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消化科雙腔胃管的旋接頭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消化科雙腔胃管的旋接頭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消化科臨床上,經(jīng)常需要用胃管進行洗胃、胃內容物抽取等操作。早期的胃管大多是單腔管,進液和排污都采用同一通道,不僅操作上比較麻煩,也給患者增加了痛苦,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進液、排污管道分離逐漸成為主流技術,具體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兩條管道并排設置,另一種是在單管的內部增加隔壁實現(xiàn)分離。這兩種結構都存在問題:進液管單一,不能對附著在胃內壁上的污物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延長了清洗時間,影響治療效果。
[0003]公告號為CN204745127U的一種消化內科用可視洗胃器,通過分流閥連接多根進液管的方式,擴大了噴液時的噴射范圍,提高噴射、清洗效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本質仍然是基于“單管內部增加隔壁實現(xiàn)分離”的雙腔胃管技術,其結構特點也決定了出液噴頭的沖洗范圍有限,且進液、排污管路固定,不能進行切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用于消化科雙腔胃管的旋接頭組件,通過旋接式結構實現(xiàn)進液、排污分離,且進液、排污管路可切換。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消化科雙腔胃管的旋接頭組件,包括旋接頭和旋接管,所述旋接頭為前端設有封蓋、內部中空的錐臺狀結構體,錐臺斜面外壁上設有多個頭部通液孔,旋接頭后端設有連接管,連接管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旋接管為設有內管、外管的雙層管狀結構,內管、外管之間形成管壁腔,內管前端內壁上設有內螺紋,內螺紋與外螺紋相適匹配,外管前端外壁上設有多個管部通液孔,內管、外管前端齊平并設有閉合端面。旋接組合后,旋接頭的內部空腔與旋接管的內管連通,作為第一通路,內管、外管之間的管壁腔作為第二通路,第一通路與第二通路分離;旋接管的內管后端、外管后端連接雙腔胃管的進液管、負壓排污管。
[0006]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jù)需要切換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作用,比如可以將第一通路(即旋接頭、旋接管的內管)作為進液通路,將第二通路(即內管、外管之間的管壁腔)作為排污通路,內管后端連接進液管,管壁腔則與負壓排污管連通。這種情況下,旋接頭前端斜面上的頭部通液孔作為洗液噴孔,其出液噴射范圍為前方、前側方球面,外管前端側壁上的管部通液孔作為污液抽吸孔;也可以反過來,第一通路作為排污通路,第二通路作為進液通路,內管后端連接負壓排污管,管壁腔與進液管連通,此時旋接頭前端斜面上的頭部通液孔為污液抽吸孔,而外管前端側壁上的管部通液孔作為洗液噴孔,其出液噴射范圍為側方球面。
[0007]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采用旋接式連接件實現(xiàn)內外管的間隔,且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切換旋接頭與旋接管的功能,適用于雙腔式胃管的負壓、注液結構,使用簡便,穩(wěn)定可靠,降低了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了醫(yī)療效率。
【附圖說明】
[0008]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0009]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旋接頭、旋接管的分離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旋接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1、附圖2.、附圖3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0012]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旋接頭I和旋接管2,所述旋接頭I為前端設有封蓋12、內部中空的錐臺狀結構體,錐臺斜面外壁上設有多個頭部通液孔13,旋接頭I后端設有連接管U,連接管11外壁上設有外螺紋14,所述旋接管2為設有內管22、外管21的雙層管狀結構,內管22、外管21之間形成管壁腔25,內管22前端內壁上設有內螺紋26,內螺紋26與外螺紋14相適匹配,外管21前端外壁上設有多個管部通液孔23,內管22、外管21前端齊平并設有閉合端面27。旋接組合后,旋接頭I的內部空腔與旋接管2的內管22連通,作為第一通路,內管22、外管21之間的管壁腔25作為第二通路,第一通路與第二通路分離;旋接管2的內管22后端、外管21后端連接雙腔胃管的進液管、負壓排污管。
[0013]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jù)需要切換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作用,比如可以將第一通路(即旋接頭1、旋接管2的內管22)作為進液通路,將第二通路(S卩內管22、外管21之間的管壁腔25)作為排污通路,內管22后端連接進液管,管壁腔25則與負壓排污管連通。這種情況下,旋接頭I前端斜面上的頭部通液孔13作為洗液噴孔,其出液噴射范圍為前方、前側方球面,外管21前端側壁上的管部通液孔23作為污液抽吸孔;也可以反過來,第一通路作為排污通路,第二通路作為進液通路,內管22后端連接負壓排污管,管壁腔25與進液管連通,此時旋接頭I前端斜面上的頭部通液孔13為污液抽吸孔,而外管21前端側壁上的管部通液孔23作為洗液噴孔,其出液噴射范圍為側方球面。
[0014]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5]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消化科雙腔胃管的旋接頭組件,包括旋接頭和旋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頭為前端設有封蓋、內部中空的錐臺狀結構體,錐臺斜面外壁上設有多個頭部通液孔,旋接頭后端設有連接管,連接管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旋接管為設有內管、外管的雙層管狀結構,內管、外管之間形成管壁腔,內管前端內壁上設有內螺紋,內螺紋與外螺紋相適匹配,外管前端外壁上設有多個管部通液孔,內管、外管前端齊平并設有閉合端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消化科雙腔胃管的旋接頭組件,包括旋接頭和旋接管,所述旋接頭為前端設有封蓋、內部中空的錐臺狀結構體,錐臺斜面外壁上設有多個頭部通液孔,旋接頭后端設有連接管,連接管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旋接管為設有內管、外管的雙層管狀結構,內管、外管之間形成管壁腔,內管前端內壁上設有內螺紋,內螺紋與外螺紋相適匹配,外管前端外壁上設有多個管部通液孔,內管、外管前端齊平并設有閉合端面。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采用旋接式連接件實現(xiàn)內外管間隔,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切換旋接頭與旋接管的功能,適用于雙腔式胃管的負壓、注液結構,使用簡便,穩(wěn)定可靠,降低了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了醫(yī)療效率。
【IPC分類】A61M3/02, A61M39/10, A61M25/14
【公開號】CN20512709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966717
【發(fā)明人】李春雷, 吳美英, 侯小霞, 李芳芳
【申請人】李春雷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