述外殼之間。
16.根據(jù)權利要求
的改進,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操作遙控上述機器人位置的控制裝置并可操作地連接。
17.一種發(fā)球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具有球輸送道的外殼,在外殼的一端部裝有進口,供應頭部裝在另一端部,上述供應頭部相對于上述外殼可旋轉地固定;用于把球從頭部拋出的裝置,上述拋出裝置包括可旋轉地安裝在上述外殼上的輪;用于驅動輪的裝置,和一個在球被拋出前支撐球的摩擦塊。
18.在自動發(fā)球裝置中,上述的發(fā)球裝置包括一個頭部和一個外殼,其改進的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操作地連接在頭部和外殼之間的頭部允許掃視的裝置,所述掃視裝置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上述外殼上可操作地連接到上述頭部上的結構,一對凸輪臂安裝在該結構的可轉動上,一個馬達可操作地安裝在上述外殼上,并驅動凸輪裝置以便和凸輪臂嚙合。
專利摘要
一種輕便的自動乒乓球發(fā)球裝置包括一個機器人1和攔截球的網(wǎng)。機器人1包括可相對于主體5沿許多軸轉動安裝的供應頭部3。在頭部3和機器人的底座10之間有一條可操作的輸送道,頭部3從輸送道得到球。一個可折疊的網(wǎng)用于收集打球者打回的球。機器人1裝在網(wǎng)內(nèi)并相互聯(lián)工作;以便把回球自動地送入頭部3。機器人1由三個馬達操縱,每個馬達均單獨控制從而為打球者提供連續(xù)的球,以進行訓練或練習。機器人的結構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球輸送技術,在工作過程中,所有這些技術控制簡單。
文檔編號A63B47/02GK86101172SQ86101172
公開日1986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1986年2月22日
發(fā)明者加里·蓋切爾, 約瑟夫·E·紐加登, 弋登·E·林恩 申請人:加里·蓋切爾, 約瑟夫·E·紐加登, 弋登·E·林恩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