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溢電飯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溢電飯鍋,包括鍋蓋和鍋體,鍋體內設有內膽,鍋蓋包括可拆內蓋和蓋本體,內蓋安裝在蓋本體下方,所述內蓋上設有進氣口,所述蓋本體上設有出氣口,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形成蒸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的末端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風輪位于蒸汽通道內且能隨驅動軸旋轉,所述可拆風輪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本實用新型的電飯鍋具有防溢破泡、風輪可拆清洗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一種防溢電飯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飯鍋,尤其涉及一種防溢電飯鍋。
【背景技術】
[0002]電飯鍋產(chǎn)品在煮飯和煮粥過程中,煲體內部會產(chǎn)生大量米湯泡沫。如果產(chǎn)品上不加任何控制,這些米湯泡沫會沿著蒸汽通道從蒸汽閥排到煲體外部,對產(chǎn)品清潔以及整體安全性能帶來麻煩。
[0003]目前解決米湯溢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方法是通過在蒸汽通道中(如蒸汽閥內部)增加交錯筋位,以增加米湯泡沫從煲體內到與煲體外空氣接觸的整個運動軌跡的長度,使得泡沫在運動過程中因為表面張力改變而破碎,從而減少米湯泡沫溢出到煲體外的幾率。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在蒸汽閥內安裝破泡元件,例如風機,使得米湯泡沫在運動過程中接觸到這些元件時被這些元件阻擋刺破或者通過壓力差別被擠破,從而減少米湯泡沫溢出到煲體外的幾率。
[0004]但是,上述第一種方法在米湯泡沫量大的時候不能完全杜絕泡沫溢出問題,杜絕米湯溢出的可靠性較低;第二方法通過安裝蒸汽閥內的風機進行破泡,風葉與米湯泡沫接觸用來打碎泡沫,由于風機是固定在蒸汽閥內,風葉的清洗不方便,從而風機組件在長期使用后,由于風葉的污染,造成防止泡沫溢出的性能顯著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防止米湯泡沫溢出、破泡元件清洗方便的安全型電飯鍋。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防溢電飯鍋,包括鍋蓋和鍋體,鍋體內設有內膽,鍋蓋包括可拆內蓋和蓋本體,內蓋安裝在蓋本體下方,所述內蓋上設有進氣口,所述蓋本體上設有出氣口,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形成蒸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的末端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風輪位于蒸汽通道內且能隨驅動軸旋轉,所述可拆風輪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
[0008]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風輪對應所述驅動軸設有安裝孔,所述驅動軸插入安裝孔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驅動軸與所述可拆風輪圓周方向卡位。
[0009]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孔為D型孔,所述驅動軸安裝可拆風輪的部分為D型軸。
[0010]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的第一通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與通孔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
[0011]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的第一通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外側壁與所述第一通孔的側壁之間的間距小于0.8mmη[0012]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上固定第一磁性元件,所述風輪上固定有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相吸合。
[0013]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其中之一為環(huán)形磁鐵,另外一個磁性元件為環(huán)形磁鐵或者環(huán)形鐵磁性體。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的中心孔。
[0015]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處密封安裝電機座,所述電機安裝在電機座上方,所述風輪可拆安裝在電機座下方。
[0016]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包括面蓋和內襯,所述安裝孔設置在內襯上,所述電機座安裝在內襯上。
[0017]由于所述蓋本體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的末端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風輪位于蒸汽通道內且能隨驅動軸旋轉,所述可拆風輪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從而所述電機可驅動風輪打破所述米湯泡沫,從而減少米湯泡沫溢出到煲外的幾率,而且,由于所述可拆風輪是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從而所述風輪可拆,從而也方便了對所述風輪的清洗,從而本實用新型的防溢電飯鍋長時間使用后破泡防溢效果也不會降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 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飯鍋鍋蓋的剖面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機和風輪部分的組裝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機和風輪部分的爆炸圖;
[0022]附圖標記:
[0023]10:內蓋;11:進氣口;20:蓋本體;
[0024]21:面蓋;22:內襯;23:電機座;
[0025]24:出氣口;25:蒸汽通道;26:第一通孔;
[0026]27:安裝孔;31:電機;32:驅動軸;
[0027]33:可拆風輪;331:軸孔;34:第一磁性元件;
[0028]35:第二磁性元件;36: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溢電飯鍋,包括鍋蓋和鍋體,鍋體內設有內膽,鍋蓋包括可拆內蓋10和蓋本體20,內蓋10安裝在蓋本體20的下方,內蓋10可從蓋本體20上手動拆除,內蓋10與內膽形成烹飪腔體,內蓋10上設有進氣口 11,蓋本體20上設有出氣口 24,進氣口 11和出氣口 24之間形成蒸汽通道25,電飯鍋在加熱時,所述烹飪腔體產(chǎn)生蒸汽,蒸汽從進氣口 11進入蒸汽通道25,然后從出氣口 24排出。
[0031]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蓋本體20上安裝有電機31,所述電機31連接驅動軸32,所述電極能驅動所述驅動軸32旋轉,所述蓋本體20對應所述驅動軸32設有第一通孔26,所述驅動軸32穿過所述蓋本體20的第一通孔26進入所述蒸汽通道25,所述驅動軸32的末端套裝可拆風輪33,所述可拆風輪33位于蒸汽通道25內且能隨驅動軸32旋轉,所述風輪33可從驅動軸32的末端拆除。
[003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風輪33對應所述驅動軸32設有軸孔331,所述驅動軸32插入軸孔331套裝可拆風輪33,所述驅動軸32與所述可拆風輪33圓周方向卡位。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軸32安裝可拆風輪33的部分為D型軸,對應的,所述軸孔331為D型孔,所述D型軸與所述D型孔相配合,從而當可拆風輪33對應套裝到軸孔331后,可拆風輪33與驅動軸32圓周方向卡位,即可拆風輪33與驅動軸32在圓周方向上不能產(chǎn)生相對轉動,從而可拆風輪33能隨驅動軸32旋轉。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軸32不限于D型軸,所述軸孔331也不限于為D型孔,只要能使驅動軸32和風輪33在圓周方向不相對轉動的搭配結構就可以,例如六邊形軸和六邊形孔等其他形狀。
[0033]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可拆風輪33是套裝在驅動軸32的末端,從而所述可拆風輪33沿豎直方向可從驅動軸32上手動拆下來。為了防止可拆風輪33從驅動軸32上掉下來,所述可拆風輪33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20上。當用戶需要對所述可拆風輪33清洗時,用戶只要克服磁性裝置吸力即可將風輪33拆下來清洗。
[0034]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磁性裝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34和第二磁性元件35,所述第一磁性元件34固定在蓋本體20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5固定在風輪33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34和第二磁性元件35相吸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34和第二磁性元件35其中之一為環(huán)形磁鐵,另外一個磁性元件為環(huán)形磁鐵或者環(huán)形鐵磁體,由于所述磁鐵或者鐵磁體為環(huán)形,從而所述風輪33轉動時所述第一磁性元件34和第二磁性元件35的吸合力不會成為風輪33轉動的阻力。所述鐵磁性體可以為鐵片、鈷片或鎳片等能與磁鐵相吸合的物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軸32穿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34和第二磁性元件35的中心孔。
[0035]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蒸汽或者米湯能沿著蒸汽通道25流動,為了防止蒸汽或者米湯通過第一通孔26進入蓋本體20,從而影響電機31或者蓋本體20內電控元件的性能,所述驅動軸32與通孔形成密封連接。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軸32與通孔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36。從而,所述蒸汽或者米湯受到密封圈36的阻攔,從而能有效防止電機31或者電控元件受到影響。
[0036]另外,為了方便裝配,在本實施例中,將所述電機31、電機軸32、第一磁性元件34、密封件36安裝在電機座上成為一個配件,從而產(chǎn)線員工只需要將電機座進行安裝即可,而不需要 對電機31、電機軸32、第一磁性兀件34、密封件36分別進行裝配。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20上設有安裝孔27,所述電機座23密封安裝在所述安裝孔27處,所述電機31安裝在電機座23上方,所述風輪33可拆安裝在電機座23下方。[0037]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蓋本體20包括面蓋21和內襯22,安裝孔27設置在所述內襯22上,所述電機座23安裝在內襯上。所述出氣口 24設置在所述面蓋21上,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面蓋或內襯上安裝有蒸汽閥,所述出氣口還可以設置在蒸汽閥上。
[0038]另外,本實用新型為了防止蒸汽或者米湯通過第一通孔進入蓋本體,本實用新型不限于在驅動軸與通孔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軸外側壁與所述第一通孔的側壁之間的間距小于0.8mm,由于第一通孔的側壁與驅動軸外側壁的間隙較小,從而蒸汽或者米湯不容易通過此間隙進入蓋本體內,即使蒸汽或者米湯進入蓋本體,蒸汽或者米湯進入的量也會比較少,從而不足以影響電機或者電控元件的性能。由于本實施例減去了密封圈的設置,從而成本得到了降低。
[0039]綜上所述,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所述蓋本體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的末端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風輪位于蒸汽通道內且能隨驅動軸旋轉,所述可拆風輪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從而所述電機可驅動風輪打破所述米湯泡沫,從而減少米湯泡沫溢出到煲外的幾率,而且,由于所述可拆風輪是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從而所述風輪可拆,從而也方便了對所述風輪的清洗,從而本實用新型的防溢電飯鍋長時間使用后破泡防溢效果也不會降低。
[004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溢電飯鍋,包括鍋蓋和鍋體,鍋體內設有內膽,鍋蓋包括可拆內蓋和蓋本體,內蓋安裝在蓋本體下方,所述內蓋上設有進氣口,所述蓋本體上設有出氣口,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形成蒸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的末端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風輪位于蒸汽通道內且能隨驅動軸旋轉,所述可拆風輪通過磁性裝置吸合在蓋本體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輪對應所述驅動軸設有安裝孔,所述驅動軸插入安裝孔套裝可拆風輪,所述驅動軸與所述可拆風輪圓周方向卡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孔為D型孔,所述驅動軸安裝可拆風輪的部分為D型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的第一通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與通孔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蓋本體的第一通孔進入所述蒸汽通道,所述驅動軸外側壁與所述第一通孔的側壁之間的間距小于0.8m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上固定第一磁性元件,所述風輪上固定有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相吸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其中之一為環(huán)形磁鐵,另外一個磁性元件為環(huán)形磁鐵或者環(huán)形鐵磁性體。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軸穿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的中心孔。
9.如權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處密封安裝電機座,所述電機安裝在電機座上方,所述風輪可拆安裝在電機座下方。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溢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本體包括面蓋和內襯,所述安裝孔設置在內襯上,所述電機座安裝在內襯上。
【文檔編號】A47J27/56GK203815252SQ201420061318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11日
【發(fā)明者】朱澤春, 邱敏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