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毛刷植毛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扁絲植毛嘴,屬于植毛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毛刷植毛時,先在刷體底板上鉆孔,然后通過植毛嘴將刷毛植入孔內,由于刷毛容易松散脫落,所植毛的毛根處需要用鐵絲一并植入孔內,鐵絲一般采用扁絲或圓絲。
公開號為102715726A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扁絲植毛頭,包括固定座及毛嘴,毛嘴固定在毛嘴導桿上,毛嘴導桿可在固定座的毛嘴導槽中前后移動,毛嘴后方設有將鐵絲送出的送絲座,送絲座中設有送絲扁槽,送絲扁槽的中心線與毛嘴的中心孔道中心線垂直相交,固定座后部安裝有偏心輪,偏心輪固定在偏心輪軸上,偏心輪軸的兩端支撐在與固定座連為一體的墻板上,切絲刀的刀桿可在切絲刀座的導槽中上下滑動且切絲刀的刀鋒貼著送絲座的端面,切絲刀的刀桿上端頭設有凸圈,切絲刀的刀桿上套裝有彈簧,彈簧支撐在凸圈與切絲刀座之間;固定座的上方連接有相互平行的墻板,兩墻板之間安裝有動刀驅動凸輪及擺桿,動刀驅動凸輪的中心設有凸輪軸,凸輪軸的兩端分別鉸接在相應墻板上,擺桿的中部通過銷軸鉸接在墻板上,擺桿的后端頭壓在動刀驅動凸輪上,擺桿的前端頭壓在切絲刀凸圈的上端面上。
該扁絲植毛頭的切絲刀和彈簧裝配在一起,切絲刀的刀桿上端設有凸圈,使得切絲刀部位的結構比較復雜,因切絲刀相對比較容易磨損,長時間使用后需要更換,拆裝比較麻煩且更換成本比較高。此外采用凸輪直接驅動擺桿后端,一方面振動比較大,另一方面擺桿后端頭的接觸面容易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扁絲植毛嘴,結構簡單,振動小,故障率低。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扁絲植毛嘴,包括固定座及毛嘴,所述毛嘴固定在毛嘴導桿上,所述毛嘴導桿可在固定座的毛嘴導槽中前后移動,所述毛嘴后方設有將鐵絲送出的送絲座,所述送絲座中設有送絲扁槽,所述送絲扁槽的中心線與所述毛嘴的中心孔道中心線垂直相交,所述固定座后部安裝有偏心輪,所述偏心輪固定在偏心輪軸上,所述偏心輪軸的兩端支撐在與固定座連為一體的墻板上,所述偏心輪的圓周上嚙合有滾輪,所述滾輪安裝在滾輪軸的一端,所述滾輪軸的另一端固定在切絲擺桿的后端,所述切絲擺桿的中部通過擺桿銷軸鉸接在所述墻板上,所述切絲擺桿的前端鉸接有切絲刀,所述切絲刀的下部位于所述切絲刀座中且可上下滑動,所述切絲刀的刀鋒向下且貼著所述送絲座的送絲扁槽出口。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扁平狀的鐵絲從送絲座的送絲扁槽中伸出一定長度,偏心輪繞偏心輪軸轉動,通過滾輪和滾輪軸推動切絲擺桿的后端上翹,切絲擺桿繞擺桿銷軸擺動,切絲擺桿的前端下壓,切絲刀沿切絲刀座的導槽下行,切絲刀的刀鋒貼著送絲座的內端面將扁絲切斷。切絲刀的刀桿上端直接鉸接在切絲擺桿的后端,結構比較小巧,更換十分方便。采用滾輪與偏心輪接觸,減緩了磨損,振動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切絲擺桿的前部下方支撐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位于所述切絲刀與所述擺桿銷軸之間,所述復位彈簧的下端支撐在所述切絲刀座上。復位彈簧對切絲擺桿的前端施加向上的張力,使?jié)L輪始終貼合在偏心輪的圓周上,將復位彈簧獨立出來,簡化了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切絲刀座的下方設有左、右導軌,所述左、右導軌的相向端面上對稱設有扁絲導槽,所述扁絲導槽與所述毛嘴的中心孔共軸線;所述送絲座的送絲扁槽與所述扁絲導槽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與所述左導軌的扁絲導槽相對接。扁絲從送絲座的送絲扁槽中伸出,一直插入至左、右導軌的扁絲導槽中,切絲刀的刀鋒從送絲座的內端面將扁絲切斷,然后沖針由后向前運動,推動切斷的扁絲沿扁絲導槽向前移動,直至進入毛嘴的中心孔道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扁絲植毛嘴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扁絲植毛嘴去掉墻板后的主視圖。
圖3為圖2去掉毛嘴后的立體圖一。
圖4為圖2去掉毛嘴后的立體圖二。
圖中:1.固定座;2.毛嘴;2a.毛嘴導桿;3.送絲座;3a.送絲扁槽;4.偏心輪;4a.偏心輪軸;5.墻板;6.滾輪;6a.滾輪軸;7.切絲擺桿;8.擺桿銷軸;9.切絲刀;10.切絲刀座;11a.左導軌;11b.右導軌;11c.扁絲導槽;12.復位彈簧;13.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扁絲植毛嘴,包括固定座1及毛嘴2,毛嘴2固定在毛嘴導桿2a上,毛嘴導桿2a可在固定座1的毛嘴導槽中前后移動,毛嘴2后方設有將鐵絲送出的送絲座3,送絲座3中設有送絲扁槽3a,送絲扁槽的中心線與毛嘴2的中心孔道中心線垂直相交,固定座1后部安裝有偏心輪4,偏心輪4固定在偏心輪軸4a上,偏心輪軸4a的兩端支撐在與固定座1連為一體的墻板5上,偏心輪4的圓周上嚙合有滾輪6,滾輪6安裝在滾輪軸6a的一端,滾輪軸6a的另一端固定在切絲擺桿7的后端,切絲擺桿7的中部通過擺桿銷軸8鉸接在墻板5上,切絲擺桿7的前端鉸接有切絲刀9,切絲刀9的下部位于切絲刀座10中且可上下滑動,切絲刀9的刀鋒向下且貼著送絲座3的送絲扁槽出口。
切絲擺桿7的前部下方支撐有復位彈簧12,復位彈簧12位于切絲刀9與擺桿銷軸8之間,復位彈簧12的下端支撐在切絲刀座10上。復位彈簧12對切絲擺桿7的前端施加向上的張力,使?jié)L輪6始終貼合在偏心輪的圓周上。
切絲刀座10的下方設有左導軌11a、右導軌11b,左導軌11a、右導軌11b的底部安裝在底板13上,底板13安裝在毛嘴導桿2a上。左導軌11a、右導軌11b的相向端面上對稱設有扁絲導槽11c,扁絲導槽11c與毛嘴2的中心孔共軸線;送絲座3的送絲扁槽與扁絲導槽11c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與左導軌11a的扁絲導槽11c相對接。
工作中,扁平狀的鐵絲從送絲座3的送絲扁槽中伸出,一直插入至左、右導軌的扁絲導槽11c中,偏心輪4繞偏心輪軸4a轉動,通過滾輪6和滾輪軸6a推動切絲擺桿7的后端上翹,切絲擺桿7繞擺桿銷軸8擺動,切絲擺桿7的前端下壓,切絲刀9沿切絲刀座10的導槽下行,切絲刀9的刀鋒貼著送絲座3的內端面將扁絲切斷,然后沖針由后向前運動,推動切斷的扁絲沿扁絲導槽11c向前移動,直至進入毛嘴2的中心孔道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整體可任意角度安裝,如毛嘴可垂直于地面安裝,兩墻板可以與固定座一體成型,也可以另行安裝等;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