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動力學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上尿路動力學導管。
【背景技術】
[0002]尿動力學檢查是泌尿外科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依據流體力學和電生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檢查尿路各部分壓力、流率及生物電活動,從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及機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病理生物學變化。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醫(yī)學上主要用同步測定壓力圖、尿道壓力圖測量的數據作為指標參數,判斷尿路儲尿和排送尿液的功能及機制。
[0004]其中,尿道壓力圖是在儲尿期將尿道各點壓力連接起來形成的曲線,它反映儲尿期尿道控制尿液的能力,其檢查方法稱為尿道壓力圖測定,簡稱尿道測壓。同步測定壓力圖是一組同時測量膀胱和尿道壓力的檢查總稱,其主要是測定尿路儲尿、排尿膀胱和尿道的協(xié)同性。
[0005]臨床上尿動力學檢查常用人工的方法,通過具有測壓通道的導尿管,將膀胱充盈,利用容量計和壓力計觀察儲尿期膀胱容量與壓力的相互關系和排尿期膀胱壓力的變化,其主要目的是測試儲尿和排尿期的逼尿肌功能。
[0006]上述對排尿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尿路,即膀胱或尿道段。然而,上尿路,即腎臟,或連接腎臟與膀胱的輸尿管堵塞也有可能造成排尿不暢。
[0007]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上尿路動力學導管,以對上尿路的排尿機能進行研究。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尿路動力學導管,以對上尿路的排尿機能進行研究。
[0009]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上尿路動力學導管,其內設置有測壓通道與灌注通道,所述導管的頭部設置有測壓開口與灌注開口,所述測壓開口與測壓通道相通,所述灌注開口與灌注通道相通,所述測壓開口與灌注開口中的至少一個位于所述導管頭部的端頭。
[0010]可選地,所述測壓開口與灌注開口都位于所述導管頭部端頭。
[0011]可選地,在導管橫截面上,所述測壓通道與灌注通道中的至少一個靠近邊緣設置。
[0012]可選地,所述灌注開口位于所述導管頭部端頭,所述測壓開口位于所述導管的側壁。
[0013]可選地,所述測壓開口距離所述導管頭部端頭I?8cm。
[0014]可選地,在導管橫截面上,所述灌注通道靠近邊緣設置。
[0015]可選地,所述上尿路動力學導管還包括:三通閥,所述三通閥的第一個端口與所述測壓通道相連,第二個端口與測壓設備相連,第三個端口與外界大氣相通。
[0016]可選地,所述上尿路動力學導管的材質為聚氨酯或尼龍。
[001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將測壓開口與灌注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至導管頭部的端頭,使得上尿路動力學導管的頭部需送至上尿路,即輸尿管或腎臟內進行排尿機能研究時,可以先借助一根導絲,將導絲頭部經尿道、膀胱送至輸尿管或腎臟內,后將導絲的尾端通過開設在導管頭部端頭的測壓開口或灌注開口對應插入位于導管內的測壓通道或灌注通道,接著導管沿導絲向前送入,直至導管頭部端頭到達預定的輸尿管或腎臟時,從導管尾端將導絲抽出。上述導管利用了測壓通道或灌注通道作為其沿導絲送入的通道,一方面豐富了測壓通道與灌注通道的用途,避免了在導管內設置額外的導絲通道,降低了導管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避免了在導管內設置導絲通道,在導管外徑固定的基礎上,也為測壓通道與灌注通道管徑的增大提供了可能性。
[0018]2)可選方案中,a)測壓開口與灌注開口都位于所述導管頭部端頭;或《灌注開口位于導管頭部端頭,測壓開口位于導管的側壁。對于a)方案,導管頭部端頭位于腎臟時,測壓開口測試的是腎臟內的壓力,導管頭部端頭位于輸尿管內時,測壓開口測試的是輸尿管內的壓力;對于b)方案,通過控制測壓開口距離灌注開口長度大小,可以使得導管頭部端頭位于腎臟時,測壓開口能測試輸尿管內的壓力。
[0019]3)可選方案中,上尿路動力學導管還包括:三通閥,該三通閥的第一個端口與測壓通道相連,第二個端口與測壓設備相連,第三個端口與外界大氣相通。在每次測壓前,旋轉三通閥的閥芯,使第二個端口與第三個端口連通,而兩者均不與第一個端口連通,此時通過外界大氣壓(一般為I標準大氣壓)對測壓設備進行調零設置;之后再次旋轉三通閥的閥芯,使第一個端口與第二個端口連通,而兩者均不與第三個端口連通,即可測量測壓開口處相對外界大氣壓的壓強。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上尿路動力學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沿圖1中的AA直線的剖視圖;
[0022]圖3是圖1中的上尿路動力學導管處于送入階段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的上尿路動力學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圖4中的上尿路動力學導管處于使用狀態(tài)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上尿路動力學導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中的AA直線的剖視圖;圖3是圖1中的上尿路動力學導管處于送入階段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7]首先參照圖1所示,該上尿路動力學導管I內設置有測壓通道11與灌注通道12,導管I的頭部設置有測壓開口 13與灌注開口 14,測壓開口 13與測壓通道11相通,灌注開口 14與灌注通道12相通,其中,測壓開口 13與灌注開口 14都位于導管頭部的端頭。
[0028]以下進行具體介紹。
[0029]上尿路動力學導管I的頭部端頭一般由弧面連接而成,其橫截面積小于導管本體的橫截面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測壓通道11與灌注通道12可以都呈筆直設置,但由于兩者開口 13、14都位于橫截面積較小的導管端頭,因而為避免注水過程中壓力過大,導致兩通道之間的隔絕可靠性變差,在導管內,可以一個靠近導管橫截面的中心設置,另一個靠近導管橫截面的邊緣設置,為提高導管本體內重量分布的均勻性,參照圖2所示,也可以兩者均靠近邊緣設置。本實施例中,圖2所示是測壓通道11、灌注通道12都靠近導管橫截面的邊緣設置。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a)測壓通道11靠近導管橫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