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足下垂預防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8791846閱讀:384來源:國知局
足下垂預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康復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足下垂預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足下垂是指由于脛骨前肌群肌力低,小腿三頭肌痙攣足跟鍵攣縮等原因而使踝關節(jié)不能背伸的癥狀。其臨床表現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時是拖拉病足或是將該側下肢舉得較高,落地時總是足尖觸地面?,F有技術中,足下垂的預防措施有:①長期臥床病人或截癱病人的足底應用沙袋墊起以對抗力矩的作用;蓋被上勿放置衣物等重物;床尾蓋被應放松,必要時以支被架支撐。②如病人能俯臥,可將雙足懸于床尾,使足尖離開床面,足掌與小腿基本垂直,維持踝關節(jié)功能位。③每日數次主動或被動活動踝關節(jié)。
[0003]申請?zhí)枮?01420055958.6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公開了一種可調式預防足下垂裝置,包括小腿固定支架和踝關節(jié)固定支架,所述小腿固定支架的下部與所述踝關節(jié)固定支架的一端在腳踝對應部位活動連接;所述小腿固定支架的上部與所述踝關節(jié)固定支架的另一端通過可調式牽引裝置連接;所述可調式牽引裝置包括兩根相反螺紋的螺桿和兩端分別與兩根螺桿螺紋連接的中空連接件,兩根螺桿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小腿固定支架的上部與所述踝關節(jié)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兩根螺桿的另一端通過所述中空連接件相連。該方案是針對傳統(tǒng)的石膏固定作出的改進,雖然能通過可調式牽引裝置調整腳背與小腿之間的角度,但是其只能做跳躍式調整,也不能主動或被動地活動踝關節(jié),而且一旦在小腿部打上石膏后就不方便使用該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足下垂預防裝置,該裝置不僅能方便地使足部處于背屈狀態(tài),而且適宜主動或被動地活動踝關節(jié)。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足下垂預防裝置,包括墊體、擋體、夾體,墊體的一側有支架,擋體的底部鉸接在支架上,擋體與墊體之間設置有彈簧,夾體與擋體之間形成可以夾持住腳掌的夾持空間,夾體的底部與墊體的頂部之間形成有通道。
[0006]使用時,將墊體放置于病床上,病人的小腿部擱在墊體上后使病人的腳掌處于夾體與擋體之間的夾持空間內,病人的腳掌在夾持空間內平貼于擋體,病人的腳掌與小腿部的位置關系接近于垂直。醫(yī)護人員需要為病人活動踝關節(jié)時只需輕推擋體的上沿,擋體即以其下沿為軸擺動,推一次,擋體即可高速、小幅度地來回自動擺動多次,這種擺動方式可使踝關節(jié)充分放松并得到有效的鍛煉。當病人的情況得到好轉時,病人可以主動地活動踝關節(jié),病人只需用腳掌往回勾一下,擋體同樣可以高速、小幅度地來回自動擺動多次,讓病人小腿部之下的部位得到充分有效的鍛煉,有利于活絡腿部氣血,避免足下垂的產生。
[0007]作為改進,所述墊體的側面設置有第一輔助墊,第一輔助墊其中一側的上沿與墊體的其中一側的上沿連接,第一輔助墊上有一用于夾持人體腳踝部的凹陷部,當第一輔助墊上翻至墊體的頂部時凹陷部朝上,當第一輔助墊從墊體上翻下時凹陷部朝下。
[0008]把第一輔助墊上翻至墊體的頂部,第一輔助墊的凹陷部可以裹住病人腳踝,起到為腳踝限位的作用。
[0009]作為改進,所述擋體上有一支桿,支桿的一端與夾體固定,支桿可在擋體上移動使夾持空間的體積得到調整。
[0010]作為改進,所述墊體的側面設置有第二輔助墊,第二輔助墊其中一側的下沿與墊體的其中一側的下沿連接。
[0011 ] 第二輔助墊可以下翻至墊體的底部,起到墊高墊體的作用。
[0012]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墊體的側面設置有第二輔助墊,第二輔助墊其中一側的下沿與墊體的其中一側的下沿連接;第一輔助墊、第二輔助墊展開后,第二輔助墊、墊體、第一輔助墊呈一字型排列。
[0013]第二輔助墊、墊體、第一輔助墊呈一字型排列后,可以為骨科下肢創(chuàng)傷病人作為下肢腳墊使用,拓展了其使用功能。
[0014]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支桿為一螺桿,支桿上有一限位螺母。該方案方便調整夾持空間的大小。
[0015]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支桿的長度大于所述墊體的寬度。該方案使夾持空間可以夾住病人的小腿部,使本裝置作為下肢腳墊使用時可以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001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功能實用的優(yōu)點,能有效足下垂的發(fā)生,還同時兼有下肢腳墊的功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輔助墊、墊體、第一輔助墊呈一字型排列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擋體、夾體、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另一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作為下肢腳墊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1、墊體;11、第一輔助墊;12、凹陷部;13、第二輔助墊;2、擋體;3、夾體;4、支架;5、彈簧;6、夾持空間;7、通道;8、支桿;9、限位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5所示,一種足下垂預防裝置,包括墊體1、第一輔助墊11、第二輔助墊13。墊體1、第一輔助墊11、第二輔助墊13均呈大小一致的矩形,為了增加舒適性,墊體1、第一輔助墊11、第二輔助墊13的表面均包裹有海綿墊等柔性材料。第一輔助墊11位于墊體I的左側,第一輔助墊11其中一側的上沿與墊體I左側的上沿連接,第一輔助墊11上有一用于夾持人體腳踝部的凹陷部12,當第一輔助墊11上翻至墊體I的頂部時凹陷部12朝上,當第一輔助墊11從墊體I上翻下時凹陷部12朝下。第二輔助墊13位于墊體I的右側,第二輔助墊13其中一側的下沿與墊體I右側的下沿連接。第一輔助墊11、第二輔助墊13展開后,第二輔助墊13、墊體1、第一輔助墊11呈一字型排列。
[0026]該足下垂預防裝置還包括擋體2、夾體3、支架4,支架4位于墊體I的后側,擋體2的底部鉸接在支架4上,擋體2與墊體I之間設置有彈簧5,夾體3與擋體2之間形成可以夾持住腳掌的夾持空間6,夾體3的底部與墊體I的頂部之間形成有通道7。擋體2上有一支桿8,支桿8的長度大于墊體I的寬度。支桿8的一端與夾體3固定,支桿8可在擋體2上移動使夾持空間6的體積得到調整。支桿8為一螺桿,支桿8上有一限位螺母9。
[0027]實施例2
[0028]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二輔助墊13位于墊體I的前側,第二輔助墊13其中一側的下沿與墊體I前側的下沿連接。該方案也能起到墊高墊體I的作用,平展第二輔助墊13后還能起到增加墊體I寬度的作用,病人的小腿部可以擱置在第二輔助墊13上,提高舒適性。
【主權項】
1.一種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墊體(1)、擋體(2)、夾體(3),墊體(I)的一側有支架(4),擋體⑵的底部鉸接在支架⑷上,擋體⑵與墊體⑴之間設置有彈簧(5),夾體(3)與擋體(2)之間形成可以夾持住腳掌的夾持空間(6),夾體(3)的底部與墊體(I)的頂部之間形成有通道(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體(I)的側面設置有第一輔助墊(11),第一輔助墊(11)其中一側的上沿與墊體(I)的其中一側的上沿連接,第一輔助墊(11)上有一用于夾持人體腳踝部的凹陷部(12),當第一輔助墊(11)上翻至墊體(I)的頂部時凹陷部(12)朝上,當第一輔助墊(11)從墊體(I)上翻下時凹陷部(12)朝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體(2)上有一支桿(8),支桿(8)的一端與夾體(3)固定,支桿(8)可在擋體(2)上移動使夾持空間¢)的體積得到調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體(I)的側面設置有第二輔助墊(13),第二輔助墊(13)其中一側的下沿與墊體(I)的其中一側的下沿連接。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體(I)的側面設置有第二輔助墊(13),第二輔助墊(13)其中一側的下沿與墊體(I)的其中一側的下沿連接;第一輔助墊(11)、第二輔助墊(13)展開后,第二輔助墊(13)、墊體(I)、第一輔助墊(11)呈一字型排列。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8)為一螺桿,支桿(8)上有一限位螺母(9)。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足下垂預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8)的長度大于所述墊體(I)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康復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足下垂預防裝置。該足下垂預防裝置包括墊體(1)、擋體(2)、夾體(3),墊體(1)的一側有支架(4),擋體(2)的底部鉸接在支架(4)上,擋體(2)與墊體(1)之間設置有彈簧(5),夾體(3)與擋體(2)之間形成可以夾持住腳掌的夾持空間(6),夾體(3)的底部與墊體(1)的頂部之間形成有通道(7);所述墊體(1)的側面設置有第一輔助墊(11)和第二輔助墊(13)。本實用新型能有效足下垂的發(fā)生,還同時兼有下肢腳墊的功能。
【IPC分類】A61H1-00, A61F5-01
【公開號】CN204501137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29143
【發(fā)明人】陳燁君, 袁蓓莎, 徐國英
【申請人】紹興第二醫(yī)院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